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序|真相與記憶的迷思

書評書序|真相與記憶的迷思

李建崑-avatar-img
發佈於靜思筆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真相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謊言─一個故意製造的不誠實;而是虛構─一個不真實,卻有說服力,緊纏著不放的虛構故事。

這是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名言,我是在E. Loftus和K. Ketcham合著的《The Myth of Repressed Memory》(洪蘭教授譯名為《記憶與創憶》)一書,首次讀到這句話,心裡真的很震撼。

這本書是由兩位在「記憶研究」領域成果傑出的學者所撰寫,他們之所以寫這本書,是看到心理分析師在挖掘患者的「壓抑記憶」時,往往引發一系列悲劇。他們注意到,這些虛假的「壓抑記憶」導致許多無辜家庭分裂與破碎,於是寫下這一本探索記憶真相的傑作,提醒我們重新審視記憶的本質。

記憶:重建的脆弱結構

Loftus的研究顯示,記憶並非如我們所想像的那樣,是一份穩定保存的大腦紀錄,類似電腦磁片或整齊排列的檔案櫃。相反,記憶是一個極其容易受影響、而且會隨時間改變的「動態過程」。她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說明記憶的本質:「把你的心靈想像成一盆水,每一個記憶就好像一匙牛奶攪入這一盆清水之中。每個人的心,包含了幾千幾萬個這種模糊不清的記憶。我們之中,有誰敢說,他能將清水中的牛奶完整分離出來?」這段話非常引人深思:我們視為真實的記憶,實際上可能只是事實與虛構交織的產物。

記憶具有延展性,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形。新事件不斷發生,我們的心靈也會在無意識間將這些新事實與細節融入舊記憶之中,最終導致記憶扭曲、走樣。而這種變化並非一朝一夕,而是隨時間悄然發生。或許我們自認為已找回「被壓抑」的過往真相,實際上那些記憶可能早已被我們的心靈重新建構,夾雜著主觀意識與情感投射。

「創憶」的影響與危機

在這樣的基礎上面,我們很容易理解「選擇」和「避免」在形成記憶的關鍵作用。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根據自己的需求或情感,選擇性地保存或忽略某些記憶。這種選擇,無形中塑造了我們對過去的認知,使我們以為看到的是全貌,殊不知那只是片段拼湊的結果。而「創憶」則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將虛構的元素混入我們的記憶之中,使其看似真實,甚至堅不可摧。

因此,當你身邊有人「突然想起」一段荒謬突兀卻言之鑿鑿的往事時,或許不要急於爭辯或全盤接受。因為這其中很可能已摻雜他未必自覺的「創憶」成分。這種「記憶」不僅誤導人,也可能在無意中殃及無辜。

回歸謙卑與警醒

這一本記憶研究的傑作,嚴正提醒我們,要以謙卑的態度面對過去與自我。記憶並非絕對可靠,我們的心靈既能保存事實,也會創造虛構。在真相與虛構之間,人類常徘徊於迷霧中,分不清哪一部分是「歷史的實景」,哪一部分是「內心的幻影」。我們或許無法完全避免記憶的偏差與重構,但至少能對它保持警醒,避免被自己或他人的虛構記憶牽著走,從而對真相保有更多的謙卑與尊重。

正如甘迺迪所說,虛構比謊言更可怕,因為它潛移默化地操控了我們對真相的認知。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記憶雖然重要,但它絶不是通往真相的唯一途徑。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唯有理性與謙遜,才能幫助我們在真相與虛構的邊界上,不至迷失方向。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7.4K會員
810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代哲學大師唐君毅先生嘗言:「在群眾之中,你生活在當代;在孤獨中,你生活於所有時代。」又說:「孤獨的一個人,在一個人與莫有之間,蘊藏著無限。」短短幾句,已道出孤獨的深邃意義——孤獨讓我們有機會超越當下,進入一片精神的廣闊天地,成就沉思與創造的可能。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我們既非先知,無從預測未來;也非權柄,難以左右風潮。然而,舉世滔滔,侍強凌弱、戰爭吞併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普世價值,搖搖欲墜;公理正義,更是晦暗不彰。作為韮菜小民,處身這樣的世道,當如何自處?私意以為:應以更強大的理性持守基本價值,以更冷靜的態度分辨讕言、誑語、喧囂之論。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是紐約時報評選的21世紀至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不僅因為他精湛的演技和無數影迷讚譽,更因為他以言行足以啟迪人心。他的語錄充滿智慧與哲思,值得細加品味與反思。 以下是他十句經典名言,並附上申論解析,幫助我們更深刻理解這些雋言的內涵。
"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Friedrich Nietzsche 這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視角。--尼采 很多人喜歡引用這句話,對弄不清真相的事物自我安慰。然後以自己的經驗,仍然執持單一角度,或正著看或反著看,或折衷著看,以為這就是真相。
這張圖片是文友分享的。滿意的人生勝過成功的人生。是嗎?如果正確,爲什麼?如果不確,又是什麼原因?這是充滿哲理思辯的問題,答案可能因人而異,我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人生在世,什麼樣的人生才算圓滿?是追求世俗定義的成功,還是追尋內心深處的滿足?這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答案也可能因人而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價值觀的交織與碰撞,也愈加頻繁;猶如繁星,匯聚夜空,構成當代文明豐富多元的面貌。懷抱多元價值,不僅是理解世界的基石,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當代哲學大師唐君毅先生嘗言:「在群眾之中,你生活在當代;在孤獨中,你生活於所有時代。」又說:「孤獨的一個人,在一個人與莫有之間,蘊藏著無限。」短短幾句,已道出孤獨的深邃意義——孤獨讓我們有機會超越當下,進入一片精神的廣闊天地,成就沉思與創造的可能。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我們既非先知,無從預測未來;也非權柄,難以左右風潮。然而,舉世滔滔,侍強凌弱、戰爭吞併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普世價值,搖搖欲墜;公理正義,更是晦暗不彰。作為韮菜小民,處身這樣的世道,當如何自處?私意以為:應以更強大的理性持守基本價值,以更冷靜的態度分辨讕言、誑語、喧囂之論。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是紐約時報評選的21世紀至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不僅因為他精湛的演技和無數影迷讚譽,更因為他以言行足以啟迪人心。他的語錄充滿智慧與哲思,值得細加品味與反思。 以下是他十句經典名言,並附上申論解析,幫助我們更深刻理解這些雋言的內涵。
"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tions.‘’--Friedrich Nietzsche 這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視角。--尼采 很多人喜歡引用這句話,對弄不清真相的事物自我安慰。然後以自己的經驗,仍然執持單一角度,或正著看或反著看,或折衷著看,以為這就是真相。
這張圖片是文友分享的。滿意的人生勝過成功的人生。是嗎?如果正確,爲什麼?如果不確,又是什麼原因?這是充滿哲理思辯的問題,答案可能因人而異,我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人生在世,什麼樣的人生才算圓滿?是追求世俗定義的成功,還是追尋內心深處的滿足?這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答案也可能因人而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價值觀的交織與碰撞,也愈加頻繁;猶如繁星,匯聚夜空,構成當代文明豐富多元的面貌。懷抱多元價值,不僅是理解世界的基石,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