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依照我的感覺做事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句話有時候會聽到。要依自己的感覺做事情,這些年來尤其在身心靈成長的說法裏也常聽到。

 

我們在做事情或做決定時是怎麼做的呢?通常除了自己本來就會,依照自己的經驗去做之外,會找資料,再來是問人,問周圍的人的意見,或是聽聽看專家或有權威的人說的,綜合這些資訊,最後的決定還是要自己做。有的人事後發現這個決定不好或是錯誤時,會說:「是XX要我這麼做的。」、「我是聽YY的說法的」,這些推託的話已經沒用了,決定不好就是不好,後果是自己在承擔的,是自己沒負那個做決定的責任。

 

資料再多,權威的專家再怎麼說,決定要怎麼做呢?何況資料各式各樣,有的說法還是相反的,專家說的也各自不同,到最後還是要問自己,那要怎麼決定呢?「問自己的感覺」。

 

自己的感覺是最準的。我十多年前開始學花精諮詢,上自我療癒課程,花精可以平衡情緒,要先認識、辨認自己的情緒,我才知道,之前我太理智,太用頭腦了,很少去感覺自己的感覺,這才開始多用感覺,在意自己的情緒。

 

我們老師的「自我療癒」的方法,是用生活周圍的事件和訊息來看到自己的缺失,進而修正它,讓自己更好,這也要用到情緒,當周圍的事件引起我的情緒時,就是有問題,對我有意義,有作用的。

 

不只是做重大的決定,我們每天隨時都在為生活中的小事做決定,如:要選咖啡或紅茶?要先看書還是寫作?要搭捷運去,全部的時間都算上會比較快到達,但是下車後要走8分鐘;或是搭公車,車行時間比較久,下車後走路只要2分鐘,要選哪一個呢?

 

我一路學習、練習到現在,中間加進去的修鍊方法,也會提到「感覺」,用感覺來過日子是沒問題的,只是當說這話的人是一起工作的伙伴的話,我生出了不同的想法。

 

當對方將這個基本原則說出來時,我會想到:

1.那說好一起做的事情,你的感覺不同了,就不做了嗎?

2.原來討論好要用A法做的事情,中間的時候,你的感覺不同,就要改變了嗎?

 

那我和其他的伙伴要怎麼辦呢?

 

原來我覺得這樣的原則在一起工作時是危險的,那人是不可靠的,現在寫的當下,不得不承認,事情變來變去是現在世界的基本原則,是常態,不能去扺抗那個變化,如果說用感覺是最準的,用在很多地方都是行得通的,重點是:

