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二首》阮瑀 其一
阮瑀此詩以歷史事件為載體,透過語言張力與意象隱喻,完成雙重批判:
- 制度層面:揭露殉葬制對人性的踐踏,質疑君主權力的濫用。
- 倫理層面:解構「恩義」話語的絕對性,呼籲忠君與生命尊嚴的平衡。
參照舊文:惴惴其慄。
方言用字「囥」的解析溯源:
【囥】,是多種方言的用字,橫跨多地域,多語系! 可以說是口語的共通性!但,卻找不到書面對應字! 唯一可行的方式,是採用同義的訓讀字「藏」,「放」!而後造字「囥」則涵蓋前二字的字義! 在閩南語還擴充衍生「整理,收拾」義!

主要分布在吳語與閩語區! 吳語閩語都是比較古老的語言!因此,應從古文獻中尋找可能的漢字!
從「藏」字說起,衍生源字「臧」,《爾雅·釋詁》臧,善也。,將「善」置於草下(土下)! 故,藏字義:《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藏】,有兩音,平聲tsong5, 仄聲 tsong7! 其實還有一個音是tsong3, 這個音字,被另一個字取代「葬」!《說文》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禮·檀弓》國子高曰:葬者,藏也。 本義,是人死用草蓆墊置,放草下(茻中)(土下)!
埋藏:掩埋屍體。《後漢書·桓帝紀》:“死亡厚埋藏。”《南史·齊紀上》:“六月乙亥,詔宋末以來,枯骸毀櫬,宜下埋藏。”宋蘇軾《東坡志林·錄溫嶠問郭文語》:“<溫嶠>又問:‘先生獨處窮山,死爲烏鳶所食,奈何?’<郭文>曰:‘埋藏者食於螻蟻,復何異。’”(埋藏=埋葬)
再來說【壙】字!
古者顯貴之人下葬,要挖土壙,壙者廣也! 也就是大土坑!,壙穴兩字合用! 即是墓穴義!
今者閩南語尚有「墓壙」一詞! 俗語:「痟(siau2瘋)狗舂墓壙」
因此,藏tsong7,葬tsong3,壙khong3/khng3,三者可以視同義字! 是韻母相同下,聲母的變異音字!
另外一個字,【厝】,本義,《說文》厲石也。从厂,昔聲。詩曰:他山之石,可以攻厝。《徐曰》今詩借作錯字。又《前漢·地理志》五方雜厝。 厝也有兩音:tshok/tshoo3(tshu3)!
後者與「處」(tshu3)字同音義!於是有衍生字「措」字! 當處置義!而在文獻上用最多的卻是在有關墓葬上!
停柩待葬。《三國志·蜀志·先主甘皇后傳》:“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宮在道,園陵將成,安厝有期。”宋歐陽修《與丁學士書》:“今秋欲扶護歸鄕,恐趁葬期不及,則且權厝鄕寺,俟它年耳。”淸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僕母卒於官署,厝郊外。”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今老先生仍厝於慈湖,統一之后,即當遷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廬山,以了吾弟孝心。”
厝tshok 的陽入轉字 tshong(tsong), 與葬,藏兩字是同源!
於是,在語先於文的規則下,有可能先人將「壙」的語音當成「藏」字,「厝」(安置義)來用! 如此才能解釋 溪母kh-, 雖然與從母ts-,不是從音聯結,而是從義連結!
《台日典》壙,khong3, 泉州音 khng3,
- tsìn-khǹg 進壙
- thôo-khǹg 土壙
- bōo-khǹg墓壙
《台日典》 khng3 藏(訓讀):
- 仕舞[しま]う。藏伊好[khǹg (hoo7) i hó]=よく仕舞[しま]って置[お]け。
- 隱[かく]す。藏[ぞう]する。匿隱[かく]す。 藏死錢[khǹg sí chîⁿ]=死錢[しにがね]を藏[ざう]する。
- 置[お]く。 錢藏在桌仔頂[chîⁿ khǹg tī toh á téng]=金[かね]は机[つくゑ]の上[うへ]に置[お]いてある。藏無位[khǹg bô ūi]=置[お]く所[ところ]がない。
語音語意分化,有可能用增義來解決,也有可能用同音字假借,最後不得已,只能造字!而這個字,通常都不是書面字! 囥=藏,=放。
【放】,hong3, 為舌音溪母kh- 為喉音匣母h-間的轉化語音 Khong3!
- 放下;擱置。《莊子·知北遊》:“神農隱几擁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三國志·魏志·鍾會傳》:“維至廣漢郪縣,令兵悉放器仗。”《淸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日下天色且是涼,便放五日也不妨。”
- .安放;安置;安排。《百喩經·蛇頭尾共爭在前喩》:“放尾在前,即墮火坑,燒爛而死。”《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女子]跨進門去,輕輕的把那塊石頭放在屋裏南牆根兒底下。”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五章:“由於家庭窮困,父母不得不把我放在孤兒院里。”老舍《四世同堂》二五:“憲兵不過是憲兵,憲兵大槪不會放給他差事。”
kng3對應書面字「藏」的口語音詞
- siu-khǹg收囥。收藏。
- thau-khǹg 偸藏。密藏,隱匿(bih)。
- tué-khǹg貯藏。貯起來khǹg。
- tún-khǹg躉藏。貯存五穀、貨物等。
- ún(ín,írn)-khǹg隱藏。隱藏。
- tsik-khǹg--teh積藏--下。囤積起來囥。
- tsûn-khǹg存藏。保存,蓄藏。
- khàm-khǹg蓋藏。隱密khǹg起來。
- khioh-khǹg拾藏。拾積起來khǹg 。
- khǹg-ba̍t。藏密。(1)囥tī無人看見ê所在。 (2)秘密。
- khǹg-hē藏下。(1)貯起來囥。 (2) tāi-chì暫時案下。
- khǹg-king藏間。(1)囥物件ê房間。 (2) 圍起來貯物件。
- khǹg-kuan藏棺。kā屍體棺木囥tī厝來辦喪事。(=厝棺)
- hǹg-uàn藏怨。kā怨恨囥起來。
- khǹg-pōo藏步。藏(chhàng)步數。
- khǹg-sí-tsînn藏死錢。kā錢藏起來無活用。
後註:
其中引用的書證:
抗:收藏。《周禮·夏官·服不氏》:“賓客之事則抗皮。”鄭玄注引鄭司農曰:“謂賓客來朝聘,布皮帛者,服不氏主舉藏之。”淸翟灝《通俗編·雜字》:“抗,按今猶謂藏物爲抗。”《靑浦縣志·方言》:“藏物曰抗。”
淸翟灝《通俗編·雜字》【抗】 〔周禮服不氏〕賓客之事,則抗皮先,鄭注、謂賓客來朝聘,布皮帛者,服不氏主舉藏之,抗、讀為亢,苦浪反。〔按〕今猶呼葳物為抗,隋韻、有「伉」,集韻、有「囥」,俱訓藏,音亢,經典既有明文,用之者宜依經內。
最後的答案竟然是「訓詁」出來的音義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