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吉訶德》看閱讀的兩面:如何避免被書「洗腦」,並善用閱讀改變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唐吉訶德》時我一直在想:一個人看書看到走火入魔,失去理性,這事到底怎麼發生的?

他快 50 了,瘦得跟竹竿似的,卻堅信自己是威風凜凜的騎士。放著家產不管,賣地買騎士小說,整天幻想著騎馬行俠仗義。你說他傻吧,但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你閱讀時想的是什麼?

你閱讀時想的是什麼?


為什麼看書能把人變成這樣?


說白了就是大腦被「餵」習慣了。唐吉訶德每天看騎士小說,腦子裡全是英雄救美的劇情,看久了真覺得風車是巨人,客棧是城堡——這就叫「認知框架」,跟現在我們刷網路短影音刷到分不清虛擬現實一個道理。


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是怎麼養成的?


原子習慣》說得對:你重複做什麼事,就會慢慢相信自己是什麼人。唐吉訶德幹了三件事:


1. 搞儀式感:破銅爛鐵當盔甲,瘦馬硬要起個霸氣名字

2. 照劇本演:學小說裡騎士決鬥、徹夜守護盔甲

3. 自我洗腦:每次出糗都腦補成英雄情節


raw-image


最絕的是他越失敗越要證明自己是騎士,像極了賭徒輸錢還要加碼,就跟我們說了大話後硬著頭皮也要裝到底一模一樣。


唐吉訶德的故事對我們有什麼用?


一、想養成好習慣,就學他「演什麼像什麼」


  • 想讀書?先買本有趣的放床頭,每天翻兩頁
  • 想寫作?從發 200 字短文開始,別糾結文筆
  • 想健身?穿上運動服,動起來再說


二、但要小心「同溫層效應」


現在刷手機就像唐吉訶德看騎士小說,大數據專挑你愛看的餵。你以為在學習,其實是反覆看同類內容,最後變成「偏見收集器」。


如何有效地培養習慣並避免同溫層效應?

如何有效地培養習慣並避免同溫層效應?


如何避免被洗腦?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面前的資訊多問幾次「為什麼?


  • 為什麼他這麼說?
  • 他的說法合理嗎?
  • 他所說的道理適合我嗎?
  • 他的經驗可以複製嗎?
  • 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在吸收資訊前,先過濾一遍,別讓垃圾資訊塞滿你的腦袋。學會建立自己的「認知防火牆」,才能避免被單一的觀點牽著鼻子走。


唐吉訶德人雖然瘋,但他是真敢為理想拼命,我們現代人早已不缺書,缺的是像他「把書讀進生活」的那股勁。


當然,前提是別把風車當巨人,也別賣房子買書看。


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但怎麼讀、讀什麼,真的很重要!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犯規有兆,所為聖人,心無容量,看穿彼此。 循規有度,行止君子,志在廣大,洞察世情。 不惜犯規,所為獨子,心無家人,看穿心思。 守法有恒,行為正道,志存高遠,共建同心。 如果原生中華有慈父,心中不能沒有能量。如果次生中華有獨子思考,就是缺乏仁慈的父親。如果我說錯了,那就是有人不按人道行事。
困斃,行棋者,無處可動,判負。 化險,渡河人,有驚無險,得生。 困斃,修行僧,犯戒失德,出門。 化險,小說家,筆鋒妙轉,得道。 在文字凝聚能力裡,每一段的精妙都有它的故事在其中。知道文字不知道真義,我覺得這就不是次生思考。出家人其實可以有現時報次生思考的,不是破戒出門。
Thumbnail
如何從片段侷限的資訊中推理探究事物全貌。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犯規有兆,所為聖人,心無容量,看穿彼此。 循規有度,行止君子,志在廣大,洞察世情。 不惜犯規,所為獨子,心無家人,看穿心思。 守法有恒,行為正道,志存高遠,共建同心。 如果原生中華有慈父,心中不能沒有能量。如果次生中華有獨子思考,就是缺乏仁慈的父親。如果我說錯了,那就是有人不按人道行事。
困斃,行棋者,無處可動,判負。 化險,渡河人,有驚無險,得生。 困斃,修行僧,犯戒失德,出門。 化險,小說家,筆鋒妙轉,得道。 在文字凝聚能力裡,每一段的精妙都有它的故事在其中。知道文字不知道真義,我覺得這就不是次生思考。出家人其實可以有現時報次生思考的,不是破戒出門。
Thumbnail
如何從片段侷限的資訊中推理探究事物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