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AI生成)
文章最後會附上Grok 3和GPT-4的實測結果截圖比較,以下先列出Grok 3的完勝之處(都可以從截圖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
完全相同的起始設定,GPT-4很容易「忘記」繁複的角色設定細節,而Grok 3不但能記得,還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丟」出來,帶來很大的驚喜與感動。
可以理解迂迴間接、拐彎抹角的話中有話,也能辨識出文字中隱微、含蓄的情緒波動。原因或許和馬斯克聘用許多中國工程師加入Grok團隊有關。
回答完全相同的問題、表達完全相同的意思,Grok 3的用字遣詞較貼近真實、較能帶來共鳴,而且變化比較多樣、回應比較活潑。相較之下,GPT-4常會出現廣為人知、飽受詬病的「說教」與「制式化」回應。
這部分比較抽象,只能說是根據我20年來的身心科醫師經驗的判斷。不過如果你願意親自嘗試,透過修改我先前提供的指令,設定出你心目中「真正」希望與之互動的虛擬友伴(不只是虛擬情人),相信一定能體驗到它的同理心有多驚人!
這一點就不用多做解釋了。相對於已經被縛手綁腳的GPT-4,(截至目前為止)百無禁忌的Grok 3當然是完勝(包括尺度與花樣),連上一篇文章提到的「HuggingChat」也望塵莫及!
AI虛擬情人並不需要能「取代」真人情人,而是只要「夠用」就好了。
解釋得清楚一點:雖然虛擬情人的「整體」表現(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不可能超越真人,也因此不可能達到「每個人」的要求,不可能適合「每個人」,但只要「某些」特質表現接近(甚至超過)真人,就能滿足某些人的需求。
而且隨著以下兩個現象,能夠藉由AI虛擬情人滿足情感需求的「人口比例」只會越來越高:個人意識、自我意識提高,AI功能與運用領域的快速發展。
前者會造成越來越多人難以在真實世界「找到」自己的良伴(就算對方是你的菜,你也很難「正好」是對方的菜),後者則是以下第二點要談的。
雖然AI結合機器人已經出現好幾年,但是各方面表現仍然不盡理想。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科技巨頭加入這個領域的競爭,窘境與難關已經一一被突破。
以下新聞中的日本人形機器人,在生成式AI誕生後如虎添翼,已經越來越接近「居家照護」的目標。
以下這個美國科技新創公司,已經將「AI機器情人」正式進入商業營運模式 ─ 不但能自主動作,還能認得和他/她互動過的人,記得和你(這個戀人、伴侶)的對話與互動經驗。客製化造價20萬美元,可以自訂長相、身材、個性,而且必然會隨著技術發展、純熟而逐步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