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讀通下九流人物23-張三
罰酒不吃吃敬酒
黑道當中有許多道理,所謂「盜」亦有「道」;其中之一就叫「敬酒不吃吃罰酒」,不過如果罰酒不吃呢?那麼黑道人物多半會給你「吃敬酒」。
但是這「吃敬酒」,可不是好酒讓你白吃的;這「敬酒」,要吃得比「罰酒」更小心。
罰酒如果是西風,那末敬酒便是太陽,都是要來軟化你的心防。
來看看罰酒不吃吃敬酒的故事。
來看看《水滸傳》中兩個人物:張三與李四的故事。
這個張三李四,其實細究起來不是龍套角色;施耐庵還有給他們倆分別的外號;所以張三叫做過街老鼠張三、李四叫做青草蛇李四。
從這兩個人物,與魯智深打第一個照面,魯智深就心想:『這倆人不三不四!』——合併前頭的外號看,看倌便可知這張三、李四是個什麼樣子的貨色。
當然,如果有看過金庸老爺子寫的《俠客行》的朋友,應可會心一笑,知道丁不三、丁不四,還有賞善罰惡使張三李四,究竟語出何典。
好了,回頭說《水滸》中的張三李四;
不過這個故事,還得從智真、與智清長老說起。
話說五臺山的智真長老,將魯智深趕去他在東京大相國寺的師弟,智清長老處;這智清長老一看介紹信,便道:「這來的僧人(指魯智深),因打死了人,落髮為僧;又二次在彼鬧了僧堂,(師兄)安他(魯智深)不得,卻推來與我!」
從以上智清長老言語可知,趙員外早就將魯達打死人又被通緝的背景,交代給五臺山智真長老,而智真長老又詳詳細細地將這魯智深的底細,交代給了師弟、即東京大相國寺的方丈智清長老。
智清長老該怎麼辦呢?
有座下僧人建議:酸棗門外寺轄的那片菜園子,有二十來的破落戶時常偷竊侵害,原來那個管菜園的老和尚兜不著,不如叫魯智深去管?
智清一聽大喜,說道:我師兄智真熟讀《道德經》,看來汝頗熟讀《南華經》,深知「北冥有魚小不知大」、「臭樗之樹無用妙術」的道理啊!
於是,智清便指派魯智深去守那片常被破落戶偷盜的菜園子。
而那群以偷盜寺轄菜園子的破落戶之首領,便是過街老鼠張三、與青草蛇李四。
張三、李四知道了大相國寺來了新的菜頭(菜園子的主管事),怎麼處理呢?他們決定先給魯智深吃杯罰酒,給魯智深來個下馬威。
兩人領著三十來個潑皮,帶著果盒酒禮來拜會魯智深;卻想趁此機會偷襲魯,將他摔入糞坑取笑;豈知此計被魯智深看破,反將張三李四扔入糞坑。
魯智深武功高強,所以很明擺著:洒家不吃你張三李四的罰酒!
這時候張三李四怎麼辦呢?要知道這個菜園子,是他們的生存依靠;大相國寺都知道「菜園左近有二三十個潑皮破落戶,泛常在菜園中偷盜蔬菜,靠著養身」;也就是說,這張三李四的團隊,就是靠著偷菜園中的菜拿去賣維生,這魯智深一來,打斷了他們的生計,又不吃他們的罰酒下馬威,這該如何是好?
張三李四雖然不是達官顯要,可是他們有他們的街頭智慧。
這個街頭智慧,就是「罰酒不吃、吃敬酒」。
於是「次日,眾潑皮商量湊些錢物,買十瓶酒、牽一隻豬,來請智深」,魯智深一看,當然就開始不好意思,說道:「什麼道理叫你們壞鈔?」
張三李四領著眾潑皮說道:「我們有福!今日得師父在這、與我等眾人做主!」於是潑皮們開始天天請魯智深喝酒,還看他表演六十二斤禪杖、還看他表演倒拔垂楊柳。
如此一來二去,「敬酒」吃得多了,魯智深也開始動搖了。
「魯智深尋思道:『每日吃他們酒食多矣,洒家今日也安排些還席。』於是叫人去城中買幾般果子,沽兩三擔酒、殺翻一口豬,一腔羊。」又再來「魯智深請那許多潑皮團團坐定,大碗斟酒,大塊切肉。叫眾人吃得飽了」。
到了這一步,後續情況如何發展,施耐庵就沒繼續寫下去;不過看倌們可以自行思考一下,自此以後,如果張三李四求告魯智深:
「那菜園子裏的菜,寺中和尚也沒吃這麼多;何不讓小人們幫著去賣一點?小人世居在此,只靠賭博討錢為生,這片菜園是我等衣飯碗——求魯大師父給小人們作主!」
那末,魯智深還好意思守住這片菜園嗎?
同樣的故事,在史進與少華山朱武賊盜集團之間,也曾發生過;史進前頭抓了朱武的手下跳澗虎陳達,本來要與少華山朱武賊盜集團硬扛的;可是朱武領著小弟們與史進一下跪,耍光棍,史進也就不好意思,與朱武交上朋友;至此「罰酒不吃吃敬酒」,最後也只能流落黑道。
俗話說「美女怕磨」,其實「好人也怕磨」,很多好人往往敬酒吃得多了、被磨久了,一下子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不過,這盜亦有道,說得點到為止即可;老衲怕真說破了,以後沒人給俺吃「敬酒」,都給老衲上「罰酒」,那末那味道可是難吃得緊。
對了,其實張三李四偷襲魯智深那段,很有意思,值得單獨拉出來一篇講講武功;所以此篇暫且先名為「張三篇」,關於偷襲人的故事,留待「李四篇」再寫。
有看倌期待老衲下回分解嗎?
哈哈哈哈!
#難得找到一個好題材可以發揮
#早就說過老衲一定會寫到自己越來越紅卻始終有人唱衰俺哼哼
#按你胃天天努力的人不需要管那些天天只顧著扯後腿眼紅嘲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