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二〕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建築師王大閎於一九六○年代受臺大校長錢思亮青睞,留下許多在臺大校園內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是1961年「第一學生活動中心」。

位於臺大椰林大道盡頭、總圖書館草坪旁的第一學生活動中心,赭紅朱漆挑高傳統大門,搭配黑色門框與金色鎖頭,白色的折板屋頂昂揚天際,為王大閎意圖呼應傳統華人建築的大膽嘗試。

raw-image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與禮堂計畫案/1962年

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外觀上是一個折板建築。徐明松老師說:「折板建築在國內外都很常見,這是一種現代建築的結構系統。」多數人會將其用於倉庫、廠房建設,主要是因為折板結構能夠提供較大的跨度,方便安置機器或材料設備等,提升空間使用的靈活度與便捷性。此外,額外的天花板層,能夠有效提高隔熱、透氣效果,很適合亞熱帶氣候國家。

不過,王大閎絕不會只是做一個平凡的折板建築。他在結構設計上處處費心斟酌,像是天花板的折板處理,既細膩又富有韻味,令人讚嘆。他的設計中,折板的三角形低點和高點並不處於同一垂直面上,高點比低點突出約10公分,這要求讓施工必須更加精準。徐明松老師直言:「這樣畫圖,營造廠會恨死你,因為綁模板非常麻煩。」

王大閎為何要這樣找麻煩呢?「因為王大閎想要創造“飛簷“的感覺」徐明松老師進一步說明,兩側折板停在高點,更象徵中國傳統建築屋頂的屋角“反曲“,同時也勾畫出輕盈飛翔的線條。這正是王大閎將華人建築元素融入現代建築的一個創新實驗。

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面寬七開間、縱身三開間、跨距7.2m的長方形建築,由六片折版組織起來的兩層樓建築(圖片來源: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面寬七開間、縱身三開間、跨距7.2m的長方形建築,由六片折版組織起來的兩層樓建築(圖片來源: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賴仕堯教授則認為,突出的折板頂點不僅是為了表現源自中國古代建築“推山”(或宋代叫“增出“)的斜屋頂屋脊設計,更是為了視覺效果的需求。只要設計精確,當人站在下面仰望時,屋頂的推出才會看起來是正的三角形,才會顯得和諧,這是一種視覺上的修正。

提到折板結構,不能不提王大閎的著名結構工程師合作夥伴——鳳後三。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的結構設計正是由鳳後三先生精心打造,他巧妙地設計了支柱,能夠在極近的平貼壁面距離下完成支撐,展現結構的美感與實用性,達到結構工程技術的巔峰。

後來,鳳後三與著名建築師貝律銘、陳其寬等人合作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設計案。透過他的精密結構計算與設計,完成了屬於現代主義建築中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經典之作。
可惜在完成這個項目後,鳳後三便請求到美國貝律銘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而後在美國開業,未再回來。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抬高的台基、高聳的柱廊、超尺度的紅色大門以及連續折版屋頂為其特色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抬高的台基、高聳的柱廊、超尺度的紅色大門以及連續折版屋頂為其特色

外牆上設有規律排列的方格窗,讓光線得以穿透

外牆上設有規律排列的方格窗,讓光線得以穿透

有飛簷較果的折板屋頂,側板刻意停留在高點,呈現輕盈飛翔感

有飛簷較果的折板屋頂,側板刻意停留在高點,呈現輕盈飛翔感

天花板的通風孔

天花板的通風孔

充滿中國風的朱紅色大門

充滿中國風的朱紅色大門

金色門鎖已生了銅鏽

金色門鎖已生了銅鏽


王大閎的建築中,經常能見到一些獨特的細節設計。例如,樑柱和屋頂板的接合處的設計,與中國傳統木構造的榫接十分相似。這些小細節的收頭處理,不僅在視覺上形成了獨特的結構美感,還傳達了與傳統木構造建築的關聯,展現了相當的創意。

廊道柱交接方式,如同傳統中國木造建築的榫接

廊道柱交接方式,如同傳統中國木造建築的榫接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最早完成於1962年,後因使用空間不足,於1974年加蓋了後棟。後棟造型與前棟相同,中央以廊道銜接,成為「工」字型的平面。兩棟之間的戶外空間原本設計為開放式草皮區,現已改做他用。

raw-image

從朱紅色的大門步入活動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花磚照牆,陶燒的團扇形鏤空花磚,低調融入中國風元素,成為視覺焦點。抬頭可見天花板上的格子梁,是中國建築藻井的意象。

