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我們家有乳癌體質嗎?
有一次在餐桌上,我媽一邊夾菜一邊說:「啊那個隔壁李太太那年就是乳癌走的啦,你要多注意喔。」

餐桌上的一句提醒,讓你開始思考基因風險
直到自己成了媽媽,看著女兒們熟睡的小臉蛋,我才開始認真想:我身上會不會也藏著什麼“基因未爆彈”?會不會有一天,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我女兒也要一起承擔的風險?
這才知道,有一種基因突變叫做 BRCA,它不像感冒那樣會發燒咳嗽,但它卻可能默默寫下你的人生劇本。
🔧 BRCA基因是什麼?原來是體內的「DNA修理工」
簡單說,BRCA1 和 BRCA2 是人體的DNA修復大隊長。

BRCA:我們體內的DNA修理大隊長
我們每天身體的細胞都在分裂、複製,有時候會出錯,就像家裡的水管會漏水、電線會走火。這時BRCA就像家裡的修繕阿伯,負責修好這些破損,防止細胞出問題。
但如果 這個修理阿伯自己也壞掉了,那就像水管漏水卻沒人修,最後導致房子發霉、甚至整棟崩塌。
在身體裡,這就可能變成「癌症」——尤其是乳癌與卵巢癌。
📈 突變後的風險有多高?是三倍速的概念
有BRCA1突變的女性,一生中得到乳癌的風險大約是 65–70%,卵巢癌的風險也高達 39–44%。
(一般人分別是12%和1%以下,是不是瞬間覺得天啊)
換句話說,如果你抽到了BRCA突變,就好像身上背了一顆看不見的定時炸彈,而且是無聲無息、沒什麼症狀地潛伏著,直到哪天突然「爆」出一場大病。
🧬 為什麼這麼危險的基因,還沒被演化淘汰?
這時候媽媽腦內的理性小人可能會冒出來:「欸等一下,這麼糟的突變怎麼會流傳下來?老天爺也太失職了吧?」
其實不然,演化不是完美工匠,而是實用主義者。
BRCA突變的危險,大多在35歲以後才顯現,可是在遠古社會,人類的壽命多半只有30幾歲。

遠古時代,基因突變還沒來得及發病,就完成了繁衍
也就是說,這類癌症在以前根本沒時間發病,繁殖都繁殖完了。
還有學者推測,某些BRCA突變甚至可能曾有「隱形好處」──例如提升生育能力、抗感染能力等等。雖然這些理論還在研究,但可以確定的是,演化保留的東西,不見得是健康,而是能夠把基因傳下去。
換句話說,你我今天還活著,可能就是靠這些古怪基因一路演化下來的啊!
🩺 如果我真的有BRCA突變,怎麼辦?
千萬不要恐慌,知道就已經贏一半了。目前針對BRCA突變,醫學界已經有完整的預防與監測機制:

多管齊下,BRCA也能掌握健康人生
✅ 提早篩檢與監測:
- 乳房攝影(Mammography)
- 核磁共振(MRI)
- 卵巢超音波、CA125檢測
✅ 預防性手術(依風險與醫師評估決定):
- 預防性乳房切除(Angelina Jolie就做過)
- 卵巢與輸卵管切除
✅ 生活習慣調整:
- 減重、規律運動
- 減少高脂高糖飲食
- 遠離香菸與酒精
✅ 家族諮詢與基因檢測:
如果你有二等親內的女性曾得乳癌或卵巢癌,可以考慮基因諮詢與檢測,早知道早準備。

家族諮詢與基因檢測,讓下一代也安心
💪 不怕基因壞,只怕我們不面對
BRCA突變不是命運的詛咒,它只是給我們一個提早準備的機會。
有科學當靠山,有醫療當支援,你完全可以當自己健康人生的CEO。
畢竟我們身為媽媽,不只是女兒的避風港,更是她們的榜樣。
面對風險的勇氣、做選擇的智慧,都是未來她們會從我們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