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改編部》:當虛構成為真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這本《真人真事改編部》是角川主辦的「2023 KadoKado百萬小說創作大賞」最大賞得獎作品。故事的主角陳方圓是一位懷才不遇的純文學作家,在創作之路上載浮載沉,連基本生計都成問題。某天,他意外獲得一個奇妙機會,被邀請進入一個神祕的政府組織——「部門」工作。雖然工作內容和他過去寫小說一樣是「創作」,但不同的是,他產出的「故事」將直接成為「事實」……

【真人真事改編部】

故事開頭描述陳方圓被「部門」總編招攬的橋段,馬上讓我想到《憂鬱的企鵝》。事實上,兩者做的事也真有點像,都是創作會成「真」的故事。不同的是,維克多寫的是會實現的訃聞;陳方圓寫的則是會成真的新聞。

簡單來說,「部門」是一個官方認可的地下機構,網羅許多失意的作家,有寫都市愛情的秋熒、寫武俠小說柳浩天和寫推理小說的橫山君。然而,在這裡,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製造「假新聞」。這些產出的故事會以官方名義發布給媒體,再由媒體向社會公佈。換言之,在故事離開「部門」的那一刻起,就會成為事實。

當政府分派案件後,總編會將相關資料分送給團隊,再一同討論如何對事實「二創」。書中形容某些公開資訊是畫紙上無法移動的點,而「部門」的工作,就是設計出最適當的「畫線」方式,呈現出最無害、最不會引發公眾恐慌的圖像。換句話說,陳方圓與他的同事必須運用他們作家的才華,重新串接人、時、地等資料,創作出對社會「好」的故事。

【好心做壞事?】

一看到「部門」這組織,馬上就聯想到《1984》的真理部。事實上,部門的工作某種程度上是在創造「真理」。要說差別,大概是書中的政府比較「暖心」(?)總編常說,部門的行政宗旨,是「好心做壞事」。雖然捏造事實是壞事,卻存著讓造福社會的「好心」。如同他說的:

上面要我們改寫的故事,大多是牽涉人命的。除了因為人的天性對死亡望而生畏,需要好好處理公眾的情緒之外,更多是因為生命是很重的,而這份重量值得被更好地使用。

例如,有起案件原本是遊民隨機殺人。為避免社會恐慌和敵視遊民,上層指示部門重新編寫故事,刪除「隨機殺人」和「遊民兇手」等關鍵元素。畢竟,若任由民眾去「解讀」事實,有時反而更有害。橫山君的話頗令人深思:

大部分的公眾看故事,只會看最表的一層。一心顧著自保的人只會歧視遊民,想將他們有多遠趕多遠,並不會嘗試去理解背後的原由。被我們改編過後的故事或許不是真相,卻真正可以引起他們關注遊民的問題。繞了一個圈,這不才是對社會好的影響嗎?

覺得書中的消防案也很經典。一向謹慎且備受尊敬的梁隊長,因一時疏忽,未啟動身上的救命鐘,最終不幸於火場殉職。然而,一張梁隊長忘記啟動救命鐘的照片被眼尖的網民拍下,並在網路上瘋傳。因此,上層便指示部門重塑這個故事。因為英雄應當是英勇殉職,而非成為酸民嘲諷的對象。這裡便出現了所謂的「真相」難題,如同書中描述的:

梁隊長一生盡忠職守是真相。
這份在他們眼前的口供也是真相。
最惱人的,是網上瘋傳的那張照片也是真相。

在總編看來,「部門」既是在偽造新聞,也是在還原真相。如果如實報導梁隊長的疏忽,縱使再補充他一生的功績與違人,也難逃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嗜血的大眾絕對不會買單。無怪橫山會說:

如果大眾都願意探究真相,不貪求速食與熱鬧,也輪不到部門存在。

然而,這樣的做法真的是對社會「好」嗎?因為大眾缺乏對資訊的判讀能力,就能以「好心」之名創造假新聞嗎?書中透過陳方圓與「部門」在不同案件中的角力碰撞,不斷地探討這樣的糾葛難題,相當令人玩味。

【關於創作】

除了「真相製造」的思辨,本書另一個讓我很有感地方,是它帶出了許多創作者的難題。

例如,裡面提到的網路小說亂象。在這個講求速食的時代,缺乏鋪陳、結構鬆散,甚至錯字百出的短文,反而更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甚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越多人點閱,故事排名就越高,進而吸引更多人打開來看。

這就帶出了創作者的一大難題:究竟應該對自己的作品「有所要求」,還是應該尋求「被看見」?。橫山君說的那句——『有人看的才是小說,沒人看的,只是作者個人自瀆』——讓我讀得心頭一痛。

某種程度上,似乎能理解橫山君為何能從製造假新聞中找到價值吧。畢竟,苦心寫的小說沒人看,編造的新聞卻能隨便都能獲得數千點閱。說到底,那個創作者不需要外在的肯定呢?

