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羅西尼牛排 讀書會 之 一秒之前 (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哈囉哈囉~大家好
我是主糾小P
這集我們要開始我們行為的讀書會拉~
這周講到的內容是第二章節 一秒之間 的前半部分。
你可能會好奇,阿你的第一章節跑哪去了?
嘿嘿,如果你有翻過這本書的話,你就會發現,其實上一周我們就把第一章節的內容大概講過去了喔~
但我們還是來前情Hightlight一下
這本書主題是討論對於人類最好與最壞的行為,之間的生物學原因。
對於 行為 這個主題,各大學科都有不同的解釋,但薩波斯基統整了目前的已知,告訴你,每個解釋都是可能是對的,但必定是錯的。
而他寫作的脈絡,是,一個行為發生了!
一秒之前發生了甚麼? 幾分鐘前?幾天幾周前?你的成長過程?你的童年?你的基因?人類的演化?
一步一步往前推。
而這周,我們會提到的就是 一秒前。
我們首先會說到一個三層腦模型,
這其中包括自動管理層 邊緣系統 和 皮質層。
而我們今天會主要圍繞在邊緣系統中惡名昭彰的 杏仁核。
好,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一個行為發生了,這可能是個壞行為,你對著無辜的人扣下了版機。這可能是個好行為,這一聲槍響,轉移了焦點,你和同伴得以死裡逃生。
人類對一個行為的好壞定義,關乎於視角,個人利益,還有 脈絡。
你為了什麼而做這件事情,很大程度會影響別人對於這件事的看法。
在社會你殺了一個人,你是殺人犯。但在戰場上,殺了上百人的人是英雄。
說到底,你到底為甚麼會犯下,或是成就這個行為呢?
讓我們來說說,一秒前,發生了甚麼。
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影響你的行為的,就只能是大腦神經元了。
在那一秒鐘,動作電位 神經傳導物質 腦中不特定區域的神經迴路中凸觸發做了什麼?
如果你完全聽不懂,沒關係,讓我們先來談第一個概念。
三位一體腦假說。
在1960年代時,美國神經學家,保羅.D.麥克萊恩在他的書,三重腦的演化中,提出了這個有趣的假說。
這個假說蓋括性的把人類大腦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位於大腦底部,被麥克萊恩稱作爬蟲腦複合區。
這個層次最古老,從人類到蜥蜴都有這層。他主要的功能,就是管那些你不能管,或是你平常沒空管的功能。
小至讓你讓你因血糖低而肚子餓,大至控制心跳速度,幫助逃跑,都屬於這層。主要成員就是我們在內向心理學提到的 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 還有腦幹 中腦。
而就像在內向心理學說到的。交感神經最著名的就是戰或逃的壓力反應。而副交感神經則相反,他負責維持平靜不活動。
而我們內向的朋友 乙烯膽鹼,又被提到了! 到底為什麼內向的人比較喜歡這種物質呢?非常簡單,因為副交感負責平靜,降低心跳,而乙烯膽鹼就是副交感身經的傳導物質。
話說,這邊跟大家說,看這本書,絕對,不能,不看,註釋!作者常常補充一些有的沒的冷知識,還時不時嗆一下科學界的人,嗆一下讀者,當然還有嗆一下自己。有的時候,我都覺得註釋才是本體啊!
例如,這邊就有兩個很酷的冷知識,讓內外向變得非常複雜。
第一個是,其實在交感神經中,負責釋放腎上激素的是第二個神經元,而觸發第一個神經元的,不是別人,就是乙烯膽鹼。
叛徒阿,叛徒!
也就是說,實際上,並不是乙烯膽鹼讓我們平靜,而是副交感神經讓我們平靜,而乙烯膽鹼,只是剛好被副交感神經拿來當作傳輸物質,乙烯膽鹼本身還有其他的作用。
第二個,我們在內向主題時,都把交感神經跟外向連接,副交感則連接內向,兩套系統像是在競爭一樣,爭奪控制權。
但是,有些時候,這兩套系統是彼此合作,而非完全相反。
譬如,男性勃起和射精時,就牽扯到很複雜的交感 副交感之間的合作,是人類難以想像的奇蹟!
