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規定與彈性,我們該如何進行選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設定規定是為了要減低或避免風險產生,但當遇到特殊狀況時,100%的遵守規定是否就一定是正確的,這個答案往往見仁見智沒有標準答案,到底哪時候要照規定還是可以有彈性,這是我們在職場工作中,最容易感到困惑的部分。


1. 規定的核心是用來防止風險,但什麼是風險是由人決定的

規定存在的目的是用來避免風險,但現實中往往出現特殊狀況,死守規定反而是讓人不解的,這時候最優先考量的應該是實際需求,才能夠做出合適的判斷。


例如:公司規定病假以外,其他假別都要前一天申請。但同仁遇到家人重病需要臨時請假,這作業雖然與規定不符,也可能造成後續管理上的問題,但多數主管應該都會給予准假,因為這把尺也是主管在管理上的一個應用性。


2. 規定的重點是幫助進行管理,不是沒有討論空間

規定之所以存在,大多數是基於公司過往的經驗所設計,但規定是死得,當實際的時空背景改變,我們就應該要透過應變方法去做因應,才能真正符合工作需求。


例如:公司規定設備需求申請,要完成3道線上簽核後才能執行,但有個案件非常緊急,要等待主管回來線上簽核,可能需要幾個小時,這時先用通訊軟體取得相關主管同意後先進行,也是工作中會遇到的應變作法。


