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見的基因風險:BRCA基因與乳癌、卵巢癌的秘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媽媽,我們家有乳癌體質嗎?

有一次在餐桌上,我媽一邊夾菜一邊說:「啊那個隔壁李太太那年就是乳癌走的啦,你要多注意喔。」

餐桌上的一句提醒,讓你開始思考基因風險

餐桌上的一句提醒,讓你開始思考基因風險


當下我只點點頭,心裡其實想:「所以...我要注意什麼?是每年去做乳房攝影?還是要多吃青花菜?」

直到自己成了媽媽,看著女兒們熟睡的小臉蛋,我才開始認真想:我身上會不會也藏著什麼“基因未爆彈”?會不會有一天,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我女兒也要一起承擔的風險?

這才知道,有一種基因突變叫做 BRCA,它不像感冒那樣會發燒咳嗽,但它卻可能默默寫下你的人生劇本。


🔧 BRCA基因是什麼?原來是體內的「DNA修理工」

簡單說,BRCA1 和 BRCA2 是人體的DNA修復大隊長

BRCA:我們體內的DNA修理大隊長

BRCA:我們體內的DNA修理大隊長


我們每天身體的細胞都在分裂、複製,有時候會出錯,就像家裡的水管會漏水、電線會走火。這時BRCA就像家裡的修繕阿伯,負責修好這些破損,防止細胞出問題。

但如果 這個修理阿伯自己也壞掉了,那就像水管漏水卻沒人修,最後導致房子發霉、甚至整棟崩塌。


在身體裡,這就可能變成「癌症」——尤其是乳癌與卵巢癌



📈 突變後的風險有多高?是三倍速的概念

有BRCA1突變的女性,一生中得到乳癌的風險大約是 65–70%,卵巢癌的風險也高達 39–44%

(一般人分別是12%和1%以下,是不是瞬間覺得天啊)

換句話說,如果你抽到了BRCA突變,就好像身上背了一顆看不見的定時炸彈,而且是無聲無息、沒什麼症狀地潛伏著,直到哪天突然「爆」出一場大病。


🧬 為什麼這麼危險的基因,還沒被演化淘汰?

這時候媽媽腦內的理性小人可能會冒出來:「欸等一下,這麼糟的突變怎麼會流傳下來?老天爺也太失職了吧?」

其實不然,演化不是完美工匠,而是實用主義者

BRCA突變的危險,大多在35歲以後才顯現,可是在遠古社會,人類的壽命多半只有30幾歲。

遠古時代,基因突變還沒來得及發病,就完成了繁衍

遠古時代,基因突變還沒來得及發病,就完成了繁衍


也就是說,這類癌症在以前根本沒時間發病,繁殖都繁殖完了


還有學者推測,某些BRCA突變甚至可能曾有「隱形好處」──例如提升生育能力、抗感染能力等等。雖然這些理論還在研究,但可以確定的是,演化保留的東西,不見得是健康,而是能夠把基因傳下去

換句話說,你我今天還活著,可能就是靠這些古怪基因一路演化下來的啊!

🩺 如果我真的有BRCA突變,怎麼辦?

千萬不要恐慌,知道就已經贏一半了。目前針對BRCA突變,醫學界已經有完整的預防與監測機制:

多管齊下,BRCA也能掌握健康人生

多管齊下,BRCA也能掌握健康人生


✅ 提早篩檢與監測:

  • 乳房攝影(Mammography)
  • 核磁共振(MRI)
  • 卵巢超音波、CA125檢測

✅ 預防性手術(依風險與醫師評估決定):

  • 預防性乳房切除(Angelina Jolie就做過)
  • 卵巢與輸卵管切除

✅ 生活習慣調整:

  • 減重、規律運動
  • 減少高脂高糖飲食
  • 遠離香菸與酒精

✅ 家族諮詢與基因檢測:

