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相反是冷漠-神經行為學解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 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Robert Sapolsky


最近一趟尼泊爾旅,利用搭飛機時間,啃完厚厚的這本腦科學暢銷書,對於腦科學有濃厚興趣的我,越讀越起勁...

還好有這本書讓我度過機上難熬的時光...

一共搭5趟,飛行時間16hr....也太認真看書 哈

一共搭5趟,飛行時間16hr....也太認真看書 哈

作者最近又出了新書《命定》,隨著神經學技術的進步,腦神經科學逐漸成為熱門領域。這門科學有助於解開人類自身的謎題,並可能帶來許多突破性的認知,實在非常有趣。行為書中提出了為什麼愛人卻又能殺人的問題,探討了影響我們行為的因素,究竟是身體影響我們,還是我們影響身體? 原來神經元只是信息傳遞的小兵。書中對腦科學的複雜性進行了深入探討,超出了我的想像,以下簡單列出十個顛覆我印象的論點,並結合自身看法解讀。

行為解謎- 教你了解自己
1980年羅馬尼亞安置機構的小孩, 受到嚴重忽視與剝奪,普遍低智商,自閉,憂鬱,焦慮,各腦區萎縮,唯杏仁核變大

1980年羅馬尼亞安置機構的小孩, 受到嚴重忽視與剝奪,普遍低智商,自閉,憂鬱,焦慮,各腦區萎縮,唯杏仁核變大

愛的相反不是恨~ 是冷漠

書中對愛的反證,很真實的論點,果然不是恨是冷漠,我生長在無愛的家庭,從小父母對我漠不關心,青少年時期我對世界的態度就是冷眼旁觀...回想我應該從小就失去了"愛"的能力...愛會影響一生的行為,愛也許是人腦發展的初始根基...至少對心智健康和利他很重要...

善良的好處? 人的初始行為是善的

我跟同事對人性本善還是惡,有相反論點,我覺得是善,依人自身投射,善人看人都是善的,惡人看人都是壞的....但書中我悟出了一個真理,也是科學證實善良的好處....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杏仁核, 實驗證明最初的行為都是善的,我們選擇相信人,因為善(信任)是對杏仁核最好的狀態,一旦開始起疑就會激發杏仁核的戰鬥狀態..激發杏仁核會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能量..善"良"其實是一種健康狀態,身處天堂或地獄答案還真在人腦裡 哈。

賀爾蒙比神經元要厲害很多

書中提到多種人體產生的賀爾蒙,每一種都比神經元還要影響我們更深,這也就是科學家實驗認為是賀爾蒙在控制我們行為?每一種激素都有其強烈的效果,如壓力賀爾蒙"皮質醇"會直接殺死我們的免疫細胞,壓力大更容易感冒,還會出現皮膚紅癢症狀

母親還是母親,逃不了的童年依附

為什麼是母親很重要? 因為胎兒時就跟母親連一起了,孕期賀爾蒙也會影響胎兒的發展人一生下來自然對母親有依附感,有犯罪實驗證明,美國在可墮胎的州裡,犯罪率比其他州下降許多!可見母親的愛對人行為的影響,恆河猴實驗證明母親還是母親,因為不管這個母親是如何,童年還是會尋求對母親的依附,一個不快樂貶低自己的媽媽,也同樣會討厭其小孩,書中也提到人類社會不文明等社會議題..很能引發我的共鳴...作者認為人類行為才剛文明起來.但也不樂觀,舉了多戰爭行為實例,雖然奴隸制度已被禁,但現況還是有人口販賣,奴隸等迫害,更別說兩性平權路還很遙遠。

神經胜肽-催產素也許是離不開的原因

書中提到催產素對人的行為作用,有不同見解,顛覆我對催產素的認知,作者提到邪教組織裡的人催產素都很高,因為催產素可抑制恐懼,焦慮等相關的大腦區域,利於無私奉獻,又稱愛的賀爾蒙,但只限於自身群體,若是對他族則會更加深仇恨感,所以催產素高真的對人好嗎? 作者是持相反論點,這也是行為可被激素控制的證明。

