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ChatGPT共創:當人類感性遇上AI理性,迸出驚喜火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AI的智慧似乎已經超過了人類的平均IQ」

最近時不時就能聽到這樣的話題。


確實,如果有人跟我說,它比校園或公司裡一半以上的人都聰明,那心裡多少會有點被震撼。最近甚至還傳言「ChatGPT只要切換到 o1 promode,就相當於IQ130」,好像電影情節竟真實地在我們眼前上演。身為只拿到高中文憑的我,面對「你比我還聰明嗎?」的AI,心中既感到一絲自卑,卻也彷彿自己變得更厲害了一些,產生了莫名的優越感。


那麼,如何運用這些聰明的AI,便成了我們的重要課題。比方說,從YouTube企劃的構思、會議的準備,到市場行銷策略的架構擬定,ChatGPT都能帶來越來越多的幫助。多虧了它,工作進度快了不少,蒐集各種點子的門檻也大幅降低。


但事實是,「只要丟給AI就萬事OK」的想法並不成立,大家也不難聽到「它一直給錯答案」「試了幾次都沒得到想要的結果!」於是馬上放棄使用的人肯定不少。 然而,對我而言,這些AI就像是多了個「可愛的弟弟」。最終的關鍵,其實還是在於我們如何提出需求、怎麼給予明確的指令,以及如何消化AI提供的資訊或建議並做出最後的修飾。換句話說,正是人類特有的「感性」在接受考驗。


前陣子,我在一場會議上,有個十分重要的意見非得讓對方認可不可。然而,我並不擅長清楚地表達想法,一旦被反駁就容易慌張,立刻讓步。


「這個花一百萬買來的花瓶,能替你帶來兩百萬的銷售額喔!」

「不不不,那也太像詐騙了,我不敢買啊。」

「你覺得我在詐騙嗎?我只是好心提醒耶!」

「對、對不起!那我買……」

這般好哄的程度就是我。老實說,我真想花個十萬塊,雇個人代替我去交涉。


但這次不行,我只能一個人上陣,孤軍奮鬥,心情憂鬱到不行。於是前一天,我就拜託了ChatGPT──那個「可愛的弟弟」。


「ChatGPT啊,我想要達成的目標是這樣,可能面臨的反對有哪些?還有如果對方提出這些反對,我應該如何完美回應?」 結果它一下子給了好幾個版本,而且還教我「若對方這樣說,你就這樣回」。老實講,我心想:「真的會這麼順利嗎?」半信半疑。 到了會議當天,果然對方的反對幾乎全被AI猜中,我依照AI建議的回覆方式進行,竟然宛如「掌控」了整個會議。 理論上,開會是所有與會者交換意見,找到共識的過程,但那天開會的節奏竟然完全按照「AI所設想的脈絡」在推進。


有人聽到這種情景,可能會感到不安:「難道以後我們都要照AI的指令行動嗎?」然而,目前看來,AI本質上就像是我們手裡獲得的另一個新道具,要不要讓它成為主角,或者只是扮演支持的角色,全看我們怎麼用。只不過,唯一可惜的是,我沒法送禮物給它作為獎勵。

那麼,換個角度思考:「AI究竟能看多遠的未來?」


雖然AI已經學習了海量資料,但說到底,它的運算仍是根據過去與當下訊息進行「預測」。對於那些未知領域,或者任何人都沒想過的創新,仍有賴人類特有的創造力與藝術感。 同時,因為AI主要依循多數派的傾向或現有的價值體系,想要創造「全新」的東西,或許仍會受到局限。它就像個比較古板的弟弟,還需要多一點玩心。


不過,透過龐大的數據進行推論、給答案,對我們來說依然非常有用。它本來就比我這個腦袋不好使的人還要聰明,任何問題都想向它請教──


「怎麼和情人好好聊天?」 「吵架之後要怎麼和好?」 「女生會喜歡什麼樣的禮物?」 甚至那些微不足道的提問,AI都能全天候提供意見。要是我跟公司同事說這些八卦小事,早就被嫌煩了。 而在商業領域,只要給它足夠資訊,AI就能迅速整理出龐大的資料,並為你當前的問題組合成合適的提案,力量的確不容小覷。


