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比理論忠實:路易.阿爾都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下午,在豆瓣網看到一則書訊:路易.阿爾都塞《戰俘日記:1940-1945》,格外吸引了我的注意。首先,它不是阿爾都塞諱莫如深的思想論著,有編輯推薦寫道:「1940年6月,年僅22歲的路易.阿爾都塞被俘,1941年1月被送往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的第XA號戰俘營。他作為編號70670戰俘,在那裡一直待到1945年5月,出來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路易.阿爾都塞帶回了三本筆記本,記錄並評論了他在戰俘營的生活經歷、他與戰友的討論、他的感受、他的閱讀以及他在哲學、宗教、文學和政治方面的思考。」

 

進一步說,我關注的是阿都爾塞作為戰俘的經驗,因為這個經驗含有苦難的普遍性,讀者不需要搭起橋樑就可直接進入他的思想體驗,並與之感受任何人面對折磨與失去自由的恐懼。其次,它是首次發行的中譯本,已經跨越了過去出版的簡體中文版的局限,立即為讀者吹來思想的新風。按照現今的流行語,該中譯本的出版即版次升級和更新。

 

坦白說,在青年時期,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西方各種炫奇的理論,不管能否讀懂它,我都是來者不拒的。具體說來,那個時期我是真心被「理論的魔神仔」給牽走的,而且,我並不覺得自己被綁架了。總而言之,我想,這一切都是因於自己閱歷不多,讀書太少(應該說不做學問)的結果。我中年以後,這情況(病症)消失了。這次,歷史之神主動向我招了手,要我金盆洗手學習和研究歷史,祂大概希望經由換位思考和感悟我就能徹底擺脫各種妖言的誘捕了。於是,我虔敬接受歷史精神的啟發與提攜,就這樣有驚無險的過渡而來。


或許,我的情況並非單一事例。當我們回顧朝著全盤西化前進的明治初期的教育現況時,似乎仍會找到日本本土派所擔憂的問題。

 

1872年,熊本藩士、儒學家、漢學家、思想家、朱子學(實學)學者元田永孚(1818-1891),私下裡就對日本開始接受許多西方教育模式的弊病提出了警示,在他看來,當時的政策似乎「致力於使日本被稱為歐美人的複製品而已」(見《元田先生進講錄》1910)。1878年,明治天皇從本州中部巡幸歸來,對他所參觀的學校的教育性質表示擔憂。這時,元田永孚發表正式聲明的機會來了。他以天皇的名義起草了一份文書,題為《教育的重大原則》。在文中,他對於新的教育體制如此感嘆:

 

「近日,人們一直在走入極端。在文明和啟蒙的引導下,他們只追逐知識和技能,破壞了品性,傷害了風化……。去秋時日,我去幾個學校參觀,仔細觀察了一些學生的學習情況,結果發現農商之子都崇尚冠冕堂皇的想法和空洞無物的理論。他們使用的許多西方詞彙都不能翻譯成本國語言。即使這些 人結束學習后回家,也會很難選擇自己的職業。因為他們只會滿紙空言、高談闊論,只說不做,像官員那樣。更過分的是,有些人吹噓知識,蔑視長輩並干擾地方官員。」引自:卡羅爾.格魯克,《日本的現代神話:明治晚期的意識形態》(江蘇人民出版,2023)第五章 公民的道德」 181-182頁。

 

翌年(1879),元田永孚發表文章呼籲日本亟需重建「祖先戒律和國民教育」,即「仁義忠孝」乃「教育的精髓」(見《明治天皇詔書謹解》之「教學大旨」)。從現今來看,元田永孚這用心良苦的呼籲似乎顯得過於保守,不過,他對於激進地攝取(模仿)西化思潮的提醒,仍然值得肯定。簡單講,作為後進國家本身不應冒進,對於所謂「西方進步思想」,不應毫不批判和照單全收,必須在冷靜的去蕪存菁,才是後進國家升級一流國家的關鍵所在。

 

回到路易.阿爾都塞的話題。


閱讀書訊的激情過後,我忽然想起家裡有一本路易.阿爾都塞的自傳《來日方長》(2013),但印象中,它被我埋在亂書之中,一時半刻,大概很難把它挖掘出來。我向圖書專家惟喆求援,他立刻傳來阿爾都塞《來日方長》和《怎麼辦》兩書電子版,這才解決了我當下的用書之急。不過,在閱讀阿爾都塞這個噴出魔障語詞的理論家,雖然不需要如履薄冰那樣,但我仍然不能大意,因為思想體質虛弱的讀者,很容易就會感染無以名狀的思想病毒。(2025年2月12日)

