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需要防癌險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防癌險,顧名思義,是能夠針對癌症的發現與治療進行理賠的險種,那防癌險重要嗎?會不會有一種感覺是「癌症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呢?

一、罹癌人數(癌症並不罕見)

2021年(民國110年) → 12萬人 (衛福部)

raw-image

2022年(民國111年)→ 13萬人 (衛福部)

raw-image


二、罹癌年齡(不是只有老人會生病)

根據民國110年的資料,罹癌中位數年齡為64歲,中位數的意思是,有一半的罹癌人口在64歲以下,另一半則是高於64歲。(衛福部

在國外也有研究指出,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在50歲之前罹癌可能性較高,這可能與肥胖、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熬夜等等生活方式有關 (BBC)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3年,肺癌的罹癌人數超越了大腸癌,這是一個可以放大到環境污染來討論的議題,二手煙PM2.5烹飪以及工作環境等等都有可能是對我們身體造成危害的因子。(衛福部


三、生病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一個人的生命是如何影響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作息;在2024年12月25日上映的癌友紀錄片《交換禮物》,在致謝名單中,列出了好大一串的人名,要記錄一個人的罹癌的故事就會發現,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了,背後相關聯的家人、朋友、醫師、護理師還有護工人員。

我們要感謝所有家人朋友的陪伴,許多肺癌患者甚至指出,他們這輩子從來沒有抽煙的習慣,在面對疾病的時候,至少我們期望在經濟上沒有後顧之憂,積極且正向的接受先進的治療,不但是愛自己,也是愛著我們身邊所有人的方式。


四、藝人-汪建民罹癌離開人世

raw-image
raw-image

汪建民的離開,是演藝圈一個很大的震撼彈,原來罹癌不需要到很老,在年輕時,我們就應該時時刻刻注意身體的健康。而汪建民在離開人世前說過:「後悔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多存錢」;然而,像我們一般人該如何存到一筆錢,是足以面對癌症到來的呢?

一般我們常聽到的標靶治療,是可以針對特定癌細胞或基因突變的精準治療方式,是一個很常被用來治療癌症的療法,價格非常的高,根據不同的癌症種類、部位的不同,標靶治療一個月可能的花費是10~30萬,一般人工作多久,能夠存到這一個月的花費呢?

若是需要長期治療,以年為單位計算,想要用先進的治療方式,就很容易是會破百萬的,一個百萬,是一般人工作多久能夠存到的呢?


總結

癌症與我們的生活環境、作息有著關聯,並不是一個罕見疾病,在面對癌症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資金讓我們無後顧之憂的接受治療,醫學的進步讓許多癌症都有被治癒的機會,可以安心的接受先進的治療方式,相信是許多病人和他們的家人所期望的,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讀者更認識癌症一些,期望每個人都可以過得更健康。