3. 規定的彈性應考量公平性,因為成員都在看

當主管願意給予一些規定上的彈性,就要嚴格看待公平性,若這些彈性都只針對特定員工,就容易有失公允,反而容易出現對立或是派系。


例如:公司規定同仁不能遲到,但某位員工常常遲到幾分鐘,主管卻認為這是彈性沒有管制,反而讓其他同仁感到不平,到後來團隊遲到風氣越來越嚴重,主管反而更難以管理。


4. 當規定難以遵守時,就該請示主管

有些員工可能會因為規定在那邊,就不敢進行請示要求彈性,結果不僅工作無法如期完成會遭受責罵,又或者是讓自己工作情緒更難過,這些應該都是有機會避免的。


例如:第一點提到的同仁一樣,當家人重病時若同仁還礙於提前請假規定,最後可能會讓自己更痛苦,工作時也無法專心,這對於公司、主管、個人來說都沒有正向的幫助。


就如同最開始所提到的,規定的目的是為了要降低或避免風險,這應該是主要大原則,當特殊情況發生時,表示規定可能無法完全適用(公司也不可能為了那些特例無止盡的增加規定),所以主管與同仁在了解並尊重規定的情況下,適時在需要時後提出彈性做法,應該就是建立完善決策的關鍵要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振興 Jeff-職涯心得分享室
51會員
232內容數
● 職涯診所 資深Giver ● 履歷診療室 | 完成超過500 位同仁履歷健檢 ● 17年以上資歷專業問題解答人員,其擅長回覆項目涵蓋,面試、履歷健檢、新鮮人求職、工作效率提升、職場溝通、圖表數據等
2025/04/28
剛出社會幾年後,我一直維持者努力默默在做,不邀功且勇於承擔責任的工作態度,這個做法在工程師時期,大家的評價都是好的,後續也升任代理單位主管,卻開始進入撞牆期。 看著身旁同期的夥伴都順利升任主管,我卻仍在代理階段,後來有天我忍不住直接找高階主管面談,並花了20分鐘說明自己有多努力認真,期望高階主
Thumbnail
2025/04/28
剛出社會幾年後,我一直維持者努力默默在做,不邀功且勇於承擔責任的工作態度,這個做法在工程師時期,大家的評價都是好的,後續也升任代理單位主管,卻開始進入撞牆期。 看著身旁同期的夥伴都順利升任主管,我卻仍在代理階段,後來有天我忍不住直接找高階主管面談,並花了20分鐘說明自己有多努力認真,期望高階主
Thumbnail
2025/04/25
剛換工作的人有時,會有一種很特別的狀態:明明事情很多,但就是提不起勁開始做。就像是身體卡住一樣,就是沒辦法動起來。 然後內心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效率太差?是不是我能力不夠?」。拖延並非懶惰,而是來自內心還沒準備好、或是環境轉換瞬間壓力太大,導致行動停滯。對於還在摸索新環境的夥伴來說,是可以
Thumbnail
2025/04/25
剛換工作的人有時,會有一種很特別的狀態:明明事情很多,但就是提不起勁開始做。就像是身體卡住一樣,就是沒辦法動起來。 然後內心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效率太差?是不是我能力不夠?」。拖延並非懶惰,而是來自內心還沒準備好、或是環境轉換瞬間壓力太大,導致行動停滯。對於還在摸索新環境的夥伴來說,是可以
Thumbnail
2025/04/23
當換到新工作、尤其是跨領域進入不同產業的時候,常常會出現自我懷疑的心情。 「怎麼別人一下就上手,我卻還是搞不清楚方向?」 「我以前都做得不錯啊,怎麼現在連基本流程都記不起來?」 「前輩已經教了好多次,我怎總還是會做錯?」 「我是不是不適合這領域…?」 這種陣痛期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有經
Thumbnail
2025/04/23
當換到新工作、尤其是跨領域進入不同產業的時候,常常會出現自我懷疑的心情。 「怎麼別人一下就上手,我卻還是搞不清楚方向?」 「我以前都做得不錯啊,怎麼現在連基本流程都記不起來?」 「前輩已經教了好多次,我怎總還是會做錯?」 「我是不是不適合這領域…?」 這種陣痛期的感覺,相信很多人都有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設定規定是為了要減低或避免風險產生,但當遇到特殊狀況時,100%的遵守規定是否就一定是正確的,這個答案往往見仁見智沒有標準答案,到底哪時候要照規定還是可以有彈性,這是我們在職場工作中,最容易感到困惑的部分。 1. 規定的核心是用來防止風險,但什麼是風險是由人決定的 規定存在的目的是用來避免風
Thumbnail
設定規定是為了要減低或避免風險產生,但當遇到特殊狀況時,100%的遵守規定是否就一定是正確的,這個答案往往見仁見智沒有標準答案,到底哪時候要照規定還是可以有彈性,這是我們在職場工作中,最容易感到困惑的部分。 1. 規定的核心是用來防止風險,但什麼是風險是由人決定的 規定存在的目的是用來避免風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同事,無論是做事還是處理問題,都偏好依照公司既定規定來執行,當公司沒有規定時就是混亂的開始。這樣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看似安全,甚至是高效輕鬆作業的做法,但長期下來對於個人績效、人際關係、職涯發展等方面,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同事,無論是做事還是處理問題,都偏好依照公司既定規定來執行,當公司沒有規定時就是混亂的開始。這樣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看似安全,甚至是高效輕鬆作業的做法,但長期下來對於個人績效、人際關係、職涯發展等方面,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Thumbnail
在職場中大多數情況,都可以照設定的SOP去應對,但大家一定會遇到一些讓人左右為難的情境,尤其是「照規定」和「有彈性」這種二擇一的選擇。到底應該堅守規定,還是彈性處理?其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而是需要考量當下的情況,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式。以下是幾個建議,幫助大家在面對這類選擇時可以參考作為判斷。
Thumbnail
在職場中大多數情況,都可以照設定的SOP去應對,但大家一定會遇到一些讓人左右為難的情境,尤其是「照規定」和「有彈性」這種二擇一的選擇。到底應該堅守規定,還是彈性處理?其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而是需要考量當下的情況,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式。以下是幾個建議,幫助大家在面對這類選擇時可以參考作為判斷。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每天上班都像在走鋼索?老闆臨時交辦的任務、客戶突如其來的要求,總是打得人措手不及? 身為同樣在職場的工作者,更加深刻體會到應變能力的重要性,但要怎麼才能培養出「彈性思維」讓自己面對不同難關的時候,都能游刃有餘的輕鬆處理。什麼是彈性思維?簡單來說,就是面對問題時,能夠快速調整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每天上班都像在走鋼索?老闆臨時交辦的任務、客戶突如其來的要求,總是打得人措手不及? 身為同樣在職場的工作者,更加深刻體會到應變能力的重要性,但要怎麼才能培養出「彈性思維」讓自己面對不同難關的時候,都能游刃有餘的輕鬆處理。什麼是彈性思維?簡單來說,就是面對問題時,能夠快速調整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職場環境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任務、計畫和機會包圍。然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學會說「不」可能成為我們職場生存的關鍵。這並不是表示我們要錯過機會,而是要選擇性地投入,以創造更多有價值的機會。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職場環境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任務、計畫和機會包圍。然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學會說「不」可能成為我們職場生存的關鍵。這並不是表示我們要錯過機會,而是要選擇性地投入,以創造更多有價值的機會。
Thumbnail
還是要想清楚一個團隊的組合起來,是人與人之間一起玩家家酒,還是一起截長補短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合成效?值得好好思索看看。
Thumbnail
還是要想清楚一個團隊的組合起來,是人與人之間一起玩家家酒,還是一起截長補短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合成效?值得好好思索看看。
Thumbnail
“當責”是每家公司都期待主管、人員所需具備的一種態度,但何謂“當責”呢?
Thumbnail
“當責”是每家公司都期待主管、人員所需具備的一種態度,但何謂“當責”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