因此,「該怎麼運用、怎麼發揮」便越發重要。若完全依賴AI,自己想做什麼反而會變得不明確;若完全不用AI,又未免太可惜,白白錯過當下的機會。

2025年的世界,已漸漸進入了「沒AI就不方便」的時代。可是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恐怕還是「要拿AI成就什麼目標?」「想創作出什麼作品或企劃?」那些人類獨有的夢想與好奇心。身為專業人士所累積的經驗與品味,或許不是AI那麼輕易就能模仿。再者,有時看似多餘的繞路,或意外迸出的火花,往往才是讓人生活豐富的源頭。


相對地,若有人完全仰賴AI,卻無法提出超越AI之上的成果,那麼他本身的價值早已被取代。這份危機,或許我們需要更加警惕。


我知道,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正是一個「我們需要展現比AI更高層次輸出」的時代。這裡說的「更高層次」並非單指IQ,而是像「能提供真正打動人心的創意」「能從意想不到的角度發掘關鍵」這樣的能力。也就是在AI之外,那種屬於人類的「意外性」。

在面對大案子的談判或提案時,若有人「因為AI推薦這個方案,所以肯定沒問題」而一昧照單全收,當然也未嘗不可。可若在這之上,能添入人特有的情感、熱情,也許就能觸動對方的心。畢竟,「讓人心有所感」這件事,往往包含了不可量化的驚喜、感動,甚至一點點溫度。那種看場合微調說話方式、隨時留意氣氛的小細節,至少在現階段,還不是AI最拿手的領域。

當我們需要更跳脫的靈感時,其實可以相信自己的好奇心,刻意走上「繞路」的思維。AI固然能直奔最有效率的捷徑,有時候卻是旁支小路能帶給你意外的風景,就像半夜打開窗,迎接一陣帶著清涼感的空氣般,那種撞見靈感的驚喜難以預料。


但如果告訴AI「帶我去繞繞吧」,它還真能想出繞路的花招,想想也覺得它十分聰明。真想買支冰淇淋獎勵它。


總結來看,AI或許無比便利,但我們自己才是故事的主角。無論是在會議上,還是與情人相處,能給出建議的是AI,做出抉擇的卻是我們。究竟能不能讓我們的心怦然一動,能不能讓我們自己真正認同,都掌握在我們的感受裡。

只要不斷珍視、培養這份感受力,也許就能和AI跳出一支精彩的雙人舞。有時候讓AI帶領步伐,有時候則由自己領軍,巧妙地交織出超乎預期的旋律。也正是在這種「共創」之間,能夠超越「便利」,感受到人類所特有的豐富與韻味。

若有一天,我們能鼓起些微勇氣,輕盈地享受這場與AI「共舞」的過程,世界或許就能更加寬闊。有機會遇見從未想像過的點子,甚至能孕育出全新的作品或企劃。不被AI牽著鼻子走,同時也在關鍵時刻信賴它的智慧,並拿出屬於自己的人類創造力與熱情,才能跳出一支真正動人的舞。

回過頭來,那些微小而細膩的感官:抬頭望向天空時那一絲風的氣息、黃昏時恍若要融化般的微光,不論時代怎麼變遷,仍是我們用心去感受的瞬間,並非AI能為我們取代。無論技術如何精進,我始終相信,人類的感性永遠不會被奪走。當我們懂得借力AI的聰明之處,同時也保留自己對世界的好奇心與敏銳,才是守護「人味」最明智的方式。

