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新手#2|後製工具分享|Audacity、Headliner、CapCut 使用心得與字幕翻譯教學

Podcast新手#2|後製工具分享|Audacity、Headliner、CapCut 使用心得與字幕翻譯教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錄到第二集終於對相關的軟體跟工具有點心得可以分享了。

記得第一集EP1奇門遁甲 vs 心理科學錄完以後,準備要剪輯時上網爬文、下載了好多免費軟體,還得不斷面臨尷尬、想挖洞躲起來的心態。到後面甚至看到要註冊時都有一層疑心:該不會註冊完又跟我說要付費或有30分鐘限制或只能試用一次之類的吧?(但不是軟體的問題,是我的問題!新手就是還沒有預算啊,等我下載數達5000再來考慮升值付費版)

  • 聲音剪輯軟體:Audacity(螢幕版)
  • 時間花費:四天
  • 推薦程度:★★★★☆(不知道有沒有更好的,就保守)

因為第一集很尷尬,聽到太多贅詞、結巴都想全部剪光光,加上習慣講話含糊不清的關係,所以剪完的成品才有一些殘音...而且剪了好久才剪掉10幾分鐘,導致成品還有43分鐘(目標是30分),不過自我安慰是因為第一集要花一點時間介紹頻道所以才超時...。也可以加片頭片尾短預告,整體來說已經非常符合使用需求,推。

另外,關於聽自己聲音很尷尬的小建議:逼自己聽!聽就對了,你的聲音也只是一種聲音而已

  • 再製成影片軟體:headliner
  • 時間花費:1+2天
  • 推薦程度:★★☆☆☆(可能付費版會好一點)

第一支聲音轉影片的故事很瞎,這個軟體他可以編輯播放器的畫面顏色等等,坦白說我覺得並不算太美麗。以及我做影片主要目的還希望不露臉至少要有字幕,沒想到我他雖然可以自動產出字幕,整體錯字率也還能接受,但!限制只有30分鐘...而我的影片有43分鐘...剩下的13分鐘該怎麼辦難道要打逐字稿嗎?根本不可能,太花時間了。

因此我的做法是把後段的13分鐘再重新剪輯獨立出來,另外在產出一份字幕,最後合併在一起,非常傻瓜的做法。

raw-image
  • 再製成影片軟體:CapCut
  • 時間花費:1天
  • 推薦程度:★★★★

最後還得是剪映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後來我問了許多不露臉的podcaster前輩(兩位)大家都推剪映啊!!!

字幕雖然直接轉出來只有簡體的選項,但有翻譯成繁體的小秘訣:首先先把簡體字幕下載成srt檔>打開檔案>按右鍵>「服務」>「將文字轉換為繁體中文」>完成!!!!不過整體來說錯字較多(不確定是不是因為第二集我們口齒比較不清晰的關係)

然後影片也可以自己一幀一幀的放對應的圖片,勤勞一點的人可能會效果滿好的,而且也向canva一樣有些元素素材可以使用。如果想要部分內容剪輯成短影片也是沒問題的,真的是免費仔的福音!


如果文章對大家有幫助的話,希望大家可以點開我的頻道聽聽看,只要聽一下就好(衝一下公司給的下載數KPI)

如果能留言、給星星或給任何回饋建議都感激不盡~

《換個角度摸大象》

「矇著眼睛摸大象,每個人所處的位置、背景、經歷,只能摸到一部分;但如果有很多人一起摸,透過分享與交換,會不會更容易看見大象的全貌?」 生活與商業,就像一頭巨大的大象,充滿未知與挑戰。本節目將邀請各行各業的講者,用他們的經歷、思維,為你摸出世界更多面貌,發現世界比想像中更精彩。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704g8ao002601s6dc3t9622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RLGGje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Gb7AwEeySxXKVdPk6oKhE

IG|https://www.instagram.com/seeing_elephant?igsh=YTNkZDdxMGV1Nnky&utm_source=qr


avatar-img
阿莉的點子盒
2會員
10內容數
擅長把混亂變有序,讓想法確實落地。 從政府標案到品牌行銷、從百家展售會到雙口Podcast,喜歡搞定各種不可能。 目前持續在混亂中理出秩序,讓天馬行空落地有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莉的點子盒 的其他內容
從零開始製作Podcast的經驗分享,包含企劃、命名、平臺選擇、設備、個人能力提升及行銷策略等面向。
這是我職涯的第十年。一路走來,最重要的心得只有一個:只要清楚自己在幹嘛,堅定地走下去,慢一點也沒關係。 10年工作史:機會不是等來的,是主動爭取的 先簡單說明一下:本人今年30歲,南部私立大學行銷與物流科畢業。高中時每年寒暑假都靠打工賺學費,那時候還是翻報紙找工作的時代呢。 大三時,學校提供了
從零開始製作Podcast的經驗分享,包含企劃、命名、平臺選擇、設備、個人能力提升及行銷策略等面向。
這是我職涯的第十年。一路走來,最重要的心得只有一個:只要清楚自己在幹嘛,堅定地走下去,慢一點也沒關係。 10年工作史:機會不是等來的,是主動爭取的 先簡單說明一下:本人今年30歲,南部私立大學行銷與物流科畢業。高中時每年寒暑假都靠打工賺學費,那時候還是翻報紙找工作的時代呢。 大三時,學校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