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支軍隊中跳出一名鐵甲猛將,聲震四野:「天子在哪裡!」少帝聞聲,胸口陣陣發緊,彷彿童謠中的預言就要應驗。正當眾人驚疑不定之時,忽見陳留王果斷策馬上前,神色鎮定,沉聲喝道:「你是什麼人?」對面人群中,一個身材魁梧、面帶微須的男子抱拳躍馬,朗聲回道:「我乃西涼刺史董卓!」他身後騎兵陣列嚴整,刀槍反射的寒光讓人不寒而慄。
陳留王見此陣仗,眉頭一凝,繼續追問:「你是來護駕,還是劫駕?」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董卓抱拳道:「臣董卓,特來保護陛下。」陳留王聞言,臉色更加冷峻:「既然是護駕,天子就在此,你為何不下馬行禮?」他目光銳利,落在董卓身上。那一瞬間,原本氣勢洶洶的董卓心中猛然一怔,似沒料到陳留王竟有如此氣勢。他腳下一磕,慌忙翻身下馬,在路旁跪拜。百官見他這副模樣,又驚又疑,誰也不敢先出聲。少帝微微鬆了一口氣,暗暗看了陳留王一眼,不禁覺得這位王叔竟出乎意料地沉穩。
陳留王上前攙扶董卓,語氣緩和,言辭中不失敬意,既安撫又試探。董卓被這一番溫言寬慰,心中讚歎陳留王的機智,但也暗暗盤算自己手握強兵,若能扶持一位更易掌控的天子,豈不更順遂?當下,他便種下廢立的野心。
回宮之後,何太后見少帝與陳留王平安回來,與他們相視而泣。經過一番清點,才發現傳國玉璽不翼而飛,原本就人心惶惶的宮中更加動盪不安。
自此,董卓率西涼軍屯駐城外,日日帶著披甲騎兵進城,馬蹄翻踏、盔甲乍響,引得街巷百姓人人自危。董卓進出宮廷橫行無忌,宛如整座洛陽就是他掌中之物。後軍校尉鮑信頗感憤懣,跑去見袁紹,開門見山道:「董卓必有反心,宜速除之!」袁紹卻顧慮朝廷局勢不穩,搖頭道:「不可冒進。」鮑信又去見王允,王允也只說:「且容我與朝中諸公商議。」鮑信見勸不動,一怒之下,率本部兵馬投奔泰山而去。董卓則利用他在內宮的影響,籠絡何進及其兄弟舊部,讓這支力量盡數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天深夜,他召謀士李儒入帳,開門見山:「吾欲廢黜少帝,改立陳留王,汝意如何?」李儒眼珠一轉,附耳低聲:「主公何不趁朝局紊亂一舉成功?拖得太久,只怕夜長夢多。明日不如在溫明園設宴,召集百官,當眾宣佈廢立,若有人敢阻,斬立決!」董卓越聽越覺暢快,當即答應。
翌日,溫明園中車馬雲集,公卿百官接到董卓的邀請,無人敢缺席。上百位朝臣剛剛落座,就見董卓姍姍來遲,還是帶劍入席。那柄長劍在陽光下閃著寒意,令人生畏。酒過幾巡後,董卓豁然起身,厲聲令停酒止樂,大聲道:「我有一事要宣佈,諸位靜聽!天子雖是萬民之主,但必須有威儀,才能承托宗廟社稷。如今少帝懦弱,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正適合坐擁大位。我決定廢少帝、立陳留王。諸位看如何?」他聲音高亢,一字一句,如同在逼問眾人的態度。
周圍眾臣聽完,面面相覷,誰都不敢出頭。正僵持間,只見一人猛地拍案而起,跨步越席而出,疾呼:「不可!不可!少帝乃先帝嫡子,何過之有?董卓你身無寸功,憑什麼妄議廢立?莫非要造反不成!」董卓一看,怒目圍視,原來是荊州刺史丁原。董卓目光一寒,喝道:「順我者生,逆我者死!」說著便抽出佩劍,想要斬人。一旁的李儒見丁原身後站著一員高大威猛之士,手持方天畫戟,眼神如炬,當即上前打圓場:「今日只是酒宴,不宜深論國政。明日上都堂再議不遲。」丁原這才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董卓見丁原離開,怒氣仍未平,質問剩下的官員:「吾所言,可合公道?」盧植輕拂衣袖站起,神色坦然:「明公此舉大錯!先有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又有昌邑王惡行甚眾,霍光才告太廟廢之。今少帝年雖幼,卻並無荒政。明公你只是外郡刺史,既無伊、霍之才,何能強談廢立?『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如此簡單道理,明公豈能不知?」董卓聽罷,勃然大怒,拔劍便要斬人。若非蔡邕、彭伯等人連忙勸阻,只怕盧植已血濺當場。王允見火藥味漸濃,出言緩頰:「廢立之事重大,喝酒時討論不妥,改日再議。」眾人紛紛退席,不敢多言。
