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主動脈剝離!認識症狀與預防,守護心血管健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關鍵要點:

研究顯示,主動脈剝離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急症,致死率高,48小時內若不治療,半數患者可能死亡。

最常見症狀是突發、撕裂般的劇烈胸痛,可能延伸到背部或腹部,高血壓是主要風險因素。

控制血壓、戒菸、均衡飲食、定期檢查,能有效降低主動脈剝離風險,特別對高危險群。



介紹

主動脈剝離聽起來陌生,但它是一種來得快、危險性高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在幾秒內讓人從好好的變成劇痛難耐,甚至危及性命。尤其高血壓患者或有家族病史的人,更要小心!這篇文章用簡單的方式,介紹主動脈剝離是什麼、它的症狀和風險,以及如何預防,幫助一般民眾了解並保護自己,適合關心健康的朋友閱讀。


什麼是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像一條高速公路,從心臟把血液送到全身,包括腦部、腹部和四肢。它的血管壁有三層:內層(內膜)、中層(中膜)、外層(外膜)。當內層出現裂縫,血液衝進中層,形成一個「假腔」(錯誤的血流空間),把血管壁撕開,這就是主動脈剝離。


假腔的問題:假腔會壓縮正常的「真腔」,讓血液無法順利流到器官,造成腦部、腎臟或腸道缺血。假腔壁也很脆弱,容易破裂,導致大出血或心包填塞(心臟被血液壓迫),危及生命。

分類:根據Stanford分類法,主動脈剝離分為:

-A型:影響升主動脈或主動脈弓,危險性高,需緊急手術。

-B型:影響降主動脈,較常以藥物控制血壓治療。



嚴重性:2020年《循環:心血管質量與結果》研究顯示,主動脈剝離發生率約每10萬人有2.6-3.5人,但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若不治療,2個月內死亡率達70%。



主動脈剝離的症狀:

主動脈剝離發作突然,常讓人措手不及。最典型的症狀是:


劇烈撕裂性胸痛:

-90%患者會突然感到像「刀割」或「肌肉撕裂」的胸痛,從前胸延伸到後背、脖子或下背部。2023年《早安健康》指出,患者常形容這是「人生中最痛的感覺」。

-痛感可能隨血流移動,從胸口到腹部或腰部。



全身症狀:

-高血壓:60%患者發作時血壓飆高,左右手血壓差超過20mmHg也可能是警訊。

-呼吸困難、聲音沙啞:因假腔壓迫氣管或神經。

-頭暈、昏厥:腦部血流不足,可能像中風。

-臉色蒼白、冒冷汗:因劇痛或休克。



器官缺血症狀:

-腦部:半身無力、說不出話,類似中風。

-心臟:心肌梗塞或心包填塞,導致心跳停止。

-腎臟或腸道:腹痛、腰痛,甚至器官壞死。

-肢體:下肢無力、脈搏弱或無脈搏。




與心肌梗塞的差別:

-主動脈剝離的胸痛是「撕裂感」,痛到背部,發作更快;心肌梗塞多為「壓迫性胸悶」,伴隨冷汗和左臂痛。

-主動脈剝離致死率更高,搶救時間更短,需立即送醫。


非典型症狀:有些人(尤其更年期女性)可能只有腹痛、頭暈或全身無力,易被誤診為感冒或腸胃問題,延誤治療。


誰容易得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剝離好發於50-70歲男性,但年輕人也有風險。以下是高危險群:


高血壓患者:

90%主動脈剝離與高血壓有關,長期高血壓讓血管壁老化、變脆。2022年《衛生福利部》指出,高血壓是主要誘因。

血壓忽高忽低(如情緒激動)更易引發剝離。



動脈硬化:

高血脂、高血糖或吸菸導致血管硬化,增加內膜破裂風險。



遺傳或結締組織疾病:

馬凡氏症候群:一種遺傳病,血管壁較弱,手長腳長、關節軟Q的人需注意。

先天性主動脈狹窄或瓣膜異常也增加風險。



外傷或高強度活動:

車禍、胸部撞擊或舉重過量,可能傷害主動脈內膜。

2021年《康健雜誌》提到,高強度重量訓練是年輕人的風險因子。



其他因素:

使用古柯鹼(引發急性高血壓)。

家族史:有親人得過主動脈剝離,風險增6.8倍。



年輕化趨勢:台灣近年主動脈剝離有年輕化現象,40歲以下患者約占10-20%,與壓力大、不健康飲食有關。


主動脈剝離的後果與治療

後果:

急性併發症:腦中風、心肌梗塞、腎衰竭、腸壞死或肢體壞死。

高死亡率:若不治療,1小時死亡率增加1%,48小時內達50%。

長期影響:即使手術成功,術後併發症多,需終身控制血壓。


治療:

A型剝離:需緊急手術,切除病灶、置換人工血管,成功率約70%,術後3年存活率90%。

B型剝離:以藥物為主(如乙型阻斷劑、血管擴張劑),控制血壓,必要時手術。

急救關鍵:發作後立即送醫,接受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爭取搶救時間。



如何預防主動脈剝離?

好消息是,主動脈剝離多與生活習慣有關,透過改變能降低風險!以下是實用建議:


控制血壓:

每天量血壓,保持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0mmHg。

高血壓患者遵醫囑服藥,勿自行停藥。

避免情緒激動,試試冥想或深呼吸紓壓。



健康飲食:

採「少油、少鹽、少糖」飲食,如得舒飲食(DASH),多吃蔬果、全穀類。

減少紅肉、反式脂肪、含糖飲料,選擇Omega-3豐富食物(如鮭魚、堅果)。

2020年《Health Blog》建議,控制高膽固醇食物,保護血管。



戒菸與限酒:

吸菸讓血管收縮、硬化,增加剝離風險,戒菸是首要任務。

飲酒適量,每日不超過1-2杯(女性1杯,男性2杯)。



規律運動:

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增強血管彈性。

避免高強度重量訓練,改選瑜伽或慢跑,特別對年輕人。



控制體重:

維持BMI在18.5-24,減少血管壓力。

減重以飲食為主,搭配運動,每週減0.5-1公斤最健康。



定期健康檢查:

高危險群(高血壓、家族史、馬凡氏症候群)每年做心臟超音波或動脈硬化檢查。

40歲以上或有三高者,定期驗血脂、血糖。



保暖與穩心情:

冬天氣溫驟降易引發血壓上升,注意保暖。

保持心情平穩,避免過度壓力或驚嚇。





注意事項:

什麼時候立即就醫?:

突發劇烈胸痛、背痛,伴隨呼吸困難、頭暈或半身無力,立即撥119。

即使症狀不典型(如腹痛、咳嗽),若持續惡化也需就醫。



特殊族群:

孕婦:懷孕後期血壓高,剝離風險增,需定期產檢。

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非典型症狀(如氣喘),需格外警覺。

年輕人:勿輕忽高血壓,特別是有家族史者。



別信迷思:主動脈剝離無法靠「早期發現」預防,因為多數發作前血管看起來正常。重點是控制風險因子。



結論:

主動脈剝離是奪命的急症,劇烈胸痛是最大警訊,高血壓是罪魁禍首。

雖然它來得快又危險,但透過控制血壓、戒菸、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能大大降低風險。

每天量血壓、多吃蔬果、保持好心情,從小改變開始,讓你和家人遠離這可怕的疾病。

健康血管,安心生活!


參考資料:

DeMartino, R.R., et al. (2018). Population-Based Assessment of Aortic Dissection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DOI10.1161CIRCOUTCOMES.118.004689

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 (2020). 主動脈剝離衛教資訊.

