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慈》-Humankind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剛讀完這本書,個人很贊同詩人宋尚緯對《人慈》的評論。有關人類的善惡,大概到人類消失之前都會是個永恆的命題。這本書的特異之處,是標記了人類的正面特質與事蹟。其實想想也對,如果世上真存在那麼多邪惡之人,我們住的房子會不時坍塌;出門可能跌進好幾坑大窟窿;走在路上經常被搶劫或遭到隨機殺人犯刺殺。除了少數戰亂或動亂中國家之外,大部分的人類社會沒有形成這麼可怕的局面。不論是自然界的演化機制,或是人類社會的人際關係,都自然而然讓質地較為異常、缺乏同理心的人--例如心理病態、人格障礙等類群佔很少的比例。因為如果這樣的人多到一定程度,社會無法容納,人類整體就會自動滅亡了,不會存留到現在。這本書的優點,就是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學、心理學等眾多學門長久以來過度關注在這些異常人事物的視角,拉回多數善良(或不那麼邪惡)的人身上。不過這也表示,少數異常的人所製造的惡,就不是本書可以完善解釋的了。

此書很大膽且有理有據地駁斥了一系列證明人性本惡的社會心理實驗、報導與理論,例如電擊實驗、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旁觀者效應,乃至鼎鼎大名的賈德.戴蒙對復活節島原住民自取滅亡的立論等。例如電擊實驗與監獄實驗,實際上是實驗的學者故意操弄下的結果,有嚴重的倫理問題(不過也有人認為他們的實驗雖有倫理問題但不至影響結果)。賈德.戴蒙則是在復活節島的歷史與人口社會推斷下有所偏誤,將重點放到原住民的自我破壞上,而非外來者入侵的結果(但我覺得這段推論仍有爭辯空間)。我比較有印象的是旁觀者效應,這樁命案的確有見死不救的旁觀者,但他們各自有不為的理由,反而伸出援手的旁觀者,在媒體的刻意掩蓋下,完全被忽略掉了。死者實際上是在出手救援的鄰居懷中斷氣的,家屬聽說到此段情節後表示這帶給他們很大的安慰。諷刺的是,兇手最後竟是因為雞婆的旁觀者才落網的,但也依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這本書的立論基礎在於教育心理學考到焦爛的「比馬龍效應」,作者藉由一則寓言故事來闡述他的概念。很久以前,一名老人對他的孫子說:「我心中有一場爭鬥,那是兩匹狼的惡鬥。一匹是惡狼──憤怒、貪婪、嫉妒、傲慢又膽小。另一匹是善狼──平和、慈愛、謙遜、慷慨、誠實且值得信賴。這兩匹狼也在你心中爭鬥,也在每個人心中爭鬥。」一會兒之後,男孩問:「哪一匹狼會贏?」老人露出微笑:「你餵養的那匹。」

這讓我想到讀研究所的經驗,在學和實習期間常被問到:「你的諮商學派是什麼?」我始終講不清楚,只好取巧的表示是「折衷學派」,因為沒有找到一個學派可以完整體現我的人性觀。相信性惡的學者,就會去為了那匹惡狼找出治牠的處方,例如精神分析、行為學派。相信性善的治療師,就會去為善狼找出發揮牠的方法,例如薩提爾模式、現實治療等。如果真要說最近的,可能是榮格了,因為它提到明闇相依相存的概念,但我讀的不多,也不敢輕易下定論。

此書會被強力挑戰的部分,在於人如果真那麼善良,為何會犯下兩次世界大戰、納粹、文化大革命、赤柬、種族滅絕等重大罪行?本書給的解釋是,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之後,出現了國族、父權宗教、武裝軍事與其附帶的一系列「文明」,雖可支撐一大群人生活,卻是以剝削下層階級與女性為代價的。以及人類親近同族的同理心(就是儒家說的「親親之殺(ㄕㄞˋ),尊尊之等」,我覺得這概念用同理心解釋有點微妙)造成區分你我的差異,資源的爭奪加重排斥異己的力道。加上人類中的異常分子可以輕易透過各種手段取得權力,在權力的推波助瀾下,為首者發動戰爭、屠戮等不義之行,在下位者因為集體效應的壓制,閉著眼睛跟著跳下去,慘劇就這樣發生了(這讓我想到近幾次的投票,使人憂心啊)。然而奧妙的是,他這部分的立論我記得跟賈德.戴蒙在《第三種猩猩》和《槍砲、病菌與鋼鐵》陳述的反而很相近,能夠互相呼應。

