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初衷都是一樣的,最終的目的是希望
用最少的時間完成必須做的事,空出時間來做人生中真正重要、有意義的事。
本書是作者以自己親身投入為期一年的生產力實驗,透過大量閱讀及研究,實作各種方法,累積而成心得,最終摘要出25個他認為最實用的技巧。
書中的核心觀念在於:
除去瞎忙和庸庸碌碌,更認真地思考那些事值得我們投注有限的精力、時間,花費專注力去進行,成就對自己的人生真正重要、有價值的事。其實這也是一種自我探索的過程。
----------------------------------------------------------------------------------
內心的價值觀是什麼? 為何要提高生產力?
生產力不是指完成最多事,而是達到最大成就和價值。試著用20%時間,達到80%成就。
1)列出所有你應做的工作清單
2)列出所有工作後,問問自己,那一項工作能讓你在同樣時間達到最大成就
3)最後,若一整天內多選2樣工作,第2及第3大成就的工作會是什麼?
每天開始工作前,選定3件今日想完成的目標。
每周選定3大目標。
幫助自己聚焦工作事項,而非埋頭苦幹。
了解自己的生理時鐘,觀察和記錄自己何時最有活力,利用精力和頭腦最佳的時段從事重要工作。
讓你最有生產力的任務,往往也是你最討厭的。
列出拖延清單、給自己一些誘因、開始就對了。
人習慣把事情留給明天或未來的自己去做,彷彿那是一個陌生人。試著寫信給未來的自己,減少拖延。
網路是人類生產力的最大殺手。每天規劃一段時間脫離網路,拿回無意識浪費掉的時間,更容易專注在高影響力的任務上。
時間是固定而有限的,了解自己一天有多少精力和專注力,並決定你想要完成的任務之後,時間管理才會變得重要。
限制自己只能花一定時間在某個重要任務,投注更多的精力和專注力。
當你持續長時間工作,或花太多時間忙東忙西,通常並不表示你有太多工作要做,只是意味著你並未明智善用精力和專注力。
依照自己精力和專注力最旺盛的時候,處理重要工作,一定程度的行程規劃是必要的,保留你重要的黃金時段。
如果你想過著健康、快樂、正常社交、有生產力的生活,那麼維修保養的工作不可不做。
採買雜貨、打掃、規劃飲食和健身計畫、打理自己、洗衣服、查看計畫及任務清單、整理收件匣… 每個人的清單不同,試著逐一記下,把事情集中處理,或在精力不足時處理這些維修工作。
簡化低影響力的任務,盡可能投注較少的精力和時間。那些看似很忙,卻沒什麼完成有價值的事。無法刪減的話,就減少投注在其中的時間和專注力。
「你願意支付多少錢買回自己一小時的人生?」
計算自己的時間價值,願意花多少錢在委任及外包任務上。
簡化你的工作和生活,釋放出更多時間和專注力,留給最重要的承諾。
你的頭腦不是用來記住想法,而是製造想法。
把所有心裡的念頭、計畫全部寫下來,逐一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做的事情嗎? 下步要怎麼做才能實現呢?
我們的人生投資組合,大致上不出這7大領域:頭腦、身體、情感、職涯、財務、人際關係、樂趣。
也許你會用別的名詞,但這些涵蓋了我們基本的生活面向。透過每周的回顧,檢視過去一周和未來一周需做的改變,是否過於偏重某些而忽略了其他。
讓大腦有「天馬行空」發揮創造力的空間。
花15分鐘,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地方,一枝筆、一本筆記,寫下所有想法。
推荐的抒壓及「白日夢」模式
避免工作被中斷或被干擾。關掉電子設備的通知。每次的干擾都會造成半小時生產力的損失。
一次只做一件事:戒掉多工處理的習慣。
可以讓心情平靜,增加流向大腦的血液,延緩大腦老化速度…改善專注力
每天花5分鐘,鍛鍊專注力
1) 多吃未加工的食物。
2) 一旦感覺飽了,就停止進食。
為了生產力的考量,應戒除酒精和糖。
當一天中的能量忽上忽下時,應該要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
運動值得投注時間,它是優化大腦功能最獨一無二的有效工具。
短期內花在運動的時間似乎可以用來工作,但長期來說,運動可以滋養你的精力水平而讓你完成更多。
睡得愈多(7-9小時),隔天精力就愈旺盛。
少睡一小時,就耗損2小時的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