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es and All》:愛是孤獨的解藥還是強化劑?(電影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若說是為愛而活,是否太過甜膩且過度浪漫?

自從讀了弗洛姆《愛的藝術》後,就重新思考愛的定義,「愛,需要克服分離」,我想起了2022年的一部驚悚愛情電影《Bones and All》,它不僅是一場關於流浪與愛慾的公路之旅,更是一則關於理解、孤寂與靈魂渴望的寓言。它不像《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那般厭世,而是帶著一種尋找歸屬的執著,想在荒野中找到一片淨土。

今天想從三個面向來聊這部電影,透過 Maren(Taylor Russell 飾)、Lee(Timothée Chalamet 飾) 和 蘇利(Mark Rylance 飾) 來討論:

被理解與正常化的渴望

“What if nobody ever loves me because I'm always too much?” “You're never too much, and you're always enough. And one day, you will find someone who loves you exactly as you are.” ——《Never Have I Ever》

Maren 與 Lee 在流浪途中相遇,他們的吸引力來自孤獨,也來自一種不被理解的命運。他們不像正常人,可以選擇愛與不愛,而是被某種天性所驅使,無法融入大眾。這讓我想到《Never Have I Ever》中的那句台詞——對於不符合社會標準的靈魂來說,找到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可能比愛更珍貴。

他們的故事不是在逃離,而是尋找一種可能的生活方式,就像 Jack 所說的:「Bones and All 可以讓人昇華到人生的另一個層次。」

孤寂與獨處的幻覺

蘇利是電影中最溫順、卻也最驚悚的角色。他的銀髮、他喃喃自語的第三人稱說話方式,讓人不寒而慄。他邀請 Maren 一起獵食,將她視為唯一的夥伴,但這份「羈絆」最終轉為一種偏執的佔有。

「我明明和你一起曬血衣,我從來沒和別人一起做過這件事情,你這個臭婊子!」

孤獨是把雙面刃,它能帶來靈感,也能讓人走向瘋狂。蘇利無法接受 Maren 的離開,於是將「陪伴」扭曲成了控制與報復。

但 Maren 和 Lee 之間的聯繫,究竟是因為孤單,還是因為他們的靈魂本就互相吸引?

刻骨銘心的愛慾

Lee 因悲劇受傷,最終氣胸,他請求 Maren 把他「吃掉」,連骨帶皮地吞噬他們的愛。在血色的日落下,Maren 緩慢地咀嚼著 Lee,他的猙獰逐漸趨於平靜,半裸的兩人望向無際的草原,彷彿終於找到真正的歸宿。

「人求的是溫度,不然我買個玩具來自我滿足就好。」

愛,是情感與慾望的總和,是人的本能,也是無法填滿的成癮。

當黑幕落下,你會突然想去擁抱某個人,想感受對方的體溫,想不顧一切地吻住某人,讓不知所措的手終於找到安穩。

愛是種成癮,人是愛的癮君子,至死不渝。
匿名投票

愛與孤獨的關係是什麼?

  • 愛是孤獨的對立
  • 愛與孤獨共存
  • 愛源自於孤獨
  • 愛與孤獨無法分割
  • 其他留言聊聊你的想法

  • 圖文編輯:Aveline Moore

    圖片:《Bones and All》海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veline Moore 的沙龍
    17會員
    30內容數
    ✦日常織景|愛的小小信、食光碎片,關於生活中互動與味蕾交流。 ✦旅程迴響|從蒙古到各地到她的說走就走。 ✦娓娓|創作、影音、新技能/興趣的空間 𝙞𝙣 𝙬𝙖𝙧𝙢 𝙝𝙪𝙚𝙨, 𝙖𝙢𝙗𝙚𝙧 𝙗𝙡𝙪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心理學角度深入探討愛的定義、不同形式及其對個體和文化的影響,瞭解愛如何從多種層麵塑造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Thumbnail
    透過心理學角度深入探討愛的定義、不同形式及其對個體和文化的影響,瞭解愛如何從多種層麵塑造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Thumbnail
    愛而未竟,不是命運與人性的緣故,而是因為人類本來就不需要愛,人類本來就不該產生愛意的感覺。有可能,愛只是一種基因中因排列所導致的結果,某種早已既定且可被重複演繹出來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愛並不獨特也不崇高,只是人類長久以來的自大與佔據世界中心的傲慢,使我們高估了自身對愛的重量的詮釋。
    Thumbnail
    愛而未竟,不是命運與人性的緣故,而是因為人類本來就不需要愛,人類本來就不該產生愛意的感覺。有可能,愛只是一種基因中因排列所導致的結果,某種早已既定且可被重複演繹出來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愛並不獨特也不崇高,只是人類長久以來的自大與佔據世界中心的傲慢,使我們高估了自身對愛的重量的詮釋。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所有的難,都是一種對愛的提問。而我們難以靠自己找到答案,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夥伴,我們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中去感受愛。 這就是人,在愛中執迷,又通過執迷了解真實的愛。
    Thumbnail
    所有的難,都是一種對愛的提問。而我們難以靠自己找到答案,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夥伴,我們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中去感受愛。 這就是人,在愛中執迷,又通過執迷了解真實的愛。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浪漫和孤獨的文章,描述了愛情的甜蜜和痛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孤獨。作者詳細探討了愛情中的掙扎和成長,並呼籲讀者學會享受孤獨,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浪漫和孤獨的文章,描述了愛情的甜蜜和痛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孤獨。作者詳細探討了愛情中的掙扎和成長,並呼籲讀者學會享受孤獨,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段不被社會認同的感情故事,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感受。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作者以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處理,並反思了愛的本質。文章中融入了作者的個人感情和心境,並且在結尾呼籲讀者對愛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段不被社會認同的感情故事,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感受。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作者以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處理,並反思了愛的本質。文章中融入了作者的個人感情和心境,並且在結尾呼籲讀者對愛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