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找水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氧化二氫」是所有生物必需的養分。雖然太多也有害處,但是大部分的時候,生物比較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不夠。


與動物不同的是,植物沒有辦法靠運動來改變自己生活環境;所以,要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植物只能做到被動的關氣孔(降低蒸散作用)以及主動的把根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


關氣孔這件事,主要是透過離層酸(ABA)負責的;但是根選擇性地朝有水的地方生長,是怎麼發生的?最近的一個研究[1],以玉米為模式植物,解開了一部分的謎題。


研究團隊使用發芽紙(germination paper)來創造受控制的水分梯度。他們讓玉米的主根沿著發芽紙垂直生長,發芽紙一側接觸浸飽了水的紙張,另一側則暴露在空氣中。為了防止根部脫離紙面,他們使用網格覆蓋。然後,他們計算兩邊的側根密度,並得到空氣面側根的百分比。


當然,發芽紙可能不夠天然,所以他們還做了土壤孔隙實驗。研究團隊在土壤中製造人工孔隙(macropores),利用X射線微型斷層掃描(micro-CT)來觀察根系生長,並比較根系在土壤接觸面和空氣孔隙中的分布差異。


為了找到「找水基因」,研究團隊總共研究了250個玉米自交系(inbred lines)。這些品系來自Goodman-Buckler,涵蓋了目前公共部門育種計劃中的大部分遺傳多樣性。其中有231個品系有完整的基因定序資料,另外19個品系因缺乏基因型資料而被排除在某些分析之外。


這些品系包括53個熱帶/亞熱帶品系(tropical/subtropical)、63個非硬稈組(non-stiff stalk)、14個硬稈組(stiff stalk)、88個混合類型(mixed)、9個爆米花玉米(popcorn)以及6個甜玉米(sweet)。之所以會特別把硬稈挑出來是因為硬稈支撐能力好,較不容易倒伏;另外通常硬稈品種對某些莖部病害有較好的抵抗力。


研究團隊以空氣面側根(air-side lateral roots)的比例作為指標。整體來看,所有品系的空氣面側根比例都是分布在0-39%之間,而族群中位數約在20%左右。


不過,熱帶/亞熱帶品系表現出較強的水分響應,有較少(5-10%)的空氣面側根;而溫帶非硬稈組則表現出較弱的水分響應,有較多(20-25%)的空氣面側根。若比較側根密度,可以看到接觸面(contact-side)的側根密度在所有品系中都差不多;但若是看空氣面(air-side)側根密度的話,溫帶非硬稈組顯著高於其他組。而硬稈組的表現則較接近熱帶/亞熱帶組。這個結果意味著,熱帶/亞熱帶品系以及硬稈品系,能較好地將根往有水源的地方分布。


不過,為什麼接觸面的側根密度大家都差不多?我的想法是:單位面積內生長的根密度應該還是有限制的。畢竟長太多也不會有更好的吸水效果,所以會有一種大家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感覺。但是,空氣面長再多側根也沒用,反正也吸不到水!所以能夠讓空氣面側根密度下降的,才是聰明的策略。


為什麼熱帶/亞熱帶品系的玉米找水的能力比較強呢?研究團隊推測是因為環境壓力選擇的緣故。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植物,因為平均氣溫比較高,造成土壤蒸發作用比較強,所以它們會面臨更強的乾旱壓力。因此,保持比較強的水分響應能力,對它們的生存有利。


而溫帶地區的植物,因為平均氣溫比較低,所以土壤的水分不會蒸發得那麼快,造成乾旱壓力相對比較小。於是,它們就不需要有那麼強的水分響應能力,所以根系生長對水分的敏感性降低也就不會成為致命的缺點了。


哪些基因與植物找水的能力有關呢?研究團隊分析了這兩百多種玉米的轉錄體與基因體資料後,找到了9個基因的表現與空氣面側根密度顯著相關。其中,透過轉錄體關聯分析得到的最重要的發現是AXR1基因。


AXR1AUXIN RESISTANT 1之意,也就是說,它參與了生長素信息傳遞。研究團隊發現,AXR1較高的表現量與較多的空氣面側根相關,同時它在根尖也有表現。


透過基因體關聯分析,研究團隊發現了30個與空氣面側根密度相關的顯著SNP位點;從這些位點識別出了40個候選基因。其中一個是FLA4基因。


接著,他們使用阿拉伯芥突變株來驗證這些基因的功能。除了AXR1FLA4,他們還檢驗了另一個基因HRD3A,可能與蛋白質分解相關。


他們發現,剔除AXR1基因的突變株(axr1-3axr1-12),其空氣面側根顯著增加、接觸面側根密度顯著減少。也就是說,少了這個基因的植物,表現出較弱的水分響應。另外,他們發現這個突變株的性狀類似其他生長素通路的突變株;所以生長素在促進根系向水分方向生長這件事上,的確很重要。


