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 第7章 不停歇 - 網路監控無所不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連結 第7章 不停歇 - 網路監控無所不在 這章讀後心得 這章的 重點 1. 掌權者對於資料資訊的掌控渴望 2.資訊資料也成為有價值的籌碼 3.人類對於演算法所推播的資訊黏著度提高 從早期歷史 掌權者對於資訊的渴望,想對於人民所有的掌握,進一步的控制人民。隨著時代改變,科技的進步,人民反而對於科技產品的黏著度提高,進而被收集了很多資訊,而這些資訊有利於推播更多有趣的資訊讓人們更黏著與牠們,反而變成網路監控無所不在。


總結: 網路監控無所不在是一個複雜且嚴峻的議題,需要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mes Ba 噗攏供
0會員
15內容數
James Ba 噗攏供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阿甘投資法》讀後感: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輕鬆,雖然是中文著作,但作者在美國求學與工作的背景,讓他的文字結構更接近西方人常用的敘事風格:以故事隱喻原則。這也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種閱讀方式。 近期遇到川普關稅風暴,我不禁思考: 投資個股雖然可以帶來超額利潤,但面對市場崩跌時,先前的獲利往往難以保全。
Thumbnail
2025/04/29
《阿甘投資法》讀後感: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輕鬆,雖然是中文著作,但作者在美國求學與工作的背景,讓他的文字結構更接近西方人常用的敘事風格:以故事隱喻原則。這也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種閱讀方式。 近期遇到川普關稅風暴,我不禁思考: 投資個股雖然可以帶來超額利潤,但面對市場崩跌時,先前的獲利往往難以保全。
Thumbnail
2025/04/21
■註解 "Incel" 是 "involuntary celibate"(非自願單身者)的縮寫。 這個詞最初是由一位名叫 Alana 的女性在 1993 年創建的一個線上社群,目的是讓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找到浪漫或性伴侶的人們可以互相交流和支持。 討論incel 之前 真的推薦讀 《生存的12
Thumbnail
2025/04/21
■註解 "Incel" 是 "involuntary celibate"(非自願單身者)的縮寫。 這個詞最初是由一位名叫 Alana 的女性在 1993 年創建的一個線上社群,目的是讓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找到浪漫或性伴侶的人們可以互相交流和支持。 討論incel 之前 真的推薦讀 《生存的12
Thumbnail
2025/04/21
最近看《混沌少年時》好像很多人有看,但實在沒時間看每一集,對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故事的為什麼,我對演技拍攝手法並不關注,我比較關心的是整個故事的心靈層面的意義,看完有網友的分享故事大綱,真的起雞皮疙瘩,跟我最近閱讀的《生存的12條法則》講的那種 內容有高度重疊,所以一開頭的影片我卻聯想到 喬登彼得森的
Thumbnail
2025/04/21
最近看《混沌少年時》好像很多人有看,但實在沒時間看每一集,對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故事的為什麼,我對演技拍攝手法並不關注,我比較關心的是整個故事的心靈層面的意義,看完有網友的分享故事大綱,真的起雞皮疙瘩,跟我最近閱讀的《生存的12條法則》講的那種 內容有高度重疊,所以一開頭的影片我卻聯想到 喬登彼得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本文探討哈拉瑞新書《連結》的核心概念,資訊網路。從人類早期口耳相傳到現代科技的發展,資訊網路的正確性、自我修正機制、以及其與社會政體的關係都受到探討。此外,文章也著重於AI人工智慧帶來的衝擊,以及人類如何因應AI對於資訊網路和主體現實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哈拉瑞新書《連結》的核心概念,資訊網路。從人類早期口耳相傳到現代科技的發展,資訊網路的正確性、自我修正機制、以及其與社會政體的關係都受到探討。此外,文章也著重於AI人工智慧帶來的衝擊,以及人類如何因應AI對於資訊網路和主體現實的影響。
Thumbnail
連結 第7章 不停歇 - 網路監控無所不在 這章讀後心得 這章的 重點 1. 掌權者對於資料資訊的掌控渴望 2.資訊資料也成為有價值的籌碼 3.人類對於演算法所推播的資訊黏著度提高 從早期歷史 掌權者對於資訊的渴望,想對於人民所有的掌握,進一步的控制人民。隨著時代改變,科技的進步,人民反而對於
Thumbnail
連結 第7章 不停歇 - 網路監控無所不在 這章讀後心得 這章的 重點 1. 掌權者對於資料資訊的掌控渴望 2.資訊資料也成為有價值的籌碼 3.人類對於演算法所推播的資訊黏著度提高 從早期歷史 掌權者對於資訊的渴望,想對於人民所有的掌握,進一步的控制人民。隨著時代改變,科技的進步,人民反而對於
Thumbnail
我們來回顧一下《連結》第三章「紙老虎也會咬人」的重點,並做個總結: 《連結》第三章總整理:紙老虎也會咬人 核心概念: 資訊與權力:資訊是權力的基礎,誰掌握了資訊,誰就掌握了權力。 官僚體制的誕生:隨著社會複雜度增加,資訊量龐大,為了管理這些資訊,人類建立了官僚體制。