另一個有趣的是「遊戲人」這個章節,提到「內在動機」這件事,又可以跟《慢療》這本書對照。內在動機才是人行為的根基,過多外在的獎懲反而會損害它。身處教育工作現場,很能體會本章所說,行政當局與大學學者為了刷存在感,無所不用其極的扼殺大家的工作樂趣,實在心有戚戚焉。另外,我確實驚訝地發現孩子們的自由遊戲空間(不管是物理上或心理上)可能比監獄囚犯還要少,難怪大眾喜歡抱怨新世代的青少年無感消極、沒有熱情。一開始就揠苗助長、時時填鴨的結果,要他們怎麼長出沒有的東西呢?

總而言之,此書非常值得推薦。然而我還是不很認同作者太過樂觀的結論,因為「被騙上當」也是需要本錢的,在歐洲與在中國,上當付出的代價可能有天壤之別。此外年過三十以後,我也漸漸不支持過於激進的改革,很多好事,慢慢來比較快。我非常肯定宋尚緯的說法:「相信大多數人的善意,但不要賭別人的善良。」我們平日生活確實不須草木皆兵,但防人之心還是要的,我們怎麼知道下一秒碰到是怎麼樣的人?即便異常之人可能只佔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但遇到就是遇到了,輕則損失外在財物,重則丟掉小命,沒有下次機會可以賭了。本書對我的啟發是,我們有時可以摘下「邪惡」的有色眼鏡平靜地看待別人,人有為善的可能,但不要挑戰他人的良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是我聞的沙龍
37會員
41內容數
如是我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10
瓊瑤辭世了。 瓊瑤一生伴隨無止無休的話題性。她風格強烈的眾多著作,波濤洶湧的一段師生戀與兩段婚姻,乃至於最終自主選擇離世,無不引起巨大爭議。愛之者奉若神靈,惡之者棄如敝屣。印象所及,臺灣文壇似乎沒有哪位作家如她一般,活得轟轟烈烈,死得沸沸揚揚,數十年來動見觀瞻。她對臺灣文化界影響力如此巨大,不可不
Thumbnail
2024/12/10
瓊瑤辭世了。 瓊瑤一生伴隨無止無休的話題性。她風格強烈的眾多著作,波濤洶湧的一段師生戀與兩段婚姻,乃至於最終自主選擇離世,無不引起巨大爭議。愛之者奉若神靈,惡之者棄如敝屣。印象所及,臺灣文壇似乎沒有哪位作家如她一般,活得轟轟烈烈,死得沸沸揚揚,數十年來動見觀瞻。她對臺灣文化界影響力如此巨大,不可不
Thumbnail
2024/12/09
去年看愛爾蘭電影《夏日悄悄話》時,曾開玩笑說臺灣很難有低調壓抑型的電影,結果隔年就立刻被打臉了(不過我很高興)。而且這部電影抑制的力道甚至強過《夏日悄悄話》,片中幾乎沒有一幕場景是足夠讓人宣洩情感的。跟很多台灣電影一樣,《春行》的主題設定在家庭,但並未採取溫情渲染的手法感動觀眾,而是藉由主角的互動,
Thumbnail
2024/12/09
去年看愛爾蘭電影《夏日悄悄話》時,曾開玩笑說臺灣很難有低調壓抑型的電影,結果隔年就立刻被打臉了(不過我很高興)。而且這部電影抑制的力道甚至強過《夏日悄悄話》,片中幾乎沒有一幕場景是足夠讓人宣洩情感的。跟很多台灣電影一樣,《春行》的主題設定在家庭,但並未採取溫情渲染的手法感動觀眾,而是藉由主角的互動,
Thumbnail
2024/08/10
按:本文是舊文重貼,想說留個紀念,希望來年有時間可以再去幾次。 幾年前就聽說國內有這樣的十日內觀課程,但都沒有因緣去(研究所三年實在太忙)。曾想報去年暑假的課程,不過可能太晚報名沒上。去年底看到寒假有適合的梯次,就姑且試試,然而還是備取十幾名。當時想說應該沒機會備上,所以就放鬆地做好寒假耍廢的準備
Thumbnail
2024/08/10
按:本文是舊文重貼,想說留個紀念,希望來年有時間可以再去幾次。 幾年前就聽說國內有這樣的十日內觀課程,但都沒有因緣去(研究所三年實在太忙)。曾想報去年暑假的課程,不過可能太晚報名沒上。去年底看到寒假有適合的梯次,就姑且試試,然而還是備取十幾名。當時想說應該沒機會備上,所以就放鬆地做好寒假耍廢的準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97%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人人自私自利」的世界中。而《人慈》挑戰的是這種壓倒性多數的看法──其實,人類比我們想像的更善良。當我們用更好的視角看待人性,自己與他人,社會也會變得更好。它在一面倒的負面人性觀中,讓我們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審視歷史與文明發展。