這種「流量為王」的問題,也延伸到盜版的議題。故事中,橫山君的小說在平台上被公然抄襲剽竊,但他卻放棄討回公道。畢竟,讀者不會關心是誰寫的,只在乎看得開不開心。在平台上,流量就是一切,聲音大的人總是容易勝出。

感覺這些內容多少有些作者的自我投射。後記中,作者理想很遠就自嘲雖已出版十本小說,但從沒登過任何書店暢銷榜,在二〇二三年以前也未曾獲得任何獎項。因此,這個大賞對她來說特別有意義。

不確定故事中透過總編之口說的那句話——「如果一本書不能讓人拿起來,就連改變別人的機會都沒有」——是不是她找到的答案。只能說內容深度與市場接受度的平衡,真的是創作者的永恆難題。關於這題,我也還是沒能想得很清楚。但這些思考餘韻,正是小說迷人的地方吧。

【後記:文學啊文學】

這本書的設定相當有意思,取材也很貼近生活,每一章都以一個案件為主軸,輻射出多重的社會面向。覺得稍微可惜的是,主線故事比較薄弱。雖然用主編的小說來收束結局我還滿喜歡的,但總覺得這題材應該有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才是。或許再增加幾個案件的鋪陳,整個故事會更豐實些。不過,這畢竟是投稿比賽作品,或許時間並不那麼充裕吧。

然後,故事中對政府的描寫也有些微妙。如前頭說的,是有點暖心的獨裁政權?畢竟,都有能力盜取社群帳號與竄改貼文內容了,還有需要透過「部門」來製作假新聞?而在部門最後小規模反抗後,結局居然只是簡單解散,部門成員還能到處趴趴走,怎麼想都有點不太合理。

另外,陳方圓開場不食人間煙火形象也讓我感到有些違和(那個行銷文案到底在寫什麼鬼)。畢竟,就我所知,很多被認為比較偏純文學的作家,其實都很懂得靠接案維生啊(例如李屏瑤或陳雪)。

不過,理想很遠或許是想透過這個這樣的設定,對文學的價值做些討論吧。書中特別強調陳方圓是個純文學作家,並借柳浩天之口下了一段簡短而犀利的評論:

你是寫純文學的,雕琢文筆講求意象,部門寫的故事是要改變社會,你的文學有什麼用?

這種「文學有何用」的思辨,也是書中反覆探討的主題之一。

老實說,我讀東西不太在意什麼純文學或非純文學。過去也讀過不少偏純文學範疇的作品,但我從不覺得那些文字只是文筆推砌,更不覺得它們「無用」(反倒很多號稱「有用」的自我成長書籍其實很水)。

自己很喜歡高行健在他諾貝爾得獎演說上所說的這段話:

文學並不只是對現實的摹寫,它切入現實的表層,深深觸及到現實的底蘊;他揭開假象,又高高凌駕於日常的表象之上,以宏觀的視野來顯示事態的來龍去脈。

總覺得有些東西,真的只有透過文學才能傳遞吧!透過虛的手法,反而能傳遞出更真的實。

總之,整本書雖然就「小說」來講有些未盡之處,但依然是個精彩的故事。而且,僅用短短篇幅,就激發了我許多思考,百萬小說首獎還是實至名歸。希望作者之後能帶來更多厲害的作品。


