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醫療體系現況與未來展望:從數據分析看醫院與診所的消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醫療分級由醫療單位所組成,醫療單位又依法規分為兩類,診所與醫院,其中醫院又依服務類型、服務任務等分為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現行的醫療機構分級分層也從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組成,其中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如同爬塔過程(也許存在醫療資源分布的考量),經由評鑑進行升級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及對病患的選擇權。

官方數據

如果從最新的112年官方上數據來看,醫事機構服務量調查/ 112年- 統計處

醫療機構數量

從數據上來看,醫院的數量幾乎年年遞減,而診所數量逐年攀升,其中醫療院所主要減少的是西醫及中醫醫院,然而西醫及中醫師的執業人數卻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而另一項數據顯示增加的診所種類,又以中醫及西醫為主,可見是跑去開診所或是加入其他醫院了。

醫事人員執業人數

這也是現在新聞媒體炒鬧的核心重點,從整體數據來看,其實諸如醫師、護理人員、藥事人員執業人數是穩定逐年攀升的,而最近沸沸揚揚的護理人員,從執業人數上雖確實有所提升,但在醫院(非診所)的執業人數占比卻有明顯突兀減少。依護理人員法定義,護理人員指護理師與護士,若從詳細數據來看,護理師人數近十年來逐年攀升,而護士人數卻逐年遞減,但兩者相加人數確實有再增加,可能的解釋僅能說明更多的護理人員選擇前往診所執業而不是醫院。

醫院病床

  • 總床數
    • 這是也是現在爭吵的議題之一,從數據來說全體醫療院所的病床數其實是逐年提高的,可醫院的病床數是下降的,當然這與前面所述也可能相互影響,譬如醫院減少、診所增加、醫院護理人員減少等。
  • 服務量
    • 隨著醫院數量的逐年減少,原先逐年下降的占床率,在112年突現異常的攀升​,而住院天數卻也來到了新低,尤其在一般病床更是以驚人的幅度降低。而這樣的現象如果硬要解釋,那可能的原因便是疫情期間習慣有病就前往大醫院,而住院天數的下降可能就是說明,雖然有病,但不是什麼大病,診所便可處理(當然也可能是醫療有所進步或是僅需要短期住院的大傷病突然增加,但可能應該不高)。

醫院門診數

如前面對於醫院病床所述,108年是一個分水嶺,原先年年攀升的門診數到了109年開始有明顯的下跌,但到了111年、112年可能因疫情因素有了明顯的增長,直接回升到108年的水平,然而醫院數量卻也來到新低。

從前面可以看到,醫院數量來到了新低,而現有醫院也不斷提升服務量能,試圖做大做強,擴大帝國版圖,但基層的服務能量-護理人員卻從不斷銳減的醫院場域中,轉向基層診所(其實還有社福單位也會吸走人力-如長照等),而病人卻又湧向醫院,這便是現在面臨到的醫療人力問題。

以上的現象更接近於疫情後的復原期,甚至是最痛苦的時期,而診所遵守市場機制如雨後春筍般林立,這是一個健康的現象,因為基層診所的林立能避免小痛小病就往大醫院跑,但病人(錢)卻一股腦地往大醫院跑,如果失衡便會看到診所開始倒閉或減緩成長,而醫院的業務則越發繁雜,醫療資源也會越發不平均。

政策的診治手段不外乎:

  • 加強宣導及落實醫療分級
    • 可落實方案著實困難,醫者仁心,病人在面前總不能不治,制度又不能過分嚴謹,否則例外事件(如大S)也可能在台灣發生,因此轉診的機制及就近的醫療資源透明、可利用並方便利用,就尤為重要。
  • 提升醫療院所診治服務水平
    • 大醫院之所以成為病人首選,自然是因為它功能齊全、包治百病,避免舟車勞頓到處跑且有效(不會是無止境的療程與掛號費),提升診所及地區醫院等醫療院所能力及形象。
  • 提升醫院收入
    • 醫院對於社會有相當高的價值,但對於多數社團或財團而言卻是個虧本買賣,賺到的只有社會聲望,也因此降低醫院對於其他支出的彈性(當然包含人事支出),而避免醫事人員(護理人員)大量外移到診所(牙科、醫美等)較高收入、低風險的類別。
  • 醫療糾紛對醫事人員的保護
    • 我想這已經立法,大概也沒什麼好說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秀玩家 沙龍
3會員
83內容數
小文章新方向
新秀玩家 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本文探討中美貿易戰的背景、過程和可能後果,以場域理論分析雙方行為,並點出中國轉型升級的挑戰與抉擇。
Thumbnail
2025/04/18
本文探討中美貿易戰的背景、過程和可能後果,以場域理論分析雙方行為,並點出中國轉型升級的挑戰與抉擇。
Thumbnail
2025/04/07
探討川普關稅對臺灣產業的衝擊,分析哪些產業受影響較小,並點出美國貿易政策的國際影響及潛在風險。
2025/04/07
探討川普關稅對臺灣產業的衝擊,分析哪些產業受影響較小,並點出美國貿易政策的國際影響及潛在風險。
2025/04/05
本文以通識角度分析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探討其背後原因、可能影響及國際政治經濟層面的考量,提出不同觀點。
Thumbnail
2025/04/05
本文以通識角度分析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探討其背後原因、可能影響及國際政治經濟層面的考量,提出不同觀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臺灣醫療體系面臨醫院數量減少、診所數量增加,以及護理人員流向診所的挑戰。本文分析了官方數據,探討醫院病床數下降等現象,並指出這些現象可能關聯。此外,文章也提出了幾項政策建議,以期改善醫療問題。
Thumbnail
臺灣醫療體系面臨醫院數量減少、診所數量增加,以及護理人員流向診所的挑戰。本文分析了官方數據,探討醫院病床數下降等現象,並指出這些現象可能關聯。此外,文章也提出了幾項政策建議,以期改善醫療問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的試辦計畫,包含資金挹注、醫院及床位增加、計畫啟動時間以及照護方式等重點。該計畫旨在提升住院病人的照護品質,並且減輕家屬的照護壓力,通過增設醫院和床位,及提供輔助照護人力,確保病人獲得全方位的照護服務。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的試辦計畫,包含資金挹注、醫院及床位增加、計畫啟動時間以及照護方式等重點。該計畫旨在提升住院病人的照護品質,並且減輕家屬的照護壓力,通過增設醫院和床位,及提供輔助照護人力,確保病人獲得全方位的照護服務。
Thumbnail
小編早上看見臉友轉發昨晚的亞東醫院急診事件,文中提到現行醫護困境🤨 來跟大家聊聊裡頭的經濟問題。 先來說說為什麼政府管制醫療產業? ✅政府為了避免醫療成本佔用太多(總)預算,排擠其他項目與功能,所以會實施價格管制。 醫療產業壓低預算的好處很明顯,但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壞處是
Thumbnail
小編早上看見臉友轉發昨晚的亞東醫院急診事件,文中提到現行醫護困境🤨 來跟大家聊聊裡頭的經濟問題。 先來說說為什麼政府管制醫療產業? ✅政府為了避免醫療成本佔用太多(總)預算,排擠其他項目與功能,所以會實施價格管制。 醫療產業壓低預算的好處很明顯,但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壞處是
Thumbnail
中部和南部的房價大家自有盤算,畢竟細分的差異還是很大,但是數字控的我有一點點嗅到:南部的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的福利差距真的挺大的,如果同學考慮高雄的地區醫院,薪水真的少一截(台北也是!),但是台中和台東不太會這樣,以上是數字書呆子的想法,僅供參考
Thumbnail
中部和南部的房價大家自有盤算,畢竟細分的差異還是很大,但是數字控的我有一點點嗅到:南部的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的福利差距真的挺大的,如果同學考慮高雄的地區醫院,薪水真的少一截(台北也是!),但是台中和台東不太會這樣,以上是數字書呆子的想法,僅供參考
Thumbnail
診所結算申報方式分為部頒費用率和帳載核實數兩大類。若採用帳載核實數方式申報,需要注意薪資費用、伙食費、租金支出、折舊限制、費用限額...等事項。
Thumbnail
診所結算申報方式分為部頒費用率和帳載核實數兩大類。若採用帳載核實數方式申報,需要注意薪資費用、伙食費、租金支出、折舊限制、費用限額...等事項。
Thumbnail
3醫院升格醫學中心看病變貴了 3/1起門診420元、急診750元 衛福部日前宣布,北部增額錄取三家醫學中心,包含台北慈濟醫院、衛福部雙和醫院與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而因這三間醫院的層級升至醫學中心,自3月1日起,看病民眾部分負擔金額隨之增加,門診費用從240元調高至420元,急診費用從400元調高
Thumbnail
3醫院升格醫學中心看病變貴了 3/1起門診420元、急診750元 衛福部日前宣布,北部增額錄取三家醫學中心,包含台北慈濟醫院、衛福部雙和醫院與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而因這三間醫院的層級升至醫學中心,自3月1日起,看病民眾部分負擔金額隨之增加,門診費用從240元調高至420元,急診費用從400元調高
Thumbnail
最近紛紛陸續看到加薪留人 看似很心動? 這家在當地風評極差+綁約(有約工作通常8成雷) 你去看看外商 知名科技廠 才不怕你離走 後面一堆人排入 常常萬年開缺 找不到人 時薪還比知名餐飲業還低 護理教育學程歷程 還不如服務業 國家考試考心酸? 每每護理師被打 抗爭 總有一堆人
Thumbnail
最近紛紛陸續看到加薪留人 看似很心動? 這家在當地風評極差+綁約(有約工作通常8成雷) 你去看看外商 知名科技廠 才不怕你離走 後面一堆人排入 常常萬年開缺 找不到人 時薪還比知名餐飲業還低 護理教育學程歷程 還不如服務業 國家考試考心酸? 每每護理師被打 抗爭 總有一堆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