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公布最新最低工資標準,各省市之間差異明顯。根據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公告,上海以每月人民幣2,690元(約新台幣1.2萬元)位居全國最高,北京則為人民幣2,420元(約新台幣1.08萬元),排名第三。相比之下,廣西、貴州和青海等地的最低月薪均低於人民幣2,000元,分別為1,990元、1,890元及1,880元,這些數字甚至不到台灣最低工資的三分之一。
各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反映出中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生活成本差異。根據規定,各省市可依據當地經濟條件和物價水平自行調整最低工資。全國已有19個省份的第一檔次最低工資標準達到或超過人民幣2,100元(約新台幣9,357元)。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指出,儘管最低工資與多數勞動者的實際薪資無直接關聯,但其調整對勞動者權益及其他薪資待遇有直接影響。
相較之下,台灣自2025年1月1日起將最低月薪調整至新台幣28,590元,時薪提升至190元,這是連續第九年調漲。自2016年以來,台灣最低月薪總調幅達42.9%,時薪更上升約52.5%。台灣的最低工資水準遠高於中國大多數地區,顯示出台灣在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方面的積極作為。
單純以匯率換算無法全面反映中台兩地勞工的生活水平差異。購買力平價(PPP)考量各地生活成本,能更準確比較實際購買力。儘管台灣的最低工資遠高於中國多數地區,但考慮到中國部分城市的生活成本較低,兩地勞工的實際生活負擔可能並非完全成正比。
最低工資標準的制定涉及多項因素,包括當地生活成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社會保險費用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例如,上海和北京由於房租、交通和醫療成本高,最低工資水準也相對較高;而經濟較為落後的內陸地區,如廣西、貴州,則因生活成本較低,最低工資也相對偏低。
此外,不同地區的社會保險繳納比例也影響勞工實際收入。沿海發達地區繳費比例較高,對企業與勞工的經濟負擔相對較重,這也促使當地政府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儘管最低工資旨在保障勞工基本生活,但在生活成本高昂的一線城市,許多勞工仍感生活壓力沉重。勞工團體普遍呼籲政府應持續調整最低工資,反映物價上漲及經濟發展變化。同時,部分勞工反映,在遭遇薪資違規時,申訴管道不暢或執法不嚴,導致維權困難。
中國最低工資調整頻率不一,各省級政府根據當地經濟情況決定調整時機與幅度。近年來,多數省市的最低工資調幅約為9%,主要為因應疫情後的經濟恢復。未來,政府可能進一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並加強社會保障,以縮小區域間的薪資差距。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提高,高技能勞工薪資增長較快,低技能勞工則面臨更大競爭壓力。未來最低工資的調整,可能將更加靈活,以回應市場需求與經濟發展。
中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異,反映出經濟發展與生活成本的多樣性。相比之下,台灣持續上調最低工資,顯示其對勞動者權益的重視。然而,無論是中國還是台灣,最低工資的制定與調整都需平衡經濟發展、企業負擔與勞工權益,確保勞動者能獲得合理的生活保障。隨著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各地政府應持續檢視並優化最低工資制度,以促進社會公平與經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