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Amazon.com Inc., NASDAQ: AMZN)即將於 2 月 26 日在紐約舉行特別發布會,正式推出其長期研發的生成式 AI 版 Alexa。該計劃經歷多次延遲,而 AI 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亞馬遜希望透過 強化 Alexa 的對話式 AI 能力,不僅提升用戶互動體驗,更嘗試將 Alexa 轉化為一項能夠帶來穩定收入的業務。對於投資者而言,關鍵問題在於,這款 AI Alexa 是否能夠真正將亞馬遜的語音助手業務轉變為獲利中心,還是會在微軟 OpenAI、Google Gemini 和 Apple 等競爭對手的夾擊下,繼續維持虧損?
亞馬遜正積極擴展 AI 業務,以應對 微軟支持的 OpenAI 及 Google Gemini 的競爭壓力。此次推出的 AI Alexa 預計將能夠處理多輪對話、連續理解多個指令,甚至可作為用戶的主動代理人。亞馬遜近年來 在 AI 及雲端運算(AWS)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若 AI Alexa 能夠成功進入其廣泛的生態系統,將可能開啟新的變現機會。然而,最大的挑戰仍在於,如何讓 Alexa 從一個免費、廣泛使用的服務,轉型為能夠帶來穩定收入的訂閱模式,以支撐其 AI 運算基礎設施的高昂成本。
從財務角度來看,亞馬遜的整體表現仍然穩健,但 Alexa 相關業務的盈利能力一直受到質疑。2023 年第四季,亞馬遜營收達 1700 億美元,年增 14%,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 3 億美元激增至 106 億美元。AWS 仍是亞馬遜最賺錢的業務,該季度營收 242 億美元,年增 13%。然而,Alexa 所屬的設備與服務部門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據估計,亞馬遜在 Alexa 相關業務上的年度虧損可能超過 50 億美元,因為公司過去更專注於推廣普及率,而非短期內獲利。如果 AI Alexa 能夠成功將 5 億台 Alexa 設備的用戶轉化為付費訂閱者,這可能成為該業務的關鍵轉捩點。
AI 語音助手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OpenAI 的 ChatGPT、Google Gemini 以及 Apple 即將推出的 AI 助手 都是潛在的競爭對手。OpenAI 已經證明了 AI 變現的可行性,透過 ChatGPT Plus 訂閱與企業合作夥伴 成功建立營收模式,而 Google 亦開始將 AI 整合至核心搜尋業務。相較之下,Apple 的 Siri 目前在 AI 競賽中落後,但若未來進行技術升級,也可能對亞馬遜造成衝擊。對於亞馬遜來說,其競爭優勢將在於 如何將 Alexa AI 與亞馬遜零售、Prime 會員與 AWS 服務深度整合,打造難以取代的 AI 生態系統。
對於投資者而言,關鍵考量因素包括 亞馬遜是否能夠成功變現 AI Alexa、如何在快速變化的 AI 產業競爭中保持優勢,以及 AI 研發投資是否能帶來實質的回報。如果亞馬遜能夠成功推動 AI Alexa 的訂閱模式,這將為其帶來全新的收入來源,並 提升用戶黏著度與整體生態系統價值。然而,如果亞馬遜無法有效擴展 AI Alexa 的盈利模式,該業務仍可能是一場高成本的 AI 實驗,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難以脫穎而出。隨著 2 月 26 日的正式發布,市場將可進一步觀察亞馬遜的 AI 戰略與 Alexa 的商業化前景,這將成為投資人關注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