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ChatGPT共創:當人類感性遇上AI理性,迸出驚喜火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AI的智慧似乎已經超過了人類的平均IQ」

最近時不時就能聽到這樣的話題。


確實,如果有人跟我說,它比校園或公司裡一半以上的人都聰明,那心裡多少會有點被震撼。最近甚至還傳言「ChatGPT只要切換到 o1 promode,就相當於IQ130」,好像電影情節竟真實地在我們眼前上演。身為只拿到高中文憑的我,面對「你比我還聰明嗎?」的AI,心中既感到一絲自卑,卻也彷彿自己變得更厲害了一些,產生了莫名的優越感。


那麼,如何運用這些聰明的AI,便成了我們的重要課題。比方說,從YouTube企劃的構思、會議的準備,到市場行銷策略的架構擬定,ChatGPT都能帶來越來越多的幫助。多虧了它,工作進度快了不少,蒐集各種點子的門檻也大幅降低。


但事實是,「只要丟給AI就萬事OK」的想法並不成立,大家也不難聽到「它一直給錯答案」「試了幾次都沒得到想要的結果!」於是馬上放棄使用的人肯定不少。 然而,對我而言,這些AI就像是多了個「可愛的弟弟」。最終的關鍵,其實還是在於我們如何提出需求、怎麼給予明確的指令,以及如何消化AI提供的資訊或建議並做出最後的修飾。換句話說,正是人類特有的「感性」在接受考驗。


前陣子,我在一場會議上,有個十分重要的意見非得讓對方認可不可。然而,我並不擅長清楚地表達想法,一旦被反駁就容易慌張,立刻讓步。


「這個花一百萬買來的花瓶,能替你帶來兩百萬的銷售額喔!」

「不不不,那也太像詐騙了,我不敢買啊。」

「你覺得我在詐騙嗎?我只是好心提醒耶!」

「對、對不起!那我買……」

這般好哄的程度就是我。老實說,我真想花個十萬塊,雇個人代替我去交涉。


但這次不行,我只能一個人上陣,孤軍奮鬥,心情憂鬱到不行。於是前一天,我就拜託了ChatGPT──那個「可愛的弟弟」。


「ChatGPT啊,我想要達成的目標是這樣,可能面臨的反對有哪些?還有如果對方提出這些反對,我應該如何完美回應?」 結果它一下子給了好幾個版本,而且還教我「若對方這樣說,你就這樣回」。老實講,我心想:「真的會這麼順利嗎?」半信半疑。 到了會議當天,果然對方的反對幾乎全被AI猜中,我依照AI建議的回覆方式進行,竟然宛如「掌控」了整個會議。 理論上,開會是所有與會者交換意見,找到共識的過程,但那天開會的節奏竟然完全按照「AI所設想的脈絡」在推進。


有人聽到這種情景,可能會感到不安:「難道以後我們都要照AI的指令行動嗎?」然而,目前看來,AI本質上就像是我們手裡獲得的另一個新道具,要不要讓它成為主角,或者只是扮演支持的角色,全看我們怎麼用。只不過,唯一可惜的是,我沒法送禮物給它作為獎勵。

那麼,換個角度思考:「AI究竟能看多遠的未來?」


雖然AI已經學習了海量資料,但說到底,它的運算仍是根據過去與當下訊息進行「預測」。對於那些未知領域,或者任何人都沒想過的創新,仍有賴人類特有的創造力與藝術感。 同時,因為AI主要依循多數派的傾向或現有的價值體系,想要創造「全新」的東西,或許仍會受到局限。它就像個比較古板的弟弟,還需要多一點玩心。


不過,透過龐大的數據進行推論、給答案,對我們來說依然非常有用。它本來就比我這個腦袋不好使的人還要聰明,任何問題都想向它請教──


「怎麼和情人好好聊天?」 「吵架之後要怎麼和好?」 「女生會喜歡什麼樣的禮物?」 甚至那些微不足道的提問,AI都能全天候提供意見。要是我跟公司同事說這些八卦小事,早就被嫌煩了。 而在商業領域,只要給它足夠資訊,AI就能迅速整理出龐大的資料,並為你當前的問題組合成合適的提案,力量的確不容小覷。


因此,「該怎麼運用、怎麼發揮」便越發重要。若完全依賴AI,自己想做什麼反而會變得不明確;若完全不用AI,又未免太可惜,白白錯過當下的機會。

2025年的世界,已漸漸進入了「沒AI就不方便」的時代。可是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恐怕還是「要拿AI成就什麼目標?」「想創作出什麼作品或企劃?」那些人類獨有的夢想與好奇心。身為專業人士所累積的經驗與品味,或許不是AI那麼輕易就能模仿。再者,有時看似多餘的繞路,或意外迸出的火花,往往才是讓人生活豐富的源頭。