avatar-img
10會員
2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邱振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印象中,多年以前,因於寫作需要我讀過葛西善藏(1887-1928)的私小說,但事隔多年(其實是沒有專注研讀),現在對內容幾乎全不記得了。有一天,我無意間讀著太宰治(1909-1948)的作品,他寫過一篇1.4萬字的回憶文字:〈善蔵を思う〉,正是他用長篇幅回憶他與葛西善藏之間的點滴情誼。   太宰
我始終認為,任何語種的頂尖譯著,有這樣的特點:他們長年受益於翻譯踐行經驗與累積,使得他們以母語對應外國語的感悟與能力,出類拔萃與時俱進的內化,其精采的譯著就是最佳證明。進一步說,翻譯家所寫的文化隨筆或抒情散文,一定和其翻譯作品一樣,擁有吸引讀者的魅力。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懷,始於一則新的書訊
清晨 冷鋒不請自來 一直站在我家門口 卻忘記按響門鈴 我當然好奇 它何以輕易越過了邊界 因為難民營不在這裡   傍晚終於降雨了 黑暗的空間 像抒情的線條那樣擴大 我想了想 寒流和我一樣 試圖恢復孤獨的詞語
乍看下,買書和讀書似乎存在必然的關係。對愛書人來說,即使購書之初,沒有全力以赴讀完,但心裡都有日後遍覽到底的打算,正因為如此,這個良善的動機一直受到寬容和理解。   不過,說來慚愧,我之所以重讀「美」本傑明.史華茲《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一書,是由於最近買到吉川忠夫《古
上個月,一個留日時期的朋友(竹崎人)S來訪,這次見面比較特別,他的二兒子陪伴而來。落坐之後,S說,二兒子國內大學英語系畢業以後,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很想到美國遊學一年,以磨鍊自己英語能力,認識不同國籍的新朋友……。我替S感到高興,稱讚他是人生的勝利組,二兒子很爭氣,有他老爸(我們六○年代出生)那代人
多年以前,為了對北一輝和戶坂潤的思想歷程,有更深入的了解,我讀了久野收《30年代の思想家たち》(岩波書店,1975年初版),某種程度上,總算解除了我盤旋許久的疑惑。正因為這個機緣的促成,我暫時跳脫了編年史的閱讀習慣(角度),聚焦於日本的1930年代,像用放大鏡那樣,重新凝視那個年代的社會思想狀態,回
印象中,多年以前,因於寫作需要我讀過葛西善藏(1887-1928)的私小說,但事隔多年(其實是沒有專注研讀),現在對內容幾乎全不記得了。有一天,我無意間讀著太宰治(1909-1948)的作品,他寫過一篇1.4萬字的回憶文字:〈善蔵を思う〉,正是他用長篇幅回憶他與葛西善藏之間的點滴情誼。   太宰
我始終認為,任何語種的頂尖譯著,有這樣的特點:他們長年受益於翻譯踐行經驗與累積,使得他們以母語對應外國語的感悟與能力,出類拔萃與時俱進的內化,其精采的譯著就是最佳證明。進一步說,翻譯家所寫的文化隨筆或抒情散文,一定和其翻譯作品一樣,擁有吸引讀者的魅力。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懷,始於一則新的書訊
清晨 冷鋒不請自來 一直站在我家門口 卻忘記按響門鈴 我當然好奇 它何以輕易越過了邊界 因為難民營不在這裡   傍晚終於降雨了 黑暗的空間 像抒情的線條那樣擴大 我想了想 寒流和我一樣 試圖恢復孤獨的詞語
乍看下,買書和讀書似乎存在必然的關係。對愛書人來說,即使購書之初,沒有全力以赴讀完,但心裡都有日後遍覽到底的打算,正因為如此,這個良善的動機一直受到寬容和理解。   不過,說來慚愧,我之所以重讀「美」本傑明.史華茲《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一書,是由於最近買到吉川忠夫《古
上個月,一個留日時期的朋友(竹崎人)S來訪,這次見面比較特別,他的二兒子陪伴而來。落坐之後,S說,二兒子國內大學英語系畢業以後,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很想到美國遊學一年,以磨鍊自己英語能力,認識不同國籍的新朋友……。我替S感到高興,稱讚他是人生的勝利組,二兒子很爭氣,有他老爸(我們六○年代出生)那代人
多年以前,為了對北一輝和戶坂潤的思想歷程,有更深入的了解,我讀了久野收《30年代の思想家たち》(岩波書店,1975年初版),某種程度上,總算解除了我盤旋許久的疑惑。正因為這個機緣的促成,我暫時跳脫了編年史的閱讀習慣(角度),聚焦於日本的1930年代,像用放大鏡那樣,重新凝視那個年代的社會思想狀態,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威托德.皮雷茨基在1940年時,故意被納粹士兵抓獲並冒用波蘭地下軍事司令官托馬什.塞拉芬斯基之名,進入位於奥許維茲集中營,希望以此蒐集營內的情報、組織營內其他被捕人士,在必要時與在外的波蘭軍隊裡應外合,對抗納粹。
Thumbnail
只要談到二戰戰史,就絕不會錯過李德哈特。 李德哈特(Basil Henry Liddell Hart )當過記者,走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各國軍中的高級將領交往甚篤,他的作品往往交錯著個人經驗、檔案、口述。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位神秘的二战德国将领——路德维希·奥古斯特·西奥多·贝克。他不仅是第三帝国中的一位高级将军,同时也是结局比较悲惨的一位。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路德维希·贝克将军是一位德国爱国者,并最终从国防军辞职并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他在1935年作为德国陆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结束几年以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时,当时的一些德军战俘,被苏联红军释放以后,回到国内时,内心是什么感觉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部比较早的电影《伯尔尼的奇迹》。这部电影里面讲述了一个战后德国家庭的故事,其军人父亲在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拯救犹太人的纳粹德国陆军中尉阿尔伯特·巴特尔。在那时,整个德国上下都处于一种痴迷于希特勒和整个纳粹统治的氛围之内,却依旧有人能够坚守自己的良知,冒着风险去拯救他人。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阿尔伯特于·巴特尔1891年出生
