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練習寫作文,老師總是這麼教: 標題要清楚開宗明義,讓大家看題目就知道講什麼,讀者才會進來看內容。時代變了,當然也是換一個方向思考,其實標題半遮半掩,好像比基尼掉了一邊肩帶,會讓人更想盯着看,會不會整件都掉下來~ 結果常常看了半天,原來穿比基尼的是個有捲捲胸毛的老頭,氣死人了,難怪我眼睛越來越不好.
被騙久了,人也是有尊嚴的,於是乎發誓再也不點那種標題寫著類似: 飯後"這"運動常作將讓你變健康,...等等類似的白爛文章或新聞。明明散步兩個字就可以講明白,偏偏要換成"這運動"三個字讓事情變複雜,浪費資料庫容量跟珍貴的算力。還有明明只要寫"吃芭樂解便秘"6個字就可以節省我寶貴的閱讀時間,偏偏要搞成一長串的標題變成: "一"熱帶水果吃了會帶給你"這"神奇驚喜。到底什麼神奇驚喜點進去看文章,順便看了三篇各種壯陽廣告跟兩篇momo賣太陽眼鏡的廣告,另外按了兩個X,還同意使用cookies,最後翻到第2頁還當掉,才組合出一個重點,那就是"吃芭樂解便秘"。原本一秒鐘的理解瞬間變成5分鐘的折磨,連帶對芭樂也產生了莫名的恨意,這種文章真的浪費生命。
於是跟自己說,只要以後新聞和文章標題看到"這"或"一",為了人類尊嚴以及節省宇宙能量,一律忍着不點進去看,如果這能變成像鄭州大學生夜騎開封的活動,網路文章這種低級的標題寫法應該有機會被導正,回到戒嚴時期文章標題一律開宗明義的良好國民心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