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今年一樣選擇在過年這個時候,離開濕冷冷的台北,沿途看看風景,也拜訪一段時間未見的朋友。
第一站:台南 鹽水區
初三,從外婆家走出大山,抵達台中火車站後,交通路網就又回到熟悉的現代化。前往下一站的旅途也就方便許多。
月津港燈節
五年前第一次聽說月津港燈節,就很想來走走。但那時還是上班族,除了週日有固定休,週一、三、四、五、六都要待在工作的崗位,無法有連假,我把每週大量塊狀的時間,廉價地賣給了老闆。
現在終於能來了,想起2017到2023整整六年的默默耕耘——走三步只說一步、只能躲起來蹲馬步練基本功的日子,還是有點感慨。
住的民宿就在月津港旁,步行只要7-8分鐘,一晚800元,當天晚上的住客只有我與另一對母子。
雖然是上了年紀的老宅,但能夠洗上很熱的熱水澡,衛浴間乾濕分離且維持得很乾淨,這些細節處處可見老闆娘的用心。
燈節沒讓人失望,今年的主題是「光的年輪」,鹽水的夜晚夠黑,走在河岸兩旁,能襯托出河面上的燈光的層次與氛圍,給人很多的感受。
隔天初四一早,在阿妙點了一碗鹽水意麵和肉燕酥湯,吃完便準備搭乘新營客運,從新營火車站前往下一站。
本來想零買店家的意麵條,但店家說只賣箱裝的,若要散買,可能得去傳統市場找找。
離開前,在備註欄寫下:
——下次來要記得留時間逛逛鹽水菜市場。
第二站:屏東燈節 · 阿碧
從台南新營出發,一來到南台灣,前陣子在台北的鼻竇炎症狀幾乎全都消失了。
看來,每年一月真的是最適合來南台灣避冬的季節。
與阿碧相見
過了一年,一樣是阿碧來車站接我。今年選擇在 2 月 1 日見面,因為今天是阿碧的生日。
阿碧說,希望這一天可以是她的 「無孩日」,也讓先生自己練習一個人帶小孩。
轉變
去年來的時候,她說店要收了,改成到府或在家服務的形式。結果後來,阿碧幾乎都在家帶小孩,只零星接一些老客人的單。
「畢竟是公婆家。」每次看到阿碧臉上的笑容,總覺得裡面藏著(為了婚姻跟家庭)一絲妥協與將就的味道。
阿碧說,至少公婆家是透天厝,他們小家庭還能有一整層獨立使用。只是,客人必須是認識的,她才敢帶回家裡服務。
「老人家願意讓我們住在一起,其實背後也有他們自己的考量,心裡還是希望我們以後能幫他們養老。」阿碧不是不懂人性背後的盤算與權衡。
我也好像可以理解,婚姻的本質或許跟事業一樣,都需要仔細衡量,什麼時候該退讓,什麼時候該爭取。
我們談到,在原生家庭裡,我們好像總是那種 「因為覺得別人比自己更需要,所以早已習慣把別人的需求放在前面」 的人,也習慣了凡事讓步。
「我有個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什麼樣的時間點,或是什麼樣的人際訊號,會讓我們覺得應該先退讓?而且,我們怎麼會習慣總是自己先退讓?為什麼不是別人先退讓呢?」
我冒昧地問了阿碧,心裡沒說出口的期待是,希望她也能覺察——這些妥協和退讓,有時候不一定是非做不可的選擇。
或許,在這背後,也藏著我們對於自己的自我設限。
或許,我們以為,自己要成為一個「對別人有用途的人」,才是有價值的人。
這些道理,我自己也還沒通達,也還常常處在自我設限裡。
阿碧,我們一起學習吧。
阿碧也關心我一些在台北、在工作跟生活上的近況。
「像你可以在 40 歲以前,就完成了一些人生規劃,也擁有了比較穩定的事業基礎,雖然也要開始自己扛起一些責任了,會不會覺得現在的人生很滿足了?還是有其他不同的感受?」
