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相反是冷漠-神經行為學解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 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Robert Sapolsky


最近一趟尼泊爾旅,利用搭飛機時間,啃完厚厚的這本腦科學暢銷書,對於腦科學有濃厚興趣的我,越讀越起勁...

還好有這本書讓我度過機上難熬的時光...

一共搭5趟,飛行時間16hr....也太認真看書 哈

一共搭5趟,飛行時間16hr....也太認真看書 哈

作者最近又出了新書《命定》,隨著神經學技術的進步,腦神經科學逐漸成為熱門領域。這門科學有助於解開人類自身的謎題,並可能帶來許多突破性的認知,實在非常有趣。行為書中提出了為什麼愛人卻又能殺人的問題,探討了影響我們行為的因素,究竟是身體影響我們,還是我們影響身體? 原來神經元只是信息傳遞的小兵。書中對腦科學的複雜性進行了深入探討,超出了我的想像,以下簡單列出十個顛覆我印象的論點,並結合自身看法解讀。

行為解謎- 教你了解自己
1980年羅馬尼亞安置機構的小孩, 受到嚴重忽視與剝奪,普遍低智商,自閉,憂鬱,焦慮,各腦區萎縮,唯杏仁核變大

1980年羅馬尼亞安置機構的小孩, 受到嚴重忽視與剝奪,普遍低智商,自閉,憂鬱,焦慮,各腦區萎縮,唯杏仁核變大

愛的相反不是恨~ 是冷漠

書中對愛的反證,很真實的論點,果然不是恨是冷漠,我生長在無愛的家庭,從小父母對我漠不關心,青少年時期我對世界的態度就是冷眼旁觀...回想我應該從小就失去了"愛"的能力...愛會影響一生的行為,愛也許是人腦發展的初始根基...至少對心智健康和利他很重要...

善良的好處? 人的初始行為是善的

我跟同事對人性本善還是惡,有相反論點,我覺得是善,依人自身投射,善人看人都是善的,惡人看人都是壞的....但書中我悟出了一個真理,也是科學證實善良的好處....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杏仁核, 實驗證明最初的行為都是善的,我們選擇相信人,因為善(信任)是對杏仁核最好的狀態,一旦開始起疑就會激發杏仁核的戰鬥狀態..激發杏仁核會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能量..善"良"其實是一種健康狀態,身處天堂或地獄答案還真在人腦裡 哈。

賀爾蒙比神經元要厲害很多

書中提到多種人體產生的賀爾蒙,每一種都比神經元還要影響我們更深,這也就是科學家實驗認為是賀爾蒙在控制我們行為?每一種激素都有其強烈的效果,如壓力賀爾蒙"皮質醇"會直接殺死我們的免疫細胞,壓力大更容易感冒,還會出現皮膚紅癢症狀

母親還是母親,逃不了的童年依附

為什麼是母親很重要? 因為胎兒時就跟母親連一起了,孕期賀爾蒙也會影響胎兒的發展人一生下來自然對母親有依附感,有犯罪實驗證明,美國在可墮胎的州裡,犯罪率比其他州下降許多!可見母親的愛對人行為的影響,恆河猴實驗證明母親還是母親,因為不管這個母親是如何,童年還是會尋求對母親的依附,一個不快樂貶低自己的媽媽,也同樣會討厭其小孩,書中也提到人類社會不文明等社會議題..很能引發我的共鳴...作者認為人類行為才剛文明起來.但也不樂觀,舉了多戰爭行為實例,雖然奴隸制度已被禁,但現況還是有人口販賣,奴隸等迫害,更別說兩性平權路還很遙遠。

神經胜肽-催產素也許是離不開的原因

書中提到催產素對人的行為作用,有不同見解,顛覆我對催產素的認知,作者提到邪教組織裡的人催產素都很高,因為催產素可抑制恐懼,焦慮等相關的大腦區域,利於無私奉獻,又稱愛的賀爾蒙,但只限於自身群體,若是對他族則會更加深仇恨感,所以催產素高真的對人好嗎? 作者是持相反論點,這也是行為可被激素控制的證明。

替代性攻擊-霸凌

神經科學證實當人受挫引發痛苦壓力等,通過攻擊是可以轉嫁給他人,家庭暴力,言語攻擊都有一定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喜歡攻擊他人,讓別人痛苦總比自己痛苦好 哈。

自由意志只是個幻象,但還是為行為負責

書中引述權威神經科學家的論點與驗證,辯證人的行為是否有自由意志?答案是悲觀的,多數情況下你的行為還沒通過意志就已完成了,簡而言之連想都還沒想就已經做完了,實驗測得動作的電位比腦區還快,科學家們也很自信說把一個嬰兒給他們,可以培養成任何角色,書中舉例殺妻的丈夫告白與腦區掃描佐證,罪犯愛其妻子但因腦區的杏仁核被腫瘤侵蝕,被恐懼幻象佔領進而做出殺戮行為,在無意志下殺了妻子和家人,我們是否無自由意志?我對此論點保留。

