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五〕建築的表情—化工館、地質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化學工程館(化工館)/1963年

臺大化工系的歷史可追溯至1943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為加強台灣工業化發展、配合南進政策,建立了「工學部」。初期設機械工學、電氣工學、應用化學和土木工學四個學科,其中應用化學科設有燃料化學、有機工業化學、電氣化學、無機工業化學和分析化學等五個講座。
當時受到戰爭影響,無法建新校舍,於是校方撥出七號館(木造樓房)做為應用化學科的教室。

1963年之前的化工系,使用農林學校時期的木造樓房七號館(圖片來源:臺大圖書館)

1963年之前的化工系,使用農林學校時期的木造樓房七號館(圖片來源:臺大圖書館)


戰後,應用化學科改制為工學院化學工程學系。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延攬了多名化工方面的教授,學生人數也日益增加,然而因校舍老舊不敷使用,為了讓學生有更寬敞的學習空間,由當時的校長錢思亮與化工系的沈熊慶、陳成慶兩位教授規劃興建「化學工程館」,於1963年完工。1974年再度擴建東西兩側,都是由王大閎主持的「大洪建築師事務所」擔綱設計。

曾在臺大擔任三年導覽解說員的李思薇老師說:「當時化工系是新興熱門學科,從臺大校舍的興建順序和位置,可以看出化工系的重要性。而且錢思亮校長也是化工背景,化工系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

化學工程館舊照(圖片來源:臺大校史館)

化學工程館舊照(圖片來源:臺大校史館)


戰後,台灣儘管物資有限,但在美援的支持下,王大閎仍盡心盡力完成這座位於臺大校園內的首件[※註1]作品。這也是他唯一一座使用十三溝面磚的建築

為什麼選擇十三溝面磚?王大閎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奉行者,他應該不會喜歡象徵日本帝國主義時期的建材,而且,他認為在混凝土上貼磚就像化妝一樣,會掩蓋材料的本來樣貌。況且當時的政治氣氛,是要搗毀帝國主義象徵,許多日本時代的建築(如神社)都一一被拆毀。

不過,從化工館的所在位置,就可以理解王大閎為什麼會做這樣的選擇了。

化工館當時位於椰林大道的末端,附近仍是大片農田與荒地、遠處可見起伏的山脈。在他前方是一棟1957年剛蓋好的土木工程館,這棟建築使用了十三溝面磚。
王大閎為了呼應椰林大道的建築風格,所以也選擇十三溝面磚、搭配斬石子,並設計了半拱型的車寄,以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來回應日本時代留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

化工館和地質館完工時間差不多,是臺大戰後建築群裡最有表情的兩棟建築。

李思薇老師笑稱,我都叫它【括弧館】,因為它的上下遮陽板像極了括弧。但我覺得他像漫畫裡的美少女,一雙大眼眨呀眨的,讓人印象深刻。
還有車寄的部分的圓拱,稱拱圈或半圓拱,弧度也非常優雅,王大閎對線條的美感拿捏,簡直無人能比。雖然臺大其他建築也有類似的弧線設計,但都不如化工館來得漂亮。
此外,化工館跟地質館有一個不同點,地質館的樑柱是外露的,而化工館的骨架系統則是隱藏的。據說1963年的化工館可能是第一座這樣設計的建築。

化工館正面的半拱車寄(圖片來源: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化工館正面的半拱車寄(圖片來源: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化工館 1974年兩側擴建。筆者拍攝於2022年

化工館 1974年兩側擴建。筆者拍攝於2022年

化工館遮陽板韻律與十三溝面磚

化工館遮陽板韻律與十三溝面磚

化學工程館於2024年4月10日經北市文化局公告為歷史建築,是王大閎於台大校園當中唯一的歷史建築。現正進行外牆整修與屋頂防水工程中,期望能早日恢復昔日風貌。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化工館的十三溝面磚與斬石子牆和柱(整修後的新作)

化工館的十三溝面磚與斬石子牆和柱(整修後的新作)