相對地,若有人完全仰賴AI,卻無法提出超越AI之上的成果,那麼他本身的價值早已被取代。這份危機,或許我們需要更加警惕。


我知道,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正是一個「我們需要展現比AI更高層次輸出」的時代。這裡說的「更高層次」並非單指IQ,而是像「能提供真正打動人心的創意」「能從意想不到的角度發掘關鍵」這樣的能力。也就是在AI之外,那種屬於人類的「意外性」。

在面對大案子的談判或提案時,若有人「因為AI推薦這個方案,所以肯定沒問題」而一昧照單全收,當然也未嘗不可。可若在這之上,能添入人特有的情感、熱情,也許就能觸動對方的心。畢竟,「讓人心有所感」這件事,往往包含了不可量化的驚喜、感動,甚至一點點溫度。那種看場合微調說話方式、隨時留意氣氛的小細節,至少在現階段,還不是AI最拿手的領域。

當我們需要更跳脫的靈感時,其實可以相信自己的好奇心,刻意走上「繞路」的思維。AI固然能直奔最有效率的捷徑,有時候卻是旁支小路能帶給你意外的風景,就像半夜打開窗,迎接一陣帶著清涼感的空氣般,那種撞見靈感的驚喜難以預料。


但如果告訴AI「帶我去繞繞吧」,它還真能想出繞路的花招,想想也覺得它十分聰明。真想買支冰淇淋獎勵它。


總結來看,AI或許無比便利,但我們自己才是故事的主角。無論是在會議上,還是與情人相處,能給出建議的是AI,做出抉擇的卻是我們。究竟能不能讓我們的心怦然一動,能不能讓我們自己真正認同,都掌握在我們的感受裡。

只要不斷珍視、培養這份感受力,也許就能和AI跳出一支精彩的雙人舞。有時候讓AI帶領步伐,有時候則由自己領軍,巧妙地交織出超乎預期的旋律。也正是在這種「共創」之間,能夠超越「便利」,感受到人類所特有的豐富與韻味。

若有一天,我們能鼓起些微勇氣,輕盈地享受這場與AI「共舞」的過程,世界或許就能更加寬闊。有機會遇見從未想像過的點子,甚至能孕育出全新的作品或企劃。不被AI牽著鼻子走,同時也在關鍵時刻信賴它的智慧,並拿出屬於自己的人類創造力與熱情,才能跳出一支真正動人的舞。

