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5怎麼跟孩子談壓歲錢的使用?用孩子熟悉的生活素材練習經濟思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過年,孩子又領了一些紅包。家長會怎麼處理?孩子又會怎麼使用呢?網路上不乏有是否給孩子自行使用的討論,也有為此而親子吵架的苦惱貼文😌。


其實金錢是一個重大議題,可以有許多思考,成人可以靈活運用孩子的生活經驗,作為討論素材。


⭕️第一可以先讓孩子練習記帳!讓具體事物有感。


算錢是很開心的事,只見孩子抽出紅包,一筆一筆記下從哪個親戚收到多少錢。接著按計算機,計算總額。


看孩子加總完金額,可以來個小討論。


我問孩子:「錢可以做什麼?」

小孩說:「花!」

「嗯嗯,沒錯!」再追問:「那花錢的『目的』是什麼呢?」

孩子很快地說:「聯絡感情、買要用的東西、想買。」


於是,我把有錢/沒錢、快樂/不快樂畫成不同的格子,請小孩先想想生活中的例子怎麼填入格子?小孩立刻說:「有錢又快樂的是媽媽。」

讓孩子填填看、想想看吧!

讓孩子填填看、想想看吧!


嗄?我是有錢喔?媽媽非常困惑……於是,我又問「那有錢卻不快樂的呢?」「是阿姨!因為工作太多一直碎唸。」(賣肝人生的阿姨形象……)

「那沒錢卻快樂的呢?」「是爸爸。」(嗄?你爸比我有錢很多耶!)另一個太悲慘沒錢又不快樂的,孩子當然也找了身邊人填上。

發現小孩太敏銳(?!),我決定把她喜歡的《甄嬛傳》當作討論素材,問她:「那妳覺得怎麼把人物怎麼填入格子呢?」

孩子很開心的把有錢&快樂,說是「剛開始的華妃」。有錢&不快樂是「後來的華妃」,過了一會兒再加碼了「皇帝」。沒錢卻快樂的是「瑾汐。」以及「沒錢&不快樂的是誰?」她立刻回答:「安陵容!」


一一追問她這麼說的原因,小孩會有許多有趣的解釋與觀察。


我問:「所以妳覺得有錢卻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呢?」孩子很容易根據戲劇,做出歸納。

那為什麼有人會沒錢卻快樂呢?」我再追問之間的差異。小孩說:「因為有陪伴!」我點頭說:「對耶!有可能她心中有其他的信念,可能是陪伴,有甄嬛或蘇培盛一類的。」

說著說著,小孩突然追問:「那有錢的定義是什麼?」

有錢的定義是什麼?你有想過嗎?


「是啊!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妳覺得呢?」我反問她。

小孩有點遲疑,對具體的金額沒辦法說出來。正好是這個遲疑,我舉了顏淵與子貢兩個例子,說明我們對金錢的思考可以是怎麼樣,一起思考:「我們能不能有錢又快樂呢?」(從孩子對有錢的提問,其實可以延伸至現代人很喜歡說的「財富自由」,也回應之前國峰老師的提醒


說明完以後,我解釋了今天的股票,並藉由牛頓的例子,說明漲跌幅、股票市場、當沖放空與一般對金錢的兩極化態度等等,希望她可以慢慢理解經濟是怎麼回事、怎麼對金錢有從容的態度。


最後,請她思考壓歲錢要怎麼分配。

聽完以後,她決定再微調600元到定存XDD

「所以這是妳承擔風險的決定嗎?」

她哈哈大笑。


✅討論這類經濟議題,家長不用急著灌輸任何價值觀給孩子,重點是「對話」。一來展現我們在任何議題上都可以試著討論與思考,一來是親子間的連結,我們通過不同的語言,刺激孩子的思考。