raw-image

實際保障內容請以個別保單條款為準




相信許多人都有到超商買豆漿的經驗 豆漿分成無糖、低糖還有全糖,你喜歡哪種? 依照自身需求購買產品本來就是天經地義 那麼你一個月花幾千塊的保險,內容是什麼呢? 厚厚一本保單,翻開來複習過了嗎? 誠摯邀請您一起來了解保障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保險真的有用嗎? 的其他內容
意外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意外險的內容也非常容易能夠理解,判定上要符合「外來的」「突發的」「非疾病」,另外我習慣再增加一項「非本意」。 我認為「非本意」的觀念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帶著故意的心態來讓自己限於危險之中;另外一方面,也是要讓人理解到,在這個社會裡面有非常非常多「非本意」的事情正在發生。(請注
意外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意外險的內容也非常容易能夠理解,判定上要符合「外來的」「突發的」「非疾病」,另外我習慣再增加一項「非本意」。 我認為「非本意」的觀念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帶著故意的心態來讓自己限於危險之中;另外一方面,也是要讓人理解到,在這個社會裡面有非常非常多「非本意」的事情正在發生。(請注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防癌險,顧名思義,是能夠針對癌症的發現與治療進行理賠的險種,那防癌險重要嗎?會不會有一種感覺是「癌症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呢? 一、罹癌人數(癌症並不罕見) 2021年(民國110年) → 12萬人 (衛福部) 2022年(民國111年)→ 13萬人 (衛福部) 二、罹癌年齡(不是只有老人會
Thumbnail
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因此保險公司針對癌症設計了很多類型的商品,主要分為一次金型、療程型、扶助型三大理賠方式。 一次金型:主要是看診斷書確診即可理賠,即使不治療可以直接請領一次金。 療程型:適合長期住院、手術、放化療等。 扶助型:適合持續有癌症狀態,單純門診拿藥也可以。 以下是
Thumbnail
做保險十年了,常常還是會遇到認為『保險沒必要』『保險用不到很虧』『有健保就好』這幾種類型的客戶~ 他們寧願每年花10幾萬存儲蓄險,卻不願意一個月花個3-5000元幫自己買一個保障。 但保險是剛性需求,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就讓我用罹癌當例子告訴你~
Thumbnail
今天要來談談我們一生保險如何規劃先後順序。 保險業在台灣發展已超過60年了!從最早期的死亡險到生死合險,住院日額險、傷害死殘險,療程型防癌險、定期醫療附約、終身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等等。 再到近10年發展出的萬能壽險、利變型的台、外幣保單、投資型月月撥回保險、重大傷病保險、殘扶失能險及長照險,更有
Thumbnail
癌症若於早期發現治療成功率和存活率都能顯著提高,若因資金不足而錯失黃金治療期真的很可惜。 國人罹患癌症人數逐年增加,衛福部統計,癌症居111年國人主要死因第一位,癌症死亡有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 當今癌症已不一定是絕症,尤其近幾年來免疫治療出現之後,讓癌症有機會成為一種「可控制之慢性病」。
Thumbnail
重大疾病有哪些? 近年來由於醫療需求的變化原本單純一次給付的重大疾病也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
Thumbnail
最近看到余天女兒,以及前陣子歌手朱俐靜的新聞報導,有股難過的氛圍迴盪於心中,若是我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很難以接受家人罹癌事實而難過非常非常久。 也因此常常會有朋友來諮詢,很擔心癌症的話,保險應該怎麼買? 好像怎麼買都不夠?
Thumbnail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蟬聯了40年的冠軍,所以這也是國人在個人商業保險規畫上常常重視的項目之一,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教大家如何規劃癌症險
Thumbnail
你曾買過保險嗎?決定你買或不買某張保單的原因是什麼?
Thumbnail
資深保險經紀人罹癌治療後的反思: 當我們了解到目前每24個人就有1個人罹癌,每年增加11萬人罹患癌症。當我們或親愛的家人生大病,面對生命的威脅時,我們能預備什麼來打贏這場仗...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防癌險,顧名思義,是能夠針對癌症的發現與治療進行理賠的險種,那防癌險重要嗎?會不會有一種感覺是「癌症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呢? 一、罹癌人數(癌症並不罕見) 2021年(民國110年) → 12萬人 (衛福部) 2022年(民國111年)→ 13萬人 (衛福部) 二、罹癌年齡(不是只有老人會
Thumbnail
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因此保險公司針對癌症設計了很多類型的商品,主要分為一次金型、療程型、扶助型三大理賠方式。 一次金型:主要是看診斷書確診即可理賠,即使不治療可以直接請領一次金。 療程型:適合長期住院、手術、放化療等。 扶助型:適合持續有癌症狀態,單純門診拿藥也可以。 以下是
Thumbnail
做保險十年了,常常還是會遇到認為『保險沒必要』『保險用不到很虧』『有健保就好』這幾種類型的客戶~ 他們寧願每年花10幾萬存儲蓄險,卻不願意一個月花個3-5000元幫自己買一個保障。 但保險是剛性需求,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 就讓我用罹癌當例子告訴你~
Thumbnail
今天要來談談我們一生保險如何規劃先後順序。 保險業在台灣發展已超過60年了!從最早期的死亡險到生死合險,住院日額險、傷害死殘險,療程型防癌險、定期醫療附約、終身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等等。 再到近10年發展出的萬能壽險、利變型的台、外幣保單、投資型月月撥回保險、重大傷病保險、殘扶失能險及長照險,更有
Thumbnail
癌症若於早期發現治療成功率和存活率都能顯著提高,若因資金不足而錯失黃金治療期真的很可惜。 國人罹患癌症人數逐年增加,衛福部統計,癌症居111年國人主要死因第一位,癌症死亡有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 當今癌症已不一定是絕症,尤其近幾年來免疫治療出現之後,讓癌症有機會成為一種「可控制之慢性病」。
Thumbnail
重大疾病有哪些? 近年來由於醫療需求的變化原本單純一次給付的重大疾病也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
Thumbnail
最近看到余天女兒,以及前陣子歌手朱俐靜的新聞報導,有股難過的氛圍迴盪於心中,若是我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一定很難以接受家人罹癌事實而難過非常非常久。 也因此常常會有朋友來諮詢,很擔心癌症的話,保險應該怎麼買? 好像怎麼買都不夠?
Thumbnail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蟬聯了40年的冠軍,所以這也是國人在個人商業保險規畫上常常重視的項目之一,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教大家如何規劃癌症險
Thumbnail
你曾買過保險嗎?決定你買或不買某張保單的原因是什麼?
Thumbnail
資深保險經紀人罹癌治療後的反思: 當我們了解到目前每24個人就有1個人罹癌,每年增加11萬人罹患癌症。當我們或親愛的家人生大病,面對生命的威脅時,我們能預備什麼來打贏這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