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邏輯可以超出法律規範?婚約財產判決引發司法公正疑慮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某家事法院近日一樁與婚約財產相關的案件,引發了法律界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該案中,法官的判決遭質疑,原告認為法官在解釋婚約財產約定時,不僅違反基本邏輯,甚至對法律規範的適用存在明顯錯誤。

法官的邏輯

法官的邏輯


案件背景

原告在提交給法庭的結婚證書中,明確載明男方家庭以父母名下的土地作為聘禮,女方則以名下房產作為嫁妝,以示雙方門當戶對。然而,法官卻以該結婚證書未明示「地號」或「地段」為由,否定了婚約財產約定的法律效力,並指出因結婚證書上缺少男方母親的簽名,無法認定土地贈與契約成立。

法官的邏輯漏洞

  1. 標的物是否明確 法官認為,結婚證書中未記載具體的地號和地段,因此不構成法律上有效的財產約定。然而,根據民法第406條,贈與契約並未要求必須詳細載明地號或地段,只需能辨識標的物即可。在本案中,男方父母名下僅有該塊土地,已足以確認該土地為婚約中的聘禮標的。
  2. 婚書簽署的代表性 法官以男方母親未簽名為由否定契約成立,卻忽視了婚約由雙方父親代表家庭簽署的事實。根據習俗與當時社會背景,父親作為家庭代表簽署婚約屬正常情況,且原告提出的結婚證書已載明雙方當事人及證婚人均簽名蓋章,足以證明婚約內容。
  3. 當事人是否履約 婚約成立後,原告女方家庭已履行嫁妝部分,而男方土地在母親過世後移轉到父親名下,並最終移轉至被告等人,這一系列行為均顯示出土地確屬婚約中的聘禮範疇。法官卻未考量這些事實,僅片面認定土地未被贈與。

更深層的偏頗疑慮

法官的判決還體現了對證據的選擇性接受與適用標準的雙重標準。例如:

  • 對於原告提出的結婚證書,法官苛求地號細節與簽名要件;但對被告提交的分割協議書中的瑕疵卻未作深入調查。
  • 被告A與B作為當年婚約的證婚人及介紹人,簽署並蓋章的印鑑竟仍然使用於當前爭議土地的分割協議書上,這一事實進一步證明當年的婚約條件是被嚴肅對待的。

延伸閱讀

為更全面理解本案涉及的法律條文與實務,以下為相關規定與判例:

  • 民法第406條:稱贈與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以自己之財產無償給與他方,他方允受之契約。
  • 民法第153條:
    1. 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
    2. 當事人對於必要之點,意思一致,而對於非必要之點,未經表示意思者,推定其契約為成立,關於該非必要之點,當事人意思不一致時,法院應依其事件之性質定之。
  • 裁判字號:26年渝上字第1241號
    • 民法第406條所謂自己之財產,不以現在屬於自己之財產為限,將來可屬自己之財產,亦包含在內。

結語

本案中,法官對婚約財產約定的認定,不僅無視婚書內容的明確性,還在解釋法律條文時過於狹隘,未能考量婚約成立的實質事實。這樣的判決標準,無疑削弱了司法公信力,並引發了對法官專業能力與判決公平性的質疑。

希望讀者能透過對上述條文與判例的理解,進一步認識本案中法官法律認識的錯誤。

觀點:

當法官裁量權已經超出法律的範疇人們如何相信法官的公正?

