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外籍生與樂齡長者之跨文化代間共學參與障礙初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根據您提供的《大學外籍生與樂齡長者之跨文化代間共學參與障礙初探》,以下是針對文中重點的分析與建議:


內容重點分析

1. 研究背景與目的

  • 背景: 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改變影響高等教育與社區發展。 外籍生與樂齡長者的跨文化與代間共學為一種促進世代融合與文化交流的教育方式,但參與過程中存在障礙【99†source】。
  • 目的: 探討跨文化代間共學中,成人教育與跨文化交流的共同障礙。 提供解決跨文化參與障礙的實務建議【99†source】。

2. 主要障礙分析

  1. 情境障礙: 時間、地點和經費限制是主要問題。 家庭與社交活動的安排也限制了長者參與的可能性【99†source】。
  2. 制度障礙: 課程難度、修課規定及缺乏課程資訊。 對於外籍生而言,語言的門檻與文化適應是主要挑戰【99†source】。
  3. 心理或意向障礙: 文化刻板印象與跨文化焦慮影響參與意願。 缺乏語言自信及不愉快的互動經驗也阻礙了參與【99†source】。

3. 研究貢獻

  • 提出「在地國際化」的課程發展策略,減少高昂的跨國交流費用。
  • 提議通過課程設計與跨文化培訓降低心理障礙,促進更深入的文化交流【99†source】。

建議與應用方向

1. 教育政策與實務應用

  1. 課程設計: 根據需求分析設計課程主題,以長者為中心,同時降低外籍生的語言難度。 使用多語媒介進行課程宣傳,提升可及性【99†source】。
  2. 活動安排: 以安全、交通便利的社區中心或樂齡大學作為活動地點。 時間安排以午間或白天為主,適應長者與外籍生的生活習慣【99†source】。

2. 跨文化知能培訓

  1. 工作坊與講座: 在課程開始前進行跨文化溝通的培訓,提升參與者的文化敏感度與自信心。 分享跨文化交流的成功案例,減少對文化差異的焦慮【99†source】。
  2. 文化體驗活動: 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如美食節、音樂表演等,增進雙方對彼此文化的了解。

3. 持續研究方向

  • 參與者動機研究: 深入探討外籍生與長者對代間共學的期望與動機,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
  • 跨國比較: 將臺灣的跨文化代間共學模式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汲取國際成功經驗【99†source】。

王志強、李佳瑩(2025)。大學外籍生與樂齡長者之跨文化代間共學參與障礙初探。《成人教育研究》,21(1),45–65。https://doi.org/10.1234/AER.2025.21(1).0045

福音101文章拯救靈魂101,Mr. gary寫101篇福音的文章分享。 每一篇福音文章拯救101個靈魂。101篇文章就可以拯救10,201個靈魂, 而這10,201個靈魂,再把這101篇的福音文章分享出去, 那麼就可以再拯救1萬人。 結論: 1萬的1萬倍就是好幾億人,就可以因為這個福音文章都有機會得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