孩子的生活是最佳討論素材,通過金錢議題練習歸納與觀察能力,不斷的思辨屬於自己的財富、自由與打造想要的生活,也是自主學習重要的一環。


#經濟思辨

#壓歲錢的利用


時間學苑是一個引導大眾進行「經濟思辨」的教育品牌,期待透過跳脫學院的經濟學理論,帶領大家思辨生活裡的經濟議題,也讓大眾認識「生活經濟學」的運作,成為培養個人金融素養之底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有關健保是否修改為65歲以上免負擔費用,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在網路上特別說明「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不同。 看到這裡,可能還是有些人搞不懂。我們平常購買保險,那「保險」到底是什麼?(難道是為了自己免繳保費,給兒孫繳?還是領回一大筆錢?) 先跟大家科普一下,「保險」的核心是「轉嫁風
 之前的文章提到,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社會不需要再以「血緣」、「婚姻」來降低商業交易時的風險,但事實上交易的核心之一——「信任」仍然是其中的關鍵。 日本著名教育家藤原和博是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也是日本第一位義務教育中民間人士的校長。在他長年的職涯中,曾經派駐法國,因此有了一些有趣的觀察。 作者在書
房價好高,你會扼腕幾年前沒有買房(投資)嗎? 還記得國峰老師之前分享一個小故事,是房仲業者跟他說:「你兩年前沒有買房子,沒跟上漲勢賺一波,好可惜啊!」 咦,真的可惜嗎? 我們不妨先從兩個小常識來看看高房價這件事。 房價為什麼居高不下?因為土地不是免費的…… 你可能聽過:「這社區
前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晚清的奇幻股市。今天,要來談談我們熟悉的「股權交易市場」和「有限責任公司」是怎麼出現的。要追溯這些金融發明,得回到冒險家的黃金時代——一個船隻在海上航行風險極大的年代。 古代的航海難題:風險分擔的必要性 在古老的時代,船隻在大海中會面臨沉船、風暴與海盜等危險,還可能有修繕、
今天,你看盤了嗎? 擠上捷運,打開手機,卻發現左右乘客都在看股票,這似乎是台股大好的榮景。但,你能想像在晚清時期,股市竟然是在人來人往的上海茶樓進行的嗎?沒錯!在一個沒有證券法、公司法、甚至連基本的財務披露都缺乏的時代,投資者膽戰心驚,猶如大冒險。 我們來說說晚清股市的小故事吧!(你可能還難以想
(題目有點奇妙,難道暴力與經濟學也有關係?🤔️)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蓋瑞.貝克 (Gary Stanley Becker,1930-2014) 認為,暴力與文明各有成本與收益。社會或群體選擇野蠻或文明,取決於哪種行動的收益更大,又稱為「暴力的邏輯」! 人類持續創新,降低暴力的收益,
最近有關健保是否修改為65歲以上免負擔費用,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在網路上特別說明「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不同。 看到這裡,可能還是有些人搞不懂。我們平常購買保險,那「保險」到底是什麼?(難道是為了自己免繳保費,給兒孫繳?還是領回一大筆錢?) 先跟大家科普一下,「保險」的核心是「轉嫁風
 之前的文章提到,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社會不需要再以「血緣」、「婚姻」來降低商業交易時的風險,但事實上交易的核心之一——「信任」仍然是其中的關鍵。 日本著名教育家藤原和博是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也是日本第一位義務教育中民間人士的校長。在他長年的職涯中,曾經派駐法國,因此有了一些有趣的觀察。 作者在書
房價好高,你會扼腕幾年前沒有買房(投資)嗎? 還記得國峰老師之前分享一個小故事,是房仲業者跟他說:「你兩年前沒有買房子,沒跟上漲勢賺一波,好可惜啊!」 咦,真的可惜嗎? 我們不妨先從兩個小常識來看看高房價這件事。 房價為什麼居高不下?因為土地不是免費的…… 你可能聽過:「這社區
前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晚清的奇幻股市。今天,要來談談我們熟悉的「股權交易市場」和「有限責任公司」是怎麼出現的。要追溯這些金融發明,得回到冒險家的黃金時代——一個船隻在海上航行風險極大的年代。 古代的航海難題:風險分擔的必要性 在古老的時代,船隻在大海中會面臨沉船、風暴與海盜等危險,還可能有修繕、
今天,你看盤了嗎? 擠上捷運,打開手機,卻發現左右乘客都在看股票,這似乎是台股大好的榮景。但,你能想像在晚清時期,股市竟然是在人來人往的上海茶樓進行的嗎?沒錯!在一個沒有證券法、公司法、甚至連基本的財務披露都缺乏的時代,投資者膽戰心驚,猶如大冒險。 我們來說說晚清股市的小故事吧!(你可能還難以想
(題目有點奇妙,難道暴力與經濟學也有關係?🤔️)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蓋瑞.貝克 (Gary Stanley Becker,1930-2014) 認為,暴力與文明各有成本與收益。社會或群體選擇野蠻或文明,取決於哪種行動的收益更大,又稱為「暴力的邏輯」! 人類持續創新,降低暴力的收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美國推動理財知識課程,理財教育在青少年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家庭中強化孩子的理財觀念,包括體驗『用錢賺錢』、維持穩定的財務狀況、以及設定合理的損益目標。透過觀賞相關紀錄片,家長與孩子可以獲得更多的理財知識與實用英文詞彙,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財務管理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父母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正確的買與賣觀念,並解釋了貨幣價值背後的概念。透過園遊會、校園義賣等場合,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參與交易,從而培養他們的金錢觀念。此外,文章還探討了培養孩子正確的買與賣觀念對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我怎麼做子女教育規劃 前篇說道,以大學時提供一桶金的方式準備,而在實務做法上,我的作法是幫小孩開證券戶、銀行戶,透過這方式投入資金操作。這個好處是,日後直接給子女帳號就可以,不用有什麼贈與的問題,畢竟就算真的查,也在每年贈與的額度內。而在給子女帳號前,其實也無法動用,所以也避開亂花的問題。 小孩