地質工程館(地質館)/1963年
位在舟山路上的臺大地質工程館(簡稱地質館)是王大閎早期處理遮陽板的兩個重要建築之一,另一棟則是臺大化學工程館(簡稱化工館)。

徐明松老師表示,地質館可能是王大閎先生個人最滿意的一棟建築,因為他在整理王大閎的個人資料時,發現他保存了許多張地質館的底片和照片。

翻開地質館的施工圖,可以看出它是很簡單的一字型平面,內部樓梯也不特殊。李思薇老師說:「王大閎建築師只能將著力點擺在立面分割和遮陽板處理上了。」

儘管地質館坐向是朝南,對遮陽的需求並不高,但王大閎仍巧妙地運用遮陽板,為建築增添了豐富的表情。

曾在台博館工作八年,負責處理臺大這一批藍晒圖的李思薇老師,教大家如何看懂施工圖

曾在台博館工作八年,負責處理臺大這一批藍晒圖的李思薇老師,教大家如何看懂施工圖


位於舟山路上的地質系館,隔壁是歷史建築鹿鳴堂

位於舟山路上的地質系館,隔壁是歷史建築鹿鳴堂


位於舟山路的地質系館。建築最右側是增建部分,施工較為粗糙,並非由大洪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位於舟山路的地質系館。建築最右側是增建部分,施工較為粗糙,並非由大洪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王大閎建築師最滿意的臺大校園建築-地質系館

王大閎建築師最滿意的臺大校園建築-地質系館


地質館的遮陽板採用了白色加深拱型設計,並嵌入紅色清水磚牆面中。樑柱的表面則以條狀斬石子處理,勾勒出立面的框架形式。

最有趣的是,拱形遮陽板的垂板底部有倒角及小收頭,形成一種帶有東方況味的弧形轉角。徐明松老師曾提到,王大閎一直在揣摩這種弧度,因為它蘊含著華人文化對美的理解,優雅中又帶有文化識別。

從側面看,這些遮陽板呈現出一圈圈湧動的白色波浪效果,逐漸消失在立面的盡頭。

遮陽板採用了白色加深拱型設計,嵌入清水磚牆內

遮陽板採用了白色加深拱型設計,嵌入清水磚牆內


遮陽板呈現出一圈圈湧動的白色波浪效果

遮陽板呈現出一圈圈湧動的白色波浪效果

拱形遮陽板的垂板底部有倒角及小收頭

拱形遮陽板的垂板底部有倒角及小收頭

拱形遮陽板的垂板底部有倒角及小收頭

拱形遮陽板的垂板底部有倒角及小收頭


遮陽板呈現出一圈圈湧動的白色波浪效果,消失於立面盡頭

遮陽板呈現出一圈圈湧動的白色波浪效果,消失於立面盡頭


除了遮陽板之外,地質館還隱藏著中國建築的符號,例如,屋簷下特意突出的成排托木,像中國建築中的檐托。

外露的斬石子樑柱仔細看並非方柱,而是底面寬、中間略窄的五邊型,從正面看上去更具立體感。三層拱窗的高度其實是逐層遞減的,這樣設計是為了達到視覺上的修正。

此外,王大閎對燈具的選擇也很講究,從舊照中可以看到,大門兩側的門柱上,長方形的燈具搭配得恰到好處。這一切充分展示了王大閎對設計細節精確掌控的能力。

徐明松老師認為,細節的控制是設計中最難的部分,需要極高的藝術感知與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當鑑賞家容易,做設計很困難的原因。鑑賞家只需要透過眼睛來判讀,而設計師則必須將線條從身體、手到那支畫筆,這個過程是更加複雜的。這也是王大閎最讓人折服的地方。


三層拱窗的高度逐層遞減,以達到視覺修正效果

三層拱窗的高度逐層遞減,以達到視覺修正效果


屋簷下特意突出的成排托木,像中國建築中的檐托

屋簷下特意突出的成排托木,像中國建築中的檐托


屋簷下特意突出的成排托木,像中國建築中的檐托

屋簷下特意突出的成排托木,像中國建築中的檐托

外露的斬石子樑柱並非方柱,而是內寬外窄的五邊形

外露的斬石子樑柱並非方柱,而是內寬外窄的五邊形


斬石子門柱

斬石子門柱


◎感謝徐明松教授專業導覽
◎感謝李思薇老師專業導覽

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
2024.12.20-2025.3.24
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二樓

raw-image


※註1:一般都稱1963年完工的化工館為王大閎在臺大校園的第一件作品。不過其實「漁業生物館」比它完成時間還要來得早,是王大閎於1954年在臺大的一個試水溫的作品。根據李思薇老師說明,目前這棟建築仍然存在。