如果你有二等親內的女性曾得乳癌或卵巢癌,可以考慮基因諮詢與檢測,早知道早準備。

家族諮詢與基因檢測,讓下一代也安心

家族諮詢與基因檢測,讓下一代也安心


💪 不怕基因壞,只怕我們不面對

BRCA突變不是命運的詛咒,它只是給我們一個提早準備的機會。

有科學當靠山,有醫療當支援,你完全可以當自己健康人生的CEO

畢竟我們身為媽媽,不只是女兒的避風港,更是她們的榜樣。

面對風險的勇氣、做選擇的智慧,都是未來她們會從我們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學 × 育兒 × 共讀筆記庫
66會員
72內容數
桃梨媽咪|科學腦 × 媽媽心 🍐🍑 育兒要溫柔,也要有證據。 親子科學 × 雙語共讀 × 情緒教養 每週更新哦✍️
2025/08/28
當爸媽的第一天,你以為只要抱著可愛寶寶就夠了?其實寶寶體內可能藏著「隱形炸彈」:代謝、內分泌、血液或免疫系統的疾病,早期看不出症狀,但錯過48~72小時黃金篩檢,後果可能一輩子!這篇文章用幽默又好懂的方式,告訴你新生兒遺傳篩檢的必要性、檢查內容、真實案例與行動指南,不看,真的會後悔。
Thumbnail
2025/08/28
當爸媽的第一天,你以為只要抱著可愛寶寶就夠了?其實寶寶體內可能藏著「隱形炸彈」:代謝、內分泌、血液或免疫系統的疾病,早期看不出症狀,但錯過48~72小時黃金篩檢,後果可能一輩子!這篇文章用幽默又好懂的方式,告訴你新生兒遺傳篩檢的必要性、檢查內容、真實案例與行動指南,不看,真的會後悔。
Thumbnail
2025/08/22
你以為葉酸隨便補就好? 如果你有 MTHFR 變異,普通葉酸可能還在半路塞車,寶寶的神經管高速公路就要停工!桃梨媽咪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為什麼有些媽媽需要補 5-MTHF 活性葉酸,才能讓營養直送寶寶工地。基因檢測一次搞懂你的代謝特性,補對型、補對量,讓小小工程師安心開工不誤點!
Thumbnail
2025/08/22
你以為葉酸隨便補就好? 如果你有 MTHFR 變異,普通葉酸可能還在半路塞車,寶寶的神經管高速公路就要停工!桃梨媽咪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為什麼有些媽媽需要補 5-MTHF 活性葉酸,才能讓營養直送寶寶工地。基因檢測一次搞懂你的代謝特性,補對型、補對量,讓小小工程師安心開工不誤點!
Thumbnail
2025/08/19
小孩一發燒,家長最怕腦壞掉? 其實大部分發燒都安全,但新生兒到2歲調節中樞還不成熟,發燒上升快、熱痙攣風險高! 本文桃梨媽咪教你:分齡解讀體溫控制、關鍵警戒溫度,以及何時該立即就醫,讓爸媽冷靜又安心。
Thumbnail
2025/08/19
小孩一發燒,家長最怕腦壞掉? 其實大部分發燒都安全,但新生兒到2歲調節中樞還不成熟,發燒上升快、熱痙攣風險高! 本文桃梨媽咪教你:分齡解讀體溫控制、關鍵警戒溫度,以及何時該立即就醫,讓爸媽冷靜又安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附上5張輪播圖,掌握子宮肌瘤的本質邏輯) 聽到子宮長東西,第一反應通常會很害怕,因為我們不熟悉所以害怕,但原來肌瘤發生率高達 20%up,是相當常見的。 ​醫生經常都會說: ❝ 它(肌瘤)如果沒惹你,就跟它和平相處 ❞ 但,如果它惹你了?分享醫師的治療邏輯,一起對子宮肌瘤的本質有更深的認識~
Thumbnail
(附上5張輪播圖,掌握子宮肌瘤的本質邏輯) 聽到子宮長東西,第一反應通常會很害怕,因為我們不熟悉所以害怕,但原來肌瘤發生率高達 20%up,是相當常見的。 ​醫生經常都會說: ❝ 它(肌瘤)如果沒惹你,就跟它和平相處 ❞ 但,如果它惹你了?分享醫師的治療邏輯,一起對子宮肌瘤的本質有更深的認識~
Thumbnail
「那是一位大學教授,發現乳癌後便接受手術,不過大約一年半後發現肝臟轉移。」鄭翠芬醫師表示,「因為患者屬於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便開始接受口服CDK4/6抑制劑標靶藥物、抗荷爾蒙治療與停經針。」
Thumbnail
「那是一位大學教授,發現乳癌後便接受手術,不過大約一年半後發現肝臟轉移。」鄭翠芬醫師表示,「因為患者屬於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所以便開始接受口服CDK4/6抑制劑標靶藥物、抗荷爾蒙治療與停經針。」
Thumbnail
男性是不是也該打子宮頸癌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由女性傳染給男性的機率較高,男性感染人類乳突病 毒通常無法自行清除,造成男性感染人類 乳突病毒的盛行率較女性高。
Thumbnail
男性是不是也該打子宮頸癌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由女性傳染給男性的機率較高,男性感染人類乳突病 毒通常無法自行清除,造成男性感染人類 乳突病毒的盛行率較女性高。
Thumbnail
「有位女性患者,確診乳癌時才30幾歲,相當年輕。」劉佳樺醫師表示,「因為是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所以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化學治療、與抗荷爾蒙治療。在接受化學治療的同時,患者也同時接受停經針的治療。」
Thumbnail
「有位女性患者,確診乳癌時才30幾歲,相當年輕。」劉佳樺醫師表示,「因為是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所以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化學治療、與抗荷爾蒙治療。在接受化學治療的同時,患者也同時接受停經針的治療。」
Thumbnail
「細胞週期抑制劑與停經針已納入健保,幫助患者接受符合國際指引建議的治療,對停經前的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非常重要!」廖國秀醫師指出,多年來乳癌都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乳癌的治療也持續進步。
Thumbnail
「細胞週期抑制劑與停經針已納入健保,幫助患者接受符合國際指引建議的治療,對停經前的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非常重要!」廖國秀醫師指出,多年來乳癌都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乳癌的治療也持續進步。
Thumbnail
全球每年有超過 30 萬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其中 80% 的死亡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90% 的死亡是由於難以獲得預防、篩檢和治療而造成的。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及早發現是可以治療的!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說法,某些類型的人類乳突病毒(HPV)的長期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HPV
Thumbnail
全球每年有超過 30 萬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其中 80% 的死亡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90% 的死亡是由於難以獲得預防、篩檢和治療而造成的。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及早發現是可以治療的!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說法,某些類型的人類乳突病毒(HPV)的長期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HPV
Thumbnail
「那是一位40歲的女士,意外發現乳癌時,已有多處轉移。因為有家庭、有小孩,突然發現罹癌,對她造成很大的衝擊。」曾令民醫師指出,「切片結果顯示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經過討論後,患者開始使用口服抗荷爾蒙治療、細胞週期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與停經針。」
Thumbnail
「那是一位40歲的女士,意外發現乳癌時,已有多處轉移。因為有家庭、有小孩,突然發現罹癌,對她造成很大的衝擊。」曾令民醫師指出,「切片結果顯示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經過討論後,患者開始使用口服抗荷爾蒙治療、細胞週期抑制劑口服標靶藥物與停經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