avatar-img
8會員
276內容數
期望人們開發自己的思考,追尋引領自己的道路,這世上擁有荊棘或是美好,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如何有智慧地活著,為自己解答一切的困惑,是追求解脫的第一步,為什麼要追尋解脫?是因為世間有諸多的苦惱,因為有諸多的苦惱所以需要解脫之道,而解脫之道不在外人的教化,而在自我內心醒悟與追求,人心就如有一指南針,會指引你必須行走的道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地學堂 的其他內容
2025年,一個充滿希望與可能的未來願景。本文探討對2025年社會、環境、科技及個人發展的期許,並描繪一個更溫暖、和諧、與自然共生的美好世界圖像,強調科技向善、個人成長及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經濟發展政策看似造福全民,實則利益多集中於財團與地主,負擔卻由一般民眾承擔。故事以村民的土地被徵用為例,揭示開發帶來的房價飆升、債務累積與生活壓力,最終獲利者是掌握資源與資本的少數群體。改革需讓人民真正參與並共享開發成果。
現代資本主義體系雖促進經濟成長,但造成財富集中與經濟不平等。本文指出,解決此問題需改變以資本為中心的經濟結構,提出多項具體方案:推行資本利得稅及財富稅,確保高收入族群的資本收益公平分配;建立勞工分享公司利潤規則,讓員工共享企業成果。
在台灣,都市計畫無疑是一場資源重新分配的遊戲,而這場遊戲的主要贏家,往往是財團與地主。當政府推動開發計畫時,初衷可能是改善城市功能、促進經濟發展或提供更便利的公共設施,但實際執行下來,卻往往淪為少數既得利益者的盛宴。 從土地買賣到開發資訊:利益的轉移鏈條 都
都市計畫的本質在於土地資源的重新分配與價值重估,表面上是為了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促進城市的現代化,但實際上卻往往成為財團牟利的工具。柯文哲案件中的京華城開發爭議,讓我們看到都市計畫背後的利益分配,如何在政策制定與執行中漸漸傾向財團,導致一般百姓成為開發成本的承擔者。
在台灣司法的迷霧中,柯文哲的案件和另一宗墳墓侵害案件成為了檢察官處理法律邏輯與證據適用問題的兩個典型案例。這些案件讓人不禁思考:當檢察官選擇性適用證據、忽略法律核心要件,甚至違反程序正義時,下一個受害者會是誰?
2025年,一個充滿希望與可能的未來願景。本文探討對2025年社會、環境、科技及個人發展的期許,並描繪一個更溫暖、和諧、與自然共生的美好世界圖像,強調科技向善、個人成長及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經濟發展政策看似造福全民,實則利益多集中於財團與地主,負擔卻由一般民眾承擔。故事以村民的土地被徵用為例,揭示開發帶來的房價飆升、債務累積與生活壓力,最終獲利者是掌握資源與資本的少數群體。改革需讓人民真正參與並共享開發成果。
現代資本主義體系雖促進經濟成長,但造成財富集中與經濟不平等。本文指出,解決此問題需改變以資本為中心的經濟結構,提出多項具體方案:推行資本利得稅及財富稅,確保高收入族群的資本收益公平分配;建立勞工分享公司利潤規則,讓員工共享企業成果。
在台灣,都市計畫無疑是一場資源重新分配的遊戲,而這場遊戲的主要贏家,往往是財團與地主。當政府推動開發計畫時,初衷可能是改善城市功能、促進經濟發展或提供更便利的公共設施,但實際執行下來,卻往往淪為少數既得利益者的盛宴。 從土地買賣到開發資訊:利益的轉移鏈條 都
都市計畫的本質在於土地資源的重新分配與價值重估,表面上是為了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促進城市的現代化,但實際上卻往往成為財團牟利的工具。柯文哲案件中的京華城開發爭議,讓我們看到都市計畫背後的利益分配,如何在政策制定與執行中漸漸傾向財團,導致一般百姓成為開發成本的承擔者。
在台灣司法的迷霧中,柯文哲的案件和另一宗墳墓侵害案件成為了檢察官處理法律邏輯與證據適用問題的兩個典型案例。這些案件讓人不禁思考:當檢察官選擇性適用證據、忽略法律核心要件,甚至違反程序正義時,下一個受害者會是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法官於去年作成的112年度憲判字第4號判決言明,雖然關於唯一有責的配偶不能請求裁判離婚的規定並未違憲,但完全剝奪仍有過度限制的問題,而該判決作成至今,對於實務有何影響呢?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認定現行民法第限制唯一有責配偶不得請求裁判離婚,原則上並不違反憲法對婚姻自由之保障,同時翻轉了法院長期以來的見解。
Thumbnail