替代性攻擊-霸凌

神經科學證實當人受挫引發痛苦壓力等,通過攻擊是可以轉嫁給他人,家庭暴力,言語攻擊都有一定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喜歡攻擊他人,讓別人痛苦總比自己痛苦好 哈。

自由意志只是個幻象,但還是為行為負責

書中引述權威神經科學家的論點與驗證,辯證人的行為是否有自由意志?答案是悲觀的,多數情況下你的行為還沒通過意志就已完成了,簡而言之連想都還沒想就已經做完了,實驗測得動作的電位比腦區還快,科學家們也很自信說把一個嬰兒給他們,可以培養成任何角色,書中舉例殺妻的丈夫告白與腦區掃描佐證,罪犯愛其妻子但因腦區的杏仁核被腫瘤侵蝕,被恐懼幻象佔領進而做出殺戮行為,在無意志下殺了妻子和家人,我們是否無自由意志?我對此論點保留。

成年後新生的神經元

新生兒是腦有最多神經元的時候,成年後神經元會精簡變少,腦區前額葉要到20~30歲才會發育完成,青少年的腦就是較衝動 哈,近期神經科學才證實推翻權威,神經元不會有新生的論點,成年後確實還能新生神經元,打破神經元既定數論,是近期很夯的正能量改變的新根基,科學證實改變大腦認知,一切皆有新的可能。

手指視覺-感官可以替代

腦不同區塊有接收各感官訊號的神經元,當感官失靈時,身體可以發展出替代,如失明改手識字,手替代了眼睛成為腦的視覺(眼睛)區域的訊號源,但當腦的視覺區壞損時,竟然就不能再用手識字了! 感官可以腦補但當神經元壞了,可就再也無感了

腦無性別,數理智力不受睪固酮的影響

男女腦到底有什麼不同? 科學家發現除了睪固酮濃度不同外,並無太多差別,數理強是睪固酮高的因素嗎?普遍男生數理較強,書中實驗證明越是兩性平等的國家,男生跟女生的數理實驗不分上下,甚至在冰島女生比男生還要好! 可見性別教育對腦產生的影響
我的讀後心得:

尼泊爾旅途中,人文文化衝擊不小,刺激腦神經元活化,如果出生地不同,我還會是一樣的我嗎? 作者的新作"命定" 大概也是每個人的環境生理宿命,哈

書中不免俗舉多個的實驗案例佐證,為了深入淺出,太跳脫想深入的內容,本書的議題太龐大,啃完確實有作者想告訴你,腦神經科學是在做什麼,真的是一門龐大的學問,人腦運作極其複雜,目前神經學還只是起步而已,我們離解鎖人腦還有很大一步要走,但至少已證實腦區的缺損,對人的行為有實際的影響,DMN Default Mode 預設模式,略有提到,是近期才發現的人腦運行狀態,好壞還待解謎,歡迎交流





