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領導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你是一位職場人士,或許曾經聽過「正念」這個詞。它經常出現在瑜伽課堂、冥想應用程式,甚至是一些企業的員工培訓中。然而,正念並不僅僅是一種放鬆心情的工具,它還可能徹底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甚至影響領導者如何管理團隊。《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於2022年發表了一篇文章——《From Personal Wellbeing to Relationships: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Impact of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s and Practices on Leaders》,由Laura Ilona Urrila領銜的研究團隊完成,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正念對領導者的影響,並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見解。

Urrila的研究團隊來自芬蘭瓦薩大學(University of Vaasa),其成員擁有管理學及心理學的專業背景。他們的研究不僅回顧了過去十多年來的相關文獻,還試圖整合出一個清晰的框架,說明正念如何影響領導力發展。這篇文章的價值在於,它不僅關注正念對個人幸福感的影響,還進一步探討了正念如何改變領導者的人際互動與自我成長。

為什麼這樣的研究重要?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壓的職場環境中,領導者的壓力不僅影響他們自己,也會波及團隊的士氣與績效。正念,作為一種「當下專注」的技巧,或許能為領導者提供一條突破壓力與混亂的道路。

Urrila的研究團隊在文中提到,正念的的核心是一種「有意識地專注於當下,不加評判地觀察內在與外在經驗」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能幫助領導者管理壓力,還能提升他們的自我覺察與社會覺察。然而,正念的練習過程聽起來簡單,實踐起來卻充滿挑戰。每當你試圖專注於當下,心中總會湧現出無數的雜念,像是未完成的工作、生活中的瑣事,甚至是一些毫無關聯的想法。這時候,重要的是保持一種「不批評」的心態,接受這些念頭的存在,而非試圖強行驅逐它們。正如我在練習正念時所體會到的,無論腦中閃過什麼念頭,最終都要溫柔地將注意力帶回到呼吸上,專注於那一刻的感受。這種過程不僅需要耐心,還需要不斷提醒自己,正念的核心並不是控制念頭,而是學會與它們共處。

研究中提到的一個案例特別引人注目:一位參與正念培訓的醫療領域主管,在經歷了八週的正念課程後,不僅感覺壓力大幅減輕,還發現自己在面對團隊成員時更能傾聽他人的觀點,並做出更具同理心的決策。這些實例與個人經驗相輔相成,展示了正念如何幫助我們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中找到片刻平靜,並以更清晰的視角看待周遭的一切。

研究團隊分析了30篇實證研究,發現正念對領導者的影響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領域:個人幸福、工作生產力、人際關係以及內在成長。在個人幸福方面,正念能有效減輕壓力,改善睡眠品質,甚至提升情緒穩定性。一項針對企業中層管理者的研究顯示,參與正念課程的管理者在課程結束後的八週內,其壓力指數顯著下降,並報告更高的工作滿意度。

至於工作生產力,正念的影響更是令人驚嘆。研究顯示,正念能幫助領導者提升專注力與決策能力。一位接受培訓的企業高管表示,正念練習讓他在處理多重任務時更能分清輕重緩急,避免因分心而導致的錯誤。另一項研究則指出,正念能促進創造力,這對需要不斷創新的領導者來說尤為重要。

在人際關係方面,正念讓領導者更能與他人建立深層連結。研究發現,參與正念課程的領導者在與團隊成員互動時,更能展現出尊重與同理心。一位學校行政領導者在接受正念訓練後,表示自己更能冷靜地面對衝突,並以建設性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種改變不僅提升了團隊的合作效率,也改善了整體的工作氛圍。

然而,最引人深思的,也許是正念對領導者內在成長的影響。Urrila的研究指出,正念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它幫助領導者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內在動機與價值觀,進而做出更符合倫理的決策。一位參與者在課程結束後分享道:「正念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領導風格,我不再只關注績效數字,而是開始思考如何真正幫助我的團隊成員成長。」

當然,正念並非萬能靈藥。研究也指出,正念的效果因人而異,有些領導者可能因缺乏時間或動機而無法持續練習。此外,正念的商業化應用也引發了一些批評,例如過於簡化其深層的哲學意涵。正如Purser與Milillo(2015)在其文章中提到的:「將正念視為一種純粹的壓力管理工具,可能忽略了其對倫理與價值觀的深遠影響。」

