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研究社】#7 AI 與量化交易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 本文為「大學金融科技研究社筆記內容七部曲」之七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AI)與量化交易(Quantitative Trading)逐漸成為投資市場中的關鍵技術。華爾街的對沖基金、機構投資人甚至散戶交易者,都開始運用 AI 與數據分析來提升交易勝率。

在這個以數據驅動的時代,如何利用 AI 技術與量化交易,讓你的投資更加精準? 本篇文章將探討:

AI 在投資中的應用

量化交易的優勢與挑戰

如何開始學習程式交易?

如果你對 AI、程式交易感興趣,或者想知道如何運用科技來提升投資績效,這篇文章將帶你進入量化交易的世界!


一、AI 在投資中的應用

1. AI 如何改變傳統投資方式?

在傳統投資中,投資人主要依賴財報分析、技術指標與市場經驗來做決策,但 AI 能透過大數據、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NLP),大幅提升交易效率與準確度。

📌 AI 在投資的應用範圍

🔹 市場預測:透過歷史數據訓練 AI 模型,預測未來股價走勢。

🔹 財報與新聞分析:AI 能快速分析財報、新聞情緒,找出潛在機會或風險。

🔹 自動化交易:AI 能即時監控市場訊號,執行高頻交易或套利策略。

🔹 風險管理:AI 可偵測市場異常情況,主動調整倉位降低風險。

2. AI 投資的成功案例

許多華爾街對沖基金已經採用 AI 來強化交易策略,例如: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利用數據分析與演算法交易,長期保持高報酬率。

Bridgewater Associates:利用 AI 建立自動化投資決策系統。

台灣市場:近年來,越來越多投資公司運用 AI 進行選股與風險控管,甚至有散戶自行開發 AI 交易策略。

🎯 重點:AI 在投資上的優勢不在於「預測準確率 100%」,而是在於「降低風險、提升決策效率與執行力」。


二、量化交易的優勢與挑戰

1. 什麼是量化交易?

量化交易(Quantitative Trading)是一種透過數據與演算法來制定交易策略的方式,與傳統投資依賴直覺與經驗不同,量化交易強調數據驅動與規則執行

📌 量化交易的核心概念

策略模型化:透過數學模型與統計方法來尋找市場規律。

程式化交易:將策略寫成程式,透過電腦執行交易。

風險控制:量化交易會設定嚴格的風險參數,降低人為錯誤。


2. 量化交易的優勢

🚀 情緒控制:完全依靠程式執行交易,不受市場情緒影響。

🚀 高效率:可處理大量數據,快速發現交易機會。

🚀 回測能力:可利用歷史數據測試策略,降低未來虧損的風險。

🚀 自動化執行:減少人工干預,提高交易執行精準度。


3. 量化交易的挑戰

資料品質:如果使用的數據不夠準確,可能導致錯誤的交易決策。

過度擬合(Overfitting):模型可能在歷史數據上表現良好,但在實戰中失敗。

市場變化:市場規則可能改變,導致模型失效。

技術門檻:需要學習程式設計與數據分析,不像傳統投資那麼直觀。

🎯 關鍵:量化交易並非「賺錢神器」,成功的量化交易需要正確的數據、嚴謹的策略、以及良好的風險管理


三、如何開始學習程式交易?

如果你對 AI 與量化交易感興趣,想開始建立自己的交易策略,以下是入門建議:

1. 學習 Python 與數據分析

Python 是量化交易最常用的語言之一,因為它擁有豐富的金融數據處理與機器學習工具。

📌 推薦學習內容

Python 基礎(變數、函數、迴圈)

Pandas 數據分析(處理金融數據)

Matplotlib / Seaborn 圖表繪製(視覺化股價變化)


💡 推薦學習資源


2. 了解金融數據與技術指標

在進行量化交易前,你需要熟悉市場的技術指標與數據來源,如:

📌 必學的技術指標

移動平均線(MA):用於判斷趨勢

相對強弱指數(RSI):判斷超買與超賣

布林通道(Bollinger Bands):判斷市場波動區間


📌 金融數據來源

🔹 Yahoo Finance API(免費)🔹 Alpha Vantage API(免費)🔹 Bloomberg / Reuters(付費,機構投資者使用)


3. 進行回測(Backtesting)與模擬交易

在執行實盤交易前,你需要對策略進行回測,以確保它在歷史數據上有效。

📌 回測工具

Backtrader:Python 回測框架

Zipline:Quantopian 提供的開源量化交易框架


💡 回測時的注意事項

⚠ 避免過度擬合,確保策略適用於不同市場環境。

⚠ 測試不同時間週期,以確保策略的穩定性。

⚠ 加入交易成本與滑點,以模擬真實交易情境。


結語:AI 與量化交易是未來趨勢!

