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要能做的扎實,還是比較依賴考生的習性的
也就是說,對於你這個人,你能透過時間管理掌控好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嗎。
這種使用說明其實指的就是你的體質,因為每個人一次能專注多久、有沒有生理上的困擾、每個科目能分出去的精力長短並不同,因此「由你而始」的想法在時間管理中是佔據主導地位的。
不然我其實就是隨意的按學校鐘聲給考生排張課表 ... 我不想要這種做做樣子的東西。
所以考生,你需要回歸一下自己,對於接下來我要拋出去的課表設計的看法,你要如何把它變成是屬於自己能夠起初運行良好的東西,接著為了你想達成的目標,你要如何從中發現關於自己可以改善的部分,並持續去優化它。
我們先從了解你的習性開始。
...
這個部分你能列舉出來的越詳細越好,比方說你有沒有容易定期 emo、在什麼時候,平常讀書最大限度在哪裡、你對自己最低限的要求又是如何,時間框架要盡量是合理的;然後一般什麼時候會開始睏倦、平常的吃食如何都是需要注意的部分。
對於你想考取的校系,以及你所知的成績分布如何,給它設定一個你當下覺得合理的學分計畫,也就是要分配上去的時數、每日每週可能大概是如何,並請調和你對自己自制力的理解及壓力值的上限,制定一個合理的時數分配。
給部分同學的看法是:你不需要用受傷的身體去向你認為迂腐的師長抗議自己的訴求,重點是長期抗戰能順利走到最後的勝利,有些計較並不值得;再就是如果會因為讀書而犧牲健康的同學:得不償失,健康丟失就享受不到任何果實了。
這張學分計畫,提供給「正式學期間」有真的需要到 5 科修讀的同學:
這張表有一些小問題:它每節課的時間都是 50 分鐘、假日的安排丟失、沒有明確用書的習讀範圍、以中字輩學校以上為目標來說不太夠。
那你會怎麼去調整成貼合於你的課表呢,來一張初版吧。
暑期安排資訊
最籠統的辦法,就是將參考表格所需的時數 x2,正好能以午休為界切割早上與下午,晚上再另外調整,有沒有要多補進度之類的問題
其實沒有什麼「全部的」問題都會被找到,重點是那個不斷修正、精進的感覺。
比較硬核的檢視,比方說:對你而言你其實很清楚英文的重要性,給它的時間如果不想要是膨脹好看而已,那麼「效率提升」就是你在英文當前要面對的事情,下一週來看看移除各方誘惑之後,你的手寫成績與單字量有沒有真實的變多,就是可以檢視的事。
一張課表,就是這一個問題就好,力求「有所改善」。
再來是,其實學生都是知道努力的時間量與成績未必成正比,因此你需要做的是去找到那些「無效的施力點」,比方說常態性發呆就只是把時間撐滿,那麼就將該科讀書時間縮短 5-10 分鐘,如此成績的持平、退步,你都能夠立刻理解發生了什麼。
成績可以視作是生活各面向總和的結果,是什麼在妨礙你讀書的結果,請發現它。
...
個人的讀書計畫結果,供讀者參考
本人早前就是時間策略類性的,因為讀的下書所以狂讀、猛讀、不管不顧的讀。
可是後來發現自己的成績不是很正比曲線的提升,是很階段跳躍式的;以及我有想帶給讀者的看法是:讀書讀得多但就是考得不好,部分可能是因為考試並不是特別丈量我們有多認真,而在於你當下的反應或某種技巧。
言下之意是,你當然還是需要讀書,但也有種東西叫做「考試的技巧」。
因為這會造成一種很現實的狀況是:你可能是那種筆記天花亂墜的類型,卻永遠考輸那個白天都在睡覺的王八;這段文字主要是在提醒,不要去落入努力的陷阱,開不出井的土地就是不行,還需要搭配人家的地質探測技術:
既然都是用力,就要讓它用對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