我想這就是為甚麼,自慰之後會開啟聖人模式的原因。
總之呢~第一層就是自動控制層,先這樣記就好。
我們趕緊說到下一層。
第二層,比較年輕一點,被稱作,古哺乳動物層,基本上,這層就是管情緒的,而在人類身上,就得要說到,邊緣系統。
邊緣系統的明星成員有。杏仁核 海馬迴 扣帶迴 下視丘….
而這些成員,都想影響一個部位,就是下視丘。
因為下視丘的用處,是影響第一層,自動控制層。
每個情緒,都希望被身體看見,都希望身體做出反應。
關於這部分,我們等等會談到更多,基本上,這整及都會講這區塊,所以先讓我們進展到下一步。
下一層,可以說是哲學家最愛的腦區,是人類偉大智慧之母,擅長邏輯和分析的 皮質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額葉皮質。掌握 學習 認知 邏輯 抽象 決策,不難想像,為什麼這個區塊這麼受 額葉皮質界,阿不是 是受科學界喜愛。
雖然有這個三層腦假說,但這只是一個比喻而已。人類的大腦沒辦法這麼簡單的區分。
就像,我們覺得皮質層是最高級的智慧結晶,而邊緣系統就是次一等的舊時代情緒機器,但實際上,這兩層是雙向溝通,互相協助,甚至有些情況下,皮質層會被分在邊緣系統的。
再來,這樣的比喻,還會導致人們誤解,大腦有分高低級,皮質命令邊緣系統,邊緣系統再命令身體。
例如你去看一場電影,感動地哭泣,可能是皮質了解電影的劇情,傳給邊緣系統,邊緣系統產生悲傷的情緒,影響身體哭泣。
但有個研究發現,讓一個人手上拿著一杯冰水,他會更傾向覺得面前跟他對話的人態度比較冷淡。
這就是第一層身體感覺到溫度,傳到皮質,影響決策的例子。
雖然缺點很多,但這個假說快刀斬亂麻的區分方式,在幫助理解上還是很好用的。
所以,我們就延續這個假說,來談談情緒層,邊緣系統。
稍微叉開一點點,講一下最近學到的新知識,給大家長點冷姿勢齁。
因為我真的蠻好奇,為什麼抗噪耳機能夠抗噪?
我的意思是,那種耳罩式耳機能抗噪,很合理阿,整個把耳朵罩住了嗎。
阿,入耳式能夠抗噪,也很合理嗎,就跟耳塞很像阿。
可是,為什麼抗噪耳機,能夠又比入耳式還降低更多聲音?
他是如何阻擋外面的聲音的?
所以,我就查了一下,結果發現。
他根本不是 阻擋 而是抵銷。
前面說道的耳罩阿,入耳阿,都是所謂的 被動式抗噪,用格黨 阻擋的方式減少雜音。
而這種則是 主動式 抗噪,國中物理課應該有教過,一個波會有波峰 波谷 往上 往下嗎,然後當一個往上的波,遇到往下的波時,就會抵消。
這就是主動抗噪的原理,接收聲波,接著放出相反的聲波來抵銷雜音~
其實,我蠻想試試看的,就是不放音樂 直接開抗噪,然後看能不能聽見耳機放出的相反聲音,哈哈
我目前是還沒聽到啦,看你們有沒有聽的到,哈哈
那就這樣啦,我們節目繼續~
既使人類再怎麼想保持理性,仍然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情緒的奴隸。
要談行為,就不能不談談情緒。
在1960年代時,有個叫查爾斯.惠特曼的退伍海軍陸戰隊員,在殺害了他的妻子以及母親之後,登上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高塔上,用各種槍械隨機狙擊行人,造成16人死亡,32人受傷。
這麼誇張嚴重,殘無人道的事件,兇手肯定是個冷血無情的瘋子吧?
