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水文人文巡禮(六):林泉成古厝與日日用打鐵店的傳承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目前新莊老街上的老房子大多已凋零頹圮,建築物皆已經翻修,唯一保留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為林泉成古厝(商號),成為旅人來到新莊老街巡禮時,必會佇足觀賞的一處。
【林泉成商號】
興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林泉成商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住屋格局為三進三院,側牆仍為土埆造,正背面都是磚造,且騎樓的二根圓柱也是磚造。林泉成商號有著福州杉木造的門面,外觀多年來始終都保持林泉成商號現貌。

據屋主林辰輔表示,這幢屋子打從林家先祖來臺興建後就未曾翻新過。然根據專家學者的說法,目前「林泉成」商號的樣貌應該是1920年日本人在臺實施「市區改正」時所改建的街屋樣式,與大稻埕的街屋非常相似。

細看林泉成商號的建築外觀,在一、二樓之間有橫帶裝飾,牌樓面上還題有商號「林泉成」,商號「林泉成」上還有一個象徵十全十美的橫匾「十德堂」。二樓漂亮的立面山牆上,有著當時流行的灰泥裝飾,現在看起來依舊氣勢非凡、風韻十足。

一樓的拱形開口處以拱心石為裝飾,廊柱的柱頭及柱底也都有幾何線條裝飾,這都是當時流行的建築樣式。目前除了建築的外觀保存良好外,內部空間並沒有太多改變,,是研究新莊老街傳統空間型式建築的最佳範本,頗具歷史研究的價值。

林泉成古厝

林泉成古厝

林泉成古厝

林泉成古厝

林泉成古厝的立面山牆上有「十德堂」橫匾及花草、動物造型的精美泥塑

林泉成古厝的立面山牆上有「十德堂」橫匾及花草、動物造型的精美泥塑

「林泉成」商號牌樓以及中央拱心石裝飾

「林泉成」商號牌樓以及中央拱心石裝飾

林泉成古厝

林泉成古厝

林泉成古厝,傳統店屋樣式

林泉成古厝,傳統店屋樣式

raw-image


【新莊武聖廟】
沿著新莊路走到廟街東側,便來到了武聖廟,這裡是廟街鬧區的終點站。武聖廟創建於清乾隆25年(西元1760年),由貢生胡焯猷等人捐建,是台灣北部地區最早成立的關帝廟。

西元1820年,新莊縣丞王承烈及北部富商板橋林家林平侯等仕紳集資進行重修,並由仕紳高玉峰捐贈廟前土地,將廟宇擴建為三進大廟,分為前殿、正殿和後殿。

咸豐三年,武聖廟遭逢「漳泉械鬥」的破壞,直到1868年再次重建,才呈現出今天的模樣。

武聖廟

武聖廟

武聖廟

武聖廟


通過武聖廟後,沿著新莊路繼續往東走,鐵皮與帆布遮掩下,僅露出兩個精美的柱頭,卻呈現出一座洋式建築的輪廓。

raw-image

這座三層樓高的磚造洋樓,擁有精美的山牆和圓形柱頭,中央裝飾有唐草飾帶,左側則有八組馬約利卡磁磚裝飾。可惜洋樓已無人居住使用,逐漸頹壞中。

磚造洋樓

磚造洋樓

磚造洋樓

磚造洋樓

磚造洋樓

磚造洋樓

【日日用打鐵店】新莊路414號

位於新莊路414號的「日日用打鐵店」,外觀看似平凡,但背後卻承載著四代職人不變的堅持與傳承。自西元1909年,王金磚來到這片繁榮的商港與稻浪起伏的米倉平原——新莊,憑藉著一身精湛的打鐵技藝,開啟了王家百年的打鐵歷程。

在大哥王炳南過世後,王叔明繼承了家業,並以「日日用」為名,獨力在新莊路414號經營打鐵店,延續了這段打鐵歲月。如今,這份傳統工藝已由王叔明的長子王崇德接手,繼續將家族的手藝發揚光大。

「日日用打鐵店」始終堅持使用古法製刀,強調「慢工出細活」,對打鐵品質的堅持絲毫不減。儘管現今機器化生產早已取代了大部分人工工藝,王崇德始終深信:「古法製刀雖然是老行業,但經得起千錘百鍊!」這份由手工打磨出的質量與細緻,機器永遠無法取代。


打鐵,這項艱苦的傳統行業,對年輕人來說,或許少有人願意接手。然而,王家第四代的王柏凱,在退伍後毅然決然地跟隨父親的腳步,繼承了這份家業,讓「古法製刀」的技藝得以延續。從王金磚到王柏凱,四代人的堅持與努力,讓這份傳統工藝在新莊的土地上,寫下了一段屬於王家的感人故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新莊路464號 清代店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新莊路621號 民宅

raw-image
raw-image

最後,我們來到了新莊路627號。漆著藍色面漆的磚造平房,散發著一種溫暖的氣息。
當我們走近拍照時,一位婦人從後方走了過來,親切地向我們打招呼。聊了一下,才知道這是她家,婦人是嫁來新莊的媳婦。