看要怎麼表達,怎麼討論變化後的做法,而不是堅持當初的決定,不想改變。

(2025.2.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90會員
682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我不跟人家說:「要小心喔!注意安全喔!」那就預設了他會碰到危險的事情。有人很愛說,每次說再見的時候都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表示她好心提醒,或很會照顧人嗎?我聽到的言下之意是人家不會小心囉!哈!   以前,我媽媽最會在我們要出門時說這句話。有一次弟弟和鄰居去小溪裏玩,腳割到了,流血,回家來,媽媽一
Thumbnail
2025/04/17
我不跟人家說:「要小心喔!注意安全喔!」那就預設了他會碰到危險的事情。有人很愛說,每次說再見的時候都說,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表示她好心提醒,或很會照顧人嗎?我聽到的言下之意是人家不會小心囉!哈!   以前,我媽媽最會在我們要出門時說這句話。有一次弟弟和鄰居去小溪裏玩,腳割到了,流血,回家來,媽媽一
Thumbnail
2025/04/15
我看到<與神對話>的第3冊,神重覆多次的,大意是:我和你是一體的,你和其他人也是一體的,你對別人做好事,也是對自己做;你傷害人,也是傷害自己,因為大家都是一體的。   我這幾年對於一直做好事,當好人的人很感冒,她本人看起來很忙、很累的樣子,經濟上也不寬裕,可是一直做好事,對人好,幫助人家,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15
我看到<與神對話>的第3冊,神重覆多次的,大意是:我和你是一體的,你和其他人也是一體的,你對別人做好事,也是對自己做;你傷害人,也是傷害自己,因為大家都是一體的。   我這幾年對於一直做好事,當好人的人很感冒,她本人看起來很忙、很累的樣子,經濟上也不寬裕,可是一直做好事,對人好,幫助人家,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05
女婿這個人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是什麼意思呢? ■他和人相處的邏輯跟人家不一樣; ■問他事情時,他的回答中,將發生過的實情和他的想像、推論混在一起,有時候是隨口亂說的,女兒最近跟我說:「他說的話不能全部相信。同一件事情要在不同的時間問幾次,然後我自己拼湊出大概是什麼情形?」 ■生活的東西和秩序亂七八
Thumbnail
2025/04/05
女婿這個人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是什麼意思呢? ■他和人相處的邏輯跟人家不一樣; ■問他事情時,他的回答中,將發生過的實情和他的想像、推論混在一起,有時候是隨口亂說的,女兒最近跟我說:「他說的話不能全部相信。同一件事情要在不同的時間問幾次,然後我自己拼湊出大概是什麼情形?」 ■生活的東西和秩序亂七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句話有時候會聽到。要依自己的感覺做事情,這些年來尤其在身心靈成長的說法裏也常聽到。   我們在做事情或做決定時是怎麼做的呢?通常除了自己本來就會,依照自己的經驗去做之外,會找資料,再來是問人,問周圍的人的意見,或是聽聽看專家或有權威的人說的,綜合這些資訊,最後的決定還是要自己做。有的人事後發現
Thumbnail
這句話有時候會聽到。要依自己的感覺做事情,這些年來尤其在身心靈成長的說法裏也常聽到。   我們在做事情或做決定時是怎麼做的呢?通常除了自己本來就會,依照自己的經驗去做之外,會找資料,再來是問人,問周圍的人的意見,或是聽聽看專家或有權威的人說的,綜合這些資訊,最後的決定還是要自己做。有的人事後發現
Thumbnail
不請自來的聲音 人生中,我們時常面臨選擇的瞬間,這些選擇或大或小,有時可能是選擇一條人生的道路,有時可能只是買一杯咖啡時挑口味的決定。然而,在這些時刻,腦海中偶爾會有一個不請自來的聲音,輕輕地告訴我們哪條路更適合自己,這就是我們的直覺。 直覺是什麼?它不是冷冰冰的邏輯推理,也不是經過深思
Thumbnail
不請自來的聲音 人生中,我們時常面臨選擇的瞬間,這些選擇或大或小,有時可能是選擇一條人生的道路,有時可能只是買一杯咖啡時挑口味的決定。然而,在這些時刻,腦海中偶爾會有一個不請自來的聲音,輕輕地告訴我們哪條路更適合自己,這就是我們的直覺。 直覺是什麼?它不是冷冰冰的邏輯推理,也不是經過深思
Thumbnail
「別人提供建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 有時候在生活、工作職場上,家人、同事或朋友偶爾會給我們一些建議,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不知道大家當下的反應是如何呢?
Thumbnail
「別人提供建議,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 有時候在生活、工作職場上,家人、同事或朋友偶爾會給我們一些建議,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不知道大家當下的反應是如何呢?
Thumbnail
我後來才意識到「相信自己是有選擇權」的這件事需要練習,雖然很弔詭,但卻千真萬確。因為我們下意識的都要別人改變來配合我們,卻忘了自己可以選擇。 所有的事都沒有所謂的「正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想不想」。 只要時刻的自我覺察,凡事問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排除自己的意願去追求正確。這中間的
Thumbnail
我後來才意識到「相信自己是有選擇權」的這件事需要練習,雖然很弔詭,但卻千真萬確。因為我們下意識的都要別人改變來配合我們,卻忘了自己可以選擇。 所有的事都沒有所謂的「正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你想不想」。 只要時刻的自我覺察,凡事問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排除自己的意願去追求正確。這中間的
Thumbnail
當案主可以主動做出決定時,那麼就如《成為一個人》所說的可以更加成為自己,這中間要克服的是:該如何為自己做出決定?該如何信任自己的體驗?該如何面對挫折的可能?承擔失敗的風險?這個過程也就是「成為自己」了。
Thumbnail
當案主可以主動做出決定時,那麼就如《成為一個人》所說的可以更加成為自己,這中間要克服的是:該如何為自己做出決定?該如何信任自己的體驗?該如何面對挫折的可能?承擔失敗的風險?這個過程也就是「成為自己」了。
Thumbnail
生活中睜開眼的第一剎那就要面臨各種選擇,建立一個準則越來越靠近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與工作。 透過原則找到幫助我們做決定!
Thumbnail
生活中睜開眼的第一剎那就要面臨各種選擇,建立一個準則越來越靠近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與工作。 透過原則找到幫助我們做決定!
Thumbnail
近期來,身心靈的範疇逐漸跨越到每個人生活的日常。 我們討論如何愛自己,探討身心靈三者的平衡,提倡自我覺察,無疑就是希望能夠更往自己的內心挖掘,找到自己。在過去的訪談中,正走在自己美麗人生的來賓們,都會共同提到一件事就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Follow your heart. 走在內心裡所渴望的道路,
Thumbnail
近期來,身心靈的範疇逐漸跨越到每個人生活的日常。 我們討論如何愛自己,探討身心靈三者的平衡,提倡自我覺察,無疑就是希望能夠更往自己的內心挖掘,找到自己。在過去的訪談中,正走在自己美麗人生的來賓們,都會共同提到一件事就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Follow your heart. 走在內心裡所渴望的道路,
Thumbnail
「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Thumbnail
「我該這樣回覆他嗎?他會不會覺得我太主動了呢?」 「這樣講會不會太直接啊,不知道與會的其他人會怎麼想?」 「該怎麼表達,才能讓爸媽知道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卻又不會讓自己情緒失控呢?」 邀請閱讀至此的你,一起回想看看,通常在你面臨人際課題的選擇時,你通常會採取哪個作法呢? 「⋯⋯」 什麼是感知位置?
Thumbnail
聽心裡的聲音 「小事聽從你的腦,大事聽從你的心」(Small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d, big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rt)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件模式成為我做事的參考基準。小的事情可以透過觀察&閱歷快速完成。大的事,會慢點做決定,觀察一下而
Thumbnail
聽心裡的聲音 「小事聽從你的腦,大事聽從你的心」(Small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d, big things listen to your heart)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件模式成為我做事的參考基準。小的事情可以透過觀察&閱歷快速完成。大的事,會慢點做決定,觀察一下而
Thumbnail
問別人意見是很OK的,但最後要執行時的決定權在自己;如果直接套用別人給的方法,不小心失敗了,你會怪別人嗎? #社會觀察 #決定權 #自己的決定 #可以不可以 #問自己就好
Thumbnail
問別人意見是很OK的,但最後要執行時的決定權在自己;如果直接套用別人給的方法,不小心失敗了,你會怪別人嗎? #社會觀察 #決定權 #自己的決定 #可以不可以 #問自己就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