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弔詭:只想買條牛仔褲 》閱讀筆記-選擇氾濫的年代,必須讀的一本書

牧-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工業革命後大量生產變得容易,加上消費文化的興起,現在我們生活中食衣住行都有不計其數的商品供我們選擇、商店擺滿玲瑯滿目的產品任君挑選。一天中我們會經歷無數的選擇,從等等吃什麼(百年難題)這種小問題到工作中的各種決策等攸關生存的選擇,這些抉擇的重量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膨脹,開始對我們產生負面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在這本書想談論的內容。擁有更多選擇,不是應該更快樂嗎?然而現實狀況卻並非如此,現代人比以往更加不滿生活、更加憂鬱。於是作者以此為出發點整合了一系列的研究,試著解釋這樣的現象。

去年暑假,我在家思考著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做什麼,是要打工、實習,還是去做志工?去旅行或者待在家好好休息? 如果要打工,又該做什麼呢? 哪個是對我最好的呢? 打開求職軟體,馬上湧入數十個工作機會,各有利弊,一時讓我不知如何選擇。我於是拖了又拖,害怕做錯決定、害怕後悔,最後的結果是我放棄了選擇,整個暑假什麼也沒做。海量的選擇、無限的可能性,讓我失去了選擇的能力

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我是一個嚴重的極大化者,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選擇、不滿足目前的狀況,常對生活感到失望。讀完後我不再追求最好的結果,減少和他人的比較,開始滿足於現有的選擇,也不再因做出的選擇而感到後悔。若你也曾經歷過和我一樣的狀況,選擇的弔詭這本書能幫助你了解選擇背後的心理因素以及應對的方法,甚至解決你一直以來的內耗問題。

以下是我整理的閱讀筆記,並非完整摘錄,感興趣的話還是建議自己讀過一遍,相信你一定能有很多收穫!

影響選擇的思考模式

  • 可得性捷思法:人會以資訊的可得性(容易取得、回想的程度)來衡量事物的重要性
    • ex. 當你最近看到飛機失事的新聞,就覺得搭飛機比開車危險,因為腦中容易回想起的事件影響了你的判斷,而非客觀數據。
    • 多獲得各方面的資訊有助於降低這種偏誤
  • 定錨:消費者在評估商品價值時會藉由比較的方式。
    • (特價/在商品中加入奢侈品)
  • 展望理論
    • 隨著人實際上收穫/損失遞增,心理感受遞減,
    • 損失的感受程度比獲利來的高(厭惡損失)
    • ex.與其50%機率拿到100塊,人會寧願確定拿到50塊
raw-image

          來源:維基百科

  • 稟賦效應:當人被賦予一項物品,該物品在人心中的價值增加。ex.購買物品後比較不會想退貨
  • 習得無助:若動物不斷嘗試後仍無法解決問題,最後就會放棄嘗試。應用在人身上,會影響未來嘗試的動力、生理狀況,甚至導致憂鬱症。

選擇的價值

  1. 實用效益 : 讓人得到想要的
  2. 表達效益 : 表現個性、價值觀 ex. 穿搭風格
  3. 心理效益:展現自主權(對幸福感很重要),讓人感覺能掌控環境
  • 人不快樂時,會選擇「退出」局面或是「聲明」訴求
  • 社會制度限制了人的自由,同時也降低了選擇的責任。

為什麼選擇成了負擔?

  • 極大化者:做選擇時總想得到最好的結果,卻因此難以抉擇,並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
  • 滿足化者:只追求「夠好」的選項,對選擇比較容易滿意
  • 人衡量機會成本時,會算入所有放棄的選項,而選項越多,就越會消減對選擇的滿意度。又因為人憎惡失去的傾向,因此沒選到的不滿意總是大於選擇的滿意。
  • 多個選項間造成的衝突常常導致人們逃避或延遲選擇
  • 面臨選擇時的負面情緒會降低人的判斷能力

由於多了各式各樣的選擇,做出理想決定的責任轉移到了個人的身上

懊悔

  • 缺漏偏差:人會低估未採取行動而造成的後果
  • 如果距離目標只差一點,會產生更多的後悔情緒。
  • 負面情緒經常會觸發違實思考(想像與現實不符的情況),進而引發更多負面情緒。
  • 向上違實思考(想像更好的狀況)能激勵人心,但同時也使人更不滿於現狀,向下違實思考則相反,能讓人更感激現狀。
  • 人需要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決定,但該理由不一定真的是心裡影響決策最大的因素,而隨時間過去,該理由也不再管用,使人開始懊悔。

