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族到十六族: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歷程與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長久以來,臺灣原住民族的認定並非一成不變。從早期劃分的「九族」至今承認的「十六族」,這背後蘊藏著族群認同的覺醒、文化復振的努力,以及政府政策的調整。這個變遷不只是數字上的變化,更代表了臺灣社會對於多元族群歷史的重新省思與尊重。

九族的由來:早期的分類

raw-image


在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來臺後,臺灣原住民族被「簡單」歸納為九個主要族群,分別為:

  1. 阿美族
  2. 泰雅族
  3. 排灣族
  4. 布農族
  5. 魯凱族
  6. 鄒族
  7. 賽夏族
  8. 雅美族(達悟族)
  9. 邵族

這樣的分類雖然在當時便於行政管理,但卻未能充分反映原住民族內部的語言、文化與歷史差異,許多族群被迫歸入較大的族群之下,導致自身文化特色難以被外界認識。

正名運動的崛起:族群意識的覺醒

raw-image


隨著1980年代臺灣社會逐步走向民主化,原住民族開始發起正名運動,由當時文化運動者、學者、社運團體以及支持原住民權益的團體、政治人物的發起,主張自身文化與歷史的獨特性,並要求政府正式承認各族的獨立地位。

研究發現,許多原被歸為其他族群的群體,在語言、習俗與歷史上都有明顯的不同。例如,太魯閣族與賽德克族雖然早年被歸類為泰雅族,但語言與文化上已有明顯的區別,因此開始爭取獨立族群的身份。 政府在1990年代後開始重新審視族群分類,並陸續承認新的原住民族:

  • 承認太魯閣族與撒奇萊雅族。
  • 承認賽德克族。
  • 承認拉阿魯哇族與卡那卡那富族

總數正式來到十六族。這一系列的變化,不僅讓被忽略的族群獲得應有的身份認同,也促使臺灣社會更加重視原住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重要性。

尚未被承認的族群:平埔族的困境


然而,即便如今已有十六族獲得官方承認,仍有許多族群尚未被正式納入,例如西拉雅族、巴宰族、道卡斯族等多個平埔族群。這些族群因歷史原因長期被視為已「漢化」,導致尚未正名成功,但他們仍然保有獨特的文化與身份認同,因此仍在持續爭取政府的承認。

正名運動的意義:不只是族群分類,更是文化尊嚴

raw-image


從九族到十六族的變遷,反映的不只是行政上的調整,更是一場關於文化尊嚴與歷史認同的運動。正名讓各族群得以重拾自身文化,也促使政府更加重視原住民族的權益與發展。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不只是身份的轉變,更是文化認同與歷史正義的展現。隨著社會對族群多樣性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未來是否還會有更多族群被承認?原住民族的正名運動是否已經結束,還是這只是另一個開始?


我是 Yukan,很高興您願意讀完並瞭解更多原住民議題。這是客觀的角度作為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發言,若有任何討論或指正,歡迎來與 Yukan 聊聊!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就愛跟Yukan聊" 只要您想聊,隨時都可以跟尤仔聊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就愛跟Yukan聊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臺灣原住民族姓名文化的變遷,特別聚焦於泰雅族的「子父聯名」命名方式。強調親族認同。然而,歷經不同時代的政策,泰雅族的命名方式逐漸被改變甚至消失。即使 1995 年政府開放恢復傳統姓名,但現行制度等等困難。文章強調文化復振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大眾理解與尊重原住民族的命名傳統,以維護多元文化價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泰雅族,它是臺灣原住民族中泛泰雅族群之一(泛泰雅族群: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說到這邊...我想大家腦海裡或許已經浮出一些地名、人名、電影​...​等等 最耳熟能詳的不外乎就是​2011​年由魏德聖導演所拍攝的「賽德克.巴萊」。 電影裏頭,主要講述霧社抗日事件,受當時日本
本文探討臺灣原住民族姓名文化的變遷,特別聚焦於泰雅族的「子父聯名」命名方式。強調親族認同。然而,歷經不同時代的政策,泰雅族的命名方式逐漸被改變甚至消失。即使 1995 年政府開放恢復傳統姓名,但現行制度等等困難。文章強調文化復振的重要性,呼籲社會大眾理解與尊重原住民族的命名傳統,以維護多元文化價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泰雅族,它是臺灣原住民族中泛泰雅族群之一(泛泰雅族群: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說到這邊...我想大家腦海裡或許已經浮出一些地名、人名、電影​...​等等 最耳熟能詳的不外乎就是​2011​年由魏德聖導演所拍攝的「賽德克.巴萊」。 電影裏頭,主要講述霧社抗日事件,受當時日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Thumbnail
臺灣的黑道文化,通常被稱為「黑幫」或「幫派」,起源於20世紀初移民社會的形成和社會經濟變遷。最早的黑道組織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隨著時代變遷,黑道文化在臺灣的發展演變,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至少有三四十個族群 過去的9族是人類學家與統治者 自行分類並命名 「忘記」尊重族人的意見 造成族人許多的困擾 直到近年族人才有機會提出 自己希望的族群分類與名稱 所以會越來越多族
Thumbnail
什麼是台灣原住民? 原來就住在台灣的人嗎? 要多久才算「原來」? 幾十年算「原來」嗎? 一百年算「原來」嗎? 這樣的話 是不是可以說 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台灣原住民?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由數十個族群組成,屬於南島語系民族,過去四百年被外來政權稱為「番」、「高砂」、「山胞」,直到民國八十三年八月一日正式納入憲法獲得正名。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為了紀念這一個特別日子,由台灣三大知名主廚將會聯手料理台灣原住民部落餐桌、以山河海的美食為食材帶來一場原住民美饌饗宴。 山
Thumbnail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Thumbnail
臺灣的黑道文化,通常被稱為「黑幫」或「幫派」,起源於20世紀初移民社會的形成和社會經濟變遷。最早的黑道組織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隨著時代變遷,黑道文化在臺灣的發展演變,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至少有三四十個族群 過去的9族是人類學家與統治者 自行分類並命名 「忘記」尊重族人的意見 造成族人許多的困擾 直到近年族人才有機會提出 自己希望的族群分類與名稱 所以會越來越多族
Thumbnail
什麼是台灣原住民? 原來就住在台灣的人嗎? 要多久才算「原來」? 幾十年算「原來」嗎? 一百年算「原來」嗎? 這樣的話 是不是可以說 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台灣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