室內部分有鑄鐵打造的格子輕隔間,整體空間顯得輕盈通透。除此之外,僅供靜觀的小中庭與魚池,一實一虛的,彷彿傳統中國院落中的天井,既能促進空氣對流,又增添了嫻靜的氣氛。

剛完成時,室內空間呈現出一種空靈的氛圍。即使是六十多年前的作品,至今仍顯得極為創新現代,現代主義清晰的幾何形狀、簡約線條和質樸素材的運用,展現了拔群的品味。
然而,欠缺人文素養的臺大管理部門,早已破壞了它原始設計意象,應有的自然況味已不復見。

入口的花磚牆以及格子樑,有藻井的意象。

入口的花磚牆以及格子樑,有藻井的意象。

陶燒的花磚細部

陶燒的花磚細部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甫完工時的樣貌

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剛完工的中庭空間(圖片來源: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臺大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剛完工的中庭空間(圖片來源: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

室內中庭現況。已破壞了原始設計意象,應有的自然況味不復見

室內中庭現況。已破壞了原始設計意象,應有的自然況味不復見

裡側的魚池,較接近原本的設計,上方鏤空光線可直射進來。

裡側的魚池,較接近原本的設計,上方鏤空光線可直射進來。

通透明亮的空間,但選用的家具搭配不佳

通透明亮的空間,但選用的家具搭配不佳

前後棟之間的通道

前後棟之間的通道

從二樓眺望前棟的中庭

從二樓眺望前棟的中庭

前棟二樓裡側可近距離見到三角形屋頂及七個陶燒花磚通風孔

前棟二樓裡側可近距離見到三角形屋頂及七個陶燒花磚通風孔

樓梯是王大閎建築裡重要的表情

樓梯是王大閎建築裡重要的表情

樓梯是王大閎建築裡重要的表情

樓梯是王大閎建築裡重要的表情

格子窗與樓梯在陽光的照射下,交織出美麗的光影

格子窗與樓梯在陽光的照射下,交織出美麗的光影

圓弧形的扶手優雅延伸,增添了空間的流暢感。

圓弧形的扶手優雅延伸,增添了空間的流暢感。


其實王大閎最早在規畫這個案子時,規模涵蓋了第一學生活動中心、保建中心以及臺大總圖三處;分別作為學生活動中心、教職員活動中心以及綜合戲劇院(禮堂),三面合抱椰林大道末端。後來因為經費以及學校政策的轉向,遂作罷,而只施做學生活動中心。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周邊原始配置

第一學生活動中心周邊原始配置


關於未施行的禮堂設計,從正面看,三角形的建築,屋頂形狀帶有唐宋官帽的風格,這樣的設計使整體結構看起來輕盈,而非笨重。儘管使用了鋼筋混凝土,卻依然保持輕巧感。

從側面看,則更是驚人,徐明松老師指著照片說:「你們看,側面長這樣,這個折板太精彩了!」這些折板處理非常巧妙,採用上下交叉的折法,如摺紙般地優雅,並且讓空間跨度更大,因此這個禮堂內部沒有一根柱子,提供了一個寬敞且實用的空間。

既吻合現代結構與機能需求,又捕捉傳統意象的形式創作,一直是王大閎創作的精彩之處,可惜沒有實現,否則在空間經驗上一定可以為台灣當代建築史增添色彩。

至於後來椰林大道底端,象徵台大精神的聖地,卻在80年代蓋了一座仿日本時代的歐式建築,由沈祖海建築師設計。這種過於保守的做法,在當年競圖決選公布時,曾引發學生的批評與抗議。為了解決此事,負責評選的夏鑄九老師特地召開公聽會,化解學生的不滿情緒。

禮堂計劃案模型

禮堂計劃案模型


徐明松老師說,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早在1962年就已完成,獲得很高的評價與注目,理論上應該很容易被模仿,但這種創新做法在台灣卻沒有人仿效,因為建造平面結構會相對簡單。除了王大閎,幾乎找不到第二個人會以這種方式蓋房子。

