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學!》孩子學得動的關鍵,是你的穩定陪伴|4種穩定手勢×Sheen家便條紙測驗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這個測驗沒有對錯,只有「當下的感受」!

你選的顏色,或許正是你現在的情緒,也是一種提醒。

👉 家長的情緒穩定,孩子才會學習調整情緒!一起來試試這些手勢,讓情緒與我們共處每一天! 

書評文章:《媽媽,我要學!》——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不催、不逼、不強迫,讓孩子自動自發學習!



📌 1. 孩子的情緒總是來得又快又猛?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 書中觀點:

書中提到,許多家長難以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會希望孩子**「快點平靜」、「別再哭了」、「不要這麼生氣」,但這其實無形中否定了孩子的感受。

然而,情緒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孩子有沒有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家長的角色不是幫孩子壓抑情緒,而是教孩子如何成為情緒的主人,適時地表達、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才是孩子邁向自律的第一步。


📌 我的經驗:

我的孩子從小不算是特別情緒化的類型,但隨著年齡增長,到了小學後,當他遇到挫折時,情緒反應變得更激烈。例如:

•被唸了幾句,他的眼淚就立刻在眼眶裡打轉。

•遇到一點困難,沒有馬上想到解決方案,就開始低落。

透過學習人類圖與瑪雅曆,我發現他都是情緒權威特質,讓我更理解他的反應模式。

為了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我開始引導他認識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意識到「情緒是他的選擇」,並讓他嘗試新的調整方式:

第一階段:讓孩子意識到他是情緒的主人!

承認情緒存在,告訴孩子:「哭沒有不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哭也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你是情緒的主人,你可以哭,但哭只是情緒的一部分,你還可以選擇怎麼處理它。」

•當他眼淚不斷滑落時,我不會制止,而是說:「我等你讓情緒先出來~」視情況覺得差不多了,就讓他拿衛生紙擦乾,再繼續我們的對話。

第二階段:運用手勢與自我肯定語

我開始帶孩子做一個簡單的情緒調節手勢:

1.雙手交叉抱住自己肩膀,輕輕拍兩下,說:「我是自己的主人!」(重複3次)

2.雙手握拳,放在胸前,說:「我知道我可以做到!」(重複3次)

運用這些手勢的當下,要放掉想要孩子怎樣的心態,而是用你本來就是自己的主人!的眼光去引導孩子,家長心態不同時,說出來的語氣會間接影響~

漸漸的會發現,孩子臉上越來越平靜!也需要一些時間讓孩子感受細微的變化。

 之後我發現,他在想哭時,會不自覺地瞪大眼睛,努力不讓眼淚掉下來,他說他正在想一個辦法「自己消化情緒」,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又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有時候也會突然發現他遇到事情會煩悶很久,那一陣子有借另外一本關於情緒的書陪孩子一起看,分別一起抽取情緒卡片並輪流表演並說出自己有這樣子的情緒經驗時等級是什麼顏色的燈,也讓孩子知道這些情緒是可以互相了解,而且在調整情緒的路上有媽媽一起陪著他,

所以有次他又有點小失控的時候,我跟孩子說拿一張卡片,你畫出你現在的情緒和內心的感覺,目前是什麼樣子顏色的燈?(這張小卡就是孩子畫的和寫的。)

raw-image


我看了之後就了解孩子有時候重複做事情被唸的時候,或者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時他會覺得自己是很糟糕的,

有時候孩子也會一直重複問我說媽媽:你喜歡我嗎?

我也是會跟他說:我喜歡你呀!

他就會回說真的嗎?但好像我有時候都一直要被你喊~

我會一直重複很重要的一句話是:是你的行為需要調整,我在念你、罵你的時候我是針對你的行為,不是針對你這個人。

👉如果天性是情緒權威,那就讓這個滿滿的情緒成為助力!

「每個情緒如果用對地方就很棒!」

我跟孩子說:像你的情緒很豐富,用在你喜歡的表演就很棒,演戲需要感受各種不同的情緒;但如果是用在溝通或發生事件要解決,那我反而要先處理你的情緒,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就又要處理我的,最後該溝通和解決的事情漸變得更複雜......

第三階段:習慣自己是情緒的主人!

又有情緒小失控時,視情況引導孩子你是情緒的主人,我需要等你一下再說嗎?

孩子有時也會先說,讓我哭一下,我等一下再來找你。

設定低落鬧鐘! 鈴聲響就跳脫!


📌 2. 孩子總是重複犯錯?家長如何讓孩子從錯誤中真正學習?

📖 書中觀點:

「錯誤是學習的一部分。」

書中強調,孩子需要學習如何從錯誤中成長,而不是害怕犯錯。

許多家長習慣「糾正錯誤」,但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引導孩子找出問題,並思考如何解決。

當孩子開始有意識地檢討自己時,他才會真正成長。


📌 我的經驗:

我曾看過奧修的一句話:「人可以犯錯,但同樣的錯誤超過三次以上,就是愚蠢了!」

對我來說,我是有要求完美的傾向,但從小到大犯的錯也是數到數不完,但很重要的是每一次犯錯都是在學經驗,但犯過超過三次以上,我覺得那就是被習慣模式拖著走~

當孩子重複的忘記剛剛學了什麼?或是每一次被喊的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的,每到這時候我就會說~我們先找到問題才可以~孩子就回答:解決問題!

先將犯錯和事件抽離,才有可能讓彼此先冷靜下來,不要一直再揪錯誤,而是先引導孩子想一想~你知道這個科目今天要做到的目標是什麼嗎?