關於子女教育要知道的事情 子女教育要先知道各階段支出 學齡前: 物品(衣服、鞋子、嬰兒車、奶嘴、奶瓶、襪子、嬰兒床)、耗材(尿布)、飲食(奶粉、副食品)、托育(保母費)、保險、醫療、教育(學費、課後留園、才藝) 小學:飲食、保險、醫療、教育(學費、才藝、安親)、娛樂(小人國...) 中學:飲
Thumbnail
在完成兒童理財師資培訓課程後,在『適當的時機』開始了零用錢制度,透過面對需求和儲蓄目標的設定,教導理財和延遲滿足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球球如何透過存存及花花撲滿來分開儲蓄目標和日常消費的經驗,並介紹了儲蓄練習的三個原則。同時,提到重要的金錢決策及選擇的培養,對孩子的未來財務管理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文章主題著重在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弄丟錢包,展現了父母的溫暖體貼和理智教導。對讀者來說,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冷靜和同理。最重要的是不指責,讓孩子自我負責。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節錄於 [ 學校沒教但孩子一定要學的9堂理財課 ] 一書,主要敘述要如何跟孩子互動,介紹工作室什麼,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等觀念。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時,我們可以幫他們做些基本的理財規劃和保險準備,例如開立銀行戶頭存放壓歲錢,以及提前為他們買保險。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擁有更好的財務保障,也是父母用愛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Thumbnail
這個月錢怎麼剩那麼少? 我們會打開消費紀錄,或是記帳app, 看看自己到底都亂買什麼東西。 錢,我們會核對。 但是小孩說的話,你會核對嗎?
Thumbnail
隨著美國推動理財知識課程,理財教育在青少年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家庭中強化孩子的理財觀念,包括體驗『用錢賺錢』、維持穩定的財務狀況、以及設定合理的損益目標。透過觀賞相關紀錄片,家長與孩子可以獲得更多的理財知識與實用英文詞彙,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財務管理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父母如何從小開始培養孩子正確的買與賣觀念,並解釋了貨幣價值背後的概念。透過園遊會、校園義賣等場合,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參與交易,從而培養他們的金錢觀念。此外,文章還探討了培養孩子正確的買與賣觀念對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我怎麼做子女教育規劃 前篇說道,以大學時提供一桶金的方式準備,而在實務做法上,我的作法是幫小孩開證券戶、銀行戶,透過這方式投入資金操作。這個好處是,日後直接給子女帳號就可以,不用有什麼贈與的問題,畢竟就算真的查,也在每年贈與的額度內。而在給子女帳號前,其實也無法動用,所以也避開亂花的問題。 小孩
關於子女教育要知道的事情 子女教育要先知道各階段支出 學齡前: 物品(衣服、鞋子、嬰兒車、奶嘴、奶瓶、襪子、嬰兒床)、耗材(尿布)、飲食(奶粉、副食品)、托育(保母費)、保險、醫療、教育(學費、課後留園、才藝) 小學:飲食、保險、醫療、教育(學費、才藝、安親)、娛樂(小人國...) 中學:飲
Thumbnail
在完成兒童理財師資培訓課程後,在『適當的時機』開始了零用錢制度,透過面對需求和儲蓄目標的設定,教導理財和延遲滿足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球球如何透過存存及花花撲滿來分開儲蓄目標和日常消費的經驗,並介紹了儲蓄練習的三個原則。同時,提到重要的金錢決策及選擇的培養,對孩子的未來財務管理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文章主題著重在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弄丟錢包,展現了父母的溫暖體貼和理智教導。對讀者來說,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冷靜和同理。最重要的是不指責,讓孩子自我負責。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節錄於 [ 學校沒教但孩子一定要學的9堂理財課 ] 一書,主要敘述要如何跟孩子互動,介紹工作室什麼,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等觀念。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時,我們可以幫他們做些基本的理財規劃和保險準備,例如開立銀行戶頭存放壓歲錢,以及提前為他們買保險。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擁有更好的財務保障,也是父母用愛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Thumbnail
這個月錢怎麼剩那麼少? 我們會打開消費紀錄,或是記帳app, 看看自己到底都亂買什麼東西。 錢,我們會核對。 但是小孩說的話,你會核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