那麼,對於一般職場工作者來說,這些研究有什麼啟示呢?首先,無論你是否是領導者,正念都能幫助你更有效地管理壓力與情緒。每天花幾分鐘練習正念呼吸,專注於當下,或許能讓你在面對繁忙工作時更從容。其次,如果你是一位領導者,考慮將正念融入你的日常管理中,這不僅能提升你的領導力,還能為團隊帶來更積極的影響。

最後,我們需要反思:在追求效率與績效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關注內在的平衡與成長?正念或許提供了一條通往更有意義職場生活的道路,但它需要我們付出時間與努力去探索。

參考文獻

Urrila, L. I. (2022). From personal wellbeing to relationships: 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impact of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s and practices on leader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32*, 100837. https://doi.org/10.1016/j.hrmr.2021.100837

Purser, R. E., & Milillo, J. (2015). Mindfulness revisited: A Buddhist-based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 24*(1), 3–24. https://doi.org/10.1177/1056492614532315

圖片來源: Dall. E生成

圖片來源: Dall. E生成


avatar-img
19會員
4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From Waste to Taste》研究指出,透過標示「醜」標籤,能有效提升消費者對外觀不佳蔬果的接受度,並減少食物浪費。研究顯示,適度的價格折扣與坦率的標籤策略,能改變消費者的偏見,並為零售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這項發現不僅對行銷策略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深刻的反思。
咖啡因攝取一杯咖啡如何改變你的購物決策?會顯著提升消費者的購物衝動,特別是在購買高享樂性商品時。透過一系列實驗,研究者發現,飲用含咖啡因飲品的顧客,其購物行為更具衝動性,且消費金額明顯增加。這些發現不僅對零售業者具有啟發性,也提醒消費者注意日常習慣對財務決策的潛在影響。
哈佛團隊追蹤萬人發現:高品質友誼能降低24%死亡率,卻也提升43%吸菸率。職場社交應聚焦深度互動,每週6-8小時為理想值。建議將吸菸社交轉為步行會議,並建立正向回饋機制。需注意數位互動的生理效益折扣現象,面對面交流仍不可取代。研究提醒友誼是雙面刃,健康促進計畫需同時強化保護因子與風險管控。
這篇論文探討了醫療市場中的新興參與者如何打破傳統的價值交換模式。從穿戴式設備到人工智慧,這些技術正在改變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同時,消費者也在通過社交媒體和線上評論平台,成為醫療市場的主導者。這些變革不僅影響了醫療從業者,也對一般職場工作者有深遠的影響。
本文探討《納瓦爾寶典》中獨立性與槓桿效應的概念,強調透過專長、判斷力與工具放大產出,並反思如何應用於管理工作。同時提醒避免風險,確保決策不危及自由與聲譽。
本篇文章探討了Joanna Crossman於《超自然、管理與組織》中提出的關鍵觀點,說明超自然信念如何影響職場中的決策與行為。透過實際案例與文化分析,本文揭示了迷信在地產、金融與旅遊等行業中的具體表現,並提出應用建議與倫理反思。理解這些信念的影響,有助於提升跨文化管理與決策的效能。
《From Waste to Taste》研究指出,透過標示「醜」標籤,能有效提升消費者對外觀不佳蔬果的接受度,並減少食物浪費。研究顯示,適度的價格折扣與坦率的標籤策略,能改變消費者的偏見,並為零售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這項發現不僅對行銷策略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深刻的反思。