此外,就連王大閎自己也不喜歡重複過去的設計。

他的折板建築風格僅在龜山監獄餐廳和薇閣中學的大禮堂中再次出現,其他地方則鮮少見到這種結構。這顯示出他不依賴已經成功的模式。徐明松老師說,這代表他的創意源源不絕,並且持續追求創新的突破,非常了不起。


◎感謝徐明松老師、賴仕堯老師專業導覽

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
2024.12.20-2025.3.24
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二樓

raw-image


參考資料
1.鳳後三與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建造的故事

avatar-img
34會員
2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iki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王大閎(1918-2018)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當年建築界的風雲人物,活躍於195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融合了傳統中國與西方現代的建築風格,洋溢的才華至今無人能及。 1953年來臺後,蓋了建國南路自宅令建築界為之驚艷,隨後完成的國父紀念館、外交部等多棟重要公共建築,更是名噪一時
目前新莊老街上的老房子大多已凋零頹圮,建築物皆已經翻修,唯一保留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為林泉成古厝(商號),成為旅人來到新莊老街巡禮時,必會佇足觀賞的一處。 興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林泉成商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住屋格局為三進三院,側牆仍為土埆造,正背面都是磚造,且騎樓的二根圓柱也是磚造。
從乾隆到嘉慶這60年間,是新莊老街最興盛的時期。新莊老街又稱「廟街」,大約是現在的新莊路一帶。全長約一公里的街廓內,古廟、老屋、舊巷與現代建築雜處,歷經兩百年的歷史,至今仍保有幾許古樸。 沿途的廣福宮、文昌祠、慈佑宮及武聖廟已被列為古蹟;布袋戲、打鐵店、豆乾店、粿店、麥芽糖等幾間老店,也走過幾甲子
  我不是臺靜農先生的學生,也沒有其他私淑或遠授的子弟關係。我之認識臺先生並且後來留有小小一段溫暖的記憶,其實都由父親而起。 父親和臺先生都是安徽人,同為臺大早期教授,各在只隔著兩條校園路的理、文學院工作,又同住在宿舍區溫州街。父親和臺先生的友誼,早在我成為臺先生所主持的文學院學生前已開始。父親在家
新莊,淡水河西岸、大漢溪北側的肥沃平原,從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聚落發展為繁華商港,再因河道淤積而轉變,其歷史軌跡豐富多元,本文帶您走訪新莊慈祐宮、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郡役所與武德殿等地標,探索新莊從清代到日治時期的發展變遷,以及文化資產的保存現況。
緊鄰環河路的碧江街,是昔日的溪邊古道,穿過老街巷弄,來到環漢路與碧江街口的新莊文昌祠。 新莊文昌帝君原本為供奉在慈佑宮的配祀神,到嘉慶十八年(西元1813年)才獨立建祠供奉。當時淡水廳只有五間文昌祠,分別位於新竹、新莊、板橋、桃園及士林。 新莊文昌祠是第二座設置的,說明了新莊文風鼎盛...
王大閎(1918-2018)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當年建築界的風雲人物,活躍於195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融合了傳統中國與西方現代的建築風格,洋溢的才華至今無人能及。 1953年來臺後,蓋了建國南路自宅令建築界為之驚艷,隨後完成的國父紀念館、外交部等多棟重要公共建築,更是名噪一時
目前新莊老街上的老房子大多已凋零頹圮,建築物皆已經翻修,唯一保留完整的日治時期建築為林泉成古厝(商號),成為旅人來到新莊老街巡禮時,必會佇足觀賞的一處。 興建於清道光年間的林泉成商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住屋格局為三進三院,側牆仍為土埆造,正背面都是磚造,且騎樓的二根圓柱也是磚造。
從乾隆到嘉慶這60年間,是新莊老街最興盛的時期。新莊老街又稱「廟街」,大約是現在的新莊路一帶。全長約一公里的街廓內,古廟、老屋、舊巷與現代建築雜處,歷經兩百年的歷史,至今仍保有幾許古樸。 沿途的廣福宮、文昌祠、慈佑宮及武聖廟已被列為古蹟;布袋戲、打鐵店、豆乾店、粿店、麥芽糖等幾間老店,也走過幾甲子