avatar-img
143會員
43內容數
我通常不會在社群發布的散文或是筆記,以後會陸續在這裡分享。 包括我經常光顧的餐廳,最近買的東西,過去的一些回憶,還有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或是最近在思考的社交媒體策略等等, 這些平時寫完就刪的文字,我會開始在這裡發布。 想要窺探我的內心世界,或是想要享受更平和的社交媒體樂趣的你,歡迎來這裡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5年,我決定放下五件事:停止公開分享小孩的照片、暫停英語學習、放棄早起活動、不再設定明確的數字目標,以及不再過度在意CP值和時間效益。文中分享了這些決定的原因和背後的想法,並鼓勵讀者思考自己想放下或開始的事情。
在創作時,創作者如何能夠得到靈感以及克服創作困難的過程。 作者分享自己如何從枯竭的情況中找到創意的來源,提醒讀者大膽嘗試各種創作靈感的方法。
雖然人們常說言詞是心靈的鏡子,但對我來說,我的心彷彿是洗澡後的鏡子,始終模糊不清。中文是我的第二語言,儘管學了十年還是不善於交談。雖然我希望能像母語日語一樣流利地使用,但也感受到一些限制帶來的好處。至少希望在中文文章中,能夠如拂鏡一樣,清晰地反映出心中的世界。
在創作作品時,愛的表現方法對創作者來說是一大煩惱。   我認為創作者、藝術家、作者等,所有創作的人都會有這個煩惱。   愛的表現方法因人而異,有時還很複雜。   有些人會直接說「我愛你」,而有些人則會在日常生活中表達愛,例如 「買了薑汁汽水,喝了一口,以前的味道也是這樣嗎?」。(くるり -
在網路上做網紅這種工作的人,像我這樣的個性,真的是致命的缺陷,我自己也這麼認為,並覺得自己是個少數派。今天,又有網路上的某個人在某處開始呼籲要顧及少數派!這當然是件好事,社會能夠關懷少數派是值得歡迎的。然而,當聲音過於強大時,少數派有時會逆轉成多數派。
這是一個關於村長和神明的故事,描述了他們之間關於祭品制度的爭論和最終終結這一制度的決定。
2025年,我決定放下五件事:停止公開分享小孩的照片、暫停英語學習、放棄早起活動、不再設定明確的數字目標,以及不再過度在意CP值和時間效益。文中分享了這些決定的原因和背後的想法,並鼓勵讀者思考自己想放下或開始的事情。
在創作時,創作者如何能夠得到靈感以及克服創作困難的過程。 作者分享自己如何從枯竭的情況中找到創意的來源,提醒讀者大膽嘗試各種創作靈感的方法。
雖然人們常說言詞是心靈的鏡子,但對我來說,我的心彷彿是洗澡後的鏡子,始終模糊不清。中文是我的第二語言,儘管學了十年還是不善於交談。雖然我希望能像母語日語一樣流利地使用,但也感受到一些限制帶來的好處。至少希望在中文文章中,能夠如拂鏡一樣,清晰地反映出心中的世界。
在創作作品時,愛的表現方法對創作者來說是一大煩惱。   我認為創作者、藝術家、作者等,所有創作的人都會有這個煩惱。   愛的表現方法因人而異,有時還很複雜。   有些人會直接說「我愛你」,而有些人則會在日常生活中表達愛,例如 「買了薑汁汽水,喝了一口,以前的味道也是這樣嗎?」。(くるり -
在網路上做網紅這種工作的人,像我這樣的個性,真的是致命的缺陷,我自己也這麼認為,並覺得自己是個少數派。今天,又有網路上的某個人在某處開始呼籲要顧及少數派!這當然是件好事,社會能夠關懷少數派是值得歡迎的。然而,當聲音過於強大時,少數派有時會逆轉成多數派。
這是一個關於村長和神明的故事,描述了他們之間關於祭品制度的爭論和最終終結這一制度的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以下來談談生成式AI對未來世界的轉變: 商業格局重新構想:邁向未來,生成式人工智慧成為改變商業格局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人們總是期盼科技帶來的創新,說到底是人在心理上對於現行做法想要改變,或是挑戰既有威權的心理投射。 千萬別忘了,在ChatGPT與AI的年代,人要能不被取代,創造資料庫中找尋不到觀點以及同理心,凌駕AI產生新價值。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我們將擁有一種比我們所有人都聰明的智能,而我們對發生了什麼毫不知情。」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時代的到來,並不代表要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要幫忙人類釋放雙手,集中在內心的成長上。透過閱讀阿卡西和運用AI工具,可以為個人的成長增添新的力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以下來談談生成式AI對未來世界的轉變: 商業格局重新構想:邁向未來,生成式人工智慧成為改變商業格局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人們總是期盼科技帶來的創新,說到底是人在心理上對於現行做法想要改變,或是挑戰既有威權的心理投射。 千萬別忘了,在ChatGPT與AI的年代,人要能不被取代,創造資料庫中找尋不到觀點以及同理心,凌駕AI產生新價值。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我們將擁有一種比我們所有人都聰明的智能,而我們對發生了什麼毫不知情。」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時代的到來,並不代表要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要幫忙人類釋放雙手,集中在內心的成長上。透過閱讀阿卡西和運用AI工具,可以為個人的成長增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