內容總結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 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5
/5
avatar-img
11會員
19內容數
嗨 理性 來場思維科學與探索發掘的樂趣...現象討論 旅遊紀錄 腦科學 情緒解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嗨 理性 的其他內容
探討大腦在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中的關鍵作用,挑戰傳統性別觀念,並介紹多元性別和Woke文化。文章從腦科學、賀爾蒙影響、以及社會文化等角度深入剖析,旨在促進讀者對性別議題更深入的理解。
探討酒在人類社會的普遍性及背後成因之謎。從科學研究出發,說明酒精如何損害DNA及腦細胞,並引申出隱藏的人格。作者分享個人經驗及看法,並呼籲讀者珍愛大腦健康。
理性腦科學解鎖要來探討,我親身體驗過的心靈成長課程的那點事。並分析為何此類課程能夠持續吸引人們參加,甚至引發狂熱。透過個人故事,揭示參加這些課程的成本與價值,引導讀者思考自我成長的真諦。
從理性腦科學的角度分析自律=自由? 文章指出,追求愉悅的活動可能導致短期的快樂,但長期缺乏自律可能使人陷入成癮與空虛。自律不僅有助於腦部健康,也是達成真正自由的必要條件。結合腦科學的觀點,文章強調自律與平衡的重要性,並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練習自律以促進心理健康與自由。
0/5自律=自由?
探討大腦在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中的關鍵作用,挑戰傳統性別觀念,並介紹多元性別和Woke文化。文章從腦科學、賀爾蒙影響、以及社會文化等角度深入剖析,旨在促進讀者對性別議題更深入的理解。
探討酒在人類社會的普遍性及背後成因之謎。從科學研究出發,說明酒精如何損害DNA及腦細胞,並引申出隱藏的人格。作者分享個人經驗及看法,並呼籲讀者珍愛大腦健康。
理性腦科學解鎖要來探討,我親身體驗過的心靈成長課程的那點事。並分析為何此類課程能夠持續吸引人們參加,甚至引發狂熱。透過個人故事,揭示參加這些課程的成本與價值,引導讀者思考自我成長的真諦。
從理性腦科學的角度分析自律=自由? 文章指出,追求愉悅的活動可能導致短期的快樂,但長期缺乏自律可能使人陷入成癮與空虛。自律不僅有助於腦部健康,也是達成真正自由的必要條件。結合腦科學的觀點,文章強調自律與平衡的重要性,並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練習自律以促進心理健康與自由。
0/5自律=自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筆記 #人性 #反彈 #被迫感#推銷#時間壓力 #被動#限時優惠 #最後一件
我相信人性本善!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能多壞?基本上都是外在因素,造成各種人性善惡出現. 何謂惡何謂善?沒有人天生就想傷害人,是否在遭遇什麼情況造成?創傷後遺症得花很多時間修復,更何況是戰爭! 看著其他區戰爭不斷,除了捨不得生活在那邊的人,我也無能為力😮‍💨;只是希望全世界能多點理解、尊重、善良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人類總是矛盾奇怪的,口口聲聲說著要和平、和諧、和愛、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角度與立場替他們想想,不能如此自私、只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與看好戲的想望,應該要體諒對方,以及被觀視者的角度與心聲,甚至替他們說話,不能完全罔顧對方的意願或權利,而全然的放肆、虎視眈眈的觀看對方的可能出糗、也許醜陋、難堪的那一面。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人有著多樣貌的“性”––善、惡、怒、恨、癡、愛 .. 。自古以來除了好的性以外,其他都不被容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累   做不了壞人     又不是個好人    其實根本也就討厭人           卻是個人       -貓落《廢言錄》-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筆記 #人性 #反彈 #被迫感#推銷#時間壓力 #被動#限時優惠 #最後一件
我相信人性本善!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能多壞?基本上都是外在因素,造成各種人性善惡出現. 何謂惡何謂善?沒有人天生就想傷害人,是否在遭遇什麼情況造成?創傷後遺症得花很多時間修復,更何況是戰爭! 看著其他區戰爭不斷,除了捨不得生活在那邊的人,我也無能為力😮‍💨;只是希望全世界能多點理解、尊重、善良
Thumbnail
善惡,到底是什麼?   善意指善良,惡意志邪惡,想必這是沒有問題的,對吧? 善舉是讓他人對你尊敬,惡舉是讓他人對你唾棄。  那麼...我們來看看性惡(善)論和無惡無善、有惡有善。    性惡論是對人性的一種看法。主張人之本性趨向惡,作惡比向善要容易。 [性惡論 被譽為一代大儒的-荀子,所提
人類總是矛盾奇怪的,口口聲聲說著要和平、和諧、和愛、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角度與立場替他們想想,不能如此自私、只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與看好戲的想望,應該要體諒對方,以及被觀視者的角度與心聲,甚至替他們說話,不能完全罔顧對方的意願或權利,而全然的放肆、虎視眈眈的觀看對方的可能出糗、也許醜陋、難堪的那一面。
Thumbnail
人心與太陽一樣,都是需要小心對待的存在。這篇文章談論瞭如何在這個充滿善惡的世界中保護自己,並對人性的邪惡進行了探討。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人有著多樣貌的“性”––善、惡、怒、恨、癡、愛 .. 。自古以來除了好的性以外,其他都不被容許。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累   做不了壞人     又不是個好人    其實根本也就討厭人           卻是個人       -貓落《廢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