離開時,董卓仍餘怒未消,握劍立於園門,只見園外塵土飛揚,有人駕馬提戟來回奔馳。董卓臉色一沉:「那是誰?」李儒望去,低聲回道:「乃丁原義子呂布,字奉先。主公不宜與他正面衝突。」董卓只得退回園內避其鋒芒。翌日,丁原果然在城外列陣叫戰,董卓只好率軍迎敵。兩軍對壘,卻見丁原麾下躍出一名猛將,金冠束髮,百花戰袍隨風擺動,腰繫獅蠻寶帶,身披鮮亮鎧甲,馬上威風凜凜,手中方天畫戟閃著寒光,正是呂布。丁建陽(即丁原)在陣前怒喝:「國家不幸,宦官亂政,禍及萬民。董卓毫無軍功,竟敢妄談廢立,真要顛覆朝綱嗎!」董卓尚未回應,呂布已拍馬殺到。董卓見勢不妙,帶著殘兵敗將倉皇撤退三十多里,才在一處扎營,心有餘悸地嘆道:「呂布實非凡人,若能收為己用,天下還有誰能阻我?」
帳前走出一人,名叫李肅,與呂布是同鄉。他笑道:「主公莫憂。呂布雖勇,卻貪利忘義,只要利誘恰當,自會背叛丁原,歸順我等。主公那匹赤兔馬,日行千里,不如以之贈布,再加金銀珠寶,臣願親自去說服他。」董卓滿心歡喜,又詢問李儒意見。李儒道:「主公欲成大事,何惜一馬!」董卓大笑,下令取出赤兔馬,另加黃金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盡交給李肅。
李肅趁夜離營,直奔呂布大寨,門前巡哨見他,領去見呂布。李肅故作興奮地抱拳:「賢弟別來無恙!」呂布心中疑惑,淡淡問:「你現在哪裡高就?」李肅笑道:「我任虎賁中郎將,久聞你忠勇無雙,特來相投。更備了一匹神駒赤兔,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想贈与你一展雄風。」呂布見那馬渾身似火,一絲雜毛也無,登時喜不自勝,問道:「兄長贈馬,愚弟該如何報答?」李肅大笑:「我只為義氣而來,何求報答!」
酒過三巡,李肅假借酒興慨嘆:「若論你呂奉先之能,怎能久居人下?尤其丁刺史……」呂布臉色一變:「他雖收我為義子,卻與我談不上深厚。」李肅便趁機勸道:「董公禮賢下士,有大志向。你若投他,必能平步青雲!」說罷,將金珠與玉帶一併呈上:「這些,全是董公敬意。那匹赤兔馬也是他所贈。」呂布心頭巨震,想起與丁原並無深情厚誼,而自己若想施展抱負,何不另尋明主?猶豫片刻後,他心意已決:「今夜便殺丁原,率軍歸順董公!」
是夜二更,呂布手提利刃直入丁原帳中。丁原正在燭下翻閱公文,見呂布闖入,微笑道:「這麼晚來,可有要事?」話音未落,呂布冷笑:「我堂堂男兒,怎可認你為父?」言畢,揮刀便斬。丁原連驚呼都未及發出,已身首異處。呂布提著血淋淋的首級,大喝:「丁原不仁,我已誅之!願從我的人留,不願跟的,自行散去!」部眾見狀,一哄而散。第二天清晨,呂布帶著丁原的首級去見李肅,李肅即引他拜董卓。
董卓一見呂布,喜不自勝,先行下拜:「我得將軍,如旱苗得甘霖!」呂布自也回拜:「若蒙公不棄,願拜為義父!」董卓賜他金甲錦袍,置酒慶賀。此後董卓勢力更加壯大,自任前將軍,封其弟董旻為左將軍、鄠侯,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
李儒再度提醒董卓:「廢立之事宜早不宜遲。」董卓便在省中再設宴席,召集百官,命呂布率千餘甲士戒備。酒過幾巡,董卓按劍而起,高聲道:「少帝昏弱,難以奉宗廟,我欲效法伊尹、霍光,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誰若不從,就休怪我不留情面!」語畢,群臣驚恐,噤若寒蟬。
中軍校尉袁紹卻橫眉豎劍,厲聲質問:「陛下自即位以來,並無大錯。你要廢嫡立庶,置宗廟於何地?置大義於何地?莫非想造反!」董卓冷笑回嗆:「天下之事,盡在我手,你且看我這劍利不利!」袁紹也拔出長劍,與董卓怒目相向:「你有劍,我亦有劍,豈會怕你!」一時之間,劍拔弩張,場面危急萬分。至於袁紹能否全身而退,且看後續發展。
這一連串波譎雲詭的事件,使得洛陽街頭關於「帝非帝,王非王」的童謠越傳越盛。人心惶惶間,誰也不知還會有何驚天動地的變局即將到來。
文:ChatGPT-o1-pro
圖:Leonardo Lighting Anime Illustration / ChatGPT-o1-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