成年後新生的神經元

新生兒是腦有最多神經元的時候,成年後神經元會精簡變少,腦區前額葉要到20~30歲才會發育完成,青少年的腦就是較衝動 哈,近期神經科學才證實推翻權威,神經元不會有新生的論點,成年後確實還能新生神經元,打破神經元既定數論,是近期很夯的正能量改變的新根基,科學證實改變大腦認知,一切皆有新的可能。

手指視覺-感官可以替代

腦不同區塊有接收各感官訊號的神經元,當感官失靈時,身體可以發展出替代,如失明改手識字,手替代了眼睛成為腦的視覺(眼睛)區域的訊號源,但當腦的視覺區壞損時,竟然就不能再用手識字了! 感官可以腦補但當神經元壞了,可就再也無感了

腦無性別,數理智力不受睪固酮的影響

男女腦到底有什麼不同? 科學家發現除了睪固酮濃度不同外,並無太多差別,數理強是睪固酮高的因素嗎?普遍男生數理較強,書中實驗證明越是兩性平等的國家,男生跟女生的數理實驗不分上下,甚至在冰島女生比男生還要好! 可見性別教育對腦產生的影響
我的讀後心得:

尼泊爾旅途中,人文文化衝擊不小,刺激腦神經元活化,如果出生地不同,我還會是一樣的我嗎? 作者的新作"命定" 大概也是每個人的環境生理宿命,哈

書中不免俗舉多個的實驗案例佐證,為了深入淺出,太跳脫想深入的內容,本書的議題太龐大,啃完確實有作者想告訴你,腦神經科學是在做什麼,真的是一門龐大的學問,人腦運作極其複雜,目前神經學還只是起步而已,我們離解鎖人腦還有很大一步要走,但至少已證實腦區的缺損,對人的行為有實際的影響,DMN Default Mode 預設模式,略有提到,是近期才發現的人腦運行狀態,好壞還待解謎,歡迎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et me Pen-avatar-img
2025/03/18
太喜歡這個作家了,決、行二本神作之外,動物本能有機會也可以看看。
嗨 理性-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9
Let me Pen 謝謝推薦,有機會來啃其他神作..很喜歡他的正直論點和自我頗析..
avatar-img
嗨 理性
13會員
22內容數
嗨 理性 來場思維科學與探索發掘的樂趣...現象討論 旅遊紀錄 腦科學 情緒解謎
嗨 理性的其他內容
2025/01/04
探討大腦在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中的關鍵作用,挑戰傳統性別觀念,並介紹多元性別和Woke文化。文章從腦科學、賀爾蒙影響、以及社會文化等角度深入剖析,旨在促進讀者對性別議題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2025/01/04
探討大腦在性別認同和性傾向中的關鍵作用,挑戰傳統性別觀念,並介紹多元性別和Woke文化。文章從腦科學、賀爾蒙影響、以及社會文化等角度深入剖析,旨在促進讀者對性別議題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2024/12/30
探討酒在人類社會的普遍性及背後成因之謎。從科學研究出發,說明酒精如何損害DNA及腦細胞,並引申出隱藏的人格。作者分享個人經驗及看法,並呼籲讀者珍愛大腦健康。
Thumbnail
2024/12/30
探討酒在人類社會的普遍性及背後成因之謎。從科學研究出發,說明酒精如何損害DNA及腦細胞,並引申出隱藏的人格。作者分享個人經驗及看法,並呼籲讀者珍愛大腦健康。
Thumbnail
2024/12/13
理性腦科學解鎖要來探討,我親身體驗過的心靈成長課程的那點事。並分析為何此類課程能夠持續吸引人們參加,甚至引發狂熱。透過個人故事,揭示參加這些課程的成本與價值,引導讀者思考自我成長的真諦。
Thumbnail
2024/12/13
理性腦科學解鎖要來探討,我親身體驗過的心靈成長課程的那點事。並分析為何此類課程能夠持續吸引人們參加,甚至引發狂熱。透過個人故事,揭示參加這些課程的成本與價值,引導讀者思考自我成長的真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Robert Sapolsky的著作《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並分享閱讀心得與書中重點,例如:愛與恨的生物學機制、身體與心靈的互動關係等,以及如何應用神經科學觀點解讀人類行為。
Thumbnail
本文探討Robert Sapolsky的著作《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並分享閱讀心得與書中重點,例如:愛與恨的生物學機制、身體與心靈的互動關係等,以及如何應用神經科學觀點解讀人類行為。
Thumbnail
《每天來點心理學,揭開隱祕的人性關鍵字:30個史上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帶你突破限制,邁向更好的自己 내 아이에게 들려주는 매일 심리학: 아이의 지성, 사회성, 인성을 키우는 30가지 심리 이야기》 ✍️作者:李東龜 原文作者:이동귀 譯者: 李煥然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
