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兒童小學轉銜指南:家長的支持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隨著九月新學年的腳步逼近,家長們陸續收到小學入學通知,開始為孩子的小學生活做準備。然而,對於發展遲緩兒的家庭而言,這不僅僅是「準備書包、購買制服」的問題,而是一次關鍵的「轉銜挑戰」。根據近期教育部發布的特教統計報告,今年適齡入學的特教學生人數再創新高,顯示社會對特殊教育需求的關注與日俱增。然而,許多家長仍然擔憂:孩子能夠適應更結構化的課堂學習嗎?面對新的師生關係,社交互動是否會遇到困難?學校能否提供足夠的特教支持?

尤其在後疫情時代,許多孩子的社交與情緒發展受到影響,而發展遲緩兒更容易在新環境中感到不安與挫折。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從熟悉的幼兒園環境過渡到小學,減少焦慮、提升適應能力,成為家長最關心的課題。

本指南將從學習適應、社交發展、環境適應與家庭支持四大層面,提供實用的策略與建議,幫助家長為孩子打造穩固的轉銜橋樑,確保他們能夠在小學階段穩健成長,開啟嶄新的學習旅程。

家長積極參與 IEP 會議,與老師、特教老師、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圍坐在一起,共同為孩子打造一份專屬的教育計畫,細心設定每一個可行的學習目標,就像為孩子量身訂製一套學習方案。

家長積極參與 IEP 會議,與老師、特教老師、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圍坐在一起,共同為孩子打造一份專屬的教育計畫,細心設定每一個可行的學習目標,就像為孩子量身訂製一套學習方案。



發展遲緩兒童小學轉銜指南:家長的支持策略

身為發展遲緩兒童的家長,您在孩子小學轉銜階段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研究顯示,適當的轉銜準備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適應能力,減少焦慮,並促進學業與社交發展(Janus et al., 2017)。以下提供家長具體的協助策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關鍵期。

一、學習適應方面

1. 及早與學校溝通,爭取特教資源

  • 主動聯繫特教老師或資源班:在孩子入學前,先與學校特教單位聯繫,提供早療評估報告或相關資料,以確保學校能適時安排支援。
  • 了解學校特教資源:詢問學校提供的特教資源,如資源班、巡迴輔導老師、特教助理員等,並為孩子爭取所需協助。
  • 共同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 (IEP):積極參與 IEP 會議,與老師、特教老師、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共同討論,設定可行的學習目標與策略。

2. 營造正向學習環境,提升學習動機

  • 肯定孩子的努力與進步:研究指出,正向回饋能有效提升學習自信心(Dweck, 2006)。家長應多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
  • 降低學業壓力,著重學習樂趣:避免過度強調學業成績,可透過遊戲與生活化方式引導學習,如使用教育型 App、互動式學習工具等。
  • 善用多元學習資源:除了課堂學習,亦可透過繪本、影片等資源,使學習更有趣。

3. 培養專注力,建立良好學習習慣

  • 創造安靜、少干擾的學習空間。
  • 循序漸進,延長專注時間,如從 5-10 分鐘開始,再逐步增加。
  • 運用視覺提示或計時器,幫助孩子掌握進度。
  • 適時休息與活動,減少注意力疲勞。

4. 加強精細動作訓練,提升書寫能力

  • 進行手眼協調活動:如積木、拼圖、黏土遊戲。
  • 選擇適合的書寫工具,如握筆器、粗桿鉛筆。
  • 循序漸進的書寫練習,先從塗鴉、描線開始。

二、社交與情緒適應方面

1. 創造社交機會,練習人際互動

  • 鼓勵孩子參與團體活動:如社團、才藝班,增加與同儕互動。
  • 邀請同學到家中互動,幫助孩子建立友誼。
  • 透過角色扮演練習社交技巧,如打招呼、合作、解決衝突。

2. 教導情緒表達與管理技巧

  • 辨識與表達情緒:研究顯示,發展遲緩兒童在情緒辨識與調節方面較為困難(Denham et al., 2003),因此可透過圖卡、故事幫助學習情緒詞彙。
  • 學習情緒調節策略:如深呼吸、數數、離開現場、找人傾訴等。
  • 家長示範正向情緒表達,幫助孩子學習健康的情緒管理方式。

3. 建立校園生活常規,培養良好習慣

  • 提前了解學校作息,幫助孩子適應規律生活。
  • 模擬學校作息,讓孩子在家中適應上學節奏。
  • 製作視覺化常規表,幫助建立時間觀念。

三、環境適應方面

1. 提前認識新環境,降低焦慮感

  • 帶孩子參觀小學校園,熟悉環境。
  • 安排認識新老師與同學,減少陌生感。
  • 閱讀相關繪本或故事,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2. 逐步適應新刺激,減輕感官敏感