Thumbnail
我們來回顧一下《連結》第三章「紙老虎也會咬人」的重點,並做個總結: 《連結》第三章總整理:紙老虎也會咬人 核心概念: 資訊與權力:資訊是權力的基礎,誰掌握了資訊,誰就掌握了權力。 官僚體制的誕生:隨著社會複雜度增加,資訊量龐大,為了管理這些資訊,人類建立了官僚體制。
Thumbnail
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如同現代社會的每個人都深陷在一個無法逃避的數位環境中。透過智慧手機和各類社交平台,如:TikTok、WeChat 等等,我們隨時隨地接觸資訊、分享生活,並獲取新聞。然而,認知操控的風險也正逐漸顯現。演算法、大數據分析,以及背後隱藏的商業利益與政治意圖,讓數位世界不再是中立的資訊來源
Thumbnail
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如同現代社會的每個人都深陷在一個無法逃避的數位環境中。透過智慧手機和各類社交平台,如:TikTok、WeChat 等等,我們隨時隨地接觸資訊、分享生活,並獲取新聞。然而,認知操控的風險也正逐漸顯現。演算法、大數據分析,以及背後隱藏的商業利益與政治意圖,讓數位世界不再是中立的資訊來源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淺談監控資本主義的概念,析出網路如何影響我們的自由意志及隱私。透過Shoshana Zuboff的觀點,我們瞭解到人類的行為數據如何成為資本家的原物料。在網路世界中,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被追蹤、分析,並用來影響消費決策。
Thumbnail
本篇文章淺談監控資本主義的概念,析出網路如何影響我們的自由意志及隱私。透過Shoshana Zuboff的觀點,我們瞭解到人類的行為數據如何成為資本家的原物料。在網路世界中,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被追蹤、分析,並用來影響消費決策。
Thumbnail
🏵️ 不論大腦或電腦,都只是你的個人助理。 當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被各種大大小小的螢幕所捕捉,當人們無意識依賴3C產品而存活,當我們每天睡前最後一件事與起床第一件事都是打開手機...我們就陷入無限迴圈,失去了與自己獨處的能力。 我發現自己本身也有資訊超載、科技成癮的現象,所以看到這本書的內容時,內心不
Thumbnail
🏵️ 不論大腦或電腦,都只是你的個人助理。 當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被各種大大小小的螢幕所捕捉,當人們無意識依賴3C產品而存活,當我們每天睡前最後一件事與起床第一件事都是打開手機...我們就陷入無限迴圈,失去了與自己獨處的能力。 我發現自己本身也有資訊超載、科技成癮的現象,所以看到這本書的內容時,內心不
Thumbnail
以網路犯罪為主題,《禍駭:網路犯罪世界的第一手紀實》以一名記者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網路犯罪的各個面向,小到個人的隱私侵犯、大至影響總統大選,藉由這些事件,我們也得以了解網路犯罪的嚴重性,及資安是如何被嚴重低估。
Thumbnail
以網路犯罪為主題,《禍駭:網路犯罪世界的第一手紀實》以一名記者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網路犯罪的各個面向,小到個人的隱私侵犯、大至影響總統大選,藉由這些事件,我們也得以了解網路犯罪的嚴重性,及資安是如何被嚴重低估。
Thumbnail
我們依賴演算法餵養讓我們沈溺的資訊、我們依賴智慧助理告訴我們絕對的答案、我們相信網路生成的人格發布的熱門資訊,我們透過介面24小時與網路空間連結,最終的我們變成了網路上的一個節點
Thumbnail
我們依賴演算法餵養讓我們沈溺的資訊、我們依賴智慧助理告訴我們絕對的答案、我們相信網路生成的人格發布的熱門資訊,我們透過介面24小時與網路空間連結,最終的我們變成了網路上的一個節點
Thumbnail
請試著想想看,隔著螢幕或手機後面,有上千個數據工程師,他們高薪聘請來找出可以吸引你目光的做法,發展各種實驗讓你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專注力、讓你願意交出更多的生活點滴;在這樣龐大的動力下,你真的能夠隻身一人抵擋這些不斷滑進你眼裡的資訊,不被左右思緒嗎?
Thumbnail
請試著想想看,隔著螢幕或手機後面,有上千個數據工程師,他們高薪聘請來找出可以吸引你目光的做法,發展各種實驗讓你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專注力、讓你願意交出更多的生活點滴;在這樣龐大的動力下,你真的能夠隻身一人抵擋這些不斷滑進你眼裡的資訊,不被左右思緒嗎?
Thumbnail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根據谷歌、臉書、 推特、 Instagram等公司前主管跟員工的訪問,探討智能科技便利背後的隱憂,以及社群、網路媒體怎麼操控言論跟我們的思想。紀錄片進一步說明網路如何導致政治兩極化、社會信任度下降、青少女自殺率上升等社會問題。
Thumbnail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根據谷歌、臉書、 推特、 Instagram等公司前主管跟員工的訪問,探討智能科技便利背後的隱憂,以及社群、網路媒體怎麼操控言論跟我們的思想。紀錄片進一步說明網路如何導致政治兩極化、社會信任度下降、青少女自殺率上升等社會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