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真正的故事並不想被人述說。
閱畢《像這樣的小事》以後,搜尋了有關愛爾蘭瑪德蓮洗衣中心的事件,感到怵目驚心。1922至1996年間,至少三萬名婦女被送往瑪德蓮洗衣中心,日復一日遭到虐待、囚禁、挨餓、毒打,並且沒有被支付任何工資的從早工作到晚。進去的婦女大多是曾遭受過性侵、遺棄、犯罪等等的弱勢少女,有時,只因為「長得漂亮」遭到侵犯,卻因愛爾蘭的墮胎禁令,不得不生下遭受性侵而懷下的孩子,最後生下的嬰兒被送走,女孩留下,成為教會口中的「墮落少女」,監禁在瑪德蓮洗衣中心,因其「骯髒」必須向天主「懺悔她們犯下的罪過」——儘管她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她們被剝奪姓名、改去生日,「我的整個童年都不見了。」——一名倖存者如是說道。
有一回她打破沉默和另一名女孩說話時,『修女進來把我們兩個都帶走,然後把我們和一具屍體關在一起』。瑪莉表示,直到今天,過去的這段惡夢讓她還是不敢參加葬禮,就算是朋友的喪禮她也不敢去。
「我的一切都被奪走了;我的名字,我小時候出去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權利,我與其他人交流的權利,」她補充道。——Magdalene Laundries: Survivor stories
後來,甚至被發現瑪德蓮洗衣中心與政府有關聯,直到2013年才由當時的總理恩達・肯尼發表正式道歉。然而,對受害者而言,這些道歉都來不及了。
/
《像這樣的小事》就是寫在教會獨大的年代,1985年的凜冬,愛爾蘭的小鎮上,焦頭爛額忙著運送煤炭的商人比爾・費隆身上發生的小小故事。和妻子愛琳養育著五名女兒的費隆,當年被十六歲未婚生子的母親生下,最後,由母親幫傭的威爾森太太收留他們母子並將費隆養育長大。
烏鴉滿天的十二月,這年冬天特別寒冷,愛爾蘭只有三種人可以自由進出鄰舍的前後門,神父、醫生、以及像費隆這樣的運煤炭工人。那天,當他親自為修道院運送煤炭時,在煤倉裡發現了一名衣衫不整的女孩,獨自被鎖在裡面⋯⋯。
生活雖稱不上優渥,但衣食無虞、事業有成,膝下有五名女兒,費隆將少女轉交給修道院之後,始終無法忘懷當時少女拜託他的唯一事情,他卻無法為她達成。他記得上一次當他到修道院聖堂送貨,頭髮參差的女孩央求他將她帶走,那一次他果斷拒絕了。回到家,看著幫忙公司記賬的長女,忍不住關心起女兒有沒有沒被工人欺負。妻子說他總是心軟,事實上他心中未嘗不是兩股力量在拔河。
他心中較平凡的那一面簡直後悔來到這個地方。
妻子愛琳說:「難道我們對這些事有責任嗎?」「如果你要好好過生活,有些事情就必須視而不見,才有辦法繼續走下去。」他知道他沒有辦法否認。但同時,一股如鯁在喉的情緒在他心底悶燒著。他忍不住想,如果當年,威爾森太太像妻子一樣,如今的他會在哪兒?
只要學會在施與受之間求取平衡,好讓自己與家人及外人都能和平相處,那麼人也
可以很善良的。但當這個想法一進入他的腦中,他便立即知道光是這麼想本身也是
一種特權。
《像這樣的小事》全書才四萬字,然而卻花費了作者Claire Keegan十年才完成。讀者讀到最後,也許會像我一樣,好想知道接下來的故事。但作者在這裡停止了,他省略了所有的苦痛與所有的救贖,他書寫一個平凡人面對和自己無關的惡行,萌生的善的拉扯。我們不禁感嘆,要是當年,也有個費隆拯救出那些洗衣房少女,就好了。要是人們不選擇沈默,就好了。然而,也不禁思忖,如果是自己,有勇氣不去視而不見嗎?
書中費隆在一次離開修道院之後迷了路,當他詢問路邊手拿鐮刀砍樹的老人該怎麼走時,老人回答:
「你要去哪裡,這條路就通往哪裡。」
最後,他去到了嗎?我忍不住問著自己:我腳下走著的路,是我要去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