適應

  • 知覺適應:人體在不斷經歷相同的知覺時,感受會逐漸降低。
  • 享樂適應:從事物取得的樂趣也會在每次重複逐漸降低
  • 購買新物品的熱度消退後,人就開始對物品感到失望
  • 事件發生後,人的情緒反應會逐漸平復,
  • 人在做決定時,往往低估了適應的效果,認為未來的情緒會一直跟事件發生時一樣。

比較

  • 人在評價經驗時會比較
    1. 希望的情況
    2. 預期的情況
    3. 過去經驗
    4. 他人經驗
  • 隨著體驗更好的事物、選擇的大量增加(比較對象增加),讓我們的標準和期待提高,使原本有樂趣的東西失去樂趣。
  • 由於社會和經濟制度建立在資源的稀有和分配不均下,更趨使人們進行社會比較
  • 滿足化者較不會進行社會比較,關鍵在於抽離思緒,不陷入負面的反芻思考。

無助、操控、憂鬱

  • 失敗歸因 : 人經歷挫折或失去控制時,會尋找失敗的原因
    1. 總括性/特定性 : 因為整體或特定因素
    2. 長期性/短期性 : 因為短期因素或長期因素
    3. 個別性/普遍性 : 因為個人因素或外部因素
  • 樂觀者歸因傾向特定、短期、普遍性,較不會因為單次失敗而意志消沉
    • 「這次沒考好只是因為這次題目特別難(特定性)、這只是一次失常(短期性)、很多同學也考不好(普遍性)
  • 悲觀者歸因傾向總括長期、個別性則會引起無助感、自責,導致憂鬱
    • 「這次沒考好是因為我數學一直都很爛(總括性)我永遠都學不好數學(長期性)是我太笨了(個別性)


  • 現代因為對操控權(掌握自己人生的能力)的重視、個人主義(重視個體的自主而非社會連結)的崛起以及選擇的增加,使人對操控的期望升高,然而大量的選擇卻無法滿足期望,使現代人更容易無助憂鬱

個人主義破壞了社群間的連結(能有效防止憂鬱),因為社會關係會限制個人的自主性。

  • 個人主義雖然使社會某部分個體繁榮,但對國家整體卻有負面影響
  • 享樂緩滯 : 即使已經失去原來的好處,社會還是傾向重視當初幫助發展的文化
    • ex. 美國開國後正因個人主義而繁榮
    • 所以即使個人主義有其缺陷,社會還是鼓吹個人的發展(追求夢想、做自己)

如何減輕決策的負擔?

選擇重要的不是客觀結果而是主觀結果

  • 嘗試減少選項數量 ex.規定自己一次只能找兩個選項
  • 分辨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需要花費時間決定的
    • 練習
    1. 回顧最近做的決定
    2. 列出抉擇的步驟、花的時間、搜尋過程和焦慮的狀況
    3. 回想過程中的心情
    4. 選擇完後問自己,這些過程對選擇有幫助嗎?