1️⃣ 不直接指責,而是讓孩子說出問題

「你覺得自己今天為什麼沒寫對?」

「是因為不專心?還是沒找到方法?」

2️⃣ 讓孩子說出解決方法

「那你覺得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下次再錯?」

「你需要先看一遍範例題練習再計算嗎?」

✅ 每一次都引導孩子先思考,和專注在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再讓孩子想出他想要的做法,讓孩子感受每一次的調整,是否更適合自己?

這樣家長也不用一直在只是揪錯誤,孩子也不用一直逃避錯誤,

把心思放在面對和解決,孩子也會習慣先反思再負責,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


📌 3.思考不順,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策略?

📖 書中說:

有些孩子在學習時會覺得思考卡住,無法流暢地整理資訊,這時候需要透過不同的方法來訓練思維能力。例如,運用圖像、故事、概念聯結等方式,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記住學習內容。


📌 我的經驗:

我的孩子是自學生,他對於鐵道、捷運、動物、自然科學的知識,記憶力超好,不用喊、不用說自動自發看,連睡前都還要看相關的書才滿足,但對一般國語、數學學科就完全沒興趣。

昨天晚上,我問他「你今天寫的國語自修,第一課的課文是在講什麼?課名是什麼?」

孩子一臉茫然的看著我:「嗯~~我不記得了!」

「不記得了?不是你剛剛花了1小時讀的嗎?」「隨便講一個內容都可以。」

孩子還是一臉問號的說;「嗯~我現在再去看一次!」

換我滿臉問號😅

他對於自己有興趣的就是很熱衷的自動自發學習,對自己沒有興趣的就是發懶和常常糊弄過去就算了。

也不能就這樣子放任下去,所以昨天就以書中的一些思維訓練的學習單,來做一個發想~

把國語自修第一課課名做出一張:用捷運來比喻到「稻間鴨」的學習內容,

1️⃣用孩子最愛的台北捷運來理解課文結構,把關鍵詞當作捷運站,幫助他建立學習連結。

2️⃣ 讓孩子自己設計「稻間鴨捷運路線」,用圖示來表達課文內容。

3️⃣ 完成後,讓他扮演「捷運車長」,用廣播方式講解課文重點。

當我把這個學習單做好拿給孩子看,問他這樣子你會比較有興趣學習課文內容嗎?我看到孩子的眼光稍微有精神了(終於)

這讓我更確信,當孩子學習遇到瓶頸時,試著用他的「興趣點」來串連學習,效果會更好!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卡關,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今天就來試試,把孩子感興趣的內容與學科結合,看看會不會有不同的效果!

你有什麼方法讓孩子更願意學習嗎?歡迎留言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en家覺察教室
0會員
16內容數
我是陪著孩子一起自學、創造、實驗的媽媽創作者。 我的陪伴不完美,但有方向、有原則,也持續在調整。 透過書評找靈感,用教材設計節奏,用便利貼測驗開啟對話, 這裡是我們一起練習覺察與行動的小教室。 #Sheen家覺察教室 #親子書評 #自學家庭 #便利貼測驗 #陪孩子覺察 #媽媽創作者
Sheen家覺察教室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這次推薦的這五本書, 每一本都陪我走過不同的卡關時刻,也讓我開始設計屬於Sheen家的「便條紙測驗」,一個可以支持自己的便利貼,一起覺察、一起轉化、一起陪伴。 遇到教養卡關的時刻也沒關係,讓這些書陪你找到屬於你和孩子的節奏吧!
Thumbnail
2025/04/28
這次推薦的這五本書, 每一本都陪我走過不同的卡關時刻,也讓我開始設計屬於Sheen家的「便條紙測驗」,一個可以支持自己的便利貼,一起覺察、一起轉化、一起陪伴。 遇到教養卡關的時刻也沒關係,讓這些書陪你找到屬於你和孩子的節奏吧!
Thumbnail
2025/04/21
當孩子跌倒或做錯事,我們很容易急著糾正、提醒,但真正重要的,或許不是「馬上改正」,而是「我能不能陪他一起面對?」這篇書評《三歲起,阿德勒式勇氣育兒》結合我的教養經驗與日常對話,一點一滴練習的不只是行為調整,而是理解、選擇與承擔的勇氣。附上 Sheen 家便條紙測驗,邀你一起覺察:你是哪一種陪伴者?
Thumbnail
2025/04/21
當孩子跌倒或做錯事,我們很容易急著糾正、提醒,但真正重要的,或許不是「馬上改正」,而是「我能不能陪他一起面對?」這篇書評《三歲起,阿德勒式勇氣育兒》結合我的教養經驗與日常對話,一點一滴練習的不只是行為調整,而是理解、選擇與承擔的勇氣。附上 Sheen 家便條紙測驗,邀你一起覺察:你是哪一種陪伴者?
Thumbnail
2025/04/20
我們家是怎麼準備自學申請與寫課綱的?這篇整理從思考方向到實際行動的整體過程,包含課程目標、跨科設計與每週學習進度表; 每個自學家庭都有自己的作法和考量,主要是分享一些申請過程,能讓正在準備的家長們也有一些參考!
2025/04/20
我們家是怎麼準備自學申請與寫課綱的?這篇整理從思考方向到實際行動的整體過程,包含課程目標、跨科設計與每週學習進度表; 每個自學家庭都有自己的作法和考量,主要是分享一些申請過程,能讓正在準備的家長們也有一些參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Thumbnail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期望孩子能過得快樂幸福,但不可否認地,卻鮮少有父母可以完全不在意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與進度,即便不要求孩子的成績名列前茅,卻也時常因為孩子對讀書提不起勁而感到憂心不已。 我偶爾會與其他家長們聊起教育的話題,我的觀察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很願意花費高昂的學費把孩子送進補習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