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說是為愛而活,是否太過甜膩且過度浪漫?
自從讀了弗洛姆《愛的藝術》後,就重新思考愛的定義,「愛,需要克服分離」,我想起了2022年的一部驚悚愛情電影《Bones and All》,它不僅是一場關於流浪與愛慾的公路之旅,更是一則關於理解、孤寂與靈魂渴望的寓言。它不像《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那般厭世,而是帶著一種尋找歸屬的執著,想在荒野中找到一片淨土。
今天想從三個面向來聊這部電影,透過 Maren(Taylor Russell 飾)、Lee(Timothée Chalamet 飾) 和 蘇利(Mark Rylance 飾) 來討論:
被理解與正常化的渴望
“What if nobody ever loves me because I'm always too much?” “You're never too much, and you're always enough. And one day, you will find someone who loves you exactly as you are.” ——《Never Have I Ever》Maren 與 Lee 在流浪途中相遇,他們的吸引力來自孤獨,也來自一種不被理解的命運。他們不像正常人,可以選擇愛與不愛,而是被某種天性所驅使,無法融入大眾。這讓我想到《Never Have I Ever》中的那句台詞——對於不符合社會標準的靈魂來說,找到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可能比愛更珍貴。
他們的故事不是在逃離,而是尋找一種可能的生活方式,就像 Jack 所說的:「Bones and All 可以讓人昇華到人生的另一個層次。」
孤寂與獨處的幻覺
蘇利是電影中最溫順、卻也最驚悚的角色。他的銀髮、他喃喃自語的第三人稱說話方式,讓人不寒而慄。他邀請 Maren 一起獵食,將她視為唯一的夥伴,但這份「羈絆」最終轉為一種偏執的佔有。
「我明明和你一起曬血衣,我從來沒和別人一起做過這件事情,你這個臭婊子!」
孤獨是把雙面刃,它能帶來靈感,也能讓人走向瘋狂。蘇利無法接受 Maren 的離開,於是將「陪伴」扭曲成了控制與報復。
但 Maren 和 Lee 之間的聯繫,究竟是因為孤單,還是因為他們的靈魂本就互相吸引?
刻骨銘心的愛慾
Lee 因悲劇受傷,最終氣胸,他請求 Maren 把他「吃掉」,連骨帶皮地吞噬他們的愛。在血色的日落下,Maren 緩慢地咀嚼著 Lee,他的猙獰逐漸趨於平靜,半裸的兩人望向無際的草原,彷彿終於找到真正的歸宿。
「人求的是溫度,不然我買個玩具來自我滿足就好。」
愛,是情感與慾望的總和,是人的本能,也是無法填滿的成癮。
當黑幕落下,你會突然想去擁抱某個人,想感受對方的體溫,想不顧一切地吻住某人,讓不知所措的手終於找到安穩。
愛是種成癮,人是愛的癮君子,至死不渝。
匿名投票
愛與孤獨的關係是什麼?
圖文編輯:Aveline Moore
圖片:《Bones and All》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