咖啡因攝取一杯咖啡如何改變你的購物決策?會顯著提升消費者的購物衝動,特別是在購買高享樂性商品時。透過一系列實驗,研究者發現,飲用含咖啡因飲品的顧客,其購物行為更具衝動性,且消費金額明顯增加。這些發現不僅對零售業者具有啟發性,也提醒消費者注意日常習慣對財務決策的潛在影響。
哈佛團隊追蹤萬人發現:高品質友誼能降低24%死亡率,卻也提升43%吸菸率。職場社交應聚焦深度互動,每週6-8小時為理想值。建議將吸菸社交轉為步行會議,並建立正向回饋機制。需注意數位互動的生理效益折扣現象,面對面交流仍不可取代。研究提醒友誼是雙面刃,健康促進計畫需同時強化保護因子與風險管控。
這篇論文探討了醫療市場中的新興參與者如何打破傳統的價值交換模式。從穿戴式設備到人工智慧,這些技術正在改變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同時,消費者也在通過社交媒體和線上評論平台,成為醫療市場的主導者。這些變革不僅影響了醫療從業者,也對一般職場工作者有深遠的影響。
本文探討《納瓦爾寶典》中獨立性與槓桿效應的概念,強調透過專長、判斷力與工具放大產出,並反思如何應用於管理工作。同時提醒避免風險,確保決策不危及自由與聲譽。
本篇文章探討了Joanna Crossman於《超自然、管理與組織》中提出的關鍵觀點,說明超自然信念如何影響職場中的決策與行為。透過實際案例與文化分析,本文揭示了迷信在地產、金融與旅遊等行業中的具體表現,並提出應用建議與倫理反思。理解這些信念的影響,有助於提升跨文化管理與決策的效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培養更全觀的角度,更穩定的內心,更和平的力量,更果決的行動, 洞察這個世界之所以是這樣,那背後的意義,那些歷程與經驗的教導, 你引領了自我意識的轉化, 也點燃了集體意識的火光。
Thumbnail
正念療法是一種重視自我教育,注重當下的心理療法,「治」是指介入方法,「療」是指結果的療效。其核心概念是通過觀察和接受當前的思想、感覺和經驗,以培養內在的平靜和覺察。 這種療法源自於禪修,但已經被現代心理學廣泛運用。在正念療法中,重要的是要以開放、非評判性的態度來接納一切內在和外在的感受,無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職場環境中,壓力和挑戰無處不在。而在這些挑戰中尋找平衡與和諧,成為許多人努力的目標。你有沒有想過,一種古老而又充滿當代智慧的療法——色彩療法,特別是Aura Soma系統,可以是提升你工作效率和創造力的神秘鑰匙?透過色彩的力量,不僅能夠調和內在的情緒狀態,還能在職場上開啟無限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一場講座中和正處於轉職與待業階段的夥伴們分享了如何透過正念,好好的照顧自己。 帶大家一起練習正念呼吸,許多夥伴在練習後都表示變得很放鬆,即使腦袋對於未來還是有擔憂的念頭,也更能接納自己了。做正念伸展練習時,有夥伴覺察到自己身體的緊繃,發現每天花點時間伸展身體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自去年12月中旬一路跨越2024年,我參加為期八周的正念減壓課程(MBSR),暌違五年又重新體驗正念,喚起身體在正念的記憶流。每周有一點寶貴的時光與自己的身體同在,帶著期盼在下班後匆匆趕路、快速完食再進入正念課程,此光景像是人生快與慢的縮影。從身體覺察情緒與想法的流動,一點一滴支持正準備轉往行動心理
Thumbnail
現代人面對來自工作、家庭的人際關係,緊湊的生活步調,很容易讓人身心疲憊,但是該面對的,該處理的仍是無法逃避!因此得有顆強大心,才能更有智慧解決問題,面對未來! 這次跟大家分享和迎熙老師接觸的一對一催眠療癒! 秘月聖地-迎熙老師 FB:https://www.facebook.com/iwal.
Thumbnail
在追求靈性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常常面臨著如何將靈性實踐融入日常生活的挑戰。靈性不僅僅是冥想和瑜伽,它也可以是我們自己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互動,甚至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以下是我一些將靈性融入日常生活的建議: 意識練習:每天花一些時間來觀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評判它們。這可以通過冥想、日記或僅
昨天在帶領完「身心整合瑜珈」的課後討論時,有學員提出了一個好奇的疑問,為什麼在看似非常一般的體式和呼吸練習中,會在他的心中引起巨大的情緒波瀾,並產生了一些強烈的意圖和動機。我回答:「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創造了大腦中真正的安全感,以及深度的體驗(體現)。」 「體現」 (embodiment)