Thumbnail
《每天來點心理學,揭開隱祕的人性關鍵字:30個史上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帶你突破限制,邁向更好的自己 내 아이에게 들려주는 매일 심리학: 아이의 지성, 사회성, 인성을 키우는 30가지 심리 이야기》 ✍️作者:李東龜 原文作者:이동귀 譯者: 李煥然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
Thumbnail
「在憤世嫉俗的大海上,這本書是這個世界所需堅固不沉的救生艇。」 人們趨向相信人性險惡,但這樣的認知,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媒體與虛構作品形塑,因為恐怖和可怕才能吸引人們……
Thumbnail
「在憤世嫉俗的大海上,這本書是這個世界所需堅固不沉的救生艇。」 人們趨向相信人性險惡,但這樣的認知,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媒體與虛構作品形塑,因為恐怖和可怕才能吸引人們……
Thumbnail
「愛情並非可有可無,它不是一種選擇,不是生活中可捨去之物,而是生理需要。」
Thumbnail
「愛情並非可有可無,它不是一種選擇,不是生活中可捨去之物,而是生理需要。」
Thumbnail
我先來報告一下缺少的那一篇是回事,就是我習慣睡前寫完然後定時發布, BUT我昨天竟然直接睡死,大概在九點左右的時候?或者十點,就是完全沒意識,直接就倒了,所以我少了一篇QAQ,另外分享下,目前雖然已經蠻晚了,凌晨一點多,但!我還是極度的興奮~因為我今天去了心理研究社的社課!而且覺得學到了粉多知識,也
Thumbnail
我先來報告一下缺少的那一篇是回事,就是我習慣睡前寫完然後定時發布, BUT我昨天竟然直接睡死,大概在九點左右的時候?或者十點,就是完全沒意識,直接就倒了,所以我少了一篇QAQ,另外分享下,目前雖然已經蠻晚了,凌晨一點多,但!我還是極度的興奮~因為我今天去了心理研究社的社課!而且覺得學到了粉多知識,也
Thumbnail
一個行為產生了, 它可能是個高尚的行為,它可能是個冷血的行為, 它可能是個利他行為,它可能只是想看著這個世界陷入混亂。 這關乎脈絡 視角 和 大腦的神經元。 要談行為就不能不談到 情緒, 尤其是掌管恐懼和焦慮惡名昭彰的 杏仁核。
Thumbnail
一個行為產生了, 它可能是個高尚的行為,它可能是個冷血的行為, 它可能是個利他行為,它可能只是想看著這個世界陷入混亂。 這關乎脈絡 視角 和 大腦的神經元。 要談行為就不能不談到 情緒, 尤其是掌管恐懼和焦慮惡名昭彰的 杏仁核。
Thumbnail
一本跨足大腦神經學 生物學 行為學 心理學 基因 以及 演化的重磅書籍 是甚麼樣的差別,能讓人類這種生物,能同時做出自我犧牲,和種族大屠殺? 我們需要一個對 行為 Why? 的解答。 讓我們先放下一切所學,聽聽行為的作者薩波斯基說什麼?
Thumbnail
一本跨足大腦神經學 生物學 行為學 心理學 基因 以及 演化的重磅書籍 是甚麼樣的差別,能讓人類這種生物,能同時做出自我犧牲,和種族大屠殺? 我們需要一個對 行為 Why? 的解答。 讓我們先放下一切所學,聽聽行為的作者薩波斯基說什麼?
Thumbnail
剛讀完這本書,個人很贊同宋尚緯對《人慈》的評論。有關人類的善惡,大概到人類滅亡之前都會是個永恆的命題。這本書的特異之處,是標記了人類的正面特質與事蹟。其實想想也對,如果世上真存在那麼多邪惡之人,我們住的房子會不時坍塌;出門可能就跌進好幾坑大窟窿;走在路上就會被搶劫或遭到隨機殺人犯刺殺。除了少數戰亂或
Thumbnail
剛讀完這本書,個人很贊同宋尚緯對《人慈》的評論。有關人類的善惡,大概到人類滅亡之前都會是個永恆的命題。這本書的特異之處,是標記了人類的正面特質與事蹟。其實想想也對,如果世上真存在那麼多邪惡之人,我們住的房子會不時坍塌;出門可能就跌進好幾坑大窟窿;走在路上就會被搶劫或遭到隨機殺人犯刺殺。除了少數戰亂或
Thumbnail
遠看是人類展現良善的編年演化史,近看則會發現乃作者逆著學術界的風頭,在主流立論中逆行的堅定著作。
Thumbnail
遠看是人類展現良善的編年演化史,近看則會發現乃作者逆著學術界的風頭,在主流立論中逆行的堅定著作。
Thumbnail
我們老是明知故犯,都是因為人腦愛使壞!? 神經科學家帶你近距離檢視七種難以根除的性格瑕疵, 探索大腦在人性弱點背後扮演的重要角色!   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暴怒…… 雖說人非聖賢,但人性裡的這些「缺陷」到底是怎麼來的? 從腦神經科學來看,我們有戰勝它們的可能嗎?
Thumbnail
我們老是明知故犯,都是因為人腦愛使壞!? 神經科學家帶你近距離檢視七種難以根除的性格瑕疵, 探索大腦在人性弱點背後扮演的重要角色!   傲慢、貪吃、好色、懶惰、貪心、嫉妒、暴怒…… 雖說人非聖賢,但人性裡的這些「缺陷」到底是怎麼來的? 從腦神經科學來看,我們有戰勝它們的可能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