  • 循序漸進接觸新環境,如先在操場活動,再進入教室。
  • 準備安撫小物,如玩偶、小毯子。
  • 與老師討論環境調整,如安排座位在較安靜的位置。

四、家庭支持方面

1. 家長保持正向態度,穩定孩子情緒

  • 家長先調適心情,避免焦慮影響孩子。
  • 耐心傾聽孩子的感受,給予溫暖支持。
  • 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成為孩子的安全港。

2. 親師合作,建立夥伴關係

  • 主動與老師分享孩子的狀況與需求。
  • 定期與老師交流,透過聯絡簿、面談了解學習進展。
  • 共同討論教養策略,保持家庭與學校的一致性。

3. 尋求專業資源,擴大支持網絡

  • 諮詢早療專業團隊,獲取專業建議。
  • 加入家長支持團體,交流經驗與資源。
  • 善用社會福利資源,如補助、講座課程等。
raw-image

康福職能治療所簡老師表示,孩子的成長是一場長跑,而轉銜至小學的過程,更像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面對未知的環境與挑戰,家長的耐心陪伴、適切支持,將成為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源。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與適應能力不同,但透過積極的溝通、適當的準備,以及與學校和社會資源的緊密合作,他們都能在屬於自己的節奏中茁壯成長。

請記住,轉銜並非一蹴可幾的過程,而是需要持續關注與調整的旅程。家長們也要適時尋求支持,減輕自身壓力,才能穩定地陪伴孩子前行。當我們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與信心,他們終將找到適應的方式,在小學的舞台上,邁開堅實的步伐。


