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向他人介紹一首讓自己心動的音樂,即使這人是自己最親近的伴侶。

很難向他人介紹一首讓自己心動的音樂,即使這人是自己最親近的伴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常在瞬間被一首音樂震撼到全身痙攣、酥麻、如同電擊雷劈。

劇烈的震盪過後,隨即進入狂喜狀態,興奮得想找人共享… 但最好的情況是,這舉動通常只會招致略帶漠然的禮貌性頷首同意,繼而自己心中立即浮起戚戚然的淡藍色失望情緒。

沒有什麼會比期待他人能共同喜愛一首音樂更容易讓人失望的了。

推薦一家餐館、一道菜餚、一件衣飾、一幅畫作、一本書、一個景點、一部電影等視覺、味覺感官的呈現,都比較容易得到一致或接近的贊同感受。唯獨對音樂的感動很難能與人共享共鳴。

因為,雖然被音樂感動總是在瞬間發生,看似渾然天成的純屬直覺反應,其實包含了許多條件的組合交錯,才能讓聆聽時電擊般的感動發生。若是沒有這些條件的配合搭建同樣的時空、心理脈絡,別人是無法有同感的。

不能用說理的方式來讓人喜愛一種或一首音樂。

音樂如夢。抽象、拒絕理性解釋、無法分享。

音樂如夢。只在發生當下的時間流;曲子終了,音樂消失。

raw-image


美國心理學作家Lauren Slater在一篇深刻又風趣的散文 “Love” 中寫道,由於他們夫婦都各有專業,忙碌到必須抽空參加心理實驗營隊,重新學習如何親密接吻,凝視對方眼神,以喚醒對彼此愛的感覺。但是他們的生活已被行事曆上密密麻麻的行程佔據,連接吻或凝望彼此眼神,都必須先向對方預約時間。

 連接吻都必須先預約的兩人,是要如何對同一首音樂,在不刻意安排的情境下,共同引爆感官意識的熱烈回應?

 

仍在工作場域中奮鬥掙扎的人,難得獨自面對自己的美感情緒。偶有讓神經爆裂的美好音樂際遇,熱切想要傳染轉介給同樣為工作奔忙的友人時,總覺得熱臉貼冷屁股般,被潦草應付。

自職場退下的老年族群,在各自求生的餘生中,滄桑斑駁的感官大門早已禁閉深鎖。老年伴侶之間已不見美感情緒的交叉感染。音樂對其中一方引出的觸動,或許源自遠端青春夢想的記憶,而另一方卻因為並不同在彼時他方的場景中,而無法在此音樂中受到同樣強烈的挑動。

 在音樂中經歷的美感經驗,本質上是絕對孤獨、絕對私密的。

raw-image



avatar-img
Platero的沙龍
2會員
31內容數
孤獨是一種內心深度的標誌。它標示著一般社交的膚淺言談無法窺見的深沉內斂;而這是值得自己慶幸之事。我們孤獨地走進了悠遠流長的傳統,卻喜出望外,發現眾多志同道合的孤獨者與我為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later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柏林影展的首映記者會上,與會人士和 Linklater 都多次提及《藍月》與影史上 chamber film 的關聯。這電影形式當然並非 Linklater 的首創。從1920年代的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到現代主義的柏格曼、希區考克、波蘭斯基等大師手中,都留下了....
5/5愛在黎明破曉時
不只是雪景,降雪之前,必定降過大雨,而後瞬間溫降零下,把仍然濕漉的樹木、樹枝、樹葉全都封進透明的水晶冰膜裡。絕美的超現實奇觀異象!
我想那時應該就跳機算了,混到阿拉斯加去做個非法移民,一生終老或慘死異鄉也無不可…
讓獨處的某個公共空間充滿音樂的感覺,和自己在家中或私密空間聽音樂的感受很不同。就好像用音樂,就可以把教室延續成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我的感動,是在於我清楚見證了一個年輕生命的成長、反思與轉變,並且採取行動,讓自己從某種遺憾情緒中走出來…這就是一種「自我救贖」的小小案例。 
這些遺憾傷痛,會如影隨形貼著我們的生命同步成長,不斷在生活的各個可能的角落,幽幽然魅影般,把我們放在生命方向盤上的雙手,轉向錯誤 (甚至自毀) 的方向。讓我們一而再,再而三,重複犯下相同的謬失...
在柏林影展的首映記者會上,與會人士和 Linklater 都多次提及《藍月》與影史上 chamber film 的關聯。這電影形式當然並非 Linklater 的首創。從1920年代的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到現代主義的柏格曼、希區考克、波蘭斯基等大師手中,都留下了....
5/5愛在黎明破曉時
不只是雪景,降雪之前,必定降過大雨,而後瞬間溫降零下,把仍然濕漉的樹木、樹枝、樹葉全都封進透明的水晶冰膜裡。絕美的超現實奇觀異象!
我想那時應該就跳機算了,混到阿拉斯加去做個非法移民,一生終老或慘死異鄉也無不可…
讓獨處的某個公共空間充滿音樂的感覺,和自己在家中或私密空間聽音樂的感受很不同。就好像用音樂,就可以把教室延續成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我的感動,是在於我清楚見證了一個年輕生命的成長、反思與轉變,並且採取行動,讓自己從某種遺憾情緒中走出來…這就是一種「自我救贖」的小小案例。 
這些遺憾傷痛,會如影隨形貼著我們的生命同步成長,不斷在生活的各個可能的角落,幽幽然魅影般,把我們放在生命方向盤上的雙手,轉向錯誤 (甚至自毀) 的方向。讓我們一而再,再而三,重複犯下相同的謬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