回過頭來,那些微小而細膩的感官:抬頭望向天空時那一絲風的氣息、黃昏時恍若要融化般的微光,不論時代怎麼變遷,仍是我們用心去感受的瞬間,並非AI能為我們取代。無論技術如何精進,我始終相信,人類的感性永遠不會被奪走。當我們懂得借力AI的聰明之處,同時也保留自己對世界的好奇心與敏銳,才是守護「人味」最明智的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本男子的腦內記憶
144會員
43內容數
我通常不會在社群發布的散文或是筆記,以後會陸續在這裡分享。 包括我經常光顧的餐廳,最近買的東西,過去的一些回憶,還有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或是最近在思考的社交媒體策略等等, 這些平時寫完就刪的文字,我會開始在這裡發布。 想要窺探我的內心世界,或是想要享受更平和的社交媒體樂趣的你,歡迎來這裡看看。
2025/01/28
本文描述作者以玉子燒鍋製作泡菜高麗菜麵糊料理的過程,並藉由料理過程抒發面對網路負面評論的心境轉變。作者巧妙地將泡菜、高麗菜、麻糬等食材融合,創造出獨特風味,並透過料理的幸福感,克服負面情緒。
Thumbnail
2025/01/28
本文描述作者以玉子燒鍋製作泡菜高麗菜麵糊料理的過程,並藉由料理過程抒發面對網路負面評論的心境轉變。作者巧妙地將泡菜、高麗菜、麻糬等食材融合,創造出獨特風味,並透過料理的幸福感,克服負面情緒。
Thumbnail
2025/01/14
2025年,我決定放下五件事:停止公開分享小孩的照片、暫停英語學習、放棄早起活動、不再設定明確的數字目標,以及不再過度在意CP值和時間效益。文中分享了這些決定的原因和背後的想法,並鼓勵讀者思考自己想放下或開始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1/14
2025年,我決定放下五件事:停止公開分享小孩的照片、暫停英語學習、放棄早起活動、不再設定明確的數字目標,以及不再過度在意CP值和時間效益。文中分享了這些決定的原因和背後的想法,並鼓勵讀者思考自己想放下或開始的事情。
Thumbnail
2024/06/21
在創作時,創作者如何能夠得到靈感以及克服創作困難的過程。 作者分享自己如何從枯竭的情況中找到創意的來源,提醒讀者大膽嘗試各種創作靈感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6/21
在創作時,創作者如何能夠得到靈感以及克服創作困難的過程。 作者分享自己如何從枯竭的情況中找到創意的來源,提醒讀者大膽嘗試各種創作靈感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ChatGPT 今天大當機, 讓許多依賴 AI 創作的人們措手不及, 暴露了過度依賴 AI 的風險。 本文探討了 AI 作為創作輔助工具的利弊, 強調創作者自身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並呼籲要避免被 AI 駕馭, 而應將 AI 作為提升效率的工具。
Thumbnail
ChatGPT 今天大當機, 讓許多依賴 AI 創作的人們措手不及, 暴露了過度依賴 AI 的風險。 本文探討了 AI 作為創作輔助工具的利弊, 強調創作者自身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並呼籲要避免被 AI 駕馭, 而應將 AI 作為提升效率的工具。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智能助手到圖像生成工具,AI無處不在。許多AI工具標榜著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更多可能性,並且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像是ChatGPT這樣的語言模型,無論是在寫作、解答問題,還是提供建議上,都發揮了顯著作用
Thumbnail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智能助手到圖像生成工具,AI無處不在。許多AI工具標榜著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更多可能性,並且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像是ChatGPT這樣的語言模型,無論是在寫作、解答問題,還是提供建議上,都發揮了顯著作用
Thumbnail
ChatGPT無用論 人並非是完美的理性生物,他們由情感支配,被偏見左右,虛榮和傲慢是他們的動力之源。_戴爾·卡耐基丨《人性的弱點》
Thumbnail
ChatGPT無用論 人並非是完美的理性生物,他們由情感支配,被偏見左右,虛榮和傲慢是他們的動力之源。_戴爾·卡耐基丨《人性的弱點》
Thumbnail
一、AI人工智慧是甚麼? (Source : ChatGPT) AI人工智慧指的是「人工智能」的縮寫,是一項研究與開發電腦系統,讓它們能夠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慧的任務。這包括學習、推理、認知、視覺感知、語言理解等能力。AI的目標是讓機器能夠模擬人類的思考和行為,使它們能夠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
Thumbnail
一、AI人工智慧是甚麼? (Source : ChatGPT) AI人工智慧指的是「人工智能」的縮寫,是一項研究與開發電腦系統,讓它們能夠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慧的任務。這包括學習、推理、認知、視覺感知、語言理解等能力。AI的目標是讓機器能夠模擬人類的思考和行為,使它們能夠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
Thumbnail
今天在商周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件有趣的事,讓我非常開心,原來我和文中的數學家在做同樣一件事:用ChatGPT 來召喚靈感!其實不管ChatGPT說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都有助於我找到靈感。 其實在來到方格子之前,我也在Blogger中寫過一小段時間網誌,甚至更早之前,在中華電信的個人空間中…
Thumbnail
今天在商周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件有趣的事,讓我非常開心,原來我和文中的數學家在做同樣一件事:用ChatGPT 來召喚靈感!其實不管ChatGPT說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都有助於我找到靈感。 其實在來到方格子之前,我也在Blogger中寫過一小段時間網誌,甚至更早之前,在中華電信的個人空間中…
Thumbnail
善用新興工具並發揮最佳的使用方式,並保持一顆高學習力的心及堅定的意志,時時精進自己,掌握時代脈動與時機,是較為積極之作為。
Thumbnail
善用新興工具並發揮最佳的使用方式,並保持一顆高學習力的心及堅定的意志,時時精進自己,掌握時代脈動與時機,是較為積極之作為。
Thumbnail
Chatgpt open AI甫推出就造成網上一片轟動,ㄤ妮在第一時間興沖沖地開啟CHATGPT聊天視窗,並且問了各式各樣的問題作個小小測試,跟你分享我的感想。
Thumbnail
Chatgpt open AI甫推出就造成網上一片轟動,ㄤ妮在第一時間興沖沖地開啟CHATGPT聊天視窗,並且問了各式各樣的問題作個小小測試,跟你分享我的感想。
Thumbnail
而隨著AI的發展過於快速,以前就有的議題也浮上檯面。例如:道德倫理的疑慮、未來取代人類的可能性,甚至有一說AI未來會有主觀意識,人們難以控制而反被統治。這些對普羅大眾而言相對較不利,除了思考是否放慢開發的腳步外,應當也要想到未來該如何應對。
Thumbnail
而隨著AI的發展過於快速,以前就有的議題也浮上檯面。例如:道德倫理的疑慮、未來取代人類的可能性,甚至有一說AI未來會有主觀意識,人們難以控制而反被統治。這些對普羅大眾而言相對較不利,除了思考是否放慢開發的腳步外,應當也要想到未來該如何應對。
Thumbnail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然而,仰賴AI產生內容的同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又(即將)失去了什麼呢?
Thumbnail
從2022年末到最近,繪圖、寫作、簡報這三項跟工作相關的任務,迎來重大衝擊——它們都有對應的AI軟體,且能做出大致符合需求的內容。 然而,仰賴AI產生內容的同時,我們獲得了什麼,又(即將)失去了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