Thumbnail
  朋友们好,二战时期,在希特勒出席的仪式上拒绝行纳粹礼,结果会怎么样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古斯特·兰德梅塞尔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1936年德国军舰下水时拍摄的,当时希特勒本人也出席了仪式。出席的每个人都在对“霍斯特·韦塞尔号”战舰敬礼以及积极地表达他们对元首的永恒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盟国和轴心国的战俘的命运。之前我有谈过德军战俘在美国战俘营逃跑的故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战俘的命运都像那位可以逃跑的那样。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945年1月1日这一天,德国军队开始从比利时和边境地区的阿登森林撤军。与此同时,美军在这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再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纳粹的一名陆军将军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的故事。1942年10月15日,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向希特勒建议,命令维希法国加强在北非的防御,因为有情报显示盟军可能会发动进攻;但是希特勒拒绝了这个建议,理由是他认为意大利会反对任何增强法国实力的措施。   阿尔弗雷德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作者──威托德.皮雷茨基在1940年時,故意被納粹士兵抓獲並冒用波蘭地下軍事司令官托馬什.塞拉芬斯基之名,進入位於奥許維茲集中營,希望以此蒐集營內的情報、組織營內其他被捕人士,在必要時與在外的波蘭軍隊裡應外合,對抗納粹。
Thumbnail
只要談到二戰戰史,就絕不會錯過李德哈特。 李德哈特(Basil Henry Liddell Hart )當過記者,走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各國軍中的高級將領交往甚篤,他的作品往往交錯著個人經驗、檔案、口述。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位神秘的二战德国将领——路德维希·奥古斯特·西奥多·贝克。他不仅是第三帝国中的一位高级将军,同时也是结局比较悲惨的一位。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路德维希·贝克将军是一位德国爱国者,并最终从国防军辞职并参与了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他在1935年作为德国陆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结束几年以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时,当时的一些德军战俘,被苏联红军释放以后,回到国内时,内心是什么感觉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部比较早的电影《伯尔尼的奇迹》。这部电影里面讲述了一个战后德国家庭的故事,其军人父亲在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拯救犹太人的纳粹德国陆军中尉阿尔伯特·巴特尔。在那时,整个德国上下都处于一种痴迷于希特勒和整个纳粹统治的氛围之内,却依旧有人能够坚守自己的良知,冒着风险去拯救他人。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阿尔伯特于·巴特尔1891年出生
Thumbnail
  朋友们好,二战时期,在希特勒出席的仪式上拒绝行纳粹礼,结果会怎么样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古斯特·兰德梅塞尔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1936年德国军舰下水时拍摄的,当时希特勒本人也出席了仪式。出席的每个人都在对“霍斯特·韦塞尔号”战舰敬礼以及积极地表达他们对元首的永恒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盟国和轴心国的战俘的命运。之前我有谈过德军战俘在美国战俘营逃跑的故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战俘的命运都像那位可以逃跑的那样。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945年1月1日这一天,德国军队开始从比利时和边境地区的阿登森林撤军。与此同时,美军在这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再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纳粹的一名陆军将军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的故事。1942年10月15日,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向希特勒建议,命令维希法国加强在北非的防御,因为有情报显示盟军可能会发动进攻;但是希特勒拒绝了这个建议,理由是他认为意大利会反对任何增强法国实力的措施。   阿尔弗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