  • 跟隨規定(前提、標準、常規、習慣)來做決定 ex. 賈伯斯每天都穿同一套衣服
  • 試著成為滿足化者,接受現有的選項,感激目前的狀態
  • 第二級決定:衡量機會成本時,只要算到次好選項(所有放棄選項裡最好的一項)就好
  • 沒必要的話不用主動去尋找更新更好的商品
  • 避免可逆選擇(可以反悔的選擇)
    • 當選擇可逆時,會讓人更專注於其他更好的選項、懷疑自己的選擇,而不是改善現有狀況
  • 練習感恩的態度,即活在當下,滿足於現在擁有的
  • 減少社會比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牧思誌
14會員
19內容數
哈囉我是牧 我會在這分享我的閱讀筆記,希望能幫助到你☺️ 可能也會發一些隨筆、觀影心得、觀點分享 請多多指教🙇
牧思誌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每次閱讀這本書時,內心總是感到非常平靜。作者沒有用艱深的詞語盤點他得到的智慧,而是像個和藹的長輩一樣,平靜的訴說著他的經歷和體悟。而隨著繼續閱讀和沉澱,我也逐漸能體會到那些藏在簡單文字後的智慧。書中的很多道理都不知不覺的在生命的某些時刻為我帶來幫助,所以我希望和你分享我在這本書帶給我最多啟發的智慧。
Thumbnail
2025/04/18
每次閱讀這本書時,內心總是感到非常平靜。作者沒有用艱深的詞語盤點他得到的智慧,而是像個和藹的長輩一樣,平靜的訴說著他的經歷和體悟。而隨著繼續閱讀和沉澱,我也逐漸能體會到那些藏在簡單文字後的智慧。書中的很多道理都不知不覺的在生命的某些時刻為我帶來幫助,所以我希望和你分享我在這本書帶給我最多啟發的智慧。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透過大量資料與研究,向我們闡述重新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作者不僅整理了豐富的研究結果,還將其整合、總結,形成許多具啟發性的觀點。這些內容不只是理論,更能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在面對決策、溝通或學習時,培養更靈活的思維。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透過大量資料與研究,向我們闡述重新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作者不僅整理了豐富的研究結果,還將其整合、總結,形成許多具啟發性的觀點。這些內容不只是理論,更能實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在面對決策、溝通或學習時,培養更靈活的思維。
Thumbnail
2025/03/25
我是個在社交上很被動的人,過去也有嚴重的社交焦慮,基本上很少與人主動交談,各種社交場合能避則避。但或許因為隨和,在求學各個階段都自然而然有一群不錯的朋友,在學校到哪都膩在一起,所以高中前我幾乎不曾感到孤獨過,習慣了處在一個團體中安逸的感覺、習慣每天走進教室能坐到朋友旁聊天,而不用獨自一人面對他人目光
2025/03/25
我是個在社交上很被動的人,過去也有嚴重的社交焦慮,基本上很少與人主動交談,各種社交場合能避則避。但或許因為隨和,在求學各個階段都自然而然有一群不錯的朋友,在學校到哪都膩在一起,所以高中前我幾乎不曾感到孤獨過,習慣了處在一個團體中安逸的感覺、習慣每天走進教室能坐到朋友旁聊天,而不用獨自一人面對他人目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選擇的迷霧中掙扎 每天早上,你可能都會在「這件衣服要不要洗熨?」「今天午餐要吃便當還是速食?」的小決定裡猶豫不決;下班後,面對朋友邀約與休息時間,也常常心裡嘀咕: 「我知道我可以拒絕,卻總是因為怕麻煩選擇默默答應。」 「不管我怎麼做,好像結果都差不多,乾脆什麼都別想了……」 這樣的感受並非
Thumbnail
在選擇的迷霧中掙扎 每天早上,你可能都會在「這件衣服要不要洗熨?」「今天午餐要吃便當還是速食?」的小決定裡猶豫不決;下班後,面對朋友邀約與休息時間,也常常心裡嘀咕: 「我知道我可以拒絕,卻總是因為怕麻煩選擇默默答應。」 「不管我怎麼做,好像結果都差不多,乾脆什麼都別想了……」 這樣的感受並非
Thumbnail
#一天中我們會經歷無數的選擇,從等等吃什麼這種小問題到工作中的各種決策等攸關生存的選擇,這些抉擇的重量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膨脹,開始對我們產生負面的影響 #擁有更多選擇,不是應該更快樂嗎?然而現實狀況卻並非如此 #幫助你了解選擇背後的心理因素及應對方法,甚至能解決你的內耗問題
Thumbnail
#一天中我們會經歷無數的選擇,從等等吃什麼這種小問題到工作中的各種決策等攸關生存的選擇,這些抉擇的重量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膨脹,開始對我們產生負面的影響 #擁有更多選擇,不是應該更快樂嗎?然而現實狀況卻並非如此 #幫助你了解選擇背後的心理因素及應對方法,甚至能解決你的內耗問題
