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天使堡的用途在落成後,兩千年來經過多次轉變
講到羅馬帝國,雖然年代離我們很遙遠,不過對其過往曾統治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廣大領土,大家都略知一二。羅馬帝國留給後世的影響相當多,法典、宗教、公共設施、文化、藝術等,不一而足。帝國所到之處,必是大興土木,修道路、蓋公共設施⋯⋯
兩個都壯觀無比。兩個都與羅馬皇帝哈德良有關。兩者都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兩個決定,日後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與影響。
一體兩面?
有句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用來形容懂得應變,不管用什麼方法,殊途同歸,終究能夠達到目的。



這句話,看似至理名言。曾經威震八方的羅馬帝國,向來重視道路系統的建設,以便迅速調動軍隊,因此在帝國的領土上,建立了綿密的網絡。承平時期,一般人也可以使用,兩千多年前就已讓四通八達成為事實。



只不過,帝國末期出現數次蠻族利用道路長驅直入首都羅馬的情事。怎知,長久引以為傲、筆直又綿密的道路,竟成了雙面刃。
看來,條條大路通羅馬,敵不過「一體兩面」的終極考驗!
用途一改再改
回顧古今中外歷史,帝王在位期間,耗費鉅資打造身後陵墓,幾乎沒有例外。對當權者來說,身後事,是件大事。



位於台伯河上重要的戰略位置,聖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建於西元139年,最剛開始,這裡是羅馬哈德良皇帝及其家人打造的陵墓。只不過後來因為軍事目的而被改建為城堡,也經歷了數次的洗劫,多數骨灰及棺木也都遭到毀壞了。
城堡後來又做為監獄、教皇官邸等用途。不知是不是有人想起數百年前曾發生的慘況,在1277年建造了一條地下逃生通道,由梵蒂岡連到聖天使堡。時至今日,這裡則做為博物館之用。
進到古堡之前,一定都會經過這座被稱為台伯河上最美的聖天使橋。
橋的兩側立著12尊聖彼得、聖保祿和聖天使的雕像,每座都栩栩如生,在此陪伴著羅馬的命運與歷史,見證永恆之城的過去與現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聖天使橋上的12位天使讓人印象深刻外,聖天使堡頂端矗立著大天使聖米迦勒的銅像。相傳是在6世紀末羅馬爆發瘟疫之際,當時的教宗看到大天使聖米迦勒出現在城堡頂,這也是城堡名稱的由來。
參觀完聖天使堡,還有一個不錯的行程可以順道體驗。

到台伯河搭乘遊船
當時我和同行友人,就在附近搭上遊船,從不同的角度來一覽這座城市。
兩千年來幾乎完好無損
最早在西元前25~27年建造,萬神殿(Pantheon)曾經是羅馬帝國居民獻給眾神的殿堂,後不幸遇上火災而毀損。

萬神殿成為名人及達官顯貴身後埋葬之地

正面是標準的希臘式建築
在西元118~125年同樣由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當時大膽採用了創新的手法,正面不但有高聳的希臘式圓柱,而神殿的圓形球體外觀,進入之後抬頭一望,便能感受到無比的震撼。


直徑及高度均為43.2公尺的神殿,天花板向內鏤空,用混凝土層層推疊後打造出的巨型圓頂,無需其他支撐結構,屹立千年不搖。

室內沒有燈光,而是透過穹頂的圓孔投射進來的光線,讓這個空間既明亮又寬敞。若是遇上下雨,地上也有排水孔的設計,雨水就會乖乖的流到地下水道中,早在兩千年前的建築師就有如此之功力,讓人十分佩服。
在文藝復興時期,萬神殿吸引了眾多藝術家及建築師來此朝聖,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就曾將萬神殿比喻為「天使的設計」。

這裡也是不少義大利國王皇后的墓園,而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也是安息於此。
對了,以前進入萬神殿是免費的,2023年起已開始收取門票費用了(僅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天免費入場)。
看了這兩個建築的故事,或許你能同意,世事難料。
見諸古今中外不少當權者,坐上王位後,意氣風發,不可一世。所做的決策,日後不見得經得起考驗。
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哈德良皇帝萬萬沒想到,死後陵墓難逃破壞,更沒料到,萬神殿啟發後代無數藝術家。
世事無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