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項專案 (1-13)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同情犯罪者的道德觀底線究竟為何,其中辯思空間極大,最著名的即是殺一人和犯下戰爭罪,何者罪重?當然就孟一繁個人主觀認知,那與探討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鐵的意義,相差無幾。或有人說罪不分大小、只分輕重,那也做不得準,好比性侵案雖不傷及性命,卻令被害者身心受創一輩子,更甚不乏檢討被害人之事例。犯罪者受法律制裁、身體僅囚禁數年,被害者則是心靈被囚禁一輩子。當臺灣發生史上首起捷運殺人案,孟一繁明確記得當時她正在學校上通識課程,課程名為「探索生命裡的科學現象」,班上同學閱讀手機新聞後,驟起騷動,一名法律系學生朗聲說道:「犯罪要講究證據,你們懂不懂啊。」語氣十分驕傲囂張。某同學回應:「現行犯就是證據!都有人死了還不是證據嗎?現場那麼多人證、物證!」法律系學生哼聲冷笑,說道:「律師不是這樣打官司的。」哪知完話下一秒,某人的書本已拋物線飛來,精準砸中他後腦勺,引得全班一陣喧嘩。


      「孟一繁妳幹嘛!」法律系學生轉身看見犯罪者,怒吼。孟一繁冷漠說道:「犯罪要講究證據,你問一問現場同學,有沒有人證物證,可證明我的犯罪動機。」全班聞言,幾人帶頭歡呼鼓掌、喊道:「沒證據!」「大律師你懂不懂犯罪啊!」最終由老師制止下,結束爭執鬧劇。社會主觀印象,年輕人能富裕,必多是仰賴於繼承財富或犯罪行動,卻又擺盪在年輕人若窮困,是因為吃不了苦、不奮鬥,以及經濟結構變化,導致難以致富的極端矛盾。詐騙集團吸收極需要金錢的年輕人,詐騙所謂的「活該老人」──活該你壟斷財富,有這麼多不義之財可被騙。排除詐騙集團熟稔被害者背景原因,試問一名飽經社會歷練、聽詐騙新聞聽到耳朵長繭的老人,為何好騙?理應歸類到人性弱點才更公平些。要如此算來,推銷員皆屬詐騙集團成員吧,其中佼佼者乃「行銷企劃專員」,行銷一職的首要目的,就是從他人口袋挖出大把鈔票。


      人性弱點。 經酒促拱捧一番,我們消費更多昂貴酒,滿足自覺有付錢的本事,深究來說,是希望他人認同自我工作能力;留學補習班推銷超時負荷的語言學習課程,我們即使清楚時間調配狀況和意志承載已薄弱,仍進行購買,多半出自於努力認真性格;原本只打算買一支唇膏,上升到加購唇去角質膜、唇精華液、唇底飾乳⋯⋯終於來到唇膏,又為追求持久不乾燥,加碼唇釉、唇蜜⋯⋯都忘了半小時後吃完牛肉麵、或接吻男友,還得重新補妝一次。愛美乃天性,化妝者欲遮掩瑕疵和不自信,整型亦然,根源不過希望他人更喜歡自己,能獲得較好社會資源。究竟經濟停滯促成犯罪,還是鼓吹消費主義,造成享樂差距而犯罪?對被詐騙的人多點兒寬容吧。


      當然事態會持續進化,一如過往江懷楨導過的戲,《瓦解藍鯨》,綽號「小蝦(蝦米)」的年輕主角「小俠」,為替母籌措醫療手術費,加入詐騙集團、接受嚴苛集訓,想方設法詐取富翁老頭的不義之財,成了膾炙人口的叫好腳本,越狗血、觀眾越買單,救治母親、懲罰富翁。劇末翻轉王炸,小俠逆向操作、設局而層層上游,假造一場因緣際會,認識高層首腦,瓦解掉整個詐騙集團及其背後更大的黑道組織,典型小蝦米鬥大鯨魚,處處驚心動魄、命懸一線,堪稱爽劇標配規格。


      然現實生活裡,樸素得多了。


      孟本曾因捐獻寺廟高額香油錢一事,和林宛素吵架,吵到近乎踩入中高齡離婚潮的一員。有段時間孟本踏足各大小素食餐廳,自詡「蔬食迷」,既非宗教信仰、亦每日食肉,然則中老齡男人奇特的階段性興趣,母女倆並不在意,直到某日林宛素發現丈夫從個人小錢庫,支出一大筆金額,詢問下,是捐獻給在素食餐廳常遇到的幾名比丘,以資重修寺廟,夫妻倆口角始起,林宛素罵道:「你怎麼這麼笨,他們騙你,你不知道嗎!」孟本受不了老婆嘮叨,不耐煩說道:「妳懂什麼!誰被騙!我去參觀過他們寺廟,很需要修繕,妳又沒去過!」林宛素一聽大怒,罵得更大聲:「之前說要把遮雨棚翻修,外牆油漆新刷,你大聲嚷說『家裡閒錢太多嗎』,現在呢,你不但閒錢多,還被騙!」孟本怒氣也來,回罵:「誰被騙!妳說誰被騙!遮雨棚修好,野貓會整晚待在上面叫,吵得人睡不好;外牆油漆會讓人以為我們家有錢,招來小偷,妳不懂啦!」林宛素喊道:「你才不懂!」