  我不是臺靜農先生的學生,也沒有其他私淑或遠授的子弟關係。我之認識臺先生並且後來留有小小一段溫暖的記憶,其實都由父親而起。 父親和臺先生都是安徽人,同為臺大早期教授,各在只隔著兩條校園路的理、文學院工作,又同住在宿舍區溫州街。父親和臺先生的友誼,早在我成為臺先生所主持的文學院學生前已開始。父親在家
新莊,淡水河西岸、大漢溪北側的肥沃平原,從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聚落發展為繁華商港,再因河道淤積而轉變,其歷史軌跡豐富多元,本文帶您走訪新莊慈祐宮、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郡役所與武德殿等地標,探索新莊從清代到日治時期的發展變遷,以及文化資產的保存現況。
緊鄰環河路的碧江街,是昔日的溪邊古道,穿過老街巷弄,來到環漢路與碧江街口的新莊文昌祠。 新莊文昌帝君原本為供奉在慈佑宮的配祀神,到嘉慶十八年(西元1813年)才獨立建祠供奉。當時淡水廳只有五間文昌祠,分別位於新竹、新莊、板橋、桃園及士林。 新莊文昌祠是第二座設置的,說明了新莊文風鼎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從大豹溪走台7乙接台3回北,這匯入銜接前500米左側就看到學校。這邊是上坡路,一層樓高的駁崁上遠遠就看到數株大王椰子在招搖著,我心底歡喜道: 「又有小學了!」 古樸的水泥框白瓶干的圍牆,一路延伸往前,紅磚校舍漸次在樹稍縫隙間分明起來。再前就看到階梯上的校門,雙柱單進,雙柱上有半圓虹桿,桿上鐵
Thumbnail
矗立於木柵指南山下、景美溪畔的國立政治大學,自1949年隨著政府遷臺後,1954年率先在臺灣復校。70年來,校園環境、學習場域的變化以及師生互動的種種形塑了許多記憶,政大春風化雨、為國育才,為社會培養無數優秀的學子。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員 黃宇暘 「政治是管理眾
Thumbnail
台大教學樓 這是台大教學樓的一個角落,左右兩邊有對稱的樓梯可以上下,裡面還有便利商店,可以購買東西。許多學生買完東西後,會在外面的階梯和樓梯上休息吃東西。我也是在這邊買東西,坐在涼椅上放鬆,看著許多學生騎著腳踏車晃來晃去,感覺這裡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椰林大道 台大校園位於台北市中心,佔地約
Thumbnail
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造型特別,是熱氣球。有種想一飛衝天的感覺。 裡面的圖書館大多是和藝文有關係的種類。 這麼熱的天氣,也是學子們用功讀書好地方。 (學生真好,有書可以讀真好。) . 簡介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位於高雄市鳳山區大東國小校地,佔地4.3公頃,大東國小轉型為精緻型迷你藝術小學
Thumbnail
1989揭竿而起的是中國政法大學*,而從未名湖路經賽萬提斯雕像,邁向天安門廣場的是北京大學;然後點燃了京華近百所高校。 今天 Computex第2天,略述大學精神。沿著淡水河而上,先是建校已逾70載的淡江大學,從"樸實剛毅"的校訓到注入AI&ESG引領向前;步行2小時之外,是一個高談「辦公」只是校
Thumbnail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Thumbnail
走進台大的快閃 台大從過去到現在匯聚著知識、學術、文化、人才的學術勝地,對於我這個粗裡粗氣,連寫個考卷日期都會寫錯的學生,只能說台大就是「風聞」有這間大學,加上之後都在中部以南活躍,也連校園一步都沒踏進過。 <<請各學員我們下週上課的地點在台大森林系教室集合,記得一定要到>> 看完森林療癒課程
Thumbnail
1998年5月14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教育改革行動方案」編列5年1570億的經費推動教育改革、融合「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及教育部原先提出的「教育改革總體計畫綱要」作為落實教育改革工作與評估教育改革成效的依據。因此在西元2000年我很幸運地趕上國家教改政策並進入一所當時全台中市最貴精華地段的學校
Thumbnail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為臺灣第一所國立綜合大學,位於臺北市。臺大宿舍群為臺大校內學生住宿之所在,分為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研究生宿舍及國際學生宿舍等。 臺大宿舍群建築形式多樣,有日式木造建築、紅磚洋樓、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等,反映了臺大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臺大宿舍群不僅是學生生活起居的場所,也是臺大
