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開始就快結束了

一旦開始就快結束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高中時期應該是最愛為所見所聞下註解的時候,畢竟那時候的每場所見都是前所未見、所聞都是初來乍到,而那時候又總有大把的時間揮霍,閒來就同一般無聊的小女生那樣,用長長的飯後課餘、長長的通勤時光、長長的運動後收操,和好友以那時候的智識,深度對談。那個年紀最常定義愛,當然是愛情,但偶爾也隱藏著更深一點點的、說不清所以然的那種;也定義純友誼、青春和那些有的沒的價值觀,離社會或者任何一個他者都遠,畢竟那時候的我們都仍急於貼緊自己的心,沿述說的管道昭告著自己。

然後我們就將彼此的註解作為標籤,貼上後以辨認彼此。這類型的註解大多是一些自以為是的句子,或者類似活到那個當下時,所認知的箴言,例如「青春就是拚了命想抓住什麼,卻什麼也沒抓到。」「靈魂伴侶就是......」「理想中的愛情應該是......」,當然也有一些關於面對人事物的態度,例如「不要製造牽絆,顧好自己就好」「Be kind」「一切都是過程」,或者像「一旦開始就快結束了」這種無聊又直觀的咒語型短句。

而咒語是這樣的,當你打從心底確信這個句子為真,它就輕易成了寬慰,當然一體兩面的是,它也成了詛咒。應該也是高中至大學時期,生活裡開始多了好多不想面對的事,例如期末簡報、模擬的或真正的面試、在炎夏中暑訓或寒雨中寒訓、令人焦慮的工讀時間等等,這時候就告訴自己,與其逃避不如讓事情早點開始,因為一旦開始就快結束了。報告和面試的前一晚,甚至前10分鐘通常是焦慮高峰,出發去豔陽下練球或者出門打工的路上是最厭世的,重複想著還是裝病?還是要製造個自摔小車禍?但其實一旦開始,稀哩呼嚕的就結束了,莫名就來到最後一天、最後一刻。

這樣的時刻總是又想到國中課堂上,畢業前的那學期,某個善感的科任老師感嘆,「一眨眼你們就要畢業了...」白目中三生如我們,當然在當下瘋狂眨眼,向老師說沒有啊,我們眨了好幾次眼都還沒畢業,只不過那樣的搞笑畫面仍歷歷在目,而我們真的距離國中好遠好遠了。果然不管期待或者害怕的事,都是這樣的,一旦開始就快結束了。後來的我,開始很常在欣喜或者焦慮的高峰抽離,用後設的角度回望這個當下,提醒自己很快就要結束了,就像現在看著重複眨眼都還沒畢業的自己那樣,其實真的一眨眼就過去了。

所以重要的仍是留下吧,在這一眨眼就過去的短暫過程留下些什麼,自以為是的經驗註腳也好,一些照片影片詞曲旋律,一些有意識的選擇與行動,或者只是,在曾一起體驗這段的人心底留下一抹溫度都好,留下痕跡以證明在這段太快的、或好或壞的過程中,我體驗過、我緊張得無以復加過、我快樂得無邊無際過,畢竟人生也不無可能是,一旦開始就快結束了。

avatar-img
Yihan的沙龍
49會員
111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i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以今年,為了盡可能再慢一點失去2024,在跨年之際,浪漫地做了個假設性脫逃,在能力之餘,盡可能地往西跑,以秒速的時差脫離換日線。後來我們在旗津砲台上一覽全高雄的焰火、聽著來自世界某處的船留下的船鳴,和愛的或陌生的人總算還是一起迎接慢了2秒的2025,
回到家重複滑著社群上的一則則貼文,才突然找到這一座冠軍,最重要、最令我動容的點,果然還是因為認同和歸屬,是因為Team Taiwan真的贏了!是陳傑憲轟出全壘打,手中框出的那塊空白。只有臺灣隊有的空白,那個尷尬被壓迫的位置,只有我們不能被寫在胸口的名字,終於、終於成了世界第一啊。
我可以具體而微的感受我與愛的人之間,綁有一無形絲線,我甚至靈敏到,曾著迷於玩弄那絲線牽扯我的心臟,讓我撓癢難耐至受不了之前,那份在快感與痛感之間的奇妙感受。
當年的黑箱國會重演,藍白強推根本沒有經過審查的「國會改革」、「花東交通相關條例 3 法草案」,未經公聽會、無逐條實質審查,就逕付二讀。 2014年的黃國昌說:「如果我們允許我們的國會透過這麼草率的方式,等於沒有任何實質審查程序,就可以視為審查通過的話,以後還有什麼事情他們不能這樣做?」
而很久以後的後來,令人傷感竟不在於我不能愛,而是我真的、真的不愛了。我終於任憑時間帶走過往,坦然或不得不坦然的,接受我摔碎過曾無比珍視的,而碎片留在時間洪流裡面,看不出曾扎傷哪處,那淺淡的疤痕,只有記性好的人看得見。
以前常豁達又理性的喊著,儀式感不過是迂迴的虛耗,但後來知道自己喜歡,喜歡冷天和愛的人倚靠,耗費長串的無聊,陪伴彼此等待一整列虛華的火上空,等待港灣低沉且長的船鳴在整點準時響起當然爆出火光的那刻,還是不得已意識到年的不可逆,但幸好映在眼上心上的,仍能確信它存在。
所以今年,為了盡可能再慢一點失去2024,在跨年之際,浪漫地做了個假設性脫逃,在能力之餘,盡可能地往西跑,以秒速的時差脫離換日線。後來我們在旗津砲台上一覽全高雄的焰火、聽著來自世界某處的船留下的船鳴,和愛的或陌生的人總算還是一起迎接慢了2秒的2025,
回到家重複滑著社群上的一則則貼文,才突然找到這一座冠軍,最重要、最令我動容的點,果然還是因為認同和歸屬,是因為Team Taiwan真的贏了!是陳傑憲轟出全壘打,手中框出的那塊空白。只有臺灣隊有的空白,那個尷尬被壓迫的位置,只有我們不能被寫在胸口的名字,終於、終於成了世界第一啊。
我可以具體而微的感受我與愛的人之間,綁有一無形絲線,我甚至靈敏到,曾著迷於玩弄那絲線牽扯我的心臟,讓我撓癢難耐至受不了之前,那份在快感與痛感之間的奇妙感受。
當年的黑箱國會重演,藍白強推根本沒有經過審查的「國會改革」、「花東交通相關條例 3 法草案」,未經公聽會、無逐條實質審查,就逕付二讀。 2014年的黃國昌說:「如果我們允許我們的國會透過這麼草率的方式,等於沒有任何實質審查程序,就可以視為審查通過的話,以後還有什麼事情他們不能這樣做?」
而很久以後的後來,令人傷感竟不在於我不能愛,而是我真的、真的不愛了。我終於任憑時間帶走過往,坦然或不得不坦然的,接受我摔碎過曾無比珍視的,而碎片留在時間洪流裡面,看不出曾扎傷哪處,那淺淡的疤痕,只有記性好的人看得見。
以前常豁達又理性的喊著,儀式感不過是迂迴的虛耗,但後來知道自己喜歡,喜歡冷天和愛的人倚靠,耗費長串的無聊,陪伴彼此等待一整列虛華的火上空,等待港灣低沉且長的船鳴在整點準時響起當然爆出火光的那刻,還是不得已意識到年的不可逆,但幸好映在眼上心上的,仍能確信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