Thumbnail
97%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人人自私自利」的世界中。而《人慈》挑戰的是這種壓倒性多數的看法──其實,人類比我們想像的更善良。當我們用更好的視角看待人性,自己與他人,社會也會變得更好。它在一面倒的負面人性觀中,讓我們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審視歷史與文明發展。
Thumbnail
現在社會文明的主要構建,是以人性本惡為價值觀建立的規則。如果以人性本善為信仰來建構人類文明,有哪些規則應調整呢?
Thumbnail
現在社會文明的主要構建,是以人性本惡為價值觀建立的規則。如果以人性本善為信仰來建構人類文明,有哪些規則應調整呢?
Thumbnail
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一直是個歷久不衰的辯論題,這本書正是想挑戰「人性本惡」的想法,用很多種角度來證明人性本善,作者說明我們之所以覺得人性本惡是一種可得性偏差,我們會被最容易浮現的在腦裡的念頭給誤導,每天24小時的新聞台報導的是哪裡有戰爭,哪裡有犯罪,這些負面新聞讓我們對世界感到失望,學校教我們各種
Thumbnail
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一直是個歷久不衰的辯論題,這本書正是想挑戰「人性本惡」的想法,用很多種角度來證明人性本善,作者說明我們之所以覺得人性本惡是一種可得性偏差,我們會被最容易浮現的在腦裡的念頭給誤導,每天24小時的新聞台報導的是哪裡有戰爭,哪裡有犯罪,這些負面新聞讓我們對世界感到失望,學校教我們各種
Thumbnail
所有人都知道,現實社會並不總是充滿著陽光與彩虹;打開電視,詐騙新聞屢見不鮮。在傳媒與親友的輪番轟炸之後,我們當真還相信人能夠成為最美的風景?
Thumbnail
所有人都知道,現實社會並不總是充滿著陽光與彩虹;打開電視,詐騙新聞屢見不鮮。在傳媒與親友的輪番轟炸之後,我們當真還相信人能夠成為最美的風景?
Thumbnail
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Humankind: A Hopeful History 作者:羅格.布雷格曼 Rutger Bregman 分類:社會科學 書說什麼? 第一部 自然狀態 第三章小犬人的興起 第四章馬歇爾上校與不願開槍的士兵 第五章文明的詛咒 第六章復活島之謎
Thumbnail
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Humankind: A Hopeful History 作者:羅格.布雷格曼 Rutger Bregman 分類:社會科學 書說什麼? 第一部 自然狀態 第三章小犬人的興起 第四章馬歇爾上校與不願開槍的士兵 第五章文明的詛咒 第六章復活島之謎
Thumbnail
如書名,作者要處理、解釋他的觀點:「人慈」。大多數人都是正派的好人,翻轉我們認為人類天性自私的迷思。要處理這樣大的問題,作者從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各領域著手,各種舉例佐證。
Thumbnail
如書名,作者要處理、解釋他的觀點:「人慈」。大多數人都是正派的好人,翻轉我們認為人類天性自私的迷思。要處理這樣大的問題,作者從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各領域著手,各種舉例佐證。
Thumbnail
#66《人慈》(下):為何好人會變壞?如何成為更好的人?如果人類真如(上)篇所言都是善的,那為什麼人類會引發戰爭——如此顯而易見的惡?有個想法是,過去遊牧時代的人們是擅於合作的群體,但當人類開始定居、財產私有制出現的同時,人們才開始戰爭。—— 或許這之間並不是巧合,而是具備某些因果關係。
Thumbnail
#66《人慈》(下):為何好人會變壞?如何成為更好的人?如果人類真如(上)篇所言都是善的,那為什麼人類會引發戰爭——如此顯而易見的惡?有個想法是,過去遊牧時代的人們是擅於合作的群體,但當人類開始定居、財產私有制出現的同時,人們才開始戰爭。—— 或許這之間並不是巧合,而是具備某些因果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