或許…並不是,
他在他妻子的遺體前留下了遺書,裡面的內容大概是說,
他非常愛他的妻子和母親,但是他無法克制的想殺了他們,他甚至無法理性的思考,他希望有關單位在他死後可以解剖他的腦,看看出了甚麼狀況。
而惠特曼的直覺是對的,醫師們發現,他的腦中長了一顆腫瘤,壓迫到邊緣系統中的 杏仁核 。
這讓我想到前一陣子的殺警案。
我可以理解社會對判決的不滿,我也可以理解 精神病,抑鬱症 之類的病狀,為甚麼會被人當作是免死金牌。
但這一切都是複雜的,都不是現今人類有辦法全盤理解的,更別提那些部分是有意識地,那是無意識這種,已經跨到哲學討論的主題。
也許你的大腦根本不歸你管,你以為自己掌握了全局,只是因為大腦希望你這麼想。
看到了惠特曼的這個故事,我想到一句我忘記在哪看過的話。
我們不能原諒這個人做過的事,但我們能原諒這個人。
好吧,我們該繼續了,來談談惡名昭彰的杏仁核吧。
有的時候,科學家的研究方式是很直觀的。
就是這麼直接了當地,把電擊插到動物的大腦中,刺激各種不同的腦區,看看會如何。
結果發現,本來平靜的動物,在杏仁核被電擊刺激時,產生高攻擊性。
就像前面說到的惠特曼一樣。
網路上的許多文章,把杏仁核形容成主導情緒的中樞,造成衝動暴力行為的元兇。
實際上,的確很類似,但有一點不同的是,杏仁核主導得不是暴力,而是恐懼和焦慮,不是杏仁核導致暴力行為,而是杏仁核讓你恐懼 焦慮,提高了你使用暴力的機率和意願。
讓一個人玩壓咪搂game 黑暗遊戲,只要在遊戲中被電腦抓到,輸了,就會受到懲罰,那麼當他們快要被抓到時,杏仁核就會開始活動,而且如果電擊越痛,那杏仁核就會越早開始活動。
如果把一組配對的公恆河猴,和母猴分開,讓公猴看到母猴和另一支公猴在另一個房間裡面……的話,他的杏仁核就會被觸發 (這是NTR嗎?)
這兩個例子,比起用攻擊性來形容,不如以 對電擊的恐懼 和對 NTR的焦慮 來形容,更為正確。
研究指出PTSD 創傷症候群 患者的杏仁和會比正常人來的大,也就是說,他們對於刺激,更加的恐懼。
杏仁核代表恐懼和焦慮,而其中,恐懼的部分,我認為最有趣。
害怕一樣東西,有兩種原因。
一個是你被傷害過,另一個是你祖先因為怕它而活下來。
也就是後天的恐懼,和先天的恐懼。
這裡我們就要說兩個專有名詞了。
中央杏仁核,和基底外側杏仁核。
中央杏仁核在先天的恐懼中佔據要角,例如老鼠天生就會怕貓的氣味,人類會怕蛇和蜘蛛。
而基底外側杏仁核,比較年輕,他會 學會恐懼。
電擊一隻老鼠,放出電擊,老鼠的中央杏仁核會活躍起來,因為電擊是先天的恐懼,這時,壓力賀爾蒙分泌,交感神經啟動,老鼠站在原地,怕報.jpg
這時候在每次電擊時,都撥放一個音效,音效刺激基底外側杏仁核,多來幾次後,神經元的地圖重劃,於是恐懼制約產生,量子糾纏。
這時候,只要聲音出現,不用電擊,老鼠就會恐懼。
聽起來有沒有,很像一個著名的實驗,狗狗 鈴鐺 流口水 有映像嗎?