Thumbnail
台灣大學農業綜合樓,這裡是校園的穿廊,走過去那邊就是鹿鳴堂,我不是台灣大學的學生,所以每次來這裡也只是走走逛逛,不過雖然不是大學的學生,但很常來這裡。所以對這裡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台灣大學成就許多重要的學術工作,也產生了許多有名的人,這些人我就不念出來了。坦白說,還好。 還是專心的畫畫吧,重點是穿
Thumbnail
從大豹溪走台7乙接台3回北,這匯入銜接前500米左側就看到學校。這邊是上坡路,一層樓高的駁崁上遠遠就看到數株大王椰子在招搖著,我心底歡喜道: 「又有小學了!」 古樸的水泥框白瓶干的圍牆,一路延伸往前,紅磚校舍漸次在樹稍縫隙間分明起來。再前就看到階梯上的校門,雙柱單進,雙柱上有半圓虹桿,桿上鐵
Thumbnail
矗立於木柵指南山下、景美溪畔的國立政治大學,自1949年隨著政府遷臺後,1954年率先在臺灣復校。70年來,校園環境、學習場域的變化以及師生互動的種種形塑了許多記憶,政大春風化雨、為國育才,為社會培養無數優秀的學子。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員 黃宇暘 「政治是管理眾
Thumbnail
台大教學樓 這是台大教學樓的一個角落,左右兩邊有對稱的樓梯可以上下,裡面還有便利商店,可以購買東西。許多學生買完東西後,會在外面的階梯和樓梯上休息吃東西。我也是在這邊買東西,坐在涼椅上放鬆,看著許多學生騎著腳踏車晃來晃去,感覺這裡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椰林大道 台大校園位於台北市中心,佔地約
Thumbnail
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造型特別,是熱氣球。有種想一飛衝天的感覺。 裡面的圖書館大多是和藝文有關係的種類。 這麼熱的天氣,也是學子們用功讀書好地方。 (學生真好,有書可以讀真好。) . 簡介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位於高雄市鳳山區大東國小校地,佔地4.3公頃,大東國小轉型為精緻型迷你藝術小學
Thumbnail
1989揭竿而起的是中國政法大學*,而從未名湖路經賽萬提斯雕像,邁向天安門廣場的是北京大學;然後點燃了京華近百所高校。 今天 Computex第2天,略述大學精神。沿著淡水河而上,先是建校已逾70載的淡江大學,從"樸實剛毅"的校訓到注入AI&ESG引領向前;步行2小時之外,是一個高談「辦公」只是校
Thumbnail
這幢大樓原本屬於〔國立空中大學〕的產業,也是國立空中大學台中面授中心的主場地。在中興大學〔人文大樓〕尚未興建,文學院院址就在現地。
Thumbnail
走進台大的快閃 台大從過去到現在匯聚著知識、學術、文化、人才的學術勝地,對於我這個粗裡粗氣,連寫個考卷日期都會寫錯的學生,只能說台大就是「風聞」有這間大學,加上之後都在中部以南活躍,也連校園一步都沒踏進過。 <<請各學員我們下週上課的地點在台大森林系教室集合,記得一定要到>> 看完森林療癒課程
Thumbnail
1998年5月14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教育改革行動方案」編列5年1570億的經費推動教育改革、融合「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及教育部原先提出的「教育改革總體計畫綱要」作為落實教育改革工作與評估教育改革成效的依據。因此在西元2000年我很幸運地趕上國家教改政策並進入一所當時全台中市最貴精華地段的學校
Thumbnail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為臺灣第一所國立綜合大學,位於臺北市。臺大宿舍群為臺大校內學生住宿之所在,分為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研究生宿舍及國際學生宿舍等。 臺大宿舍群建築形式多樣,有日式木造建築、紅磚洋樓、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等,反映了臺大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臺大宿舍群不僅是學生生活起居的場所,也是臺大
Thumbnail
台灣大學農業綜合樓,這裡是校園的穿廊,走過去那邊就是鹿鳴堂,我不是台灣大學的學生,所以每次來這裡也只是走走逛逛,不過雖然不是大學的學生,但很常來這裡。所以對這裡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台灣大學成就許多重要的學術工作,也產生了許多有名的人,這些人我就不念出來了。坦白說,還好。 還是專心的畫畫吧,重點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