        「妳不懂」、「你被騙」,完全的人際禁句啊。孟一繁無視父母高成本、高幼稚,又低結論、低情商的爭吵,對父親捐款一事略表贊同,且自行出資找來裝潢師傅,換遮雨棚、刷外牆油漆,解決了因「不懂」、「被騙」四個字,衍生出欲離婚的夫婦心結。



      「唯同陷地獄,方能救贖不幸之人。」雷衍行低笑。孟一繁懂雷衍行,講白了,誰想要你救,寧願拖你下水一起死。同情有時更趨近羞辱。等同強調,犯罪者的處境有多麽不堪、生存條件有多麼無能、內心意志有多麼薄弱,才會產生壞念頭。世人愛講理,講理的真實弦外之音,是為了指摘他人的社會化過程低下,不是嗎?誰也不愛聽他人廢話,無關出身背景、教育高低。自我沉澱這檔事,必須當事人置之死地而後生,才發揮效能。葉老師疑道:「你說什麼?」雷衍行別有所指說道:「劉珈翖小妹妹死亡前,一定遭受極大痛苦。」葉老師嘆氣,點頭說道:「她是泡泡腎患者,以前常請假去醫院洗腎,辛苦又可憐⋯⋯去醫院半路,珈翖就病逝,居然還遇到車禍,唉。」雷衍行眉尖靈活挑動,目光對覷孟一繁,頗嘲笑意味:「妳推理的兒童器官移植、犯罪買賣呢?劉小妹是病逝的!」孟一繁抽了下鼻翼,眼神堅定:「車禍非常蹊蹺,絕對有問題!」葉老師見兩人不答話,繼續說道:「珈翖生前是關心醫院的院童,車禍後送急診室,經醫生診斷,她在車禍前十多分鐘就走了,救護人員也證明在救護車上施行急救,你們可以去醫院那邊詢問,他們更清楚。」


      「原來是關心醫院⋯⋯。」關心醫院距展覽館,車行十多分鐘,向來是兒童醫療權威之一,孟一繁心道:「珈翖的地縛靈難怪會跑進展館內,因為祂就亡故在路旁。」作戲當作全,兩人裝模作樣的筆記錄音,合力扯問葉老師對兒童醫療的一些看法,葉老師不疑,認真分享教學現場的見識聽聞,不久,結束第一場調查。

avatar-img
6會員
288內容數
硝梟,研究神話與妖怪傳聞之閑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張藝謀導演感人至深的人文關懷之作 *五顆星推薦 這部電影以中國《刑法》第二十條為題,根據社會熱點案件「昆山反殺案」、「福州趙宇案」和「淶源反殺案」進行改編。特別是昆山反殺案,發生於2018年8月,喚醒了司法實踐中沉睡的正當防衛制度。 《第二十條》交織三條線索,分別描述了校園霸淩、公交車上
Thumbnail
《流氓王信福》不僅是一個司法個案,更是一段被埋沒的臺灣史。在這樁疑點重重的死刑案背後,不僅有王信福這個小人物的生命史;有戒嚴時代《檢肅流氓條例》與整個臺灣流氓管訓、強迫勞動的人權黑歷史; 更有跨越時代的不當審訊與判決。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
Thumbnail
這樣的罪犯都用一樣的手段 慢慢引出內心深處的浪漫
Thumbnail
這本書由胡慕情撰寫,內容涵蓋林于如的案件細節與作者和林于如的書信往來。林于如案是司法上第一件台灣女性連續殺人案,受臺灣經濟、文化、家庭和性別等議題牽動,透過作者踏查與考證,將林于如放回當年的人際網絡中,期待過追尋真相,大眾可以理解事件的生成,避免流於貼標與刻板印象,對於社會案件有更多省思。
Thumbnail
前陣子台灣社會事件,國中生殺同學 然後之後的判刑相關爭議 我立刻想到這個真實社會事件的優秀日本漫畫 同樣都是在探討未成年殺人和相關議題 廢話不多說了,自己點進去看
Thumbnail
*張藝謀導演感人至深的人文關懷之作 *五顆星推薦 這部電影以中國《刑法》第二十條為題,根據社會熱點案件「昆山反殺案」、「福州趙宇案」和「淶源反殺案」進行改編。特別是昆山反殺案,發生於2018年8月,喚醒了司法實踐中沉睡的正當防衛制度。 《第二十條》交織三條線索,分別描述了校園霸淩、公交車上
Thumbnail
《流氓王信福》不僅是一個司法個案,更是一段被埋沒的臺灣史。在這樁疑點重重的死刑案背後,不僅有王信福這個小人物的生命史;有戒嚴時代《檢肅流氓條例》與整個臺灣流氓管訓、強迫勞動的人權黑歷史; 更有跨越時代的不當審訊與判決。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
Thumbnail
這樣的罪犯都用一樣的手段 慢慢引出內心深處的浪漫
Thumbnail
這本書由胡慕情撰寫,內容涵蓋林于如的案件細節與作者和林于如的書信往來。林于如案是司法上第一件台灣女性連續殺人案,受臺灣經濟、文化、家庭和性別等議題牽動,透過作者踏查與考證,將林于如放回當年的人際網絡中,期待過追尋真相,大眾可以理解事件的生成,避免流於貼標與刻板印象,對於社會案件有更多省思。
Thumbnail
前陣子台灣社會事件,國中生殺同學 然後之後的判刑相關爭議 我立刻想到這個真實社會事件的優秀日本漫畫 同樣都是在探討未成年殺人和相關議題 廢話不多說了,自己點進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