而剔除了FLA4基因的突變株(sos5-1sos5-2)[2],其空氣面側根密度和比例顯著降低、接觸面側根密度顯著增加,主根長度顯著減少。也就是說,植物對水分響應的能力變強了。特別的是,因為這個基因與乙烯相關,於是研究團隊使用了抑制劑來阻斷乙烯合成。結果發現,抑制劑可以逆轉sos5-2突變體的性狀,造成空氣面側根的形成增加!這個結果也進一步證實乙烯在抑制空氣面側根形成中的角色。


最後,他們觀察剔除了HRD3A基因的突變株(hrd3a-1hrd3a-2)。結果發現,突變株的空氣面側根密度和比例顯著增加,不過接觸面側根密度的變化並不大;所以他們認為,這個基因主要影響空氣面側根的抑制。從序列的分析看來,這個基因可能與膜蛋白的分解有關,不過詳細的功能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所以,透過研究這些玉米品系,研究團隊發現生長素與乙烯對植物找水的能力很重要!生長素主要促進向水分方向的根系生長,而FLA4透過調節乙烯來影響根系的空間分布,另外還有HRD3A則是抑制空氣面的根系發育。


有意思的是,就像一開始在這篇文章提到的,我們都知道離層酸對植物的水分調節很重要,但是在這個研究中,以轉錄體與基因體關聯分析找到的基因,卻沒有與離層酸路徑相關的基因。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離層酸對水分的調節僅限於控制氣孔的關閉?或者是使用的玉米品系造成的限制?這就有待未來有更多研究來幫我們解開這個謎題囉。


參考文獻:


[1] Scharwies, J. D., Clarke, T., Zheng, Z., Dinneny, A., Birkeland, S., Veltman, M. A., Sturrock, C. J., Banda, J., Torres-Martínez, H. H., Viana, W. G., Khare, R., Kieber, J., Pandey, B. K., Bennett, M., Schnable, P. S., & Dinneny, J. R. (2025). Moisture-responsive root-branching pathways identified in diverse maize breeding germplasm. Science, 387(6680), 666-673.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s5999


[2] FLA4突變株的基因之所以叫做SOS5,是因為這個突變株最初(2003)是在研究鹽敏感性時被發現的,當時被稱為Salt Overly Sensitive(過度鹽敏感),而FLA4在那時叫做SOS5