Thumbnail
我們一個學期的正念紀錄都會放上來,基本每天都會更新
Thumbnail
今天上了一堂好滋養的正念課 一方面是老師的帶領方式讓大家感覺到涵容與自由。 另一方面,聽夥伴們分享正念練習裡的自我覺察,也讓我反思自己接觸正念後的改變。 ▍看見過度用力與不服輸的自己 在剛開始做呼吸觀察或是身體掃描時,很常發生注意力飄掉的情況。 ​ 會很懊惱怎麼連全然專注5分鐘的觀察呼吸都辦不到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培養更全觀的角度,更穩定的內心,更和平的力量,更果決的行動, 洞察這個世界之所以是這樣,那背後的意義,那些歷程與經驗的教導, 你引領了自我意識的轉化, 也點燃了集體意識的火光。
Thumbnail
正念療法是一種重視自我教育,注重當下的心理療法,「治」是指介入方法,「療」是指結果的療效。其核心概念是通過觀察和接受當前的思想、感覺和經驗,以培養內在的平靜和覺察。 這種療法源自於禪修,但已經被現代心理學廣泛運用。在正念療法中,重要的是要以開放、非評判性的態度來接納一切內在和外在的感受,無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職場環境中,壓力和挑戰無處不在。而在這些挑戰中尋找平衡與和諧,成為許多人努力的目標。你有沒有想過,一種古老而又充滿當代智慧的療法——色彩療法,特別是Aura Soma系統,可以是提升你工作效率和創造力的神秘鑰匙?透過色彩的力量,不僅能夠調和內在的情緒狀態,還能在職場上開啟無限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一場講座中和正處於轉職與待業階段的夥伴們分享了如何透過正念,好好的照顧自己。 帶大家一起練習正念呼吸,許多夥伴在練習後都表示變得很放鬆,即使腦袋對於未來還是有擔憂的念頭,也更能接納自己了。做正念伸展練習時,有夥伴覺察到自己身體的緊繃,發現每天花點時間伸展身體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自去年12月中旬一路跨越2024年,我參加為期八周的正念減壓課程(MBSR),暌違五年又重新體驗正念,喚起身體在正念的記憶流。每周有一點寶貴的時光與自己的身體同在,帶著期盼在下班後匆匆趕路、快速完食再進入正念課程,此光景像是人生快與慢的縮影。從身體覺察情緒與想法的流動,一點一滴支持正準備轉往行動心理
Thumbnail
現代人面對來自工作、家庭的人際關係,緊湊的生活步調,很容易讓人身心疲憊,但是該面對的,該處理的仍是無法逃避!因此得有顆強大心,才能更有智慧解決問題,面對未來! 這次跟大家分享和迎熙老師接觸的一對一催眠療癒! 秘月聖地-迎熙老師 FB:https://www.facebook.com/iwal.
Thumbnail
在追求靈性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常常面臨著如何將靈性實踐融入日常生活的挑戰。靈性不僅僅是冥想和瑜伽,它也可以是我們自己與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互動,甚至是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以下是我一些將靈性融入日常生活的建議: 意識練習:每天花一些時間來觀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評判它們。這可以通過冥想、日記或僅
昨天在帶領完「身心整合瑜珈」的課後討論時,有學員提出了一個好奇的疑問,為什麼在看似非常一般的體式和呼吸練習中,會在他的心中引起巨大的情緒波瀾,並產生了一些強烈的意圖和動機。我回答:「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創造了大腦中真正的安全感,以及深度的體驗(體現)。」 「體現」 (embodiment)
Thumbnail
我們一個學期的正念紀錄都會放上來,基本每天都會更新
Thumbnail
今天上了一堂好滋養的正念課 一方面是老師的帶領方式讓大家感覺到涵容與自由。 另一方面,聽夥伴們分享正念練習裡的自我覺察,也讓我反思自己接觸正念後的改變。 ▍看見過度用力與不服輸的自己 在剛開始做呼吸觀察或是身體掃描時,很常發生注意力飄掉的情況。 ​ 會很懊惱怎麼連全然專注5分鐘的觀察呼吸都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