AI 和量化交易正在改變投資市場,讓交易變得更數據化、自動化、科學化

📌 重點回顧

AI 可應用於市場預測、財報分析、風險管理與自動交易。

量化交易的優勢在於高效率、可回測、自動化,但仍有挑戰。

學習 Python、技術指標與回測技術,是進入量化交易的第一步!


🚀 未來的投資市場,將由 AI 與數據驅動,現在正是學習量化交易的最佳時機!

📌 這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社筆記內容七部曲」的最終篇,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想深入討論,歡迎留言交流!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二輪解密人|洞察自行車產業,連結投資視野
20會員
67內容數
🚴‍♂️ 二輪解密人|騎進產業,讀懂未來 歡迎來到《二輪解密人》沙龍。 這裡不只是熱愛騎車者的聚集地,更是一個以數據、觀點與趨勢洞察為核心的知識平台。深耕自行車產業多年,從研發現場到政策計畫,橫跨技術、策略與市場。
2025/04/21
2025川普推動「對等關稅」,是否重蹈歷史保護主義的覆轍?本篇整合穀物法、史穆特-霍利、2018貿易戰教訓,剖析對GDP、就業、產業與國際關係的潛在衝擊,預測三大未來路徑,揭示公平競爭與互害邏輯的拉鋸。
Thumbnail
2025/04/21
2025川普推動「對等關稅」,是否重蹈歷史保護主義的覆轍?本篇整合穀物法、史穆特-霍利、2018貿易戰教訓,剖析對GDP、就業、產業與國際關係的潛在衝擊,預測三大未來路徑,揭示公平競爭與互害邏輯的拉鋸。
Thumbnail
2025/04/18
美中貿易戰從WTO多邊談判走向單邊加稅報復,如何發生?本篇帶你拆解301條款、三階段加稅策略與雙方報復措施,並深入分析這場衝突對供應鏈、農業與全球經濟的深層影響。
Thumbnail
2025/04/18
美中貿易戰從WTO多邊談判走向單邊加稅報復,如何發生?本篇帶你拆解301條款、三階段加稅策略與雙方報復措施,並深入分析這場衝突對供應鏈、農業與全球經濟的深層影響。
Thumbnail
2025/04/13
本篇解析戰後自由貿易體系如何建立,從GATT到雷根政府的選擇性保護,揭示關稅如何成為談判工具,而非經濟武器。若想理解當前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的歷史背景,這篇值得收藏。
Thumbnail
2025/04/13
本篇解析戰後自由貿易體系如何建立,從GATT到雷根政府的選擇性保護,揭示關稅如何成為談判工具,而非經濟武器。若想理解當前川普對等關稅政策的歷史背景,這篇值得收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保持理性面對市場波動,避免過度對沖和降低槓桿,監控日元匯率,並保持長期投資視角。了解市場調整期的應對策略、事件型交易的操作技巧,以及行業領頭羊的動向。關注經濟數據和市場傳聞,靈活調整投資策略,確保投資決策基於充分的信息和合理的分析。
Thumbnail
保持理性面對市場波動,避免過度對沖和降低槓桿,監控日元匯率,並保持長期投資視角。了解市場調整期的應對策略、事件型交易的操作技巧,以及行業領頭羊的動向。關注經濟數據和市場傳聞,靈活調整投資策略,確保投資決策基於充分的信息和合理的分析。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分享一些市場的噪音, 以及後面會談到擊敗大盤績效的投資/交易方法。 一般來說, 在每天的交易上, 市場充斥的大量的訊息, 這些訊息常常對個股或大盤基本面沒有太多的影響, 但卻是會影響短期個股的報酬率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分享一些市場的噪音, 以及後面會談到擊敗大盤績效的投資/交易方法。 一般來說, 在每天的交易上, 市場充斥的大量的訊息, 這些訊息常常對個股或大盤基本面沒有太多的影響, 但卻是會影響短期個股的報酬率
Thumbnail
在股市中,觀察溢價率的收斂過程以及可轉債的量,透過大戶競拍和其他因素來判斷市場走勢,尚未到達滿足點,建議繼續觀察。
Thumbnail
在股市中,觀察溢價率的收斂過程以及可轉債的量,透過大戶競拍和其他因素來判斷市場走勢,尚未到達滿足點,建議繼續觀察。
Thumbnail