康健雜誌 (2021). 主動脈剝離症狀與預防.

iHealth (2018). 預防主動脈� samarbet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睿思健康服務中心(Right-thinks)的沙龍
2會員
47內容數
2025/05/02
鬼壓床是什麼?解開睡眠怪象與身心健康的秘密 關鍵要點 -研究顯示,俗稱「鬼壓床」的睡眠癱瘓是一種無害的睡眠現象,約20-40%的人一生中會經歷,與壓力、睡眠不足有關。 -症狀包括醒來時無法動彈、感到壓迫感,可能伴隨幻覺,但通常幾秒到幾分鐘消失。 -改善睡眠習慣、減壓、認識清醒夢或身心療育
Thumbnail
2025/05/02
鬼壓床是什麼?解開睡眠怪象與身心健康的秘密 關鍵要點 -研究顯示,俗稱「鬼壓床」的睡眠癱瘓是一種無害的睡眠現象,約20-40%的人一生中會經歷,與壓力、睡眠不足有關。 -症狀包括醒來時無法動彈、感到壓迫感,可能伴隨幻覺,但通常幾秒到幾分鐘消失。 -改善睡眠習慣、減壓、認識清醒夢或身心療育
Thumbnail
2025/03/25
- 研究顯示,失智症是一種影響記憶、思考和行為的認知功能下降,與年齡增長有關,但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 - 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運動、均衡飲食、避免吸菸、控制血壓和血糖,以及保持社交和心理活躍。
Thumbnail
2025/03/25
- 研究顯示,失智症是一種影響記憶、思考和行為的認知功能下降,與年齡增長有關,但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 - 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運動、均衡飲食、避免吸菸、控制血壓和血糖,以及保持社交和心理活躍。
Thumbnail
2025/03/19
### 關鍵要點 - 根據2023年的最新數據,台灣最常見的癌症是肺癌、肝癌和結腸癌,研究顯示這些癌症的發生率高,預防至關重要。 - 一般預防建議包括不吸菸、均衡飲食、保持健康體重、定期運動、限制酒精攝取等,這些措施能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 針對肺癌,建議戒菸、避免二手菸和減少空氣污染
Thumbnail
2025/03/19
### 關鍵要點 - 根據2023年的最新數據,台灣最常見的癌症是肺癌、肝癌和結腸癌,研究顯示這些癌症的發生率高,預防至關重要。 - 一般預防建議包括不吸菸、均衡飲食、保持健康體重、定期運動、限制酒精攝取等,這些措施能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 針對肺癌,建議戒菸、避免二手菸和減少空氣污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生活的忙碌與喧囂中,我們常常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疼痛信號。 總以為忍一忍,疼痛就會過去,一切都會自行恢復正常。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身體的痛,若不加以重視,往往不會自己好,反而可能會愈演愈烈。 疼痛,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報。
Thumbnail
在生活的忙碌與喧囂中,我們常常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疼痛信號。 總以為忍一忍,疼痛就會過去,一切都會自行恢復正常。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身體的痛,若不加以重視,往往不會自己好,反而可能會愈演愈烈。 疼痛,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報。
Thumbnail
[微心世界]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 3、10、14、16、17、18、19、34、38、44、53、67、71、79。 3. (3 ) 若案主有出血、骨折及呼吸停止時, 第一優先要採取的措施為①止血②送醫③人工呼吸④固定。 解答:當我們看到骨折出血的人,尤其開放性骨折,血肉模糊,往往會緊張不
Thumbnail