沒錯,就是帕夫洛夫制約,我覺得對帕夫洛夫制約最好的例子就是。
當我們聽到帕夫洛夫制約時,腦中就會想到一隻流口水的狗,和一個鈴鐺。
但我們都有過,小時候莫名其妙超級怕的東西,長大卻完全不害怕的經驗吧?以我的話,我小時候很怕看真人電影,我自己也不確定為什麼,那是大概小學1 2年級的事情吧?
我連 綠巨人浩克 這類的 都不敢看。
但過了那段時間,就 不怕了 為甚麼?
聲音出現時,但電擊卻不出現了,我們如何慢慢不怕聲音的?
恐懼如何消除的?
原因不是杏仁核忘記了,而是我們的理智層,額葉皮質,告訴你,這並不可怕,所以把他壓下來了。
我們不是忘記恐懼,而是主動明白這不可怕。
而且,這不只是只有恐懼制約適用,這也能讓我們不怕先天的恐懼。
我們本能對蜘蛛恐懼,但還是在夏綠蒂的網中,為一隻蜘蛛而哭。
也有些人會去飼養蛇當寵物,並不是他們天生不怕,而是學會了蛇不可怕。
順帶一提,其實人類預設是相信人性本善的,人類普遍的本能是信任他人的,但是,為什麼一開始就是抱持著信任的人不多呢?
因為杏仁核後天學會了保持戒心。
記住這個 學會恐懼,忘記恐懼的過程 ,我們之後會在講到,這個迴路會在一些令人意外的地方出現,也多少反應了一些目前的現實。
但我們以後再講。
基底外側杏仁核,基本上會接收所有你收到的資訊
他超敏感,有些資訊大腦都沒意識到,但基底外側杏仁核卻接收到了。
他不只反應到,他還能直接做出恐懼的反應。
他快 狠 但不一定準。
他會在你還沒意識到對方拿的是手機時,先決定那是一把槍。
而更恐怖的是,如果杏仁和被刺激的足夠多,他甚至可以繞過皮質層,直接命令運動神經動作,也許是逃跑,也許是扣下板機。
總結來說,杏仁核是一個拉警報的系統。
他會在你的理智都還沒反應的時候,就先讓你恐懼,就讓你焦慮。
但這些都不是產生攻擊的原因。
事實上,只有在本來就容易攻擊的情況下,恐懼才會增強攻擊,如果攻擊會使本來安全的一方變的危險,那恐懼反而會讓你不敢攻擊。
恐懼不必然導致攻擊,要了解攻擊,要理解暴力行為,我們得要再往前推,看看我們的其他腦區。
皮質層,和自動管理層。
我們下周見,掰掰~
IG . FB . 購書 . 收聽 . :https://linktr.ee/cuisineoffreshbook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34內容數
跟著小P用緩慢的步調述說書籍, 在這個越來越少人閱讀的時代,一起享受在文字間思考的樂趣。 每周兩小時,幫你養成閱讀習慣,這裡是書時料理讀書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P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本跨足大腦神經學 生物學 行為學 心理學 基因 以及 演化的重磅書籍 是甚麼樣的差別,能讓人類這種生物,能同時做出自我犧牲,和種族大屠殺? 我們需要一個對 行為 Why? 的解答。 讓我們先放下一切所學,聽聽行為的作者薩波斯基說什麼?
