國中歷史 - 地理大發現國際競爭時期
- 荷蘭治臺時期,為西元 1624 ~ 1662年,前後共計 38 年。
- 西班牙治臺時期,為西元1626至1642年,西班牙帝國於北台灣歷時16年殖民統治。
- 鄭氏治臺時期約於西元 1662 ~ 1683 年,前後共計 21年,從鄭成功率軍戰勝荷蘭守軍,建立臺灣首個漢人政權開始,止於清廷將領施琅迎接鄭克塽之時。
https://www.ehanlin.com.tw/app/keyword/%E5%9C%8B%E4%B8%AD/%E6%AD%B7%E5%8F%B2/%E5%9C%8B%E9%9A%9B%E7%AB%B6%E7%88%AD%E6%99%82%E6%9C%9F.html
國中歷史 - 國際競爭時期
- 同稱:「國際競逐時期」、「國際競爭時期」、「國際競爭時代」。
- 西元1500年的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狹著重商主義的背景,以國力扶持海外探險活動,而臺灣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當時各國競爭的通航據點。
- 自葡萄牙人途經臺灣,並以Formosa稱呼臺灣後,荷屬東印度公司南據大員、西班牙北占雞籠。
- 在1642年荷蘭人攻占西班牙聖薩爾瓦多城,短暫進入荷治時期,而後終結於鄭成功1662年攻下荷蘭大員據點。
https://www.ehanlin.com.tw/app/keyword/%E5%9C%8B%E4%B8%AD/%E6%AD%B7%E5%8F%B2/%E8%8D%B7%E8%98%AD%E7%B5%B1%E6%B2%BB%E6%99%82%E6%9C%9F.html
國中歷史 - 荷蘭統治時期
- 同稱:「荷蘭治臺時期」、「荷治時期」、「荷蘭統治時期」、「荷治」。
- 荷蘭治臺時期(西元 1624 ~ 1662),前後共計 38 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駐臺首長稱為「長官」,以熱蘭遮城為貿易及統治中心,隸屬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的總督。
- 荷人來臺初期遭原住民反抗,其後交互運用鎮壓、安撫、教化三種手段來治理。荷蘭善於採「分而治之」的方式以增加其控制力,如採取暫時性的禁獵,來取得原住民的對荷人的支持,並讓漢人獵戶敵視原住民。
- 荷人在臺實施「王田制」,漢人沒有土地所有權,漢人類似於佃農。並引進芒果、釋迦、波羅蜜、菸草、辣椒(番薑)、包心菜(番介藍)等新作物。
- 荷人將中國的絲綢、瓷器轉輸日本、歐洲、波斯,將日本或歐洲的白銀及南洋的香料,轉運到中國大陸。荷人將臺灣的米、糖、硫磺、鹿皮等產品出口到日本、中國大陸、波斯,出口最多的是鹿皮和蔗糖。
- 荷人稅收中,人頭稅比例最重,其次是村社貿易稅(贌社稅),再其次是稻作稅,荷蘭人同時也向外國船隻徵收「貨物輸出稅」,引起日本商人的不滿。
- 西元 1662 年,荷人向鄭成功投降,終結多年來的統治。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5%BF%E7%8F%AD%E7%89%99%E7%B5%B1%E6%B2%BB%E6%99%82%E6%9C%9F
西屬艾爾摩沙,史稱臺灣西班牙統治時期,為1626至1642年間,西班牙帝國於北台灣歷時16年的殖民統治。行政上屬於新西班牙總督轄區菲律賓都督府。雖然台灣很靠近已是西班牙帝國版圖的呂宋島,西班牙人卻沒有完全佔領台灣,反而讓荷蘭共和國奪得先機。直到1626年,為了突破荷蘭人對馬尼拉的貿易封鎖,才出兵雞籠,並逐步征服北台灣。可是西班牙人無力驅逐荷蘭人,也無法賺取足夠的利潤來維持駐軍的花費,反而要靠馬尼拉補助北台灣的經營[1]:162。因此馬尼拉經濟衰退以後,西班牙人就縮減駐軍,給了荷蘭人可乘之機。最後在1642年荷蘭人攻陷雞籠,結束西班牙人的統治。
https://www.ehanlin.com.tw/app/keyword/%E5%9C%8B%E4%B8%AD/%E6%AD%B7%E5%8F%B2/%E9%84%AD%E6%B0%8F%E6%99%82%E6%9C%9F.html
國中歷史 - 鄭氏時期
- 同稱:「鄭氏」、「鄭氏時期」。
- 約於西元 1662 ~ 1683 年,從鄭成功率軍戰勝荷蘭守軍,建立臺灣首個漢人政權開始,止於清廷將領施琅迎接鄭克塽之時。
- 由於鄭氏奉明皇室正朔,故通常也有人稱其為「明鄭」。
- 鄭氏政權貿易遍及南洋各地(以菲律賓呂宋島為主),但主要貿易國是日本。臺灣輸往日本的有臺灣出產的蔗糖、鹿皮及稻米,以及自大陸轉銷的絲綢、藥材;從日本主要輸入軍用物資,如 銅、鉛、兵器、盔甲,可見鄭氏對外貿易兼重經濟和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