◎參考資料
1.六號館、七號館

2.臺大化學工程系簡史

avatar-img
Kiki Chen的沙龍
39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2/26
「鑑賞家只需要透過眼睛來判讀,而設計師則必須將線條從身體、手到那支畫筆,這個過程是更加複雜的。這也是王大閎最讓人折服的地方」 設計師是創作者!
kiki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6
李英華 千錘百鍊的創作者、哲學家!
Claydee-avatar-img
2025/02/26
整理得好好啊!
kiki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6
Claydee 謝謝,這兩棟一併介紹了。主要是化工館在整修,沒能拍甚麼照片..
Kiki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除了平面靜態展示外,主辦單位每個周末還會邀請建築界學者專家為民眾提供導覽與講解。2月25日,邀請了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賴仕堯。相較於上周徐明松老師著重於王大閎生命歷程的剖析,賴教授更側重在臺大校園規劃的背景分析;並且試圖從王大閎建築的特質中尋找線索,
臺大農藝系歷史悠久,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的「作物學講座」(磯永吉教授)、「育種學講座」(市島吉太郎、安田貞雄教授)及「工藝作物學講座」(澀谷常紀教授),是日本在台灣進行農業研究發展的重要單位。1946年,臺北帝國大學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並將這三個講座合併,正式命名為「農藝學系」
王大閎(1918-2018)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當年建築界的風雲人物,活躍於195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國與西方現代的建築風格,洋溢的才華無人能及。他為台灣留下了超過百件經典作品,光是臺大校園內就有近20件。2028年臺大將迎來百年校慶,特別策劃「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
建築師王大閎深受包浩斯現代主義風格影響,一九六○年代受台大校長錢思亮遴選,而留下許多在台大校園內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是1961年「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位於臺大椰林大道底端、總圖書館左側的「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深紅朱漆挑高傳統大門,搭配黑色門框與金色鎖頭,白色的折板屋頂昂揚天際
王大閎(1918-2018)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當年建築界的風雲人物,活躍於195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融合了傳統中國與西方現代的建築風格,洋溢的才華至今無人能及。 1953年來臺後,蓋了建國南路自宅令建築界為之驚艷,隨後完成的國父紀念館、外交部等多棟重要公共建築,更是名噪一時
目前新莊老街上的老房子大多已凋零頹圮,建築物皆已經翻修,唯一保留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為林泉成古厝(商號),成為旅人來到新莊老街巡禮時,必會佇足觀賞的一處。 興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林泉成商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住屋格局為三進三院,側牆仍為土埆造,正背面都是磚造,且騎樓的二根圓柱也是磚造。
「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除了平面靜態展示外,主辦單位每個周末還會邀請建築界學者專家為民眾提供導覽與講解。2月25日,邀請了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賴仕堯。相較於上周徐明松老師著重於王大閎生命歷程的剖析,賴教授更側重在臺大校園規劃的背景分析;並且試圖從王大閎建築的特質中尋找線索,
臺大農藝系歷史悠久,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的「作物學講座」(磯永吉教授)、「育種學講座」(市島吉太郎、安田貞雄教授)及「工藝作物學講座」(澀谷常紀教授),是日本在台灣進行農業研究發展的重要單位。1946年,臺北帝國大學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並將這三個講座合併,正式命名為「農藝學系」
王大閎(1918-2018)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當年建築界的風雲人物,活躍於195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國與西方現代的建築風格,洋溢的才華無人能及。他為台灣留下了超過百件經典作品,光是臺大校園內就有近20件。2028年臺大將迎來百年校慶,特別策劃「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
建築師王大閎深受包浩斯現代主義風格影響,一九六○年代受台大校長錢思亮遴選,而留下許多在台大校園內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是1961年「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位於臺大椰林大道底端、總圖書館左側的「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深紅朱漆挑高傳統大門,搭配黑色門框與金色鎖頭,白色的折板屋頂昂揚天際
王大閎(1918-2018)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當年建築界的風雲人物,活躍於195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融合了傳統中國與西方現代的建築風格,洋溢的才華至今無人能及。 1953年來臺後,蓋了建國南路自宅令建築界為之驚艷,隨後完成的國父紀念館、外交部等多棟重要公共建築,更是名噪一時