臨走前,我們央求婦人讓我們拍張照,她靦腆地露出笑容,那樸素而美麗的笑顏,彷彿是這片土地迷人故事的縮影。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感謝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2020.10.15/2023.2.25
◎導覽老師:呂慶炎老師(廣播金鐘獎入圍,古道學、民俗學專家)
◎導覽老師:郭平和老師(資深文史導覽員)

◎參考資料
1.國家記憶文化庫/日日用打鐵店
2.新莊市誌/國家文化記憶庫/林泉成古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2/09
王崇德始終深信:「古法製刀雖然是老行業,但經得起千錘百鍊!」這份由手工打磨出的質量與細緻,機器永遠無法取代。 **** 刀還是被需要的,菜市場的豬肉攤和雞肉攤,一定需要一把好刀。
kiki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9
李英華 真是重點中的重點,來到新莊看到許多職人的堅持與精神
看到打鐵街,想到老家鳳山也有一條打鐵街~
kiki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0
跳鼠飛行日記 謝謝你的回覆,好奇查了一下鳳山打鐵街,看起來真有意思,有機會一定要去探訪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872
真是幫古蹟捏一把冷汗阿 在地震頻發的台灣 更是要好好保護阿~~~ 一傳四代 真不容易!
kiki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0
林燃(創作小說家) 天災還好,人禍更可怕,老建築難保存,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持有者不願意保留.. 一傳四代真的不容易,如果是糕餅店還可理解,但傳統打鐵太稀有了!
雅米-avatar-img
2025/02/13
這新莊水文人文巡禮系列寫得真好👍謝謝分享。
avatar-img
Kiki Chen的沙龍
40會員
50內容數
Kiki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1928年,臺北帝大移川子之藏教授於十五分遺址發現「巴圖」石器,揭開泛太平洋文化交流序幕。隨著時代推移,遺址湮沒於塵埃。直到2006年,一袋石頭意外現身,塵封了近百年的歷史終於重見天日。
Thumbnail
2025/04/29
1928年,臺北帝大移川子之藏教授於十五分遺址發現「巴圖」石器,揭開泛太平洋文化交流序幕。隨著時代推移,遺址湮沒於塵埃。直到2006年,一袋石頭意外現身,塵封了近百年的歷史終於重見天日。
Thumbnail
2025/04/28
萬盛溪的流路經過多次都市變遷,雖已不如昔日明顯,但仍可在城市縫隙中尋得蹤跡。明渠、空地、公園、建築基地和佔用,是她的五種面貌——這條溪流在巷弄與建築之間,時而可見、時而隱沒,默默記錄著城市的變化與歲月的流動。
Thumbnail
2025/04/28
萬盛溪的流路經過多次都市變遷,雖已不如昔日明顯,但仍可在城市縫隙中尋得蹤跡。明渠、空地、公園、建築基地和佔用,是她的五種面貌——這條溪流在巷弄與建築之間,時而可見、時而隱沒,默默記錄著城市的變化與歲月的流動。
Thumbnail
2025/04/27
在過去,萬盛溪像是一條柔軟的生命脈絡,悠悠貫穿文山地區。群山環繞、資源豐饒,輕便車載著山中煤礦,鋪展出一段黑金歷史。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溪流逐漸隱匿於地底,僅殘存在街邊排水溝或私宅院牆間,曾經的礦業記憶,也隨著時光淡去。
Thumbnail
2025/04/27
在過去,萬盛溪像是一條柔軟的生命脈絡,悠悠貫穿文山地區。群山環繞、資源豐饒,輕便車載著山中煤礦,鋪展出一段黑金歷史。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溪流逐漸隱匿於地底,僅殘存在街邊排水溝或私宅院牆間,曾經的礦業記憶,也隨著時光淡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新北金山老街老房子 走在新北金山老街,不難發現,在熱鬧的店鋪與來往的遊客之間,仍保留著幾棟歲月斑駁的老房子,靜靜地立在街角,彷彿與時間達成了一種默契。它們不是景點,也沒有特別的裝飾,卻像街道的靈魂,默默述說著金山的過往。 這些老房子多半是紅磚砌成,屋頂覆著老瓦,有些牆面已經斑駁脫落,露出底層的泥
Thumbnail
新北金山老街老房子 走在新北金山老街,不難發現,在熱鬧的店鋪與來往的遊客之間,仍保留著幾棟歲月斑駁的老房子,靜靜地立在街角,彷彿與時間達成了一種默契。它們不是景點,也沒有特別的裝飾,卻像街道的靈魂,默默述說著金山的過往。 這些老房子多半是紅磚砌成,屋頂覆著老瓦,有些牆面已經斑駁脫落,露出底層的泥
Thumbnail
目前新莊老街上的老房子大多已凋零頹圮,建築物皆已經翻修,唯一保留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為林泉成古厝(商號),成為旅人來到新莊老街巡禮時,必會佇足觀賞的一處。 興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林泉成商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住屋格局為三進三院,側牆仍為土埆造,正背面都是磚造,且騎樓的二根圓柱也是磚造。