一本跨足大腦神經學 生物學 行為學 心理學 基因 以及 演化的重磅書籍 是甚麼樣的差別,能讓人類這種生物,能同時做出自我犧牲,和種族大屠殺? 我們需要一個對 行為 Why? 的解答。 讓我們先放下一切所學,聽聽行為的作者薩波斯基說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大腦的訊息傳遞機制,包括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信號如何影響情緒與反應。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功能,從額葉到杏仁核的作用,並強調飲食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Omega-3脂肪酸、蔬菜水果、堅果及維生素B等食物對維持認知能力的影響。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改善飲食,支持大腦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因為需要能夠快速地辨識危險好產生後續行為 (例如: 為了要能夠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針對眼前的狀況是否足以威脅生命做出快速的判斷),所以即便每次對事情的完整全貌並不一定都透徹了解…
Thumbnail
行為學大師史金納教授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我偏愛觀察人類外顯行為,不過這位行為學派巨擘提出「行為永遠強化行為」。進一步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發現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無法僅用古典或操作制約來定義。同時,運用心理學小技巧以達成目標,但人類的行為複雜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其實每一個人都知道,當一個人想要並最終觸碰另一個人的身體時,不是生殖器在控制肌肉,而是大腦。也許你的大腦和平常處在不太一樣的精神狀態,但那還是你,而且你是知道的。沒有人天生是生殖器和激素的奴隸,在你人生的絕大多數時候,你也不會真心想要向外界宣稱你是這樣的奴隸。
最近閱讀塗子沛的《第二大腦》,其中關於神經元的描述, 啟發我看Obsidian筆記的新角度。 神經元接收資訊的部分叫做樹突 (Dendrites), 向外傳遞資訊的部分軸突 (Axons)。 第一大腦中的神經元接收與傳遞資訊, 正好對應第二大腦中使用筆記去閱讀與寫作。
Thumbnail
神經科學與性格之間的關係,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受生活經驗、環境影響。激素、基因、環境等對人類性格有影響。縱貫式的研究發現個體思考自己性格,父母教養對性格發展重要。研究指出純真的自己和原本樣子值得被愛。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探討《學矽谷人做身體駭客》一書,強調神經語言程式學在改善行為表現上的應用,特別是透過次感元進行心理排練。作者反思了對次感元概念的理解,並以民事訴訟中規則的重要性為例,說明系統性建構的價值。文章最後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大腦的訊息傳遞機制,包括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信號如何影響情緒與反應。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功能,從額葉到杏仁核的作用,並強調飲食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Omega-3脂肪酸、蔬菜水果、堅果及維生素B等食物對維持認知能力的影響。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改善飲食,支持大腦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因為需要能夠快速地辨識危險好產生後續行為 (例如: 為了要能夠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針對眼前的狀況是否足以威脅生命做出快速的判斷),所以即便每次對事情的完整全貌並不一定都透徹了解…
Thumbnail
行為學大師史金納教授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我偏愛觀察人類外顯行為,不過這位行為學派巨擘提出「行為永遠強化行為」。進一步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發現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無法僅用古典或操作制約來定義。同時,運用心理學小技巧以達成目標,但人類的行為複雜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其實每一個人都知道,當一個人想要並最終觸碰另一個人的身體時,不是生殖器在控制肌肉,而是大腦。也許你的大腦和平常處在不太一樣的精神狀態,但那還是你,而且你是知道的。沒有人天生是生殖器和激素的奴隸,在你人生的絕大多數時候,你也不會真心想要向外界宣稱你是這樣的奴隸。
最近閱讀塗子沛的《第二大腦》,其中關於神經元的描述, 啟發我看Obsidian筆記的新角度。 神經元接收資訊的部分叫做樹突 (Dendrites), 向外傳遞資訊的部分軸突 (Axons)。 第一大腦中的神經元接收與傳遞資訊, 正好對應第二大腦中使用筆記去閱讀與寫作。
Thumbnail
神經科學與性格之間的關係,人類大腦具備可塑性,受生活經驗、環境影響。激素、基因、環境等對人類性格有影響。縱貫式的研究發現個體思考自己性格,父母教養對性格發展重要。研究指出純真的自己和原本樣子值得被愛。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內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無意識心智的第一脈輪、本能心智的第二脈輪和本能心智的第三脈輪。文章指出了這三個層面如何相互關聯並影響自我功能,並探討了未治癒的記憶創傷對身體和身心的影響。此外,文章還討論了3D個性矩陣以及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等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探討《學矽谷人做身體駭客》一書,強調神經語言程式學在改善行為表現上的應用,特別是透過次感元進行心理排練。作者反思了對次感元概念的理解,並以民事訴訟中規則的重要性為例,說明系統性建構的價值。文章最後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