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Alfred Adler ) : 成熟並不是看懂事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出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郊區的一個猶太家庭。雖然父親經商致富,但阿德勒的童年並不快樂。他因罹患佝僂病,直到四歲才學會走路,且經常生病,無法與身強體壯、英俊高大的哥哥相比。此外,他總覺得母親更偏愛哥哥,因此從小就養成了較量與對抗的心態。

即便遭遇困境,他的父親仍鼓勵兒子不要被當下的困境限制,而要勇敢開創自己的道路。這樣的教誨在阿德勒心中埋下了正向成長的種子,並在五歲時的重大變故中徹底覺醒。他在經歷兩次車禍後,又因肺炎幾乎喪命,卻奇蹟般地痊癒。這次生死交關的經歷,讓他萌生了成為醫生的念頭。

在學校,阿德勒的數學成績不佳,曾一度遭到老師的輕視,但他並未氣餒,而是奮發向上,最終在課堂上解出連老師都無法解開的難題,這進一步激勵了他挑戰自我的意志。事實證明,他不僅順利考入醫學院,最終還獲得了博士學位。

阿德勒在其深具自傳色彩的著作《自卑與超越: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從生活的意義、心靈與肉體、自卑感與優越感、家庭影響、職業問題、個體與群體等十三個層面,全面剖析生命的意涵與超越的可能。他曾說:「只要克服精神上的障礙,身體的缺陷就不再是阻礙,反而會成為優勢。」他舉例,許多畫家和詩人因視覺缺陷而激發更強的創造力,使得他們的視覺感知力遠超常人。

阿德勒認為,自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狀態,嬰兒一出生便需要依賴他人才能生存,而這促使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會自立。他認為,人不一定要消除自卑,而是要學習如何與之共處,因為自卑感與自立心都是促使人成長的動力,使人不斷追求卓越。

阿德勒最初從事眼科醫療工作,但後來發現無法阻止患者的死亡,感到無力,於是轉向神經學和精神病理學研究。此時,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學說正逐步成形,並在歐洲掀起巨大迴響。阿德勒深受其吸引,並撰寫論文支持佛洛伊德的觀點,從而與之結識。1902年,他受邀加入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與佛洛伊德共同研究討論。然而,兩人很快因基本理論觀點的差異而產生分歧。

當時的心理學研究者多半有醫學背景,並主要從臨床案例與個人成長經驗出發進行研究。佛洛伊德強調「性的驅力」,認為童年經驗對人的一生影響深遠,且難以改變,因為早期經驗與生理本能對人的制約極為強烈。然而,阿德勒的成長經驗與此大相逕庭,他認為人可以超越生理與心理的限制,因此兩人的矛盾加深。最終,阿德勒於1911年正式脫離佛洛伊德的學派,另組「非精神分析協會」(後更名為「個體心理學協會」),並逐步發展自己的理論,對佛洛伊德的觀點進行修正。

阿德勒與佛洛伊德最大的不同在於,他認為人的生理、心理與情緒是一個整體,雖然會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但人可以選擇改變,並在人際互動中不斷調整與成長。他的理論更具人本主義色彩,並強調未來導向,與佛洛伊德聚焦過去的學說形成鮮明對比。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阿德勒入營擔任軍醫。戰爭的殘酷讓他更加意識到兒童教育的重要性。戰後,他開始從事兒童心理輔導,並積極講學與推廣個體心理學,聲名大噪,邀約不斷。

1926年,他受聘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任教,影響力擴展至美洲。直到1937年,他在歐洲巡迴講學期間,因過度勞累導致心臟病發離世,享年67歲。

佛洛伊德、阿德勒與卡爾·榮格(Carl Jung)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宗師。然而,相較於其他兩位,阿德勒的知名度似乎略遜一籌。佛洛伊德作為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提出潛意識、夢的解析等概念,對心理學的影響深遠,好萊塢電影也常以他的學說為題材,因此知名度極高。榮格則提出「集體潛意識」概念,認為社會與文化具有共通的潛意識,這一理論與神祕學接近,在1970至1990年代的「新世紀運動」(New Age)浪潮中受到靈修人士的熱烈追捧。

然而,近年來,阿德勒的影響力逐漸浮現,他的「個體心理學」被廣泛應用於教育、管理與心理治療領域。各種相關書籍紛紛出版,尤其是針對現代人「做自己」、「肯定自己」的需求,讓他的思想重新受到重視。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一生是勇敢突破自我限制的實踐。他不相信命運的安排,而是透過努力與堅持,證明了生命的可塑性。他的學說鼓勵人們正視自卑,並將其轉化為成長的動力。如今,歷經百年,他的正向心理學思想終於獲得廣泛認同,並持續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一如他所說 : 成熟並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看懂人性。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往往才是決定事情的關鍵。