瞭解如何正確解讀經濟指標,選擇正確的時機進行股市交易,以建立持續獲利的策略。介紹如何運用宏觀經濟指標找出領先產業或強勢企業,並與市場比較利差後決定進出場準據,以提高交易勝率與穩定性,適合業餘投資人增加被動收入。
Thumbnail
瞭解如何正確解讀經濟指標,選擇正確的時機進行股市交易,以建立持續獲利的策略。介紹如何運用宏觀經濟指標找出領先產業或強勢企業,並與市場比較利差後決定進出場準據,以提高交易勝率與穩定性,適合業餘投資人增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重視籌碼分析 基本面跟技術面需要去研究線圖指標或財報等財務資訊 但籌碼只要花點時間研究或許就能看出端倪 改變一下分享的個股 即便如此 停損停利的重要性還是要有 萬一不如預期 一定要果斷停損 避免讓傷害擴大
Thumbnail
重視籌碼分析 基本面跟技術面需要去研究線圖指標或財報等財務資訊 但籌碼只要花點時間研究或許就能看出端倪 改變一下分享的個股 即便如此 停損停利的重要性還是要有 萬一不如預期 一定要果斷停損 避免讓傷害擴大
Thumbnail
營建股的估值提升就跟過去任何題材都一樣 所以大家對市場要有更明確的認知 這就是資金共鳴後不是先有營收答案,而是直接拉高本益比 AI產業也是如此,你根本看不到2023年多厲害的營收 但是股價可以先漲100~300% 等到2024年答案都出現了,有比較好操作嗎? 等答案跟預判價值的風報比
Thumbnail
營建股的估值提升就跟過去任何題材都一樣 所以大家對市場要有更明確的認知 這就是資金共鳴後不是先有營收答案,而是直接拉高本益比 AI產業也是如此,你根本看不到2023年多厲害的營收 但是股價可以先漲100~300% 等到2024年答案都出現了,有比較好操作嗎? 等答案跟預判價值的風報比
Thumbnail
股市交易中,若能透過程式來輔助進出場的訊號,當手上的持股或者股池數量較多時,可以提供投資人較有效率的判斷,因此非常建議投資人花費一點時間了解程式交易的邏輯,比較常見的就是XQ全球贏家的"盤中量化模組(1000NT/月)" 或者比較簡易型的量化積木模組(500NT/月)。 每個投資者會因學習的過
Thumbnail
股市交易中,若能透過程式來輔助進出場的訊號,當手上的持股或者股池數量較多時,可以提供投資人較有效率的判斷,因此非常建議投資人花費一點時間了解程式交易的邏輯,比較常見的就是XQ全球贏家的"盤中量化模組(1000NT/月)" 或者比較簡易型的量化積木模組(500NT/月)。 每個投資者會因學習的過
Thumbnail
股價的波動是由貨幣+心理兩項因素加總而成,如果要理解貨幣(籌碼)情況那觀察大戶持股比例的變化是一個非常棒的指標,此指標可以優化你建倉及減碼的時間點。
Thumbnail
股價的波動是由貨幣+心理兩項因素加總而成,如果要理解貨幣(籌碼)情況那觀察大戶持股比例的變化是一個非常棒的指標,此指標可以優化你建倉及減碼的時間點。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投資心得的筆記,包含了對市場觀察與案例分析、投資策略的思考以及對市場現狀的觀察與反思,分享了櫃買指數的觀察、投資策略的調整和投資心態的進一步思考,再向讀者提供了投資策略與未來展望和投資策略的實踐與挑戰,非常全面。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投資心得的筆記,包含了對市場觀察與案例分析、投資策略的思考以及對市場現狀的觀察與反思,分享了櫃買指數的觀察、投資策略的調整和投資心態的進一步思考,再向讀者提供了投資策略與未來展望和投資策略的實踐與挑戰,非常全面。
Thumbnail
雖說只是貪婪大過理性,但要說股票市場是反人性的,這種觀點我相信很多人也會認同,因為當前控制市場交易量 80% 以上的 AI 跟程式化交易本來就不是人啊!同學們也別害怕跟這些非人力量對抗,實際上只要總結一些人生經驗,很多柴米油鹽的老生常談都可以簡單的破解交易背後的祕密。
Thumbnail
雖說只是貪婪大過理性,但要說股票市場是反人性的,這種觀點我相信很多人也會認同,因為當前控制市場交易量 80% 以上的 AI 跟程式化交易本來就不是人啊!同學們也別害怕跟這些非人力量對抗,實際上只要總結一些人生經驗,很多柴米油鹽的老生常談都可以簡單的破解交易背後的祕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