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寫作
春光乍現寒冬窗,暗冷的屋子仍要瑟縮在電腦前,沒有一絲溫暖流進來。敲打鍵盤,把抽象的思想形塑成一塊塊磚,接著慢慢蓋出文字的小屋。為什麼要寫作呢?是為了顯擺自己的舞文弄墨嗎?為了把心中的壓抑流洩出去?還是躲在筆墨屏幕後自嗨地無的放矢呢?或者想有不可能的名利雙收?往內心挖掘動機,仰天俯地,究其因,大概就是有一股熱,讓我的手與腦都要動一動,用文字呈現這個世界。記得一九二四年巴黎奧運會的一百米及四百米短跑金牌埃里克.利德爾(Eric Henry Liddell)曾說:「我在奔跑時,感覺到上帝的喜悅……贏得比賽不只是追求個人樂趣,而是榮耀上帝。」在我個人基督信仰的底蘊內,利德爾的話或可做為我寫作動機的註腳——把奔跑一詞改成寫作。
葡萄牙一位生前默默無聞的寫作者費爾南多·佩索亞(Fernando Pessoa),空有滿腹詞彙,過著庸庸碌碌的上班族生活。他每天下了班回到孤單的小屋,就或多或少寫個百把千字,有時用筆記本,有時隨便一張紙就寫一下。在他離世後,友人去整理他房間,發現千篇萬章散落整屋,細讀一些,看到這些未曾發表的瑰寶彌足珍貴。默默無聞的佩索亞就此名震天下。閱讀他文章集合的《惶然錄》,真是想每句每段都畫線,太有他自己獨特的思想,立世不群。想到佩索亞生平每日在自己索居的斗室,以自己的文字編織世界,何等孤獨,又是何等作為宇宙的參與者。
我學問不大,讀書不多,一介文字白丁,只是喜歡紙本書,喜歡如拈花惹草般的東寫西寫,沒什麼寫作計畫,沒什麼中心目標。只要對人生有什麼心得,對閱讀有什麼讚嘆,就用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至於使用「方格子」作為發表的平台,一是為分享,一是為交流。不希望自己故步自封,不要自以為是宇宙中心,在方格子平台讓我也看到其他一起編織文字的人。為什麼要寫作?想到香港一間出版社製作的徽章,上面寫著「文字是一種浪漫的堅持」。浪漫是有著美善的理想,為這世界,為這宇宙的真善美,盡我一些微薄小小小力量,發現祂們,寫出祂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