raw-image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avatar-img
199會員
243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姆斯的閱讀空間 的其他內容
這本《下流律師》可能是我今年排名第一的小說,不管是法庭的攻防還是人心的糾葛,都描寫得絲絲入扣,看得超過癮。書腰上寫著「上市即空降 Kindle 總榜第一名」,果然實至名歸。作者羅伯特.貝利本身就是家事法庭辯護律師,從業超過二十年,無怪乎他對法律的眉角和人性的理解如此高段。
這本《夜官巡場》是今年逛台北書展時,在印刻攤位覓尋到的小說。一開始是被封面的佛像吸引,接著看到簡介提到作者張嘉祥將「童年記憶揉合地方野史與陰神信仰」,感覺很合胃口,於是馬上拿去結帳。讀完非常非常喜歡!
會知道《痞狗》這本散文集,是因為在臉書上看到朱宥勳的大力推薦,接著又被唐捐那句「下次假如有人問我,散文減掉抒情剩下什麼?我就說沐羽」給煞到(沐羽就是作者本人),於是就滿懷期待地買回來看。讀完果然沒讓我失望,看得很過癮。以下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這本書。
這本書是史蒂芬.金在2022 年出的作品。超久沒讀他的東西了,上次應該是碩二時讀的《鬼店》。雖然不算是史蒂芬.金的書迷,但讀過他的經典處女作《魔女嘉莉》,也在看完《刺激1995》後找了原著《四季奇譚》來讀,對這位恐怖小說大師還是有些認識(笑)。如其名,《噬夢童話》帶來的是一個「魔改版」的童話故事。
這本《冰點》是我今年重讀計畫的選書,上次讀應該是大二還大三的時候了。會知道三浦綾子的這本經典小說,是因為媽媽的推薦(她說這是她大學時的愛書)。去年她突然離開,我一人到台北散心時,在大同區的「一間書店」瞥見了這本書。原本只覺得有些懷念,沒想到下一秒眼淚就唰地掉下來,只能趕緊跑到角落偷哭。
久仰賴香吟的大名,但一直沒有機會閱讀她的作品。透過這本《白色畫像》,終於一睹風采(笑)。整本書由三個中篇小說組成。從書名的「白色」大概就可以猜到,內容與台灣過去的威權歷史有關。不過,面對這段慘痛歷史,賴香吟選擇用一種婉轉隱晦的角度的角度,帶讀者看見這段歷史的切面。看似清描,讀完後勁卻很強。
這本《下流律師》可能是我今年排名第一的小說,不管是法庭的攻防還是人心的糾葛,都描寫得絲絲入扣,看得超過癮。書腰上寫著「上市即空降 Kindle 總榜第一名」,果然實至名歸。作者羅伯特.貝利本身就是家事法庭辯護律師,從業超過二十年,無怪乎他對法律的眉角和人性的理解如此高段。
這本《夜官巡場》是今年逛台北書展時,在印刻攤位覓尋到的小說。一開始是被封面的佛像吸引,接著看到簡介提到作者張嘉祥將「童年記憶揉合地方野史與陰神信仰」,感覺很合胃口,於是馬上拿去結帳。讀完非常非常喜歡!
會知道《痞狗》這本散文集,是因為在臉書上看到朱宥勳的大力推薦,接著又被唐捐那句「下次假如有人問我,散文減掉抒情剩下什麼?我就說沐羽」給煞到(沐羽就是作者本人),於是就滿懷期待地買回來看。讀完果然沒讓我失望,看得很過癮。以下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這本書。
這本書是史蒂芬.金在2022 年出的作品。超久沒讀他的東西了,上次應該是碩二時讀的《鬼店》。雖然不算是史蒂芬.金的書迷,但讀過他的經典處女作《魔女嘉莉》,也在看完《刺激1995》後找了原著《四季奇譚》來讀,對這位恐怖小說大師還是有些認識(笑)。如其名,《噬夢童話》帶來的是一個「魔改版」的童話故事。
這本《冰點》是我今年重讀計畫的選書,上次讀應該是大二還大三的時候了。會知道三浦綾子的這本經典小說,是因為媽媽的推薦(她說這是她大學時的愛書)。去年她突然離開,我一人到台北散心時,在大同區的「一間書店」瞥見了這本書。原本只覺得有些懷念,沒想到下一秒眼淚就唰地掉下來,只能趕緊跑到角落偷哭。
久仰賴香吟的大名,但一直沒有機會閱讀她的作品。透過這本《白色畫像》,終於一睹風采(笑)。整本書由三個中篇小說組成。從書名的「白色」大概就可以猜到,內容與台灣過去的威權歷史有關。不過,面對這段慘痛歷史,賴香吟選擇用一種婉轉隱晦的角度的角度,帶讀者看見這段歷史的切面。看似清描,讀完後勁卻很強。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推廣一下自己的兩部長篇小說:《許久未見的笑容》、《三年十班》。
這應該是寫故事的人常有的一個問題:若非親身經歷,哪能刻骨銘心?這一年來看的小說及短文比過去多,這種感覺尤甚。報紙上的讀者投書,或者某單位徵文比賽的雀屏中選者所敘述的故事,通常不是憑空幻想,而是真有其事。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描述起來入木三分,真摯感人,躍然紙上。而這裡面如果再加上三分政治正確:也就是人
整理了一些可以提供同為創作者的各位一個可以來參考的地方(⁠*⁠´⁠ω⁠`⁠*⁠)
Thumbnail
【城獸】、【蒼海一生笑滔滔湧暗潮】、【一本小說的虛構不存在型態】
Thumbnail
我是一個小說創作者,專門創作原創小說、遊戲、電影、戲劇IP延展之類的商業類產品。目前在方格子會經營R18風格的限制級小說,古風、現代、奇幻、耽美類型的都會更新,歡迎訂閱追蹤文章。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推廣一下自己的兩部長篇小說:《許久未見的笑容》、《三年十班》。
這應該是寫故事的人常有的一個問題:若非親身經歷,哪能刻骨銘心?這一年來看的小說及短文比過去多,這種感覺尤甚。報紙上的讀者投書,或者某單位徵文比賽的雀屏中選者所敘述的故事,通常不是憑空幻想,而是真有其事。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描述起來入木三分,真摯感人,躍然紙上。而這裡面如果再加上三分政治正確:也就是人
整理了一些可以提供同為創作者的各位一個可以來參考的地方(⁠*⁠´⁠ω⁠`⁠*⁠)
Thumbnail
【城獸】、【蒼海一生笑滔滔湧暗潮】、【一本小說的虛構不存在型態】
Thumbnail
我是一個小說創作者,專門創作原創小說、遊戲、電影、戲劇IP延展之類的商業類產品。目前在方格子會經營R18風格的限制級小說,古風、現代、奇幻、耽美類型的都會更新,歡迎訂閱追蹤文章。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