目前新莊老街上的老房子大多已凋零頹圮,建築物皆已經翻修,唯一保留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為林泉成古厝(商號),成為旅人來到新莊老街巡禮時,必會佇足觀賞的一處。 興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林泉成商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住屋格局為三進三院,側牆仍為土埆造,正背面都是磚造,且騎樓的二根圓柱也是磚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大金工業的前身大阪金屬工業株式會社,成立於1924年,創辦人山田晁從一位學習漢方醫學的高中生,轉戰機械科後,在軍中遇見伯樂開始生產金屬零組件,後續更打造出日本第一台搭載氟氯碳化物的冰箱,在冷媒應用上,成為日本國內的頂尖品牌。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EP49. 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x1iq49c0bh401ycfnybfqoc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今天我們要講的題目是「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為什麼「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呢?我們得先從臺灣總督府在昭和10年
EP.40 臺灣第一座蔗作移民的糖廠—花蓮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ujjx5t7000501vj1vhke0di 花蓮地區新式糖業的奠基,始自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的賀田金三郎東臺灣開發計畫,然而其開發過程並非事事順利,究竟
EP5 【甜言蜜語話糖史】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橋頭糖廠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ks06qli000i01y23b070en2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這是我們「甜言蜜語話糖史」第二集的播出,感謝您的收聽。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的糖廠—橋
Thumbnail
台灣美食名滿世界,台灣啤酒更是台灣美食出名的一個項目之一。而台灣酒生產基地從日治時期就在台北啤酒工廠生產出來到全世界、台北啤酒工廠釀造啤酒的設備很壯觀,廠區很大。這裡是台灣唯二百年酒廠之一、也是龍頭指標酒廠。 建國啤酒廠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85號 ​營業時間: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2024.05.03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為保存縣內文化資產不遺餘力,於今(5/3)日上午在彰化市農會舉辦「彰化縣縣定古蹟彰化市農業倉庫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彰化市農會理事長林水木、常務監事劉仁民、總幹事白閔傑等人出席共同見證,一同祈求開工大吉、工程順利,
Thumbnail
位於台中的『富興工廠1962』,原為台灣首間化妝品公司盛香堂的老工廠所在地,如今經過重生成為文創景點。在政府和民間合作下,透過設計團隊的努力,將老工廠改造為新興的創意藝術空間,並吸引了眾多國際設計獎的肯定。場內匯集咖啡廳、餐飲、黑膠唱片、攝影、酒吧、二手書等店家,成為臺中文創品牌的聚集地。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大金工業的前身大阪金屬工業株式會社,成立於1924年,創辦人山田晁從一位學習漢方醫學的高中生,轉戰機械科後,在軍中遇見伯樂開始生產金屬零組件,後續更打造出日本第一台搭載氟氯碳化物的冰箱,在冷媒應用上,成為日本國內的頂尖品牌。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EP49. 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x1iq49c0bh401ycfnybfqoc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今天我們要講的題目是「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為什麼「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呢?我們得先從臺灣總督府在昭和10年
EP.40 臺灣第一座蔗作移民的糖廠—花蓮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ujjx5t7000501vj1vhke0di 花蓮地區新式糖業的奠基,始自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的賀田金三郎東臺灣開發計畫,然而其開發過程並非事事順利,究竟
EP5 【甜言蜜語話糖史】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橋頭糖廠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ks06qli000i01y23b070en2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這是我們「甜言蜜語話糖史」第二集的播出,感謝您的收聽。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的糖廠—橋
Thumbnail
台灣美食名滿世界,台灣啤酒更是台灣美食出名的一個項目之一。而台灣酒生產基地從日治時期就在台北啤酒工廠生產出來到全世界、台北啤酒工廠釀造啤酒的設備很壯觀,廠區很大。這裡是台灣唯二百年酒廠之一、也是龍頭指標酒廠。 建國啤酒廠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85號 ​營業時間: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2024.05.03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為保存縣內文化資產不遺餘力,於今(5/3)日上午在彰化市農會舉辦「彰化縣縣定古蹟彰化市農業倉庫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彰化縣長王惠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彰化市農會理事長林水木、常務監事劉仁民、總幹事白閔傑等人出席共同見證,一同祈求開工大吉、工程順利,
Thumbnail
位於台中的『富興工廠1962』,原為台灣首間化妝品公司盛香堂的老工廠所在地,如今經過重生成為文創景點。在政府和民間合作下,透過設計團隊的努力,將老工廠改造為新興的創意藝術空間,並吸引了眾多國際設計獎的肯定。場內匯集咖啡廳、餐飲、黑膠唱片、攝影、酒吧、二手書等店家,成為臺中文創品牌的聚集地。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