avatar-img
2會員
8內容數
康福治療所專注於感覺統合與發展遲緩兒童的治療,提升孩子的動作協調、專注力與生活自理能力。我們的專業團隊根據每個孩子的需求,設計個別化治療計劃,並運用遊戲及感統器材等方式,讓孩子在輕鬆環境中學習。我們重視家長參與,提供教育與諮詢,與家長共同支持孩子的成長。 線上諮詢 ─ LineID:@233incvl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康福職能治療所 的其他內容
近期霸王級寒流為發展遲緩兒童帶來許多挑戰,包含體溫調節困難、動作發展受限、感覺統合問題及情緒行為影響。本文提供職能治療策略,包含暖身運動、輔助工具使用、感覺統合介入及情緒調節技巧,協助家長與照照護者幫助孩子穩定過冬,並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當發展遲緩兒的爸爸,他們在經濟壓力與親子陪伴間拉扯,一邊加班賺「療育幣」,一邊努力參與孩子成長,卻仍被視為「提款機」。從職場限制到性別刻板印象,讓父親的付出變得隱形。本文探討他們如何從「工具人」進化為「遊戲王」,並思考職場與政策如何支持,讓爸爸不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背景角色」。
孩子注意力不足該怎麼辦?本文探討注意力不足的成因、影響和改善方法,並提供家長實用的策略,例如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強感覺統合、建立規律作息、採用多感官學習法等,協助孩子提升專注力,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在台灣,隨著多元文化的交融,新住民家庭已成為社會重要的一部分。新住民家庭面對照顧發展遲緩兒童的過程,雖然充滿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她們必須孤軍奮戰。面對語言隔閡、文化差異和經濟壓力等種種困難,勇於尋求協助並理解自身處境,能有效減輕不必要的自責感。
春節對於發展遲緩兒童家庭而言,充滿挑戰與壓力。親戚的關心、環境的變化、飲食作息的調整及社交互動等,都可能讓孩子及家長感到焦慮不安。本文提供五大面向的建議,包含應對親戚提問、處理環境變化、維持健康飲食作息、促進社交互動及家長自我調適,並搭配實例說明,幫助家長們創造輕鬆愉快的春節假期。
年終大掃除不僅是清理家園的機會,也是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時機。簡老師建議家長利用家務活動促進孩子感覺統合發展,如擦拭家具、整理衣物等,加強觸覺、本體覺和前庭統合。家長可設計遊戲,讓孩子分類物品、搬運工具,提升視覺、平衡感和協調能力。這些活動不僅有助於孩子發展,還能促進親子互動,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近期霸王級寒流為發展遲緩兒童帶來許多挑戰,包含體溫調節困難、動作發展受限、感覺統合問題及情緒行為影響。本文提供職能治療策略,包含暖身運動、輔助工具使用、感覺統合介入及情緒調節技巧,協助家長與照照護者幫助孩子穩定過冬,並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當發展遲緩兒的爸爸,他們在經濟壓力與親子陪伴間拉扯,一邊加班賺「療育幣」,一邊努力參與孩子成長,卻仍被視為「提款機」。從職場限制到性別刻板印象,讓父親的付出變得隱形。本文探討他們如何從「工具人」進化為「遊戲王」,並思考職場與政策如何支持,讓爸爸不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背景角色」。
孩子注意力不足該怎麼辦?本文探討注意力不足的成因、影響和改善方法,並提供家長實用的策略,例如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強感覺統合、建立規律作息、採用多感官學習法等,協助孩子提升專注力,並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在台灣,隨著多元文化的交融,新住民家庭已成為社會重要的一部分。新住民家庭面對照顧發展遲緩兒童的過程,雖然充滿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她們必須孤軍奮戰。面對語言隔閡、文化差異和經濟壓力等種種困難,勇於尋求協助並理解自身處境,能有效減輕不必要的自責感。
春節對於發展遲緩兒童家庭而言,充滿挑戰與壓力。親戚的關心、環境的變化、飲食作息的調整及社交互動等,都可能讓孩子及家長感到焦慮不安。本文提供五大面向的建議,包含應對親戚提問、處理環境變化、維持健康飲食作息、促進社交互動及家長自我調適,並搭配實例說明,幫助家長們創造輕鬆愉快的春節假期。
年終大掃除不僅是清理家園的機會,也是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時機。簡老師建議家長利用家務活動促進孩子感覺統合發展,如擦拭家具、整理衣物等,加強觸覺、本體覺和前庭統合。家長可設計遊戲,讓孩子分類物品、搬運工具,提升視覺、平衡感和協調能力。這些活動不僅有助於孩子發展,還能促進親子互動,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隨著就業市場的變化,早期生涯規劃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家長在這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未來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如何在家庭中幫助孩子進行早期生涯規劃: 探索興趣和才能 鼓勵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和課程,找到他們的興趣和才能。 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 讓孩子參加社區活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父母需要了解和接受孩子的特質,並積極尋找社會及家庭支持,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此外,需要避免盲目信賴診斷,同時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
建議家長在孩子可能有發展問題時,及早安排檢查和諮詢,並盡量備齊相關資料,在就醫時告知醫師。專業人員會共同討論孩子的狀況,提供最貼近孩子需求的建議和安排。心理師提醒家長要練習觀察和描述孩子的狀況,以促進溝通和提供對孩子可能的行為特質描述。
許多家長誤解孩子發展遲緩主要是因為教養方式不當,而導致自責和壓力。然而,發展遲緩的成因主要與腦功能和神經系統的異常有關,並非單一原因所造成。神經可塑性的概念提供了改善發展遲緩的希望,讓家長更加堅定自己的心情,並早早發現及讓孩子接受療育,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治療期,讓孩子的潛能得以發揮。
孩童發展遲緩常常在2-3歲逐漸表現,可透過網路搜尋,或就醫進行全面性評估。發展障礙分為認知、語言、感官、及社會情緒等類型,並非單獨存在。雖無法根治,但早期療育可扮演重要角色,此為關鍵治療期。
Thumbnail
2月份新學期的開始,等待個案會議的時間,也得整理自己的思緒,準備好自己的狀態,好開始面對孩子排山倒海的狀況...關係的培養是不是有影響他哪部分,每一週的"象棋時間",我會很努力地傾聽孩子的聲音,同理他不想上課的心情,一起思考不上課可以做甚麼...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隨著就業市場的變化,早期生涯規劃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家長在這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可以幫助孩子培養未來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如何在家庭中幫助孩子進行早期生涯規劃: 探索興趣和才能 鼓勵孩子嘗試各種不同的活動和課程,找到他們的興趣和才能。 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 讓孩子參加社區活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父母需要了解和接受孩子的特質,並積極尋找社會及家庭支持,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此外,需要避免盲目信賴診斷,同時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
建議家長在孩子可能有發展問題時,及早安排檢查和諮詢,並盡量備齊相關資料,在就醫時告知醫師。專業人員會共同討論孩子的狀況,提供最貼近孩子需求的建議和安排。心理師提醒家長要練習觀察和描述孩子的狀況,以促進溝通和提供對孩子可能的行為特質描述。
許多家長誤解孩子發展遲緩主要是因為教養方式不當,而導致自責和壓力。然而,發展遲緩的成因主要與腦功能和神經系統的異常有關,並非單一原因所造成。神經可塑性的概念提供了改善發展遲緩的希望,讓家長更加堅定自己的心情,並早早發現及讓孩子接受療育,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治療期,讓孩子的潛能得以發揮。
孩童發展遲緩常常在2-3歲逐漸表現,可透過網路搜尋,或就醫進行全面性評估。發展障礙分為認知、語言、感官、及社會情緒等類型,並非單獨存在。雖無法根治,但早期療育可扮演重要角色,此為關鍵治療期。
Thumbnail
2月份新學期的開始,等待個案會議的時間,也得整理自己的思緒,準備好自己的狀態,好開始面對孩子排山倒海的狀況...關係的培養是不是有影響他哪部分,每一週的"象棋時間",我會很努力地傾聽孩子的聲音,同理他不想上課的心情,一起思考不上課可以做甚麼...
Thumbnail
幼兒開學了,家長要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迎接上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