本所許惠菁律師接受丹妮婊姐【婊姐必請】podcast訪談, 本集許律師將聚焦家事案件,討論婚前協議及法定財產制等與婚姻相關法律問題,歡迎收聽。   本集重點 ✔ 律師做家事案件做到有職災? ✔ 臺灣人會離婚通常只為兩件事? ✔ 最常問委託人的一個問題? ✔ 很多人結婚理由都太抽象
Thumbnail
最近在新聞中,看到中國福建省通過「婦女查詢配偶財產知情權」的規定,臺灣不知有沒有類似的規定?是否會因為卡在不知對方財產有多少,就被迫淨身出戶?
Thumbnail
中國境內,許多地方彩禮數額來到天價,變相透過婚姻索取財務的惡習現象,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針對「彩禮糾紛」做出解釋,希望透過這號規定的施行,端正風氣。 臺灣新人結婚時候,也會提到大聘小聘的事情,但關於聘金糾紛好像不是很常見。 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法律規定不同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嗎?
Thumbnail
檢察官虧他:「你們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小心把這種家務事鬧到法院來,被水果報登出。」 他苦笑:「是太太要告我家暴,我也沒辦法。」
  婚前協議~ 事事皆有據 ,遇到方可再相聚   1.     婚前協議並非雙方情緒綁架的武器 聽完線上分享的內容大致理解,所有的婚前協議無法單純用情緒綁架的方式協定,例如妳如果三年沒有買一棟房子給我就可以離婚,或是妳沒有減重成功就要離婚這樣的無侵害對方自身權利或金錢等可被計算衡量的事物,都
Thumbnail
臺灣在2020年5月的時候,大法官做出釋字791號解釋,宣告刑法第239條的規定違憲,也就是通姦正式除罪化。許多人都在討論,外遇無罪以後,是否再也拿婚姻出軌者沒皮條。 不過,最近在新聞中看到有法官不承認配偶權,導致正宮吞敗的事件。到底法律上有沒有「配偶權」?難道背棄婚姻誓言的外遇者,都沒事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法官於去年作成的112年度憲判字第4號判決言明,雖然關於唯一有責的配偶不能請求裁判離婚的規定並未違憲,但完全剝奪仍有過度限制的問題,而該判決作成至今,對於實務有何影響呢?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認定現行民法第限制唯一有責配偶不得請求裁判離婚,原則上並不違反憲法對婚姻自由之保障,同時翻轉了法院長期以來的見解。
Thumbnail
本所許惠菁律師接受丹妮婊姐【婊姐必請】podcast訪談, 本集許律師將聚焦家事案件,討論婚前協議及法定財產制等與婚姻相關法律問題,歡迎收聽。   本集重點 ✔ 律師做家事案件做到有職災? ✔ 臺灣人會離婚通常只為兩件事? ✔ 最常問委託人的一個問題? ✔ 很多人結婚理由都太抽象
Thumbnail
最近在新聞中,看到中國福建省通過「婦女查詢配偶財產知情權」的規定,臺灣不知有沒有類似的規定?是否會因為卡在不知對方財產有多少,就被迫淨身出戶?
Thumbnail
中國境內,許多地方彩禮數額來到天價,變相透過婚姻索取財務的惡習現象,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針對「彩禮糾紛」做出解釋,希望透過這號規定的施行,端正風氣。 臺灣新人結婚時候,也會提到大聘小聘的事情,但關於聘金糾紛好像不是很常見。 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法律規定不同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嗎?
Thumbnail
檢察官虧他:「你們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小心把這種家務事鬧到法院來,被水果報登出。」 他苦笑:「是太太要告我家暴,我也沒辦法。」
  婚前協議~ 事事皆有據 ,遇到方可再相聚   1.     婚前協議並非雙方情緒綁架的武器 聽完線上分享的內容大致理解,所有的婚前協議無法單純用情緒綁架的方式協定,例如妳如果三年沒有買一棟房子給我就可以離婚,或是妳沒有減重成功就要離婚這樣的無侵害對方自身權利或金錢等可被計算衡量的事物,都
Thumbnail
臺灣在2020年5月的時候,大法官做出釋字791號解釋,宣告刑法第239條的規定違憲,也就是通姦正式除罪化。許多人都在討論,外遇無罪以後,是否再也拿婚姻出軌者沒皮條。 不過,最近在新聞中看到有法官不承認配偶權,導致正宮吞敗的事件。到底法律上有沒有「配偶權」?難道背棄婚姻誓言的外遇者,都沒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