Thumbnail
最近,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選擇」的重要性。 我們每天面對大大小小,無數選擇。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沒有選擇。 覺得自己的選擇是環境使然,是因為家庭的侷限,因為同儕的慫恿,不得不如此。 有時候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業力的影響(業力),業力可能是我們過去所做的選擇導致的一種狀態跟能量。 過
Thumbnail
最近,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選擇」的重要性。 我們每天面對大大小小,無數選擇。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沒有選擇。 覺得自己的選擇是環境使然,是因為家庭的侷限,因為同儕的慫恿,不得不如此。 有時候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業力的影響(業力),業力可能是我們過去所做的選擇導致的一種狀態跟能量。 過
Thumbnail
「選擇」這兩個簡單的字眼,卻道出了大多數人的無奈。這是為什麼呢? 大多數的「選擇」並非出於我們自身的願望,往往是我們周圍的親朋好友代替我們所做的選擇。 想想從我們的童年到以後,我們真的有很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嗎?有多少事情是我們真正決定的呢? 然而,我們常常不得不認為別人的這種替代我們所做的選擇,
Thumbnail
「選擇」這兩個簡單的字眼,卻道出了大多數人的無奈。這是為什麼呢? 大多數的「選擇」並非出於我們自身的願望,往往是我們周圍的親朋好友代替我們所做的選擇。 想想從我們的童年到以後,我們真的有很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嗎?有多少事情是我們真正決定的呢? 然而,我們常常不得不認為別人的這種替代我們所做的選擇,
Thumbnail
此篇內容繼續分享書籍【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讀完後一些心得感想 剛好讀到選擇困難這個主題,我真是心有戚戚焉呀! 書裡提到有關選擇困難,是源自於害怕後悔,人們在選項一多時,會感到過度疲勞,並且容易出現選擇困難,若為了枝微末節的小事花費許多時間猶豫,無形中就會花費很多精力,
Thumbnail
此篇內容繼續分享書籍【懂了以後更輕鬆的心理學】讀完後一些心得感想 剛好讀到選擇困難這個主題,我真是心有戚戚焉呀! 書裡提到有關選擇困難,是源自於害怕後悔,人們在選項一多時,會感到過度疲勞,並且容易出現選擇困難,若為了枝微末節的小事花費許多時間猶豫,無形中就會花費很多精力,
Thumbnail
選擇讓我們有了目標和希望。 努力過程中的所有辛酸和辛勞自己承受… 選擇這份工作,這項婚姻,這個決定… 重要的抉擇、大小選擇由你(妳)選擇! 我們常活在所有大大小小選擇中… 如;今天早、午、晚餐要吃什麼? 買東西時,想買a項又想買b項,是不買還是買? 追我的甲男(女)不錯,還是乙男(女)呢? 選
Thumbnail
選擇讓我們有了目標和希望。 努力過程中的所有辛酸和辛勞自己承受… 選擇這份工作,這項婚姻,這個決定… 重要的抉擇、大小選擇由你(妳)選擇! 我們常活在所有大大小小選擇中… 如;今天早、午、晚餐要吃什麼? 買東西時,想買a項又想買b項,是不買還是買? 追我的甲男(女)不錯,還是乙男(女)呢? 選
Thumbnail
理性選擇 哪個選項能夠讓未來的選擇增加? 不要因為害怕、恐懼或困難而做出選擇 ex.怕逃離舒適圈 不要在憤怒不平時做出決定 預想最壞的情況會怎樣? 能否應付? 計算成本,機會成本 : 錢、時間、人脈、機會等 難以決定時,把狀況推到極端。能知道自己在意的點。ex.薪水剩一半,還會想做這工作
Thumbnail
理性選擇 哪個選項能夠讓未來的選擇增加? 不要因為害怕、恐懼或困難而做出選擇 ex.怕逃離舒適圈 不要在憤怒不平時做出決定 預想最壞的情況會怎樣? 能否應付? 計算成本,機會成本 : 錢、時間、人脈、機會等 難以決定時,把狀況推到極端。能知道自己在意的點。ex.薪水剩一半,還會想做這工作
Thumbnail
每天都在不段的時間裡做選擇 早上起來:等等要吃什麼 上班途中:要走要騎哪一段路比較快 到公司:要從哪裡著手 比較好 中午:不知道要吃什麼 選什麼呢 下午:太多待辦事項 先做哪個 下午:同事要喝下午茶 吃什麼 晚上:加班 要買什麼吃呢 哈哈 好像吃佔了很多😜 不論是事業的選擇 升遷
Thumbnail
每天都在不段的時間裡做選擇 早上起來:等等要吃什麼 上班途中:要走要騎哪一段路比較快 到公司:要從哪裡著手 比較好 中午:不知道要吃什麼 選什麼呢 下午:太多待辦事項 先做哪個 下午:同事要喝下午茶 吃什麼 晚上:加班 要買什麼吃呢 哈哈 好像吃佔了很多😜 不論是事業的選擇 升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