[微心世界]解答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 3、10、14、16、17、18、19、34、38、44、53、67、71、79。 3. (3 ) 若案主有出血、骨折及呼吸停止時, 第一優先要採取的措施為①止血②送醫③人工呼吸④固定。 解答:當我們看到骨折出血的人,尤其開放性骨折,血肉模糊,往往會緊張不
Thumbnail
昨天在急救間遇到一個阿伯,和前幾班的醫師交班後聽到他的故事。 他前幾天發生車禍自摔,他否認自己有意識喪失的狀況,但後來在行車記錄器才發現他有一段不省人事沒有控方向盤的時間。 進來時急診醫師覺得怪怪的,除了幫他處理車禍的傷口以外,也做了檢查, 結果在心電圖發現了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表徵。當然就緊急
Thumbnail
昨天在急救間遇到一個阿伯,和前幾班的醫師交班後聽到他的故事。 他前幾天發生車禍自摔,他否認自己有意識喪失的狀況,但後來在行車記錄器才發現他有一段不省人事沒有控方向盤的時間。 進來時急診醫師覺得怪怪的,除了幫他處理車禍的傷口以外,也做了檢查, 結果在心電圖發現了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表徵。當然就緊急
Thumbnail
這一陣子遇到的頭部外傷,包含車禍撞到,跌倒撞到頭部等等,只要是有頭部相關的問題,大家都會有上百種問題問,所以我把之前的文章統整,做一個簡單的頭部外傷解說。
Thumbnail
這一陣子遇到的頭部外傷,包含車禍撞到,跌倒撞到頭部等等,只要是有頭部相關的問題,大家都會有上百種問題問,所以我把之前的文章統整,做一個簡單的頭部外傷解說。
Thumbnail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今天指出,主動脈剝離是極為嚴重與緊急的醫療狀況,主動脈是人體心臟輸送血液至身體各部位的主要血管,當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流入主動脈的層間,可能導致內膜與間膜的剝離,進而引起主動脈破裂,此時已面臨生死關頭。 急診醫學部主任郭鐘太(見圖)表示,臨床上常見動脈剝離的症狀包括:突發性、非常
Thumbnail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今天指出,主動脈剝離是極為嚴重與緊急的醫療狀況,主動脈是人體心臟輸送血液至身體各部位的主要血管,當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流入主動脈的層間,可能導致內膜與間膜的剝離,進而引起主動脈破裂,此時已面臨生死關頭。 急診醫學部主任郭鐘太(見圖)表示,臨床上常見動脈剝離的症狀包括:突發性、非常
Thumbnail
近年來,猝死事件頻頻發生,讓人不由自主地對身體健康產生擔憂。 專家指出,雖然猝死來得迅速且無預警,但事實上,在發生前,身體往往會透過一些訊號向我們示警。 首先,經常性的胸痛,尤其是壓迫感或刺痛,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 其次,異常的疲勞感,即使在輕微的體力活動後也感到極度疲憊,這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
Thumbnail
近年來,猝死事件頻頻發生,讓人不由自主地對身體健康產生擔憂。 專家指出,雖然猝死來得迅速且無預警,但事實上,在發生前,身體往往會透過一些訊號向我們示警。 首先,經常性的胸痛,尤其是壓迫感或刺痛,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 其次,異常的疲勞感,即使在輕微的體力活動後也感到極度疲憊,這可能是心臟供血不足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周日傍晚,覺得胸悶疼痛,胃脹不舒服。 趴在桌上小睡了一會兒,起來不見好轉,胸痛依舊,但呼吸還算順暢。 想起前二天,朋友才聊起她先生胸痛不舒服就醫,及時發現是心肌梗塞,撿回一命。 當時,只有我跟國一的女兒在家。我先打電話給朋友,想問她先生當時的狀態,沒料到我一開口,語氣哽咽,眼淚竟然
Thumbnail
前兩個禮拜,周日傍晚,覺得胸悶疼痛,胃脹不舒服。 趴在桌上小睡了一會兒,起來不見好轉,胸痛依舊,但呼吸還算順暢。 想起前二天,朋友才聊起她先生胸痛不舒服就醫,及時發現是心肌梗塞,撿回一命。 當時,只有我跟國一的女兒在家。我先打電話給朋友,想問她先生當時的狀態,沒料到我一開口,語氣哽咽,眼淚竟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