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與高尿酸血症概述
痛風是一種因尿酸結晶堆積在關節內而引發的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狀為急性關節炎發作,通常影響大腳趾關節,但也可能波及其他關節。高尿酸血症則是指血液中尿酸(Uric acid)濃度超過 6.8 mg/dL,是痛風的主要風險因子。
痛風的發展階段
痛風的臨床病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升高但未發生痛風發作。
- 急性痛風關節炎:關節突然發紅、腫脹並伴隨劇烈疼痛。
- 不發作間歇期:急性發作後症狀消失,但尿酸仍可能持續偏高。
- 慢性痛風石關節炎:若未適當治療,關節可能出現痛風石,導致永久性損傷。
如何診斷痛風?
痛風的診斷需依據病史、臨床表現、血液尿酸濃度及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或雙能電腦斷層)來評估。確診標準包括:
- 關節液分析 :發現尿酸結晶。
- 影像學檢查 :顯示典型的痛風石或尿酸沉積。
什麼時候需要治療高尿酸血症?
並非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都需要藥物治療,治療指引建議:
- 血尿酸 ≥ 9.0 mg/dL 且合併慢性腎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共病者可考慮用藥。
- 無共病者若血尿酸 ≥ 10.0 mg/dL,也可考慮治療。
- 首選為生活型態調整,包括減重、低普林飲食及適量運動。
痛風的治療策略
急性期治療
當痛風發作時,應儘快使用抗發炎藥物緩解症狀:
- 秋水仙素(Colchicine) :低劑量可減少發作時間與嚴重程度。
-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 :可有效減少關節炎症狀。
- 類固醇(Prednisolone) :適用於 NSAIDs 不耐受者。
降尿酸治療(Urate-lowering therapy, ULT)
降尿酸藥物的目標是預防痛風復發並降低尿酸沉積,適用於以下患者:
- 每年發作 ≥ 2 次。
- 影像學顯示關節已有損傷。
- 皮下痛風石或腎結石患者。
- 血尿酸 ≥ 9 mg/dL。
常見降尿酸藥物:
- 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XOI)
- Allopurinol (首選,但部分患者可能有過敏風險)。
- Febuxostat (適用於腎功能不佳者,但可能增加心血管風險)。
- 促尿酸排泄藥物(如 Benzbromarone、Probenecid)。
- 尿酸分解酶(如 Pegloticase,適用於難治性痛風)。
如何預防痛風復發?
使用降尿酸藥物的前 3-6 個月,應同時服用低劑量秋水仙素或 NSAIDs,以降低發作風險。
生活習慣調整
- 飲食控制 🍽️:
- 避免高普林食物(如紅肉、海鮮、內臟)。
- 限制高果糖玉米糖漿飲料(如汽水)。
- 增加蔬菜、低脂乳製品攝取。
- 減重與運動 🏃♂️:維持適當體重,促進尿酸代謝。
- 充足水分 💧:每日攝取至少 2 公升水,以降低尿酸結晶沉積風險。
- 戒酒 🚫🍺:啤酒與烈酒會增加尿酸生成,應避免攝取。
結論
痛風是一種可預防與控制的疾病,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與適當的藥物治療,可有效降低痛風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如有相關症狀,應諮詢專業醫師,早期診斷與治療可降低併發症風險,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 劉彥廷、林煌仁. 痛風及高尿酸血症.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2025; 40(1): 18-25.
- 陳得源、李奕德、林世昌等. 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診治指引. Formos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16; 30:1+3-32.
- Neogi T, Jansen TL, Dalbeth N, et al. 2015 Gout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 Ann Rheum Dis, 2015; 74: 1789-98.
- FitzGerald JD, Dalbeth N, Mikuls T, et al. 2020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20; 72: 744-60.
- Hisatome I, Ichida K, Mineo I, et al. Japanese Society of Gout and Uric & Nucleic Acids 2019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3rd edition. Gout and Uric & Nucleic Acids, 2020; 44: 1-40.
- Lorenzo JPP, Sollano MHMZ, Salido EO, et al. 2021 Asia Pacific League of Associations for Rheumat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reatment of gout. Int J Rheum Dis, 2022; 25: 7-20.
- Yip RM, Cheung TT, So H, et al. The Hong Kong Society of Rheumatology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 Clin Rheumatol, 2023; 42: 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