avatar-img
156會員
417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因為可溶於水、容易定量,加上只剩下一個步驟就可以轉化為乙烯,研究乙烯(ethylene)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人,很常用ACC來取代乙烯。 但是,在2020年的一個研究發現:ACC也有自己的活性! 糟糕啦,以後該怎麼研究乙烯呢?
煮蛋也要研究嗎?當然!因為蛋白蛋黃熟的溫度不一樣,所以一鍋煮絕對煮不出完美的水煮蛋!
過去許多研究發現,植物在受到攻擊時,會發出揮發性化合物來警告鄰居,然後鄰居就可以提高防禦。感覺植物真的是非常和平又愛好互助的生物喔? 但是,植物真的有這麼大愛嗎? 最近的一個理論研究發現,可能不是這麼一回事喔! 不過,這個理論研究,卻被幾家不同的科普網站給過度解釋,連嬛嬛都出場啦! 我們也來看看吧!
植物因為有細胞壁,造成植物有複雜的細胞分裂。在染色體平均分配以後,植物細胞卻還要先形成成膜體、在產生細胞板,最後才形成細胞壁! 形成細胞壁的過程中,需要把高基氏體產生的小泡泡帶到成膜體上,細胞板才能形成; 最近的研究發現,要帶小泡泡過去,竟然要「四個」蛋白質來做! 這是怎麼回事呢?來看看!
有些時代,特別流行某種類型的小說。 是否曾想過,小說的類型(題材),到底是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呢? 是人?是事件? 最近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討論影響小說題材選擇的因素。
提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多少人知道,種田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嗎?而且,還是甲烷喔! 水田會排放甲烷,說來真是尷尬,但是人不能不吃飯,所以很多專家對這件事都是「選擇性沉默」。 不過,最近有個好消息!低甲烷排放的水稻終於出現了!而且是「非基」的喔!
因為可溶於水、容易定量,加上只剩下一個步驟就可以轉化為乙烯,研究乙烯(ethylene)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人,很常用ACC來取代乙烯。 但是,在2020年的一個研究發現:ACC也有自己的活性! 糟糕啦,以後該怎麼研究乙烯呢?
煮蛋也要研究嗎?當然!因為蛋白蛋黃熟的溫度不一樣,所以一鍋煮絕對煮不出完美的水煮蛋!
過去許多研究發現,植物在受到攻擊時,會發出揮發性化合物來警告鄰居,然後鄰居就可以提高防禦。感覺植物真的是非常和平又愛好互助的生物喔? 但是,植物真的有這麼大愛嗎? 最近的一個理論研究發現,可能不是這麼一回事喔! 不過,這個理論研究,卻被幾家不同的科普網站給過度解釋,連嬛嬛都出場啦! 我們也來看看吧!
植物因為有細胞壁,造成植物有複雜的細胞分裂。在染色體平均分配以後,植物細胞卻還要先形成成膜體、在產生細胞板,最後才形成細胞壁! 形成細胞壁的過程中,需要把高基氏體產生的小泡泡帶到成膜體上,細胞板才能形成; 最近的研究發現,要帶小泡泡過去,竟然要「四個」蛋白質來做! 這是怎麼回事呢?來看看!
有些時代,特別流行某種類型的小說。 是否曾想過,小說的類型(題材),到底是受到什麼因素影響呢? 是人?是事件? 最近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討論影響小說題材選擇的因素。
提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多少人知道,種田也會排放溫室氣體嗎?而且,還是甲烷喔! 水田會排放甲烷,說來真是尷尬,但是人不能不吃飯,所以很多專家對這件事都是「選擇性沉默」。 不過,最近有個好消息!低甲烷排放的水稻終於出現了!而且是「非基」的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水是我們身體的主要成分,佔總體重的50-60%!它對我們身體的許多重要功能都很重要,我們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器官和組織都需要水才能正常運作。一天下來,因為排尿、出汗和呼吸,我們的身體會不斷地流失水分,所以我們應該每天都要從食物和飲料中攝取足夠的水分,以防止脫水。那水在你體內是如何運作以協調體內功能的
Thumbnail
喝水有助於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維持體內水平衡,有益於正常生理功能、皮膚健康、腎臟運作等。文章介紹了喝水對身體各方面的益處以及脫水症狀和影響。透過適量飲水可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和避免健康問題。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告訴我們,為何渴了再喝水,其實是不夠的,從醫學知識到生物演化,告訴我們其中血液濃度跟大腦反應的關係,並且告訴了我們,喝水兩個最好的時機,就是早上起床跟飯前,最後醫學證實,喝熱水(湯)的才有致癌風險,呼籲大家開始由喝熱的轉成溫的。
Thumbnail
氫分子,醫學應用: 近年來臨床試驗與研究成果發表如雨後春筍般的成長,並說明氫氣的特性有抗氧化、抗發炎、延緩細胞死亡、促進新陳代謝,美白,調節免疫,調節壞自由基數量等等。 本文介紹了氫氣的特性、應用和醫學研究現狀,電解水和氫氣的相關知識,以及相關FDA規定。該領域需要更多學術研究及人體數據佐證。
Thumbnail
延續上篇對於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介紹。緊接著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水溶性維生素B群和C。 維生素B群 由B1、B2、菸鹼素、泛酸、B6、生物素、葉酸和B12組成。維生素B群,在身體的分解和合成代謝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水溶性的特性,容易隨著水分的流失排出體外,因此需要每天額外的進行補充。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今天我們將聚焦於另一個六大營養素的成員——水。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讓我們一同深探水的奧秘。
Thumbnail
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氫分子(氫氣H2)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延緩細胞死亡、促進新陳代謝等特性。本文介紹了氫氣對自由基的清除和還原作用,以及在疾病預防和改善上的應用。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水是我們身體的主要成分,佔總體重的50-60%!它對我們身體的許多重要功能都很重要,我們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器官和組織都需要水才能正常運作。一天下來,因為排尿、出汗和呼吸,我們的身體會不斷地流失水分,所以我們應該每天都要從食物和飲料中攝取足夠的水分,以防止脫水。那水在你體內是如何運作以協調體內功能的
Thumbnail
喝水有助於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維持體內水平衡,有益於正常生理功能、皮膚健康、腎臟運作等。文章介紹了喝水對身體各方面的益處以及脫水症狀和影響。透過適量飲水可以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和避免健康問題。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告訴我們,為何渴了再喝水,其實是不夠的,從醫學知識到生物演化,告訴我們其中血液濃度跟大腦反應的關係,並且告訴了我們,喝水兩個最好的時機,就是早上起床跟飯前,最後醫學證實,喝熱水(湯)的才有致癌風險,呼籲大家開始由喝熱的轉成溫的。
Thumbnail
氫分子,醫學應用: 近年來臨床試驗與研究成果發表如雨後春筍般的成長,並說明氫氣的特性有抗氧化、抗發炎、延緩細胞死亡、促進新陳代謝,美白,調節免疫,調節壞自由基數量等等。 本文介紹了氫氣的特性、應用和醫學研究現狀,電解水和氫氣的相關知識,以及相關FDA規定。該領域需要更多學術研究及人體數據佐證。
Thumbnail
延續上篇對於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介紹。緊接著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水溶性維生素B群和C。 維生素B群 由B1、B2、菸鹼素、泛酸、B6、生物素、葉酸和B12組成。維生素B群,在身體的分解和合成代謝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水溶性的特性,容易隨著水分的流失排出體外,因此需要每天額外的進行補充。
Thumbnail
食物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不單單是營養的來源,它更是自然界的恩賜,是生命的基石。每當我們享用每一口食物時,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激,感謝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和農民的辛勤勞動。這種感恩之情可以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謙卑和感激的態度。
Thumbnail
今天我們將聚焦於另一個六大營養素的成員——水。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讓我們一同深探水的奧秘。
Thumbnail
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氫分子(氫氣H2)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延緩細胞死亡、促進新陳代謝等特性。本文介紹了氫氣對自由基的清除和還原作用,以及在疾病預防和改善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