Thumbnail
目前新莊老街上的老房子大多已凋零頹圮,建築物皆已經翻修,唯一保留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為林泉成古厝(商號),成為旅人來到新莊老街巡禮時,必會佇足觀賞的一處。 興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林泉成商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住屋格局為三進三院,側牆仍為土埆造,正背面都是磚造,且騎樓的二根圓柱也是磚造。
Thumbnail
從乾隆到嘉慶這60年間,是新莊老街最興盛的時期。新莊老街又稱「廟街」,大約是現在的新莊路一帶。全長約一公里的街廓內,古廟、老屋、舊巷與現代建築雜處,歷經兩百年的歷史,至今仍保有幾許古樸。 沿途的廣福宮、文昌祠、慈佑宮及武聖廟已被列為古蹟;布袋戲、打鐵店、豆乾店、粿店、麥芽糖等幾間老店,也走過幾甲子
Thumbnail
從乾隆到嘉慶這60年間,是新莊老街最興盛的時期。新莊老街又稱「廟街」,大約是現在的新莊路一帶。全長約一公里的街廓內,古廟、老屋、舊巷與現代建築雜處,歷經兩百年的歷史,至今仍保有幾許古樸。 沿途的廣福宮、文昌祠、慈佑宮及武聖廟已被列為古蹟;布袋戲、打鐵店、豆乾店、粿店、麥芽糖等幾間老店,也走過幾甲子
Thumbnail
探索新莊三百年的興衰起落,從一條被遺忘的後村圳說起,帶你走訪新莊的歷史古蹟、老街文化與傳統技藝,並揭開騎樓建築的起源與新莊港口貿易的興衰
Thumbnail
探索新莊三百年的興衰起落,從一條被遺忘的後村圳說起,帶你走訪新莊的歷史古蹟、老街文化與傳統技藝,並揭開騎樓建築的起源與新莊港口貿易的興衰
Thumbnail
輕鬆遊新竹新埔3街6巷9宗祠
Thumbnail
輕鬆遊新竹新埔3街6巷9宗祠
Thumbnail
日式時期遺留至今在台灣各地都有許多房舍,這些房舍大部分都已改建為大樓,能夠留下來房舍不是變成歷史建築物,不然就是博物館使用。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故事館亦是如此。這棟房舍保存完善,從這棟房舍更是見證台灣社會走過歷史歲月遺跡。 中平路故事館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復興路99號 電話: 備註:
Thumbnail
日式時期遺留至今在台灣各地都有許多房舍,這些房舍大部分都已改建為大樓,能夠留下來房舍不是變成歷史建築物,不然就是博物館使用。桃園市中壢區中平路故事館亦是如此。這棟房舍保存完善,從這棟房舍更是見證台灣社會走過歷史歲月遺跡。 中平路故事館相關資訊::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復興路99號 電話: 備註:
Thumbnail
今日彰化市城中街頗有大隱隱於市的氛圍,紅磚道兩旁立著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透天厝,其中一間竟然仿若時光靜止般,忠實保留四、五十年前的模樣,靜靜述當年繁華。 --- 繁華過往塵封十八年 九十幾歲父親大驚喜
Thumbnail
今日彰化市城中街頗有大隱隱於市的氛圍,紅磚道兩旁立著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透天厝,其中一間竟然仿若時光靜止般,忠實保留四、五十年前的模樣,靜靜述當年繁華。 --- 繁華過往塵封十八年 九十幾歲父親大驚喜
Thumbnail
位於台中烏日區的聚奎居,約於1930-1940年間興建,是座結合巴洛克式洋樓及傳統三合院的建築。其正身山牆上立著「穎川」「聚奎居」堂號,所謂奎是指文曲星,因原屋主陳紹宗家族,曾在清朝出過貢生及秀才,為此希望後代能人輩出。 台中,聚奎居,一德洋樓,皆曾斑駁在舊時光裡,如今歸來,再展風華。
Thumbnail
位於台中烏日區的聚奎居,約於1930-1940年間興建,是座結合巴洛克式洋樓及傳統三合院的建築。其正身山牆上立著「穎川」「聚奎居」堂號,所謂奎是指文曲星,因原屋主陳紹宗家族,曾在清朝出過貢生及秀才,為此希望後代能人輩出。 台中,聚奎居,一德洋樓,皆曾斑駁在舊時光裡,如今歸來,再展風華。
Thumbnail
新北市蘆洲李宅古蹟位於空中大學對面巷子內、蘆洲國中旁邊,此一文化資產於清代光緒年間,由李氏七大房家族合資重建,為全臺現存相較完整的傳統閩式大宅院,也是臺灣抗日名將李友邦故居,當地人稱為「李祖厝」,乃蘆洲深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 【附註】 地址:247新北市蘆洲區中正路243巷19號
Thumbnail
新北市蘆洲李宅古蹟位於空中大學對面巷子內、蘆洲國中旁邊,此一文化資產於清代光緒年間,由李氏七大房家族合資重建,為全臺現存相較完整的傳統閩式大宅院,也是臺灣抗日名將李友邦故居,當地人稱為「李祖厝」,乃蘆洲深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 【附註】 地址:247新北市蘆洲區中正路243巷19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