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87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8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5.0 零繫詞現象

raw-image
  • 5.1 繫詞「是」的虛構
  •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在圍繞繫詞「是」的「邏輯理論」一事上,[王路 1992] 對中世紀邏輯的理解也是可疑的。

raw-image

首先,「他們通過『是』把命題分為主項和謂項, 以此對指代進行了各種不同的劃分 …」的說法言過其實,因為主項和謂項的劃分早在亞里士多德的邏輯論述中已有清楚的界定,應無異議。主項和謂項不是中世紀邏輯學家「通過『是』把命題分為主項和謂項」而劃分出來的。

「我說的『詞項』就是通過添加或刪除動詞『是』或『不是』而把一個前提分解出來的謂語和主語」。[Aristotle 1983: 201; An Pr 24b16] 這是亞氏《前分析篇》對斷定命題 (assertoric proposition) 的定義。

至於指代理論中的指稱是中世紀邏輯學者提出的兩個基本語義關係中的一個。兩個基本語義關係是意謂 (拉丁語為「significatio」) 和指代 (拉丁語為「suppositi」) ,而前者先於後者,即我們要先明瞭詞項的意義才可以進入討論詞項的指代。

這都是很清楚的,中世紀指代理論與「繫詞『是』的邏輯」沒有什麼關係﹔起碼 [王路1992] 沒有說出兩者之間的「邏輯」關係。

__________

待續

內容總結
邏輯學
5
/5
avatar-img
sen的沙龍
9會員
385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sen.wong@proton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四 研究亞里士多德學術困難的地方很大程度上來自對原古希臘文的難以掌握。 譬如「範疇」(名詞) ﹑「謂語」(名詞) ﹑「謂述」(名詞) ﹑「可作謂語類」(名詞) 的語源都是「κατηγορία」。 亞氏《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三 其實 [王路1992] 本身已有回答﹕亞里士多德。 緊接上述引文,[王路 1992] 嘗試整理出一個歐洲的「『是』的邏輯理論」。 王路採取一個歷史路徑,先提出亞里士多德的相關研究,再提出中世紀的相關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二 首先,為什麼語言學和邏輯學工作者關注簡單句﹖ 其中的一個原因顯然是因為,相對於其它的複合句式來說,簡單句較易入手。但有一個理論性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我們直觀地認為一個語言的簡單句呈現的是該語言的一些
5/5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一 必須再次強調的是,問題的核心不是上古漢語有無繫詞,而是上古漢語的語構結構是否需要繫詞﹔再進一步說,如果上古漢語語構無需繫詞,那麼這樣的一個結構會是怎麼樣的一個結構﹖ 再要追加澄清的是,受英語影嚮頗
5/5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六 王路做的不是語言學者的考證工作,他接受了語言學者如王力的觀點,認定了上古漢語沒有繫詞,並以此為起點,推斷漢語沒能發展出類似亞里士多德的綜合推理那樣的邏輯,以至歐洲形而上學的素養。影嚮所及,有漢語語言學者如肖婭曼便為了向英語的「be」和德語的「s
2/5上古漢語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五 1962年,陳夢韶在《語言學論叢》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漢語中上古即有繫詞論〉的文章,提出有別於王力的觀點,並根據先秦文獻材料,嘗試證明上古漢語即有繫詞﹕ 總的來說,歷來漢語語言學者對古漢語有無繫詞的現象不外乎環繞有﹑無及省略三個觀點。 自王力
3/5上古漢語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四 研究亞里士多德學術困難的地方很大程度上來自對原古希臘文的難以掌握。 譬如「範疇」(名詞) ﹑「謂語」(名詞) ﹑「謂述」(名詞) ﹑「可作謂語類」(名詞) 的語源都是「κατηγορία」。 亞氏《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三 其實 [王路1992] 本身已有回答﹕亞里士多德。 緊接上述引文,[王路 1992] 嘗試整理出一個歐洲的「『是』的邏輯理論」。 王路採取一個歷史路徑,先提出亞里士多德的相關研究,再提出中世紀的相關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二 首先,為什麼語言學和邏輯學工作者關注簡單句﹖ 其中的一個原因顯然是因為,相對於其它的複合句式來說,簡單句較易入手。但有一個理論性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我們直觀地認為一個語言的簡單句呈現的是該語言的一些
5/5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一 必須再次強調的是,問題的核心不是上古漢語有無繫詞,而是上古漢語的語構結構是否需要繫詞﹔再進一步說,如果上古漢語語構無需繫詞,那麼這樣的一個結構會是怎麼樣的一個結構﹖ 再要追加澄清的是,受英語影嚮頗
5/5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六 王路做的不是語言學者的考證工作,他接受了語言學者如王力的觀點,認定了上古漢語沒有繫詞,並以此為起點,推斷漢語沒能發展出類似亞里士多德的綜合推理那樣的邏輯,以至歐洲形而上學的素養。影嚮所及,有漢語語言學者如肖婭曼便為了向英語的「be」和德語的「s
2/5上古漢語
5.0 零繫詞現象 5.0 繫詞「是」的虛構 五 1962年,陳夢韶在《語言學論叢》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漢語中上古即有繫詞論〉的文章,提出有別於王力的觀點,並根據先秦文獻材料,嘗試證明上古漢語即有繫詞﹕ 總的來說,歷來漢語語言學者對古漢語有無繫詞的現象不外乎環繞有﹑無及省略三個觀點。 自王力
3/5上古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