資料參考 : 《自卑與超越: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cheers、wik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路的成功學的沙龍
21會員
234內容數
成功並非一蹴可及,分享名人背後的故事 :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跟著我一起剖析那些成功的軌跡,踏上屬於自己的成功路。
2025/04/28
電商平台「蝦皮購物」( Shopee )在台灣及東南亞各地,包括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乃至遠至拉丁美洲,都能見其身影,幾乎稱霸東南亞市場。蝦皮的崛起,使其母公司「冬海集團」( Sea )董事長李小冬一度榮登新加坡首富。
Thumbnail
2025/04/28
電商平台「蝦皮購物」( Shopee )在台灣及東南亞各地,包括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乃至遠至拉丁美洲,都能見其身影,幾乎稱霸東南亞市場。蝦皮的崛起,使其母公司「冬海集團」( Sea )董事長李小冬一度榮登新加坡首富。
Thumbnail
2025/04/24
吳清友,一個出身鄉野漁村的孩子,在貧瘠的土地上靠天吃飯,學習過程滿是挫折。他非名門望族,亦無傲人學位,但面對生命的無常、苦難與病痛,仍持續精進自、豐厚強大的心靈。
Thumbnail
2025/04/24
吳清友,一個出身鄉野漁村的孩子,在貧瘠的土地上靠天吃飯,學習過程滿是挫折。他非名門望族,亦無傲人學位,但面對生命的無常、苦難與病痛,仍持續精進自、豐厚強大的心靈。
Thumbnail
2025/04/23
大家好,又來到我們的創業日記啦~ 今天來講講兩位創業逆襲的兄弟 KC Holiday 和 Ted的故事。他們於2013年創立矽膠婚戒,2020年單月曝光量已突破2億,總營收超過3000萬美元。這不是一般的婚戒,而是專門提供給健身愛好者、戶外活動愛好者,軍警消防員等量身打造的「便捷承諾」。
Thumbnail
2025/04/23
大家好,又來到我們的創業日記啦~ 今天來講講兩位創業逆襲的兄弟 KC Holiday 和 Ted的故事。他們於2013年創立矽膠婚戒,2020年單月曝光量已突破2億,總營收超過3000萬美元。這不是一般的婚戒,而是專門提供給健身愛好者、戶外活動愛好者,軍警消防員等量身打造的「便捷承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父親節的時候,常會去思考我跟父親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在許多方面,他的認知遠不及我。但在養育之路上,卻給我很多很多。小時候,我們的生命緊密相連,在田裡揮汗拔草、喝清涼沙士的單純記憶,至少仍深深刻畫在腦海中。後來父親生病,性情轉變,話變多了,反而比較能夠溝通。但是最近這幾年也快速在老化中,身為
Thumbnail
父親節的時候,常會去思考我跟父親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在許多方面,他的認知遠不及我。但在養育之路上,卻給我很多很多。小時候,我們的生命緊密相連,在田裡揮汗拔草、喝清涼沙士的單純記憶,至少仍深深刻畫在腦海中。後來父親生病,性情轉變,話變多了,反而比較能夠溝通。但是最近這幾年也快速在老化中,身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訴說關於父親去世的感受,充滿了對人生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父親的情感細膩描繪。文章內容豐富,情感濃烈。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訴說關於父親去世的感受,充滿了對人生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父親的情感細膩描繪。文章內容豐富,情感濃烈。
Thumbnail
不知道當時為何會理智斷線,無法控制地痛哭良久。
Thumbnail
不知道當時為何會理智斷線,無法控制地痛哭良久。
Thumbnail
《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球》的作者威廉.戴蒙是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享譽學界的他,因為女兒的一通電話,意外發現他過去一直以為在二戰失蹤的父親其實活了下來,甚至還擁有一段極為精彩的人生。於是,年逾六十的他展開了一場尋根之旅,並利用他的心理學專長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球》的作者威廉.戴蒙是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享譽學界的他,因為女兒的一通電話,意外發現他過去一直以為在二戰失蹤的父親其實活了下來,甚至還擁有一段極為精彩的人生。於是,年逾六十的他展開了一場尋根之旅,並利用他的心理學專長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曾體驗過,你跟朋友在談論同一個人時,而對方口中描述的人,跟你認知中的人卻全然不同?這樣的覺察是來自於生活中尤感而發的小啟發,某次我拜訪了父親的一位朋友,在聊天過程中,他所描述的父親跟我所認知中的父親完全截然不同。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曾體驗過,你跟朋友在談論同一個人時,而對方口中描述的人,跟你認知中的人卻全然不同?這樣的覺察是來自於生活中尤感而發的小啟發,某次我拜訪了父親的一位朋友,在聊天過程中,他所描述的父親跟我所認知中的父親完全截然不同。
Thumbnail
在急診接到了一位髒亂的阿伯,沒想到他......
Thumbnail
在急診接到了一位髒亂的阿伯,沒想到他......
Thumbnail
多年前,到偏鄉替村里關懷中心的小孩上電腦課,課程開始之前,還在準備連線網路測試的時候,遠遠看到一位阿伯,赤腳從大廟廣場走過來,滿身汗。進了村里活動中心,就開始擺椅子,張羅罐裝礦泉水,拿紅色塑膠盤子裝餅乾糖果。仔細一看才發現,阿伯的右手自手腕以下全部截肢,取東西只能夾在胸前
Thumbnail
多年前,到偏鄉替村里關懷中心的小孩上電腦課,課程開始之前,還在準備連線網路測試的時候,遠遠看到一位阿伯,赤腳從大廟廣場走過來,滿身汗。進了村里活動中心,就開始擺椅子,張羅罐裝礦泉水,拿紅色塑膠盤子裝餅乾糖果。仔細一看才發現,阿伯的右手自手腕以下全部截肢,取東西只能夾在胸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