阿碧好奇地問我。
我很慎重地想了一下。或許,當天我的思考也只是暫時性的答案吧。
寫文的當下,或許我可以說得完整些:
「我認為,有些事情其實是難分難解的,很難分得清楚好壞。
在做出選擇後,每個選擇的背後,都會有它所帶來的一連串問題。
如果我當初選擇繼續安於原本的環境,那我就必須接受這個環境的潛規則,並學會適應它。
而我選擇了脫離原本的環境,那就必須接受變動帶來的風險,並在事前做好風險管理,為選擇負責。
如果事前一無所知,事後卻感到苦惱。那或許也只是因為,沒有先替自己思考好,哪些困難是自己願意承擔的。」
「現在這個選擇,還只是第一步,
或許,我依然會選擇走三步只說一步,
讓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的某種桎梏,翻越心裡這座大山。
我也要提醒自己,嘿!可別以為還能攀附另一座靠山,這樣反而又讓自己築起了內心的另一座大山。」
這是我回到最初的思考,剛剛和阿碧談過的——關於自我設限。
第三站:歸來-枋山-東海。
2月2日
從屏東借宿的友人家出發,查好最近的ubike站,步行約十來分鐘的距離,在勝利新村騎上借好的單車,沿著中山路直直走,往屏東車站出發。
從屏東搭上區間車,沿途停靠每一個小站
「下一站,歸來」
我聽見廣播聲響起。
或許是心境轉變了。自從去年 1/1 離職後,這兩年來逐漸適應從上班族轉變為接案自由工作者的生活。
而這是我第二年體驗接案工作的自由,自己排休假、自己安排行程,好像越來越適應這種像橡皮筋般有彈性的節奏了。
這次的目的地是最南端的無人車站——枋山站,以及鄰近的另一車站——東海車站。
而潮州火車站剛好位於這兩個站點的中間,所以我選擇在潮州火車站下車。
在車站對面的車行租好機車後,還要先騎去幫新年假期忙到不行的機車行老闆娘換機油,也算是一段蠻有趣的經歷。
實現自由
五年前還在老闆底下、還躲在大山裡尋找靠山的時候,工作壓力很大,心裡渴望自由。
那時候,我會播放 YouTube 上的屏鵝公路實境影片,
搭配著公路音樂,一邊繼續幫診所辦公,把自己想要的自由,切成一小段一小段來體驗。
聽著實境公路影片時,就曾經想像過屏鵝公路的平坦,
這次真的來騎這一段——真的很好騎耶!
下一次,我還是會選擇騎車在屏鵝公路上,再次來場機車之旅。
枋山車站,我在這座最南端的無人小站,吃著蓮霧,配上老闆娘附的梅子粉,好吃。
東海車站,在這座相鄰的無人小站,巧遇列車進站。
晚餐在東海廟口前的在地名店吃了一碗鱔魚意麵,鍋氣十足,榮登我目前心中排名前二的鱔魚麵。
去年的南橫機車之旅,也有造訪附近的枋山小海豚,那裡更靠近海。
歸來-枋山-東海。今年的訪友之旅,意外湊成了山海之旅。
「我想離開,是為了歸來。」
有些話也是先對自己說,雖然還不能通達。
插曲 1:溫體牛肉鍋
整個屏東之旅,我二刷了溫體牛肉汕頭火鍋。最後一晚,還趕在店家打烊前,自己去享受個人份的牛肉鍋。
真的好好吃!特別是屏東的火鍋湯頭,是用現炸的扁魚熬製的——這個,在台北真的很難找到。
插曲 2:燈節小弟弟
當天晚上在屏東燈節,在我拍攝河面的燈時,一個小弟弟走了過來,說:
「祝你新年快樂。」
正當我也回祝他新年快樂,
然後弟弟下一秒
(突然朝沒人處草叢處大喊):
祝你們三個新年快樂
小弟弟 你別開玩笑啊...(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